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周国平)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生的境界(周国平)

ID:1018620

大小:4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生的境界周国平现代人的心态,正处于一个很不健康的状态:生活很复杂,每天总有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斗争很激烈,周围的慈眉善目随时可能成为对手;内心很焦虑,忙碌半辈子,房子车子仍无着落。人是怎么了?这个社会怎么了?无论从人类,还是从个人来说,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有意义、有品质?我认为人活个境界,这是判断我们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人生的境界我用三个词来概括:单纯、丰富、宁静。老天给我们一条命和一颗心,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  生命越单纯越好这个时代,人们遭遇的最大迷雾,是混淆了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欲望。从金钱角度说,生命本身并不需要奢豪的享受。之所以大家在拼命追求金钱所能满足的需要,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所以,我们应该把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的欲望区分开来。物质欲望,是社会刺激,人与人之间攀比而来的。道家强调“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人要保护原初的真性情,不要让物质过度损害了生命。但是人类现在却跟这种正确的生命认识背道而驰——损害对生命必需的条件,在并不必要的需求中沉溺。先说自然。人类为了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无止尽地破坏,这是在伤害生命本身的行为。苏东坡当年夜游承天寺,对老友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古时候,人们因为没有闲情享受美景遗憾,现在可好,人依旧没有闲情雅致,更糟糕的是,明月、翠柏都一去不返了,何其可悲!再说安全感。生命只有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享受。但现在我们的生命却处在了极其不安全的环境。恶性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这不仅是凶手精神正常与否的问题,这是社会体制出了问题——贫富状况相去甚远,生命待遇天差地别。三说健康。现在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最火的全是关于养生,吃出来的病怎么吃回去,求医不如求己……但我觉得其实这么做并不幸福。对待健康,人还是应该有从容而自然的态度。那天我跟蒋雯丽见面,她说:“你怎么还那么年轻啊,说说你的养生之道。”我告诉她,我也抽烟、喝酒、熬夜,当然我喜欢游泳,每天散步。最关键的是我不紧张,觉得很快乐。另外就是家庭亲情,这是人生的宝贵价值。我刚出了一本书《宝贝,宝贝》,写我12岁的女儿啾啾。我真的觉得,对孩子的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相对于孩子这段一去不返的成长时光,作为父母,还有别的什么不值得为之舍弃?  幸福的最高境界:平凡生活 德国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波尔,写过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到意大利的一个偏僻的小渔村旅游,他在海边看到一个青年渔夫躺在渔船上晒太阳打瞌睡。他觉得这个场景很美,他俩聊起天来。旅行者对渔夫说:“你这么年轻,不应该躺在这里,应该出海打鱼。”渔夫问:“然后呢?”“卖钱。”“然后呢?”渔夫又问。“买到一条大渔船,然后再打鱼,再买一条大的渔船。”“然后呢?”渔夫还问。“然后……可以在船上打瞌睡。”渔夫笑笑:“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了吗?”我们应该正视平凡的生活。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不会是可歌可泣、轰轰烈烈的,而只是由平凡组成。这种平凡的生活,包括心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踏实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它们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础和核心。法国哲学家蒙田讲过,一个人如果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有了这一点平凡生活的快乐,你的人生基本上可以说是相当美好的了。幸福指数比GDP更有价值去年博鳌论坛曾邀请我就“经济危机下个体如何生活”发言。我想了想,觉得我没有资格参加。这场金融危机我始终没有看懂,从我这个外行看起来,坏账不就是银行犯错了。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并没有发生全球大自然灾害,基本的物质资料没有减少,怎么就危机了?这是人出了问题。我去年去了一趟不丹。这是一个弹丸之地,只有几十万人,但是他们治理很有意思。他们把幸福作为治国目标——政府每做一个决策,一定要调查一下,这个决策能否让人民快乐。这个国家治理得相当有序,医疗、教育全免费,大自然环境保护得非常好。不丹的一项重要国家收入是靠旅游,但他们限定每年旅游入境人数只有5000人左右。并且他们的签证是要国王亲自审批。在一定程度上,国民的幸福指数比GDP更有价值。生命真正快乐,才能实现其价值。真正值钱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亲情、爱情是这样,真正的健康也如此。当然并不是说金钱是没有用的,在这样一个商品社会里面,我不主张太清高,钱还是有用的。只是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你不能为了这个钱去牺牲那些最好的东西,你应该把钱作为去为那些最好的东西服务的手段、工具,金钱永远不能成为目的。  读图娱乐,人类被高科技野蛮化一个人真正的生活质量、人生的意义、人生的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精神素质的高低。