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ID:284428

大小:68.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0-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2 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峰峦(luán) 馈赠(guì) 戛然而止(jiá) B.恬静(tián) 哺育(bǔ) 风雪载途(zǎi) C.潮汐(xī) 肥硕(shuò) 销声匿迹(nì) D.轻盈(yíng) 娴熟(xián) 心旌摇荡(jīn)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________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 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________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 (2)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________ 心灵,________精神疆域,是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 A.很少 无论 滋养 扩展 B.没有 无论 滋养 拓展 C.很少 即使 滋润 拓展 D.没有 即使 滋润 扩展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母亲很会做黄酒,我也如法炮制,酿了黄酒,味道还真不错。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 习以为常。 D.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市卫健局发布我市疫情通报,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打击疫情。 B.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C.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 时期的具体体现。 D.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认为,如果现有防控能得到较好执行,疫情应该 可以控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 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 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 知十件 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 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 ; ”! B.? ; !” C.? , ”! D., , !” 6.默写。(8 分)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2)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中国古代诗歌,将爱情描绘得美丽至极。《诗经》通过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表达了美丽女子对所 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而另外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关雎》)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女子的倾慕之情。 7.名著阅读。(5 分)(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 “____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 分) (2)《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为下列词语连上 正确的线。(3 分) 待人        严谨 做事        得体 礼仪        谦虚 8.学校组织“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4 分) 为了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同学们找到了以下材料。 古体诗与近体诗区别一览表 古体诗 近体诗 出现 时间 春秋之前 唐朝 每句 字数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和杂言体 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用韵 要求 全首诗可以用一个韵,也可 换韵。诗中每一句都可用韵, 也可不用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 句可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 都是双数句用韵 (1)请根据以上表格,判断下面这首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并说明理由。 (2 分)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 (2)从下面【甲】【乙】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猜猜诗里写的是什么节日,并说说你 是怎样猜出来的。(2 分) 【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换旧符。 【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 我认为【  】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二、阅读探究(38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4 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9.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2 分) 10.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3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 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便舍船/屋舍俨然 B.便要还家/飞鸟相与还 C.问今是何世/问君何能尔 D.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4.从《桃花源记》和《饮酒(其五)》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结合两篇诗文和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3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 分) 神奇的针灸术 ①我国的传统医学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可谓源远流长。其中属针灸术的历史最为久远,大约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算得上是整个中医的开端。针灸是 针术和灸术的统称,它们都是通过刺激穴位使得经络畅通来治疗疾病。 ②关于针灸的起源,古书记载颇多。如 3 世纪皇甫谧编纂的《帝王世纪》中 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7 世纪时孙思邈《千金要方•序》又说“皇帝 受命,创制九针”,等等。这些早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针具还 是针灸术都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斗争磨合中逐步演化而来 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不是个人的发明创造。 ③如此神秘的针灸医术是如何演化来的呢? ④早在远古时期,生活条件恶劣,我们的祖先经常会受伤。很多时候创口部 位会感染化脓。实在是疼痛难忍,原始人会用尖锐的石块或是磨尖的石器刺破患 处,排出脓放出血来减轻疼痛。后来发展到对于其他一些疼痛,比如头疼、肚子 疼或是四肢关节处的酸疼,他们也会无意识地捡起石头敲几下。