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致橡树》教学设计

ID:1024489

大小:3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致橡树》教学设计校游华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2、(2)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读意象的能力。4、德育目标: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2、探究阅读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或深刻主题的分析。3、讨论问答法:用于《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对比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美(创设情感情境:运用音乐、图画、语言渲染情境)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这首熟悉的音乐吧,那对痴男怨女已随冰山消融,留下一段纯美旋律在滚滚红尘中飘荡。爱情是什么?莎士比亚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伊萨可夫斯基说,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安德烈·莫洛亚说,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今天,我们将与一棵美丽的木棉树相逢,倾听她对爱情发出的宣言。(播放多媒体课件,以《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为前景音乐,投影图片)二、作者简介:(与学生相交流)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为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三、以读导学,感知诗意美(创设表现情境)1、初读。让学生小声地读,初步感受本诗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时,教师板书字词及音,然后要求学生齐读jièpīlìjǐǎilánní慰藉.霹雳戟雾霭流岚虹霓2、范读。推荐一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听和自己处理课文有什么不同。 3、评读。请一位同学简要点评上一位同学的朗读。(提示:从字词到朗读技巧,先评优点,再说不足,再作示范。)4、听读。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一定的感悟了,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著名的配音演员怎么诠释这首诗的。(播放多媒体课件,听丁建华朗读)四、以疑促学,感悟诗情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帮助)(一)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木棉致橡树》(二)木棉又想对橡树说什么呢?---表达自己的爱情观。那木棉否定的爱情是什么?向往的爱情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多边互动)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用了一些意象来表达自己所反对的爱情观。(注:边显示动画边讨论讲解:1、“凌霄花”好看吗?那木棉为什么要“绝不像”呢?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渴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攀附型”的爱情。3、作者对这样的爱情持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坚决否定,“绝不像”可以看出来。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有,他们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现代女性绝不做“以丈夫为职业”的女人,不做靠男人发光的女人。女人不能再是月亮。边显示动画边讨论讲解:1、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为什么木棉“绝不学”呢?它只知道在绿萌下跳来跳去,为绿萌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萌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只知道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不懂得用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懂得自尊自爱,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痴恋型”的爱情。3、作者对这样的爱情持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坚决反对,文章中的“绝不学”4、很多武侠小说中有这样的人物,能否列举一二。(《天龙八部》中的阿紫)。边显示动画边讨论讲解:1、泉源、险峰、阳光、春雨等一系列意象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以女性牺牲自身价值,降低自身人格,放弃自身追求为代价的陈旧的爱情观。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2)“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3、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奉献型”的爱情。4、作者又对此持有什么态度?作者用了“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表明了态度,既不全盘否定,也有遗憾!(时间允许):这里让我想到了艾敬有一首歌曲的《外婆这样的女人》,歌词是这样的“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谁而活着;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他和他的孩子们。情窦初开时为爱牵引,瓜熟蒂落时为爱受困,人到中年时残花败叶,人老珠黄时为着儿孙……”外婆这一生过得怎样?你怎样评价外婆的一生?(播放音乐和歌词)(把一生给了他和孩子们,为了别人而活,没有一刻是为了自己活的,这就无所谓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看,这种一味的奉献不足取。虽然从道德情感方面说是高尚美好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保持来看是不明智的,而且从爱情关系的维系发展方面看也未必是明智的。) 教师总结:无论是对于是攀附型、痴恋型还是从道德情感方面来说值得肯定的奉献型的爱情,作者都持否定态度。那在木棉心中,向往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就进行了形象的展示。