精神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积累而来。人要丰富心灵,要多读书,有计划地读书。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开始我对“世界读书日”这个提法感到难受,读书还有哪一天读的问题?这该是一个日常习惯。后来我觉得无奈且有必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一个世界读书日,是针对现代人越来越忽略阅读的这种生存状态,为了提醒人们读书是重要的。全媒体时代的强势媒体电视、网络,占据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的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这种海量信息泛滥造成的结果,是成年人孩子化——不读书,只读图,看电视,智力退化到孩童水平;而孩子则在飞速成人化——知道了很多在他的年纪不该知道的事情。这是不正常的。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书籍是文化。读书的人是有文化的。人通过读书,进入全人类的精神传统,然后你开始自己进行思考,这就是文化。所以真正有读书习惯的人、爱读书的人是有文化的。而视频是很娱乐化的,娱乐让我们的精神死去,如果你光看电视,你还是一个被现代科技成果野蛮化了的人。读书学习:追求结果何需太急 读书是自然的事情,不能刻意强迫。啾啾喜欢看书,她5岁的时候,就能读《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我发现只要给孩子一个好环境,他们的智力、理解力就会自然生成,你无需去灌输。现在很多家长很可悲,逼孩子学习,适得其反。郑州一对企业家夫妇,强迫3岁的女儿认字,将孩子毒打致死;湖北的一个8岁孩子,因为不愿去课外班补习,也被父母打死。何其愚昧!可怜的孩子!我对孩子标准就是两条:幸福,优秀。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啾啾没上过一个课外班,但她做作业也比较轻松,在班上始终数一数二。有人说你的孩子很聪明,天资好,其实未必是这样,我觉得还是方式对头,孩子整体素质好了,应该问题不大,这种情况下哪怕成绩差一点,关系也不大,但一定要把那最重要的东西得到。一个人从小就从书籍里面感到快乐,他就知道知识才是能让他快乐的东西。现在的教育理念,让人感到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怎么能学好呢?让一个孩子讨厌学习了,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找到心灵所向,灵魂才能宁静心灵应该丰富,灵魂应该宁静。其实一个人有丰富的心灵的话,他应该比较容易感到宁静。现在大家都好像人心惶惶,到处在外寻求名利来抚慰自己,却很少从内心去探索和生活有关的东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内心仍然比较空虚。如果你真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有一个很充实的内在生活的话,你不会太在乎名利,因为你有好得多的东西,那些东西给予你的享受比名利大得多。现在很多人的价值观是盲目、糊涂的,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要的东西往往随大流,他觉得大家都在争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这个人是可悲的,他不能当自己的主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有自我认识:你想要什么,能要什么,什么东西对你是最好的,一定得想想这个问题。人生意义,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人人都有心灵的家园。它有两层含义:内在的,就是丰富的心灵,丰富的精神生活。还有一个外在的含义,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你做的所有的事情,不能全是上司指挥、生活安排的。有时候人的职业和事业可能不吻合,你的事业可能并不是你喜欢的,是你为了生存必须做的,但你千万不能放弃你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我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我从北大毕业以后,被分到广西一个山沟里面,做县政府的理论干事,后来分到一个县委党校当教员。当时我做的事情是给公社干部读报纸,讲上级指示。这些差事和我喜欢的哲学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很快理清楚了我应该怎么做决定:如果我很看重成功,我可以去拍领导的马屁,求得升迁,掌握更多权利来实现自由;或者我就按自己的本性做,自己给自己松绑。我选了后者,我对领导直言自己的观点,我坚持看书,写文章,不顾人家说:“周国平还是一个臭知识分子,骄傲,脱离群众……”我还是想要精神生活。跟教育孩子的理念一样,我把优秀作为第一目标,把成功作为副产品。我自己是这样走过来了,老天最后给了我机会。只要你真的优秀,真的坚持,你还是能得到你应有的成功。 实际上,如果说你没有得到自己所喜欢的职业,这并不可怕,你还有希望,但是如果你没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那就很糟糕了,你是没有希望的。怎么着才能有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一,学习,一个人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真正的学习远远不止在学校里那几年光景。另外一条,好好问问自己,兴趣到底在什么地方,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想清楚自己的内心所向,加上知识的扎实积淀,你的人生不会暗淡,你的灵魂不会浮躁。周国平:人生的境界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等。大学里流传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教授的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花季少女少男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核心提示]★人为什么会痛苦?是因为欲望超过了你生命本身的需要,成了你生命追求的主要目标。