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能力检测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能力检测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ID:282744

大小:5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五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D) 2.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 S 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反射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 3.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 12 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 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A.10 cm B.12 cm C.24 cm D.6 cm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 10 cm 的光屏上成倒立缩 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 10 cm 处时,所成的像是(B) A.倒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 5.(玉林中考)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利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放大 B.利用望远镜可看见血液中的细胞 C.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6.(潍坊中考)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C)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7.(衡阳中考)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2 8.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小丽同学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此透镜焦点 2 cm 处, 烛焰的像(D)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一定是放大的像 9.(济南中考)调查发现,近年来需要进行视力矫正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 势。保护视力,刻不容缓。根据如图所示信息可以判断:图中小女孩配戴眼镜的镜片是(C) A.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B.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 C.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D.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十堰中考)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 离 v 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0 cm B.当 u=15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虚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C.当 u=25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D.把蜡烛从距凸透镜 15 cm 处移动到 30 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1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 上的 a 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 a 点移到 b 点 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 A.凸透镜位于 a 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 b 点右侧 C.蜡烛在 a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 b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12.(鄂州中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 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C)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 40 cm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 仪的原理 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 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13.如图所示是发生的日环食,其形成的原因是__光的直线传播__;当太阳光透过三棱 镜发生__折射__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多种色光;人长时间在强光下看书,容易造成近视,需 戴__凹透__镜矫正。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第17题图  第19题图 14.(大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指的是__烛 焰__(填“烛焰”或“蜡烛”),凸透镜固定不动,通过移动物体来改变物距,那么实像与物 体的运动方向__相同__(填“相同”或“相反”)。3 15.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放大__(填“等大”“缩 小”或“放大”)、__倒立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改变光路 __。如果图中 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20__cm。 16.(陕西中考)6 月 6 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 凸__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倒立__(填“正立”或“倒立)、缩 小的实像。近视眼需佩戴__凹__透镜矫正视力。 17.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乙透 镜__(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_近视__(填“远视”或“近视”)眼的 矫正。 18.(涟源市期末)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凸__(填“凸”或“凹”)透镜,其物镜成 像原理与__照相机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相同。 19.(莒县校级月考)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 5G 警用巡逻 机器人在广州黄埔诞生。这款测温 5G 警用巡逻机器人有 5 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 角巡逻。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凸__透镜,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__照相机 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20.(咸宁中考)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物距u,测量对应的像距 v,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10__cm;如果 u=27cm,移动 光屏可得到倒立、__缩小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照相机__(填“幻灯机”或“照 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u/cm 60 30 20 15 13 … v/cm 12 15 20 30 45 …    三、作图题(第 21 小题 6 分,第 22 小题 6 分,共 12 分) 21.(仙桃中考)画出出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图中出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要求保 留作图痕迹) 解: 22.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A′B′是 AB 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 射光线,并确定凸透镜一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 F 表示。   解: 四、简答题(7 分) 2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学习物理 最重要的一点是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 的问题:有三副眼镜,一副为老花镜,一副为近视眼镜,一副为平光镜(太阳眼镜),可用什 么方法来鉴别它们?(请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 解:方法一、用手摸的办法鉴别: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或老花镜),相反的是凹透 镜(或近视眼镜),中间边缘厚度相同为平光眼镜;方法二、用平行光照射来鉴别:有会聚作4 用的是凸透镜(或老花镜),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或近视镜),对光没有影响的是平光镜; 方法三、将它们平放在报纸上,能看到变大的字的是老花镜,使字变小的是近视眼镜,字的 大小不变的是平光镜。 五、实验探究题(第 24 小题 8 分,第 25 小题 8 分,第 26 小题 8 分,共 24 分) 24.(武汉中考)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 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__ 远离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 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前方__(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 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__靠近 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矫正远视眼 的眼镜片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 25.(山西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将 LED 灯、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 中心在__同一高度__。接着,小明调节 LED 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 光屏上得到倒立、__缩小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把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__把 LED 灯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__。 (3)小明选择 LED 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__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 __(写出一条即可)。 26.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 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倒立__、缩小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 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 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 10 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 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 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 25 cm。 (1)请把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5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焦距_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 情况下通过改变__像距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D__(填选项)。 A.0~10 cm B.10 cm~25 cm C.0~25 cm D.10 cm~极远处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