(学生齐读“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作者眼里的爱情到底是怎样的爱情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注:边显示动画边讨论讲解:“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表现了木棉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什么?木棉渴望的是一种独立平等的地位,能够与对方一起高高地立在大地之上,体验共同的人生进而才能有精神的独立和平等。边显示动画边讨论讲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表现了木棉认为爱情的状态是什么?木棉渴望的是根的紧握,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双方互相珍爱,双方的灵魂能平等的对话。而叶的相通更表明外在双方能携手共行那漫长坎坷的寻梦路,相互扶持鼓励。那无人能懂的致意则是一种心有灵犀的言语,双方用一种自己才能明白的言语,眼神表达着对对方的感激、鼓励、支持、赏识和祝福,而在心灵的沟通后我们看到的是双方的理解信任更有精神的相互依托。边显示动画边讨论讲解:“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表现木棉认为相爱的双方,应以一种怎样的形象出现呢?应是各具鲜明的形象特征。你有你的阳刚之美,伟岸挺拔的身躯,坚强有力的体魄,更重要的是你全身充满着阳刚之气,在你像刀剑般坚韧的身躯中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正义美。而我呢?我有我的阴柔之美,又有我坚韧的意志顽强的品质,我用全部的热情燃烧的火炬足以照亮我们奋斗前行的路。诗人作为现代独立的女性,她追求独立平等自由尤其是女性精神上的独立平等自由。所以当她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敏锐、真挚的心灵去感受中国几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中种种世俗爱情观下女性悲剧性命运时,她发出了沉重的叹息。在这一声叹息中,我们见到的是女性思想的深刻和情感的丰富,从中可见到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那颗深广真诚的爱心。边显示动画边讨论讲解:“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表现木棉认为爱情的内涵应是什么?正因为女性有自己坚强的意志,独立的追求,所以双方才能共同分担人生种种命运的洗礼,才能在精神与灵魂上共享人生的美妙,所以内涵是同甘共苦,休戚与共。边显示动画边讨论讲解:真正的爱情其真正伟大坚贞之处又在那里呢?诗人用“土地”来寄寓自己的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对土地有无限丰富的想象理解。伟大的爱情,不仅爱你伟岸挺拔的身躯,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可以有对祖国、故乡、母亲、事业的爱,更有对其人生追求的爱。至此,我们就理解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爱情观)总结:(1)总结起来,在作者眼里,理想中的爱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情的基础——独立平等。爱情的状态——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扶持、相互依托。爱情双方的形象——阳刚之气、阴柔之美。爱情的内涵——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爱情的升华——爱其人生追求。伟大的爱情,不仅爱你伟岸挺拔的身躯,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 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爱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可以有对祖国、故乡、母亲、事业的爱,更有对其人生追求的爱。(归纳强化知识)五、拓展思维,发现创造美(迁移拓展知识,建构知识网络)1.昨天我们学习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写于1847年,歌颂的是生死相依的忠贞爱情,真挚地抒发了作者对真正爱情的深刻理解。为了爱人,他甘愿选择艰苦而给她幸福,甘守寂寞而给她轻松,甘愿放弃世间的繁华而给她平静和安宁。如果我们将此诗与舒婷的《致橡树》比较,会发现两个诗人仿佛隔着百年在唱对台戏。百年前的裴多菲说“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着鲜艳的辉煌。”百年后的舒婷却说“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裴为了爱人,“愿意是荒林……。”舒婷却要求“我们分担……。”这两种爱情观,你同意哪一种?请同学们相互讨论,然后表达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附:二者爱情观的不同首先是时代的不同,裴代表的是古典的爱情,痴情而沉迷,舒婷则体现了现代人的独立意识——我作为我自己来爱你;其次或许源于作者性别不同,传统观点一向是男子强壮,女子柔弱,因此传统的裴突出地表现了男性的坚毅,而现代的舒婷又格外强烈地需要人格的独立——“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然而,这两首诗却又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即它们所讴歌的都是这个世界上和着时代脉搏的真诚的爱情,正如普希全所说:“美的作品必须同时庄严。”(时间允许)2、《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除了在思想感情之外,还有何异同点?在艺术技巧方面,它们都意象独特,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而前者只运用了两个主要意象,在正反对比中生发出对爱情的全面理解。后者则运用了多个意象,两两对比,反复吟咏,强化了诗歌的主题。从风格上比较,前者含蓄隽永,强调自我意识;后者豪放清新,强调奉献精神。(播放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六、结束语爱情是美妙的,但春天不是收获的季节。中学生不乏“早恋”的现象,但是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不断地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除了爱情,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甚至未来的爱;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追求,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最终必将成长为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到那时,再去收获爱情这棵果实吧!七、布置作业(评价反馈)以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为话题,以“我如果爱你”为开头,采用意象,写一段话来表明你对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生活之爱。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