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_学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沁园春 长沙_学案1

ID:1027901

大小:6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毛泽东词两首学案1◎课前自主【走进作者】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基本解读】《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毛泽东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作者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写于长征途中。这首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写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思想深远,气象壮阔,意境雄浑。【识记积累】1.注音百舸(gě)寥廓(kuò)方遒(qiú)遏(è)橘子洲(jú)浪遏(è)飞舟娄(lóu)山关霜(shuāng)晨(chén)月,马蹄声碎(suì),喇(lǎ)叭声咽(yān)。2.名句诵背“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竟自由。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3.词的常识 ①名称:词,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忆秦娥”等。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娄山关”等。④阕、片: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⑤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课文初探】1.填空:纵观《沁园春长沙》全词,上阕写;下阕追忆往事,表现。上阕由“”到“看”再到“”,下阕由“忆”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勾勒了云贵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环境。肃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感觉、、,引人置身于这铁铸般的严酷之境,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3.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靠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如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是这样。请按正常语序按调整好,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答:◎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列字词音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子洲(jú)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róng)携(xiē)遏(è)C.漫江(满)寥廓(liáo)挥斥(斥责)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问/苍茫/大地,随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疑难探究】1.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如“自古逢秋悲寂寞”(刘禹锡)、“风急天高猿啸衰”、“草本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我们初中学过的马致远的《秋思》,也是写秋的悲凉。那么,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呢?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吗?答: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什么说“从头越”这三个字用得好?答:【文段精析】(一)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4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霜天”即___________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三)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阅读下文,《忆秦娥娄山关》完成1~2题。1.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含义。2.如何理解毛泽东此词“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艺术感染力?◎拓展提升【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奇数通缉豆萁放荡不羁犄角之势B.商榷雀跃宫阙声名鹊起生性怯懦C.茁壮琢磨浑浊着手成春擢发难数D.谚语笑靥砚台狼吞虎咽雁过拔毛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绘画要求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求达意明确。B.水,有一个怪脾气,从摄氏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结冰啦!C.“在地图上神游天地,”塞万提斯写道,“不像旅行那样要花钱,会使人疲劳,又可免受冷热饥渴之苦和种种不便。”D.去年七月全国卫生会议,就明确地制订出: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卫生总方针。【诗歌鉴赏】(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对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B.首 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二)阅读下文,完成1、2题。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B.三四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阁之静。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次第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有总有分,首尾照应。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尤为工整和自然。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阅读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绐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①其手,问所苦,如待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游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字。数日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注]①置:同“执着”,拉着。②姁姁(xǔxǔ):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我不幸被疾矣被疾:被疾病折磨B.籍其数而封识之籍:登记C.不少见颜面颜面:指"脸"D.数日景淳竟死竟死:竟然死去7.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躬为煮糜炼药②疑日为刮摩浣涤③恐为他人得④识其为人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8.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是具体表现李疑“尚义”的一组是()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②(疑)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③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④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⑤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⑥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为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为我们塑造了李疑这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有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即使今天读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B.在吏部做官的范景淳得了病,身边的亲友们对他很冷漠,不肯收留他。李疑则慨然收留了他,表现了李疑于危难时周济他人的高尚品德。C.李疑面对范景淳的酬金,分文不取,在拒绝收受范景淳两个儿子礼物的同时,反送人财物。