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作业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作业

ID:1029168

大小:1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作业设计研究武穴市刊江办事处团山小学吕容伟一、教材习题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是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然后运用知识间的联系,针对这两种统计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并能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教材不要求学生绘制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简单推断即可。建议练习十九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看懂统计图表、指导学生会分析数据、简单推断上,以此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小节练习可以分为三个类型进行处理:第一类型:应用。(第1、2、3、4、6、9题)第二类型:实践活动。(第5题)第5题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用温度计测量室外一天温度变化情况,掌握收集、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并尝试用附页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同时在实践活动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准备测量工具——温度计,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记录的方法等。提倡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发挥集体的作用。第三类型:开放活动(第8题)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事例,所选事例如果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要呈现变化的趋势。鼓励学生团结互助,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对各组的折线统计图进行评价。参考事例:1、沙市区某市民年收入统计2、陈明8-14周岁体重变化统计3、某学生一周玩电脑游戏时间的统计4、某学生单元考试成绩统计5、自己家一年用水情况统计二、习题处理建议1、课时划分配合教学,建议练习十九分4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例1后再处理第1题。第二课时完成例2后处理第2题和第3题。第三课时专项练习,处理完第4题和第6题后布置第5题的实践活动所需的准备工作,并提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第三课时拓展练习,处理完第7题和第9题。第四课时开展第8题的开放活动。2、带领学生认识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先要使他们认识到统计的必要性,使学生更多地体会统计在决策活动的作用。本节练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中习题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上有关统计的练习题的设计一般都是半成品或成品。有关统计的必要性容易被教师忽视,这就造成学生为了完成统计题而统计,甚至有学生因为完全不知道习题的统计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导致学生根据统计图所提的数学问题或建议离题万里。如何结合练习题创设问题情境呢?我有如下建议: 第一题:有游客想到某地来旅游,他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引导学生回答:需要知道当地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气温气候等等。)到外地旅游,了解了外地的气温,可以为自己的出行需要拿哪些行李做好准备。让我们跟随这位游客一起去了解某地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情况吧。出示第一题。第四题:老师这里收集了一张有故事的折线统计图,这个故事发生在医院里。“小青生病住院了。几天以后,护士阿姨拿了小青的体温记录给刘医生看,刘医生从图中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小青也在一旁偷偷地看,就高兴地嚷着要出院了……”这件事让老师产生了几个疑惑:刘医生到底从图上了解到了什么?小青为什么嚷着要出院?这幅图告诉我们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师出示第四题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统计活动,在实践中体验统计,学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积累统计经验,并最终将统计经验内化为统计观念。3、读图能力的培养教材上的第1、2、3、4、6、9题都设计了成品或半成品的折线图,教师可充分利用这六道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可从以下步骤实施:第一步:读标题,让学生意识到图是要有标题的,这些数据是做什么的。还要读刻度。比如:纵轴一格代表几个单位,横抽有哪些内容。第二步、读每个数据,还读数据之间的比较,可以读一些几分之几等等。第三步:读最大最小值。还读数据的趋势,比如:集中的趋势最常见的就是平均数。最多比最少多多少?第四步:读数据间的比较与分布,在哪一段有多少,哪一段的人最多,哪一段的人最少等等。第五步:适当的关注次数最多的数据。第六步:根据图进行一些预测和判断。特别是在折线统计图中,需要根据数据进行预测和判断。不是说每节课每道题都要从这几个方面读,建议教师选择一到二个重点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读图不是简单的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下面结合第1题谈谈具体的做法:A、本题的标题是(),标题说明这些数据记录的是(   )。纵轴一格代表(   )个单位,横抽上有(       )。B、从1月到12月,每个月的气温分别是()。()月的平均气温最高。()月的平均气温最低。最高温和最低温相差(),这说明这个地区的气候()。c、()月与()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月与()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慢。D、从1月到8月,气温呈()趋势。从()月到()月,气温呈下降趋势。E、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4、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与建议进行有效引导教材中经常出现“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教师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建议时要注意有效指导。对学生所提出的无现实意义的问题,例如第1题学生提“一年气温一共有多少度?”,其它作业中提出“全班身高一共有多高”等诸如此类的无意义问题进行纠正。而对于不合理建议,例如第6题学生提“希望沙尘暴的天气多一些”等与我们一般价值取向相违背的建议时,教师要注意从一定的价值取向上进行引导。5、增加合理的质疑 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是使他们在面对数据时,能高效地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对数据的来源、收集的方式、呈现的方式、分析出的结论等进行合理的质疑,初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评价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例如,某增高产品的广告声称经过统计,若使用该产品一年就能够增高7—10厘米,功效达到百分之九十五,而广告中根本没有提及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难道100人中有95人增高了吗这个数据没有说明样本的代表性和容量,夸大了使用效果,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此类广告的误导性,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可以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分析它们是否抽样得当,数据来源是否可信等,这样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