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2020 学年高三 6 月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老子主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孟子向滕文公宣讲:仁政应该从恢复西周井田制着手,因为井田制下人人都有一块份地,贫 富分化不甚显著。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道家经济思想比儒家激进 B.和谐安定是重大社会关切 C.儒家民本思想植根于道家 D.道家和儒家治国理念趋同 25.在边吏的选拔制度方面,西汉有武功、朝臣贬任、宗亲、举荐等多种途径,但以前三种 途径为主。东汉则以迁任、举荐和内臣出任为主要途径,并加入了皇帝直接委任或将军兼任 这一途径,即侧重于调动和选拔朝廷信赖的人出任边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僚政治取代门阀政治 B.郡国并行制度遭到废除 C.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加强 D.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26.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 A.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C.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D.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27.以下为某学者对明末清初一思想家思想发展脉络的认识。据此推知,该思想家 维新派和革命派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 B.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 C.宣传经世致用,强调平民意识 D.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 28. 1853 年,咸丰帝令户部落实铸大钱之议。当年五月,先铸当十钱一种,此后铸大钱之举 一发不可收,蔓及全国二十九个铸钱局,计有“一当十、一当二十、一当五十、一当一百’’ 四种。因为面值大,使用也很不方便,大钱流通受到市民抵制。清政府的这次币制改革 A.顺应了当时的国际局势 B.引发了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 C.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扰乱了正常的市场金融秩序 29.关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作过如此解释:“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 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 看待”。这体现了陈独秀 A.鼓动工人投身政治运动 B.主张人性的解放和自由 C.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反思 D.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30.下图为民国二十六年上海《申报》里的广告——《空心蚊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有助于增强民众的民族抗战意识 B.表明了国民政府积极扶持民族工业发展 C.印证了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D.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巩固发展 31. 1954 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但有一个缺点,形式纯洁, 却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定,要搬家(即经过长征搬到延安)"。毛主席的讲话意在强调 A.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C.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建立现代法治制度 32.在希腊文里,“公民”(Polites)-词本身就源自城邦(Polis),意为“属于城邦的人”。亚里士 多德说:城邦的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且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体。这反映了在 古代雅典 A.城邦公民的基础逐步扩大 B.自然经济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C.城邦与公民互为存在条件 D.城邦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3. 11 世纪始,意大利城市普通信徒中兴起布道传教浪潮。到 13 世纪前期,自发产生的布 道团体得到罗马教皇的承认和支持。此间,慈母般的圣母、英雄般的圣徒等取代了难以领会 的传统经院神学概念,成为信徒大众顶礼膜拜的对象。这表明,此时的意大利 A.传统文化中孕育着新思想 B.禁欲主义神学统治加强 C.教皇接受了宗教改革成果 D.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34. 1831 年 3 月,英国首相格雷向议会下院提出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方案,遭到下院否决。格 雷解散下院,之后新下院通过了方案。10 月间,方案提交上院时又被否决,格雷提出辞职。 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国王被迫挽留格雷并劝说上院通过了方案。这一方案的通过 A.反映出责任内阁制遭受破坏 B.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 C.体现出民众主导了政治变革 D.表明首相的立法权显著增强 35.右图为《舒曼的交响乐》(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正指挥一个欧洲乐团,西德总理阿登 纳专心地演奏着大提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演奏萨 克斯,他怀抱着“社会主义规划”和“英联邦”两个婴儿。漫画配文: “制订一项适应乐团的‘协仪’是个问题”。这一作品旨在说明 A.法国主导欧洲经济秩序 B.英国积极推动法德和解 C.西欧联合抵制苏联影响 D.欧洲联合道路注定艰难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 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 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 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 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 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 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 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 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 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 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 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 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949 年 9 月,《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民族关系列为第六大关系,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 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979 年,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 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为了胜利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一定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 族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2009 年,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 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 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 一摘编自肖锐《新中国 60 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民族政策的主线,并说明围绕这一 主线新中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7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人类文明从一开始就是多样化的,多样化体现着文明的本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 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为了全人类 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 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 股主要推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 命题。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历史日益转变成“世界历史’’,多样的 文明愈来愈承担着共同的使命。 ——摘编自钱乘旦《多样的文明,创造世界共同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就人类文明及其历史发展趋势提炼出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 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 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入宋以来,城市经济活跃,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 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 秽也随之增加等问题出现。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 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爆发的 中心。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 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 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 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 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 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建立城市防疫制度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的城市防疫制度。(6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国际旧秩序的崩溃,促使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末期提出了威尔逊 主义。威尔逊主义集中体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期对美国新的“国家身份”、“国际角 色”和“国际秩序”的追求,但威尔逊主义充满悖论。威尔逊试图通过“民族自决原则”来解决 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冲突问题,同时又不得不依靠英、法、日、意等列强的支持来实现他的 国际联盟计划。由此导致威尔逊主义与列强的利益形成冲突与合作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 系表现在山东问题的处置上,就是威尔逊无法在民族自决的道德原则与列强奉行的强权政治 原则之间求得平衡。为了实现国际联盟,威尔逊必须在“道德’’与“政治”之间作出艰难的抉择。 结果,威尔逊的内心世界陷入分裂状态,并造成极度痛苦的自我认同危机。在山东问题的处 置上,威尔逊为了国联计划的实现而放弃对中国的道义承诺,这对威尔逊而言是一个“受难 时刻”的抉择。 ——摘编自马建标《“受难时刻’’: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主义兴起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威尔逊主义。(7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 多独到见解。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竞争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和 违法行为,陈云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思想。1985 年,他提出:“抓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同时陈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 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另外陈云很重视精神文明的阵 地建设,比如关于学校,他认为“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中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将来能否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同中小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陈云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 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思想精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 一摘编自欧阳雪梅《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6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