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ID:278094

大小:493.6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7-3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1.根据图所给信息,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 A.1 cm B.0.2 m C.1.7 m D.4.5 m 2.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 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机器人 C.餐桌 D.墙壁 3.《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 A.舟 B.岸边 C.岸边的树 D.剑 4.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 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 是(  ) A.垂直起飞 B.垂直降落 C.定速巡航 D.空中悬停 5.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 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 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6.短跑运动员 5 s 跑了 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7.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 灯大约快 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 0.5 s 刹车。假设后车以 50 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则在这 0.5 s 的时间内,后 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  ) A.3 m B.7 m C.12 m D.25 m 8.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 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 m/s C.启动后 20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90 km/h D.启动后 20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90 m/s 9.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 200 m 金牌。以每 50 m 为一个赛段,他在四 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6.22 27.25 26.71 A.一 B.二 C.三 D.四 10.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 区间的时间(  ) A.不应超过 10 minB.不应超过 6 min C.不应短于 10 min D.不应短于 6 min 11.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 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 1 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 km/h   B.40 km/h C.70 km/h D.100 km/h 1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 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 km/h。则汽车行驶这 120 km(  ) A.所用时间为 2.4 h B.所用时间为 2.6 h C.平均速度为 48 km/h D.平均速度为 50 km/h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3.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图乙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 14.如图所示,该手表显示的时刻为上午____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____。 15.如图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 “慢”)。乙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完成运动所需的 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16.下表为小明用手机 APP 软件记录的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 他本次跑步时间为________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km,每跑一步的平 均长度为________m。 17.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西安到洛 阳路程约为 360 km,乘坐动车约需 2 个小时;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 速度为 5 m/s,则大约需要________小时。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34 分) 18.沿长廊 AB 方向铺有 30 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分度值是 1 mm 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 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 A 端走到 B 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 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v=___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________m/s。 19.小明在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 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分别显示的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小车的实验原理是 v=______。 (2) 实 验 时 , 斜 面 的 坡 度 应 很 小 , 其 原 因 是 为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整个过程小车的平 均速度为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 AC 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填“大”或“小”)。 20.观察、实验、推理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物理学家伽利略因观察到比萨大 教堂穹顶上吊灯因风不停摆动,发现了摆的重要特性。某兴趣小组根据当时 情况,准备了小钢球(大小可忽略不计)、弹性很小的结实轻细绳等器材组成 了图甲装置。在无风的情况下,把小钢球拉离到最低位置(A)的距离 x 处释放。 如图乙所示,小钢球将来回摆动。兴趣小组猜想影响小钢球往返一次的时间 因素有:摆绳长 l、小钢球质量 m、起始小钢球拉离到最低位置(A)的距离 x。 由此进行实验,用停表记下小钢球往返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 次数 摆绳 长 l/m 小钢球 质量 m/g 最初将小钢球拉 离到最 低位置的距离 x /cm 小钢球往返 一次 的平均时间 t/s 1 1 50 5.0 1.99 2 1 50 7.0 2.00 3 1 50 9.0 2.00 4 1 100 9.0 2.00 5 1 150 9.0 2.00 6 2 50 9.0 2.83 7 4 50 9.0 3.99 (1)由表中________ (填表中实验次数序号)三组数据可知:小钢球往返一次的时 间与小钢球拉离到最低位置的距离 x 无关。 (2)由表中第 3、4、5 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钢球往返一次的时间与 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3)由表中第 3、6、7 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摆绳越长,小钢球往返一次的时间 越________。(4)我们生活用的摆钟(如图丙),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有人发现正在工作 的摆钟往返一次的时间变长了( 即钟的走时比准确时慢) ,则需将摆锤往 ________(填“上”或“下”) 调。 21.