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综合能力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综合能力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ID:283521

大小:1.24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D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3×108 m/s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4.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 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C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5.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 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 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6.“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能听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 湾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B.我们可根据音色来分辨同学们的讲话声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8.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2 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9.下列关于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C.公路两旁的绿化带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距离发声体越近,音调越高 10.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D ) , 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 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 音具有能量 ) , 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 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 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 , D.利用声音的音调可 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 11.下列技术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C ) A.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 B.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健康状况 C.利用超声波将普通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的湿度 D.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12.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 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 13.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 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振动_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 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音调__,笛声是通过__空气(介质)__传入人耳的。 14.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3 __振动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_大象 __。 15.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变小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 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介质__。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叫理想实验 法。 ,第 15 题图)     ,第 16 题图) 16.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 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 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避免声音的干扰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大 __(选填“高”或“大”)些。 17.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我 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空气__传来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 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声源__处减弱噪声。 18.在打击鼓和拉二胡的过程中: (1)鼓声和二胡声分别是__鼓面__和__弦__振动发出的。 (2)打击鼓的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是因为鼓面__振幅__增大,鼓声的__响度__增 大。 (3)演奏前,调弦的目的是调整__音调__。 (4)我们能区别鼓声和二胡声,是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__音色__不同。 19.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填空。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振动__产生声音。 (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其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 的__音色__来识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递__能量__的性质。 20.夜间同学们已入睡,校外的夜市仍在营业,叫卖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气冲冲地起 来关窗,乙较懒只是用毛毯蒙头又睡,丙索性起来走到窗前将头伸出窗外大叫“别吵了”。4 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方法:甲是__阻断噪声的传播__,乙是__防止噪声进入人耳__,丙是__ 防止噪声的产生__。 三、实验探究题(共 24 分) 21.(8 分)观察图甲、乙所示的情景: (1)图甲喇叭放音乐时,纸盆上的黄豆“翩翩起舞”,说明__发声体在振动__。 (2)图乙用棉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棉线,能实现 10 m 间通话,这表明__固体能传播 声音__。 (3)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 声音就大些,表明__细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更好__。 (4)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 这是由于__棉线无法随声音振动__。 22.(8 分)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弦发声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 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出的不同规格的弦,还借来一个测量 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1 2 3 4 5 6 铜 60 0.5 60 1.0 60 1.5 80 0.5 80 1.5 100 0.5 7 钢 80 1.5 8 9 尼龙 80 1.5 100 1.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1__、__2__、___3__的弦进行实验。5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1__、__4__、__6__的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 所缺数据。 23.(8 分)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 如下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__肥皂膜左右振动__。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__振幅__有 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 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__与声源的距离__有关。具体关系是__距离声源越 近,响度越大__。 (4)该实验还能表明声音能传递__能量__。 四、计算题(共 17 分) 24.(8 分)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是一口设计直径为 156 mm、深 5000 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 340 m/s 的超声波,20 s 后接收到回波,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 解:由题意知超声波从井口到达井底的时间 t= 1 2×20 s=10 s,则井的深度由 v= s t得 s=vt=340 m/s×10 s=3400 m。 25.(9 分)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 速,回答问题。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单位:m/s) 空气(0 ℃) 331 冰 3230 空气(15 ℃) 340 铜 3750 煤油(25 ℃)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 884 m 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43 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 温约为 15 ℃) 解:(1)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快,声音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快 (2)5200 m/s 6 由表可知,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