渐渐地,他们发 现敲一敲之后疼痛竟然减轻了许多。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引起了古 人的注意:刺伤或是敲打身体的某一部位反而能缓解疼痛。久而久之,聪明的先 人发明了针刺疗法。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石器的水平有所提升,石器被磨 得更加光滑。更多精致、样式各异的石器被磨制出来专门用来治病,这就是 “砭石”。 ⑤“砭石”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医疗器械和外科手术工具。《黄帝内经•异法方 宜论》中记录着砭石的由来:“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 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汉的许慎《说文解字》中也有提及:“砭,以石刺病 也。” ⑥后来,冶金技术的发明促使了针刺用具的改进,战国时期,青铜针、金针、银针、铁针等相继问世,代替了砭石、骨针等简单磨制而成的自然针。金属针更 为精细、尖锐,增加了进针深度,减轻了治疗时的疼痛。这一改革扩大了针刺的 应用范围,加快了针灸术的发展进程。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针灸疗法迎来了第二次改革。这次改革得益于低 频低压脉冲电流的引入。超短波、微波、共鸣火花、激光、超声波等运用到针灸 疗法中,相比于中华传统的创伤疗法,激光针、超声波针不仅减轻疼痛,还解决 了可能感染的问题,受到患者的欢迎。 ⑧我国广大的科研人员,本着继承扬弃中华传统的观点,对针灸进行了进一 步的研究,发展并创造了指针、鼻针、头皮针、腕踝针等各种治疗方法,丰富了 针灸学。 (选文有改动) 15.选文第②段列举《帝王世纪》《千金要方•序》意在说明什么?(2 分) 16.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字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3 分) 17.选文第④—⑦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 分) 18.针灸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更好地传承、发扬我 国的针灸术。(3 分)(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丁立梅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 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 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 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老天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 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 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住。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 河之洲的雎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 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 小又丑陋。 ⑤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 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 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 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 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的,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 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 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 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 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 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 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 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 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沉浸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 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 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 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 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 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 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 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 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 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1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管理员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20.分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3 分) 21.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3 分) 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2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诗经》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B.文章结尾的画线句子照应了开头,收束全文。 C.本文极力描写阅览室管理员表情严肃、说话语调冰冷,主要是还原生活 的真实,让读者读起来更真切。 D.文题中的“花”,不单纯指自然界的花,也指美好的事物、温暖的情感。 三、写作(50 分) 23.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要求:①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参考答案 一、1.C 解析:A 项“馈”应读 kuì;B 项“载”应读 zài;D 项“旌”应读 jīng。 2.A 3.D 解析:“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C 解析:A 项搭配不当,应将“打击”改为“抗击”;B 项否定不当, 应删去“切忌”或“不要”;D 项成分残缺,应在“防控”后加上“措施”。 5.B 6.(1)蒙络摇缀 (2)徒有羡鱼情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7.(1)傅聪 真诚 (2)待人——谦虚 做事——严谨 礼仪——得体 8.(1)古体诗。理由:①《诗经》是唐代以前的作品。②这首诗是四言诗, 近体诗没有四言的。③这首古诗用韵较随意,中途有换韵的情况,并没有双数句 都押韵。(写出两条即可) (2)示例一:甲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写的是放鞭炮,而放鞭炮除旧迎 新是春节的习俗。 示例二:乙 重阳节 “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二、(一)9.