★人生中到底什么是值得珍惜的,是值得你去追求的,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名利、身份、地位、财富、权力等等都是生命表面的堆积物,你不能一辈子为这些表面的东西活着,而要为你生命本身的需要活,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精神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大学存在的理由就是在老年人的智慧和年轻人的热情之间建一座桥梁。今天晚上,我感谢东南大学为我筑的这一座桥梁,我现在感到在桥梁的那一端,年轻人的热情向我迎面扑来,我深感幸福。(热烈掌声)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我想通过这题目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人生的主要体会。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是我今天不想跟你们讲书本上的哲学,而想讲一讲在我的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哲学。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想不开的人,经常有很多困惑,“生活哲学”对我起了很大作用。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是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人生的基本面貌,也可以说决定了他人生的境界,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价值观。你看重什么,人生中到底什么是值得珍惜的,是值得你去追求的,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问一个问题:就是人的身上什么东西是最有价值的?我想来想去,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就两个,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精神。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而且这个生命迟早是要结束的,如果说生到这个世界上是偶然的,那么死去则是必然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生命太宝贵了,怎样善待生命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人身上另外一个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精神。人和其他生命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精神的。 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我觉得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幸福,一个是优秀。幸福主要是生命的状态,一个人活的单纯就幸福,所以应该保护你生命的单纯;优秀是精神的状态,一个人有自己的头脑、有丰富的心灵、有高贵的灵魂,精神上就优秀。下面我就从这两方面展开,先讲生命,后讲精神。别把生命和物质的关系搞颠倒了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不关心他的生命,而关心物质的东西,大家都把金钱财富看得非常重要。当然,财富对个人和国家来说都很重要,但不能因此忽略生命本身的需要。欲望超过生命本身的需要,是痛苦的根源。其实,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的欲望是两码事,现在我们往往把两者混淆起来。中国和西方的哲学家都很强调保护生命的单纯。在中国,尤其是道家,非常强调要保护好完整的真实的生命,不要用物质来损害它。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失去你的性命之情,就是你生命的本来状态。西方哲学家也是这样,古希腊对什么是幸福基本上有两派观点,一派叫作快乐主义,一派叫作完善主义。快乐主义创始人,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伊壁鸠鲁,伊壁鸠鲁认为幸福就是快乐,而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人为什么会痛苦?是因为欲望超过了你生命本身的需要,成了你生命主要的追求目标,这是痛苦的主要根源。所以,我们要把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的欲望区分开来。物质欲望这东西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而是社会刺激出来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就是人家有,我也要有。其实,生命本身不一定需要这个东西。当然,维持生命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但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东西其实是很有限的,按照伊壁鸠鲁的观点,自然的需要都是容易得到满足的,大自然把人生产出来以后,是给你生存条件的,但是如果你的需要超出这个条件就不一样了。自然、爱情、亲情是生命必需品。那么,什么才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呢?这一点应该从自然界来看,生命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我看来,生命的需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外部的自然界,一个是人身上的自然,比如爱情、亲情。人需要有一个好的自然环境,这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你本来就是自然之子,你就必须和自然有和谐的关系,这是人的根本需要。但是我们想想,我们现在有多少时间是真正跟自然交流?很少很少,大量的时间我们都是在社会上挣扎,在奋斗。爱情、亲情是大自然给你的,虽然是很普通的东西,千百万年来都是这样,但我想这是生命骨子里的东西,是人类生活核心的东西。我觉得我这一辈子幸福感最强烈的时光有两段,一段是我17岁进北大的时候,那时候是青春期,突然发现世界上有那么多漂亮的姑娘,这世界真是太美好了!