小明同学为探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 上 O 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 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 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 0 1 2 3 4 5 从 O 点开始的路程 s/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小木块通过的路程与________成正比,表达式为 s= ________。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小木块自 O 点开始计时的 5 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________。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 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 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 通 过 改 变 实 验 装 置 中 的 哪 个 方 面 因 素 来 增 大 这 个 系 数 ?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 四、综合应用题(22 题 7 分,23 题 8 分,共 15 分) 22.最近,南京服务网络平台上线了“共享汽车”服务, 如图所示的是“共享汽车”中的某品牌纯电动汽车, 它不仅环保,而且使用成本还不到传统汽车的1 8 。(1)某市民驾驶该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若以该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 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该车以 36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6 min,求通过的路程。 23.小明家离学校 2 km,他以 5 km/h 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 5 min 后小明父亲 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 10 km/h 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 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 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 后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答案 一、1.C 解析:由图知,运动员脚部到蹦床的距离与身高差不多,故运动员 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为 1.7 m。 2.B 3.A 4.B 解析:飞机降落过程中,试飞员以飞机为参照物,会感觉地面“迎”他而来。 5.A6.C 解析:运动员的速度 v1=s1 t1 =50 m 5 s =10 m/s,汽车的速度 v2=54 km/h= 54 3.6 m/s=15 m/s。 7.B 解析:50 km/h=50 3.6 m/s≈13.89 m/s,后车前行距离 s=vt=13.89 m/s×0.5 s≈ 7 m。 8.A 解析:由速度表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90 km/h,故 A 正确,B 错误;不 知汽车行驶的路程,无法确定行驶的平均速度,故 C、D 错误。 9.A 解析: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则用时少的赛段速度 快。 10.C 解析:由警示牌知,最大车速 v=120 km/h,s=20 km,小汽车通过这个 区间的最短时间 t=s v = 20 km 120 km/h =1 6 h=10 min。 11.B 解析:大客车的长度约 L=10 m,小汽车运动的路程 s=L=10 m,小汽 车的速度 v=s t =10 m 1 s =10 m/s=36 km/h。 12.C 解析:汽车行驶 120 km 所用的时间是 t= s 前半 v 前半+s 后半 v 后半= 1 2 × 120 km 60 km/h + 1 2 × 120 km 40 km/h =2.5 h,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s t =120 km 2.5 h =48 km/h。 二、13.2.61 cm;22.5 14.10:07:38;1 s 解析:手表秒针指示的时间是 38 s,分针指示的时间是 7 min 多,时针指示的时间是 10 h 多,故手表显示的时间为 10:07:38。 15.时间;摩托车;快;路程;自行车;慢 16.15;2.025;0.9 17.马(或自己);20三、18.(1)0.600 0 (2)20 (3)s t ;0.9 解析:长度测量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9.(1)s t  (2)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 (3)0.25;0.18 (4)大 解析:(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 t 。(2)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可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方便计时。(3)BC 段的距离 sBC=6.0 dm-1.0 dm=5.0 dm=0.50 m,所用时间 tBC=2 s,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sBC tBC =0.50 m 2 s =0.25 m/s;整个过程的距离 s=9.0 dm= 0.90 m,所用时间 t=5 s,平均速度 v=s t =0.90 m 5 s =0.18 m/s。(4)如果让小车 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 v=s t 可知,平均 速度会偏大。 20.(1)1、2、3 (2)小钢球的质量 (3)长  (4)上 解析:(1)探究小钢球往返一次的时间与小钢球拉离到最低位置的距离 x 的关 系时,要控制摆绳长、小钢球质量不变,由表中 1、2、3 三组数据可知,小 钢球往返一次的时间与小钢球拉离到最低位置的距离 x 无关。(2)由表中第 3、4、5 次实验数据可知,小钢球的质量不同,其他因素相同,而小钢球往 返一次的时间相同,故小钢球往返一次的时间与小钢球的质量无关。(3)由表 中第 3、6、7 次实验数据可知,摆绳长不同,其他因素相同,分析可知,摆 绳越长,小钢球往返一次的时间越长。(4)根据摆绳越长小钢球往返一次的时 间越长,摆绳越短小钢球往返一次的时间越短,正在工作的摆钟往返一次的 时间变长了(即钟的走时比准确时慢),应缩短摆绳长,则需将摆锤往上调。 21.(1)时间的平方;0.3 m/s2×t2 (2)7.5 m (3)将斜面倾角变大 解析:(1)表格中数据,时间是 1 s 的时候,路程是 0.3 m;时间是 2 s 的时候, 路程是 1.2 m;时间是 3 s 的时候,路程是 2.7 m;时间是 4 s 的时候,路程是 4.8 m,可见时间增大为原来的 2 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 4 倍,时间增大为原来的 3 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 9 倍…,即小木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的 平方成正比,可以得到 s=kt2,将表格中的 1 s 和 0.3 m 代入得:k=s t2 =0.3 m (1 s)2 = 0.3 m/s2,得 s=0.3 m/s2×t2。(2)小木块自 O 点开始计时的 5 s 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s=0.3 m/s2×(5 s)2=7.5 m。(3)根据 s=0.3 m/s2×t2 知,物体做由静止开始 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该系数反 映了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即要增大这个系数,应让物体下滑得更快一 些,可以将斜面倾角变大或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 四、22.解:(1)运动 (2)路程 s=vt=36 km/h× 6 60 h=3.6 km。 23.解:(1)设小明父亲经过时间 t 后追上小明,此时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即 s 小明=s 父亲,5 km/h×(5× 1 60 h+t)=10 km/h×t,解得 t= 1 12 h=5 min。 (2)出发 5 min 后小明通过的路程 s=v1t0=5 km/h×5× 1 60 h= 5 12 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相对速度 v=v1+v2=5 km/h+10 km/h= 15 km/h,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经历的时间 t′=s v = 5 12 km 15 km/h = 1 36 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 s′=v2t′=10 km/h× 1 36 h= 5 18 km≈0.28 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的距离 s″=s 总-s′=2 km-0.28 km= 1.72 km。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