李疑这种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品德让人饮佩。D.作者在文章最后赞扬李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一个污浊社会中的清士。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译:(2)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译:(3)传其事以劝焉。译: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语言表达】1.从“青年”“人生”“学校”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作为主语,仿照下面的语句形式写一段话。例句:人仅有明亮的双眸、苏格拉底式的前额,是远远不够的;貌似高贵的头颅掩盖下的空虚心灵,怎能发现人生的美丽在于思想?又怎能保持对真理之爱,打开生活的大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在人际相处和沟通中,“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易地而处,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适当恳切地回应其需要。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 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下面是一位刚转到你班不久的同学对你说的话,你该如何回答他呢?要求运用“同理心”原理。同学: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读书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我很和善。你的回答:【写作训练】题目:《让我们携起手》;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课前自主【课文初探】1.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2.悲壮、苍凉;视觉、听觉3.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C挥斥(奔放)2.C(内涵)3.C(万户侯)【疑难探究】1答: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青年时代的他就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充满豪情。2答:三个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此外,“从头越”还包含着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的含义。【文段精析】(一)1.满江,秋天2.看3.山、林、江、舸、鹰、鱼4.万类霜天竞自由。(二)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三)1.红军战士戴月履霜、兼程前进,战马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军,蹄声细碎杂乱;军号声为凛冽的西风所切割和撕裂,断断续续,慷慨悲壮。2.毛泽东此词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亦阔大沉雄,亦有苍凉之气。但这苍凉之中,却又透露出昂扬豪迈的斗争精神与英雄气概。昂扬豪迈与冷峻沉重相交融,遂使这两句包含悲壮美,极富感染力,读之使人感到一种哀兵必胜的壮烈情怀。◎拓展提升1.C(A.豆萁,读qí;其余读jī。B.“生性怯懦”,读qiè,其余què。C.都读zhuó。D.“笑靥”,读yè,其余yàn。)2.A(A.莘莘学子:众多学子,与语境完全相符。B.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所以错了。C.“毕其功于一役”:把本来要分期分批做的事一下子就做完。这个熟语常用在具有否定或批评、指责意味的语境对象中,如: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也用于有期盼、想望意味的语境对象中,如:深圳队如果打败辽宁队,会毕其功于一役,提前三轮夺冠。他不能用在既成事实或既定的条件的语境和对象中,像C项。D.释怀:某种情感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句中“难以”改为“不能”就对了。)3.C(A.“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180”是只限定“医院”,还是各自包括了后面三个单位,还是三个单位总共“180”家?这属于修辞语与被修饰的并列词语之间因限定不明确而造成语意不明的错误,如果说成“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180多家单位”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B.语序不当。“如此独特”不应该放在“生态环境”的前面。D.二个错误,一是话题转换,随意省略主语,在“既”的前面应加上“这种小刀”,如不加主语就是“蒙古族同胞”了。第二个错误“肉烧热了”不是“既可以”包括的对象,应删除,或者把他放到“作”的后面,改成“又可以用他作肉烧熟了的餐具”。)4.B(A项“到底答不答应他的请求,我的小宝贝?”这是一句话,“我的小宝贝”在句中是称谓倒装,应把“请求”后的问号改为逗号。C项应该用省略号表示断断续续地说话,而不应该用破折号。D项前面三句话提出了三个问题,但都不是疑问,而是陈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应该使用问号。)【诗歌鉴赏】(一)1.A2.D (二)1.C2.A【阅读提升】1.略2.D(A项分别读nàn,tuī,wéi,zhuī,chuí;B项分别读ehōng,tóng,tóng,zhuàng,chuáng;C项分别读yǔ,yú,yù,yù,xū;D项都读xiè)3.A(廖廖可数:数量非常少,应为“屈指可数”)4.B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5.B(A.被疾:遭受疾病C.颜面:(厌烦的)脸色;D.竟死:终于死了(到底死了))6.C(①②为介词,意为“给、替”;③意为“被”,表被动;④意为“做”。)7.D(①是概括介绍,不是具体表现。⑥为作者评价。)8.B(有人的人故意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9.①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多”1分,“咸”1分,大意1分)②这怎么可以凭借外貌来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是”1分,疑问句式1分,大意1分)③传播他的事迹来勉励(世人)啊。(“劝”1分,大意1分)10.断句: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参考译文:李疑因为(他非常)崇尚仪义(而)在当时(非常)闻名,(也)只有他能周济别人的危急之处。金华的范景淳在吏部做官,得了病,而(他)又没有其它的子侄(来照顾他)。别人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范景淳就拄杖到李疑门前,告诉(李疑)说:“我不幸遭病,人家不让我进屋住。我听说你的义德很高,能借我一张床吗?”李疑(马上)答应了,请(他进屋)就坐,(并)迅速整理(好一间)高朗干燥的房子,(同时)准备(好了)床、被子和炉灶,叫(范景淳)住进去。(为范)求医疹脉,亲自为(范)熬粥熬药。早晚拉着他的手,询问哪里不舒服,待(范)如亲人一般。不久(范)的病更加严重了,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被单,肮脏恶臭不能接近。李疑每天为(范)刮摩洗涤,(竟)没有一点不耐烦的脸色。范景淳(感动得)流泪说:“我拖累你了。我恐怕再也活不下去了,没有什么回报您的厚德,(只是)袋子里面有黄白金子四十余两,在原来旅社房间里,希望你去取来。”李疑:“患难之中互相救助,做人的道理本应该这样,凭什么(说)回报呢?”范景淳说:“您如果不去取来那些(金子),(等)我死了,恐怕被他人得到,那有什么好处呢?” 李疑于是找了一个邻居和他一块去,带着(那些金子)回来了。当着(范)的面打开袋子,登记金子的数量并做了封记。几天后范景淳到底死了,李疑拿出私人的钱为(范)买了棺材,葬在城南面的聚宝山。拿出(原来)所封存的那个袋子,(把它)寄存在邻居家里,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来。等到他的两个儿子到了,(李)拿出袋子按(原来)登记的数(把金子)还给(范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拿着大米馈赠(给李),(李)却不接受,反而送给(他们)路费钱,打发(他们)回去。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宋学士说:“吾与李疑往来(多年),(非常)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是个温和老实的人,没有奇特威武的身姿。但他所做的事,却为古人义勇的风范。这怎么可能凭借外貌来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俗话说:“全世界混浊,清廉的人才会显现出来。我感伤(当今)世俗的好利的(风气),写下他的事来勉励(世人)啊。”【语言表达】1.青年仅有高贵的出身、大卫式的体型,是远远不够的;诱人的条件掩盖下的思想的贫乏,怎能知道人生的价值在于精神?又怎能坚持探索,揭示生命的奥秘?2.如果我处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也一定会和你一样感到非常孤独、不适应。但抱怨肯定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会主动和同学交往。也许很快我就会拥有更多的谈的来的朋友。(共4分。体现出自己明白同学说这番话的原因是感到孤独(2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分)。)【写作训练】(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