(笑声)上大学正是恋爱的时节,但我想强调一点,不要人比人,不要看到别人恋爱了,你觉得自己没有女朋友或男朋友没面子,所以就去找一个,这个没意思;另外我想强调一点,恋爱是有质量区分的,应该要高质量的恋爱,恋爱应该能够促进两个人对生命的热情,能促进两个人对精神的追求。我谈恋爱是很晚的,但是很有成果的,写了好多诗啊!(笑声、掌声)因为你谈恋爱的时候,就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可爱,让她更喜欢你,所以那时候我使劲写东西,后来我有本著名的集子《人与永恒》,很多人都很喜欢,其实那根本就不是写书,是写给我女朋友看的,让她瞧我多深刻!(笑声) 还有一段幸福感最强烈的时光,就是当爸爸的时候。当迎来一个小生命的时候,那种幸福感真是难以形容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小动物,那时候你也变成了一个动物,变成了成年兽,但我感觉当成年兽的滋味实在是太好了。因为当成年兽是非常单纯的,你回归了生命的单纯,成天就是伺候这个小动物,给他擦屁股、洗澡、喝奶,非常有滋味。孩子小的时候,妈妈给她喂奶,慢慢的需要补充点奶粉,基本上都是我来喂奶粉。她妈妈看我喂奶陶醉的样子,就说你不要以为你给孩子喂奶,这个奶水就是从你身上出来的(笑声)。我当时就回了她一句:我真的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大奶瓶了!我们平时活的太复杂了,什么名啊、利啊、身份、社会地位、和别人的关系等等,这些东西我们都看得很重。但是你仔细想一想:这些东西和你生命本身的东西相比,其实是很表面的,名利、身份、地位、财富、权利等等东西其实都是生命表面的堆积物。当然,我们在社会上生存,也需要这些堆积物,但是你始终要保持一种清醒: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你不能一辈子为这些生命表面的堆积物活着,而要为你生命本身的需要活,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但这种本末倒置现在是比比皆是。要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另外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们要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平凡生活构成了人类生活永恒的核心,所有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到平凡。我很赞成法国哲学家蒙田的说法。他说一个人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你再辉煌,如果你不能和家人和睦相处,没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你的人生起码失败了一半。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也是这样,你的GDP再高,如果老百姓的平凡生活不能过好,没有尊严感、安全感、幸福感,你治理的国家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强调看重平凡生活的价值,我们要从生命本身的需要来看生活完不完美,而不是相反。当然我也不否认金钱的作用,这个时代大家都把钱看得很重,我也承认钱是好东西,因为你有了钱,就能把你的生活安排得好一点,也会给你增加很多可能,但是不要忘记它不是最好的东西,你不能为了这个好东西去牺牲掉那个最好的东西,这个最好的东西就是我说的生命本身的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这是更好的东西。金钱这个东西,它就是一个手段,它不应该成为你人生的目的,否则你可能一辈子就是赚钱赚钱赚钱,而不去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要处理好和金钱的关系。关于金钱问题,现在很多人谴责金钱,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我觉得这句话是错的。金钱本身是手段,关键是你怎么用。我认为,对金钱的贪婪态度才是万恶之源。那么,怎样正确对待金钱呢?我总结出四条:第一条就是用正当的手段去获得金钱,对于不义之财要不动心。这一点不少人做不到,你看那些贪官,其实大都是普通人,你跟他接触,他也不是那么坏的,关键是他没想明白人生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把钱看得太重要了,所以给自己埋下了祸根。第二条就是有了财富以后你仍然要有超脱的态度和心态,把金钱看成是身外之物。金钱太是身外之物了,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不忠诚于你?就是金钱,今天钱在你那里,明天钱就到人家那里去了,是完全无名无姓的,没有个性的,所以你大可不必太看重。第三条就是在你有了钱以后仍然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德国大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有一种观点讲得特别到位,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鼓励你去争取财富,只要你是用正当的手段就会越赚越光荣。但在财富的使用上,资本主义精神强调,获取财富不是为了过奢侈的生活,你仍然要过一种相对简朴的生活,所以最后就是赚的很多,用的很少。干什么呢?造福社会。所以,钱多了以后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素质。第四条就是在你拥有金钱、财富后,要行善积德。我很佩服美国的富豪们,当他们有了钱之后,就会考虑怎么用钱来做慈善事业,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个传统是美国慈善事业之父卡耐基奠定的。卡耐基从小就是个苦孩子,少年时受益于一个行善的退伍军人,养成了读书的喜好,成年发达后一直不忘行善。他写的《财富的福音》说,我们这些人是走运的,上帝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发财了,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财富看成是世界上的穷苦兄弟委托我们管理的基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做出妥善安排,用来造福社会。然后他说了一句有名的话:拥有巨资而死者是可耻的。就是说:当你死的时候有这么多的财富,但是你没有做出什么安排就死了,这是可耻的,因为你是不负责任的。他还身体力行把自己的股票全部卖了,建立基金会,在美国形成了一个传统。