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 2.4.1《劝学(节选)》达标测试 苏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中语文 2.4.1《劝学(节选)》达标测试 苏教版必修1

ID:1028657

大小:108 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苏教版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劝学(节选))筑基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提示:字音靠识记,通假字主要有字音相似、字形相近两种情况。答案:(1)kuǐ (2)qì (3)lòu (4)zhòng (5)yòu 通“又”;pù (6)zhì 通“智” (7)xìng 通“性”2.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提示:古今异义主要靠识记。答案:(1)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大河。(2)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提示:A项中“NF038”通“煣”;B项中“知”通“智”;D项中“生”通“性”。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跟。B.声非加疾也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C.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D.而绝江河绝:断绝。提示:D项“绝”:渡,横渡。答案:D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1)吾尝终日而思矣(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蟹六跪而二螯(        )提示:本题帮助我们整理“而”字的用法。参考答案:(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转折(3)连词,表递进(4)连词,表并列6.解释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提示:本题帮助我们整理“焉”字的用法。参考答案:(1)兼词,于之,从这里(2)兼词,于之,从这里(3)句末语气助词,了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劝学》中的一段,完成7~9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7.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C.登高而招D.顺风而呼提示:B项中的“而”表转折,其他三项中的“而”表修饰,连接状语。答案:B8.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A.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收获大。B.我曾经整天地独立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向他人学习收获大。C.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停地学习,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收获大。D.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一会儿向别人学,一会儿自己思考收获大。提示:C、D两项错误十分明显,A项是干扰项,B项在“达”“雅”两方面都比A项强。答案:B9.对上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B.文章很好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善假于物”的重要意义。C.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独立思考和向他人请教结合起来,这也是上文重点论述的道理。D.学习可以使人“善假于物”,从而培养起自己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品德。提示:选文论述的道理是君子善于假借外物。答案:C二、语言运用10.把下面的散句变成整句,不能改变原意。吴昌硕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他既接受传统,又熔铸百家,是一个善于变法、风格独特的艺术大师。提示:把握四个要点:①吴昌硕是一个艺术大师,②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③他接受传统、熔铸百家,④他善于变法、风格独特。参考答案:吴昌硕是一个艺术大师,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他接受传统、熔铸百家,他善于变法、风格独特。11.将下列六个分句按序排列,填入后面横线上。(只填序号。)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①尤其要警惕殖民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倾向,②我们不能邯郸学步,③更不能在“接轨”中偏离自己的轨道,④必须树立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⑤“与国际接轨”并不是与“西文”接轨,⑥不能丢掉自我,抵御霸权和强势语言文字对中国语言文字主权的侵蚀。②⑥④⑤③①三、写作训练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森林里,参天大树不屑一顾地瞥了柔弱的藤蔓一眼,轻蔑地说:“嗤!没出息的家伙!居然要攀附着别人生存!”藤蔓微微一笑:“是的,我需要依靠别人,但那不是没出息的表现啊!你不也是要依靠土地、阳光、空气和水吗?”参天大树满脸羞愧,在风中抖落了几片叶子。叶落归根,回报大地。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相互依靠着的。山没有水便缺乏了灵性,将军没有了士兵又如何成其为将军……请以“依靠”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答案:(略)回顾展望13.2020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2)提示: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参考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提示: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此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语,把环境渲染得如此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参考答案:清冷、幽静。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4)提示: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参考答案:“为拂绿琴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