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陕西榆林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测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陕西榆林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测试题

ID:272487

大小:18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 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形态是 ( ) A.自给自足 B.集体劳作 C.重农抑商 D.合作经营 2. 元朝时期,政府在景徳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 由此可推知,浮梁瓷局 ( ) A.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 B.没有制定工艺制作标准 C.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 D.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市场 3. 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 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春秋战国 B.西周 C.明清 D.宋朝 4. 中国在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 ) A.重农抑商的政策 B.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文化专制的政策 D.闭关锁国的政策 5. 两宋时期,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表现为 ( ) 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②海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和北非等地 ③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是商业繁盛的大都市 ④在重要城市出现了为地域商帮服务的会馆,其中晋商和徽商的会馆最多 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 大机遇……第一次是 1793 年错失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导致 错失第一次重大机遇的政策因素是 (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八股取士 D . 盐 铁 官营 7.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 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其中“小荷才露尖尖角”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 A.19 世纪 70 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8. 下表为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部分)。对其原因分析正确 的是 ( )行业 1912 年 1920 年 平均年增长率(%) 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1922 年) 12.1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③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1927~1936 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在 1935~1936 年, 增长 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国民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国民政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10. 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对策是 ( ) 人均产量(1950 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g 2949kwh 10.9kwh A.实施一五计划 B.进行三大改造 C.开展公社化运动 D.实行改革开放 11. 1984 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 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方魔水”健力宝饮料,王石在深圳成立了 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的事迹反映了 ( ) A.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B.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C.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 D.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 12. 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 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造成中西航海命运差异 巨大的根源是 ( ) A.经济基础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航海方式不同 D.对外政策不同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 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 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 ( ) A.殖民扩张 B.开辟新航路 C.圈地运动 D . 资 产 阶级革命 14. 英国人麦考利 1830 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 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 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 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从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角度看,使英国“变得越来越富”的原因是 ( ) A.大机器生产的出现 B.手工工场的建立 C.工厂制度的建立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5. 18 世纪 70 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 1:2,19 世纪初上升为 2:3,造成 这一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口布局 C.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D.农村人口大量迁往殖民地 16.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不包括 ( ) A.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及扩大 D.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17. 摩根于 1901 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 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 全国钢产量的 65%。其做法反映了 ( ) A.手工工场的消失 B.工厂制度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衰落 18. 地球逐渐形成为一个同一的共同体,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发展。 如生态领域,它导致了无数的生物交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疾病出现 了局部同一化的现象,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一事例表明,新航 路开辟后 ( ) A.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 B.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大大加快 D.亚非拉国家被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 19. 下面是一组与“三角贸易”相关的图片。图片反映了 ( ) A.欧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B.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C.非洲人口过剩的状况 D.三角贸易的血腥本质 20.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种可以同时纺织许多根线的装置,最初靠水力运转, 后又采用蒸汽作为 纺纱的动力,这样就需要安装重型设备。于是,有人就 将发动机、纺纱机连同工人都集中在一起,搬进大房子里。这种大房子, 就是后来通常所说的“工厂”。创立这一制度的是 ( ) A.哈格里夫斯 B.阿克莱特 C.卡特莱特 D . 韦 奇 伍德 21. 麦克尼尔在《全球史》中记述说,村民们渐渐获得了一些都市生活的品味, 许多村民一生中至少有部分时间是在大城市中度过的。(到后来),由于当 时乡村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使得乡村不再有过剩的青年可以往城市输送, 乡村的规模也因此萎缩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后 ( ) A.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B.新兴城市不断产生 C.城乡间差距逐步缩小 D.职业结构发生巨变 22. “5G”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 4G、3G和 2G 系统之后的延伸。这一技术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电话通讯技术,当 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明电话机的是 ( ) A.法拉第 B.莫尔斯 C.贝尔 D .马可 尼 23. 1930 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 调高关税。这表明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 A.一致降低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24. 20 世纪 30 年代和 70 年代,美国的罗斯福和中国的邓小平面对严峻的经济 形势,先后采取了一些摆脱危机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他们的共同做法是 ( ) A.自由放任 B.政治游说 C.拟订法案 D . 大 胆 试验 25. 1957 年一项调查发现,用于卫生、养老金、家庭补贴和援助方面的公共支 出(不包括住房和教育)就占联邦德国国家收入的 20.8%。这主要是因为联 邦德国 ( ) A.实行“中央统制经济”模式 B.用收入调节实现社会公平 C.实行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D.保护社会经济竞争的秩序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50 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 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材料三 到 21 世纪初,在我国已有 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 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 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 99%。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 年 3624.1 1.7 57.52001 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 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 新焕发生机”?(6 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 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 份) 27.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 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 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 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恐惧慢慢消失,直到 1500 年人类 历史上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 为什么工业革命是 18 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 100 年或 1000 年 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从海外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 这一发展是如此的显著,以致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首要 特点在于世界贸易的商品起了变化,16 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东方运 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 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可可、茶、咖 啡)新的染料(靛蓝、胭脂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 形之手”有哪些?(4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6 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工业革命能够进行的经济条件。(6 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美国新政期间,罗斯福在向国会递交的咨文中曾承认“我国 1/3 的人口,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而这些人绝大多数在农业和工 业中”;“我们必须铭记我们的目标是要改善而不是损害那些现在营养不良, 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 罗斯福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 重心寄托在那些压在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民身上”。 ——据邓蜀生《罗斯福新政述评》 等整理 材料二 克林顿政府在继承民主党“新政”主要传统的同时,也采用 了某些共和党的做法,自称是走在“中间道路”上的新自由主义者和新民 主党人。其 8 年任期中,美国取得了过去 30 年以来好的经济成绩。2000 年, 美国经济增长时限超过了 60 年代,创造了增长时间最长的纪录。在克林顿 的第二届任期内,每年的经济增长达到了 4.5%,失业率降到了 4%,这种 水平是 30 年前汉弗莱—霍金斯所确定的国家政策的目标。 材料三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如果不能适应 市场供应关系的实际需要,如果没有竞争,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得到进一步 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便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如果离开社会主义国 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的发展容易陷入盲目性,容易只着眼于眼前利 益和局部利益,难以限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最终也不可能 健康地持续前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 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新政期间为改善那些“营养不良, 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而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 指出美国新政所具有的主要特点。(5 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克林顿政府走在“中间道路”的经济政 策,简述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特点。(5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 紧紧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体制,并归纳中国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这一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10 分)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