把自己变成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下面我转到第二个大问题,谈谈精神的境界。精神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让每一种精神属性得到更好的生长。首先是智力属性。人最重要的智力素质是什么?大师们,包括大科学家、大哲学家的共识有两点:第一点是好奇心。好奇心是智力品质里面最重要的要素,可以说是人智力生活的开端、动力。爱因斯坦是怎么走上科学道路的?据说他五岁的时候,父亲给了他一个指南针,他看到这个指南针总是会自己转,而且总是转到同样的地方,他就感觉非常神奇:“那时候我就感觉在事物内部藏着一个秘密等着我去把它找出来。”这就是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从哲学上来看,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他们都说过,哲学是从惊疑开始的,就是惊奇、疑惑。当一个人对世界感到惊奇的时候——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世界总是在变,而不断变化的现象的背后总应该有一个不变的本质,那东西是什么?最早的哲学家们讨论的都是这些东西。同样,因为对人生有了疑惑,才会思考人生的哲学问题: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第二个重要的智力素质要素就是独立思考能力。你有了好奇心,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好奇,那你就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把未知的东西弄清楚,不能半途而废。爱因斯坦称“独立思考能力是老天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天赋”,并称之为“内在自由”。一个人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不会受外部环境的支配。对学校而言,相对于好奇心,我主张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能力,相对于独立思考,我主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个人在学校里养成对智力活动的爱好,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这一点非常重要,会让你终身受益。另外一个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个人,不论能力大小,都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你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在哪里,然后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所有有作为的人,其实都是自学者,真正有效率的学习就是自学。 其次是情感属性。人不光要发展自己的智力,还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要有丰富的内心生活。如果你光是发展你的智力,那么你仅仅只是一个思维的机器。我觉得,一个人看世界是受他内心丰富程度影响的。有的人内心很贫乏,他看到的世界绝对是很贫乏的,如果他只有功利的目的,那他看世界就只有一个功利的角度,他看不到世界的美,看不到世界的丰富。记得有一年我去海南三亚,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发呢,一片茫茫的大海,旁边就几个帐篷,我们就住在帐篷里面,感觉特别好,不像现在嘈杂得要命。一天,我站在海边出神,旁边来了3个人,一看就是做生意的那种。他们在海边看了一眼说:“这里什么也没有,就一滩水。”说完就走了。当时我挺震惊的,人眼中的世界真是不一样。泰戈尔说过一句话:如果我小时候没有听过那些童话故事,没有看过《一千零一夜》和《鲁宾逊漂流记》,那我现在眼中的世界就不会这么美好。可见,个人内心的丰富是熏陶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不管是读什么专业的,如果要作为一个有精神属性、有内心生活的人,就一定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多阅读人文方面的书,尤其是人文经典著作,如文学、历史、哲学等。另外,我建议大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一个会写字的人都应该写日记。写日记可以把流逝的生活留住,变成你心灵的财富。记得有人问我:周老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我说我很惭愧,我的第一部作品《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发表的时候,已经46岁了,比韩寒和郭敬明差远了。(笑声)不过,从5岁开始我就自发地开始写日记了,动机当然很幼稚:我父亲经常带我去他的同事朋友家做客,主人就会拿出一点糕点来给我吃,那个时候家里面都挺穷的,能吃到一点糕点不容易。我就想,我吃了以后,过几天就忘记了,不就白吃了吗?(笑声)所以我就自己弄了个小本子,每天吃了什么好东西都记下来,过几天就翻一翻。(笑声)后来我发现,通过写日记,我留住了生命中的很多滋味,当然不仅仅是吃东西,还有各种人生感受。有时候你遇到一个讨厌的人,对你做了一件特别不义的事情,你跟他讲道理讲不通,打也打不过,也不愿意打,(笑声)心里气得不得了。这个时候我就会把日记本翻开来,把这个人的嘴脸描绘一通,发泄发泄(笑声),效果很好。其实,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和你的生活拉开了一点距离,你把生活变成了你观察的对象了,通过它去认识人性认识社会,然后你变得聪明了,经历就变成你的财富了。我想说的是,一个人还是应该从自己的性情出发,不要把功利看得太重要。我认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而不是成功。你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优秀的人,哪怕你不成功,你的生活也是有意义的,你的内心也是充实的。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只要你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功的机会总是有的,而且一旦成功,就是真实的成功,是有内涵的成功,而不是表面的成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