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清1检测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附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清1检测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附答案新人教版)

ID:283264

大小:6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检测内容:第一章 机械运动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31 分。第 1~9 题为单选题,每题 3 分;第 10 题为多 选题,4 分,漏选得 2 分,错选得 0 分) 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B) A.初中生 100 m 短跑成绩约为 10 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2.5 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60 m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 4 s 2.用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均不同,这说 明(C)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3.(铜仁中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 选择的参照物是(B) A.轻舟 B.万重山 C.坐在轻舟上的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 C919 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 C919 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 飞行,如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航窗所看到的 C919 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 速度比 C919 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A)    5.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 1 h 内行驶 15 km;乙在 3 min 内行驶 750 m;丙行驶 100 m 需 24 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D)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6.烟囱上烟和路面上两小车上旗帜飘扬情况如图所示。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 正确的是(D) A.甲车一定静止 B.乙车一定静止 C.甲车一定向右运动 D.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7.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 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 是(C)2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8.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 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 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 5 s 和 2 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 1 左侧 9 m 远的 A 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 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 是(B) A.关卡 4 B.关卡 3 C.关卡 2 D.关卡 1 第8题图   第9题图 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分别如图(a) 和(b)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C) A.经过 6 s 两小车一定相距 0.6 m B.v 甲=0.2 m/s,v 乙=0.3 m/s C.经过 6 s 两小车可能相距 4.2 m D.经过 6 s 两小车一定相距 4.2 m 10.(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ACD) A.0~t1 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B.t1~t3 时间内甲静止,t2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t4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D.0~t4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小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1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1_cm__,物体的长度是__31.0__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3__min__37.5__s。某同 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 D=__1.85__cm。 12.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个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为 13.6 s、13.8 s、13.7 s,跑得最快的是__甲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路程__3 相同的条件下比较__时间__的方法。 13.如图所示是航空展上进行飞行表演时的情景,飞机的队形好长一段时间队形不变, 甚为壮观。当飞机队形不变时,飞机之间相对__静止__(填“运动”或“静止”);机群必须 速度大小__相等__(填“相等”或“不等”),方向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同”)。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4.(扬州中考)淮扬镇高铁过江通道“五峰山公铁大桥”建成后,扬州将进一步融入上 海一小时经济圈。大桥主跨长为 1 120 m,一列 280 m 长的高铁匀速通过大桥主跨的时间为 70 s,则高铁的速度为__20__m/s;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是__运动__的。 15.小明看到旗杆上的旗子迎风飘扬,于是他将小旗固定在轻细的直杆上,然后把细杆 系在气球下面,如图所示。松手后气球带着细杆随风飞扬,请你判断细杆上的小旗__不能 __(填“能”或“不能”) 飘起,你判断的理由是__气球下面的旗子与风以相同的速度和方 向运动,此时旗子相对于空气来说是静止的,故旗子不会飘扬__。 16.端午节期间,民间有进行龙舟比赛的传统。如图所示,晓龙战队的队员们奋力划桨, 龙舟快速前进,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龙舟是__运动__的;以队员为参照物,龙舟是__静止 __的;开始晓龙战队船头与晓虎战队船尾平齐,晓龙战队奋起直追,当他们的船尾超过晓虎 战队船头,共历时 120 s。已知两队船长均为 18 m,假设晓虎战队的船速为 6 m/s 不变,则 晓龙战队的平均船速为__6.3__m/s。 三、作图题(4 分) 17.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甲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 出其运动的 v-t 图象。     答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8 题 18 分,第 19 题 10 分,共 28 分) 1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 A 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如图 1 所示,小球在做__加速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__1.8__m/s。CD 段的路程为__1.5__ m,比较 AB 与 BC 段的平均速度得 vAB__<__(填“>”“<”或“=”)vBC。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1) sAB=0.3 m tAB=0.5 s vAB=0.6 m/s vB=1.2 m/s sBC=0.9 m tBC=0.5 s vBC= vC=2.4 m/s4 sCD= tCD=0.5 s vCD=3 m/s vD=3.6 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 v-t 图 象,如图 2 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 A 处滚下,经过 2 s 到达 E 点时的速度为 __4.8__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 sAB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时间 tAB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__>__(填“>”“<”或“=”)v2。 19.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 s 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 是__先变大后不变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 A、C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6.40 cm,则 AC 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0.16__m/s。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纸锥的锥角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选择相同的圆纸片分别做出不同锥角的纸锥,让 它们从同一位置、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锥角的 关系(其他猜想及对应的做法合理即可)__。 (3)如图所示四个 v-t 关系图象中,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过程的是__A__(填图中的 选项字母)。 五、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20 题 11 分,第 21 题 8 分,共 19 分) 20.李明同学平时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十字路口,他家到该路口的路程约为 600 m,该路口到学校的路程约为 1.2 km。某天他从家中出发 2 min 后到达该路口,恰好直 行和左转的红灯亮起,在斑马线前等了 80 s 后,左转绿灯亮起,他又继续匀速骑车以 4 m/s 的速度到达学校。求: (1)李明骑车从家到该路口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李明骑车从该路口到学校用的时间是多少? (3)李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解:(1)李明骑车从家到十字路口的平均速度:v1= s1 t1= 600 m 2 × 60 s=5 m/s。 (2)李明骑车从十字路口到学校用的时间:t2= s2 v2= 1 200 m 4 m/s =300 s。 (3)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总路程:s=s1+s2=600 m+1 200 m=1 800 m, 总时间:t=t1+t0+t2=2×60 s+80 s+300 s=500 s, 则李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 s t= 1 800 m 500 s =3.6 m/s。5 21.小轩坐车经过铁路道口时,他注意到在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公路道口时,铁路 道口会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而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抓紧时间通过。 感兴趣的他想:在这样复杂的运动场景中,要保证汽车和列车都安全一定有注意事项。于是, 他测量了停车线距道口栏木的距离 s=5 m,道口宽度 s0=36 m,所乘汽车长 l=4 m,如果 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 v1=36 km/h,且把高速列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如图 所示。问:当列车离道口的距离 L 为 225 m 时亮起红灯,为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 过道口,高速列车司机应使列车的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解: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1=36 km/h=10 m/s, 由 v= s t得汽车越过道口所需的时间: t 汽车= s汽车 v1 = s0+s+l v1 = 36 m+5 m+4 m 10 m/s =4.5 s; 为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高速列车运动的时间等于汽车运动的时间, 列车的最大速度:v= L t汽车= 225 m 4.5 s=50 m/s=180 km/h。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