示例一:“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 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示例二:“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 荡秋千的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生机。10.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 闷的情感。 (二)11.(1)类 (2)告诉 (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建造、构筑 12.B 解析:A 项,“舍”的意思分别为“舍弃/房屋”;C 项,“何”的 意思分别为“什么/怎么,为什么”;D 项,“乃”的意思分别为“于是,就/竟 然,居然”。B 项,“还”的意思均为“回”。 13.(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2)(渔人)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4.理想境界:作者追求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纷扰,和 谐安宁,悠闲快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 建设和谐社会应该从自 身做起,如遵守公共秩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三)15.列举《帝王世纪》《千金要方·序》中记载的针灸起源的说法,真实具 体地说明了古书记载针灸的起源颇多这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6.不能。“最”是表程度的副词,意思是说在古老的医疗器械和外科手术 工具中,砭石的历史是最长的,再没有比它出现得更早的,如果删掉,就没有强 调的意思,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7.不能调换。因为这四段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针灸医术的演化发展的,调 换后就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所以不能调换。 18.示例:①坚持古为今用,技术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② 引进新技术,将传统针灸术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③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针灸术中不合理的部分剔除,保留其优秀部分。(四)19.从“个高,肤黑,表情严肃”“冷冷的语调”等可以看出他严肃、不 苟言笑;从语言描写“慢点走,楼梯口黑”可以看出他关心别人。 20.运用想象(联想)的手法,把《诗经》的内容和自己的读书感受联系起来, 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读《诗经》时的美妙感受。 21.“光华灼灼”写出城里同学富有,衣着光鲜,神采飞扬,与自己的“渺 小”“丑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的自卑心理。 22.C 三、23.思路解析:这个题目的审题要点是对“种子”的理解。它可以是一个 梦想、一份努力、一份坚持等。在写的时候可以将题目具体化:我要追求某种东 西的决心,我在学习上的梦想或希望,我经过一件事后许下的心愿等。在写作时, 只要把“就这样”的一段经历叙述清楚,把埋下的“种子”用真情实感表现出来 即可。 例文略。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B 解析:“彷惶”应为“彷徨”。 2.D 解析:“进退维谷”指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 境艰难,进退两难。用在此处与前后语境不吻合。 3.(1)B 解析:A.关联词使用错误,“尽管”应换成“但是”;C.用词不当, “确定”应换成“规定”;D.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2)D 4.(1)拟人 (2)比喻 (3)引用 5.(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2)保尔渴望继续投身革命工作,但又知道自己病情严重,已经无法治愈。  忠于党,忠于革命,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6.(1)示例:成绩更好一点,朋友更友爱一点,爸妈更健康一点。 (2)示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人有责,人人受惠。只有每一个公民 实现了个人梦,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3)示例:青年一代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唱响自信之歌,立志 振兴中华;承担历史使命,实现人生价值;珍惜美好时光,实现远大理想;树立 报国之志,唱响青春之歌;民族因梦想而兴盛,国家因梦想而富强,人生因梦想 而精彩。(写出一条即可) 二、(一)7.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 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 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 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水量之大,“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 大。)(意思对即可) 8.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以及 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愿。(意思对即可) (二)9.D 10.①要知晓文化家底;②要挖掘文化遗产;③要深入研究文化。 11.①重要文化遗产;②民间文化遗产;③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三)12.这棵梨树是丈夫走时种下的,成为小区里的风景暗示丈夫离开的时间 很长,妻子一人很寂寞,而梨树的花开花落给人以美的享受。13.旧主人:她会主动给孩子们机会,有孩子趴在围墙上探头探脑的时候, 她会回到屋里去。再后来,面对孩子们探头探脑的举动,她甚至故意敞开了院门。 新主人:大声呵斥偷果子的孩子,在围墙上安上防护网。每一年秋熟季节, 亲自爬上梯子摘果子分给邻居。 14.(1)旧主人因为丈夫不在,她一个人是寂寞、烦闷的,而孩子们来偷果子 给她寂寞的生活带来了趣味与生机。 (2)①想要砍掉梨树,是因为他认为这棵果树害他的孩子受伤;②不想砍掉梨 树,是因为这棵树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梨树的主人,它过去的主人是善良的,任 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但恰恰如此,让那一树果实,成了一树的诱惑,诱使孩子们 学会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诱使孩子们为了这种获得而陷入危险;而且这棵树 已经是小区的一道风景了,小区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梨树的存在。 15.①人们都能品尝到那一树果实的甘甜;②再没有孩子因为偷果子而受伤; ③邻居们消除了对他的误解。 16.表面是在说,梨在旧主人还在时是诱惑,是未成熟的,人们吃到的是酸 涩的,而新主人的方法让人们尝到了成熟的梨是甜的;引申含义是,作者告诉我 们诱惑会让孩子们学会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这种获得带来的是危险,是酸涩的, 而抵制诱惑,不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是成熟的,是甜的。 三、17.思路解析:写演讲词要在把握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构思。本次写作 要抓住“自信”“成功”“秘诀”几个关键词,开头结尾部分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可以显示演讲者的文化积淀。中间主体部分 要注意段落间的自然过渡和上下文的衔接,最好能举一两个新鲜而有趣的事例来增强演讲词的说服力和趣味性。另外,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文采,适当运 用排比和反复以增强语言的气势。 例文略。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