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5月摸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5月摸底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264581

大小:103.0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5-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第 1 页,总 8 页 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线上学习摸底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个 2 分,共计 60 分) 1.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 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 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 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 2.许倬云先生认为,家族观念能够存在,必须有稳定的传承。农业村落,尤其是在掌握水利之后, 不必经常开发新田地,就形成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安土重迁的小区域。也是在这种安定之中,一个 家系的长期传承才成为可能。材料表明 A.家族观念渊源于安土重迁的思想 B.水利技术的掌握影响了家族传承关系 C.家族观念一定程度上具有狭隘性 D.家族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经济发展相关 3.在对宋元时期古城遗址的瓷器发掘中,2017 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省太仓市樊村出土了数以吨计 的元代中晚期龙泉窑瓷器。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专门的商业市镇兴起 B.太仓成为最大的瓷器集散中心 C.龙泉窑瓷器精美,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D.宋元时期是龙泉窑瓷器的高峰期 4.明末,苏州市场上有专门织造绫、绢等 6 种不同织品的织机销售,所织成品“巧变百出,花色日 新”。这说明当时手工业 A.生产规模的扩大 B.劳动力市场的产生 C.纺织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5.宋代出现一部分士大夫积极参与店铺出售、土地兼并、高利贷运作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 反映了 A.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 B.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试卷第 2 页,总 8 页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程朱理学思想的盛行 6.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 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 厦门 舟山 广州 澳门 康照 3 年—康熙 61 年 22 14 50 5 雍正元年—雍正 13 年 1 0 38 0 乾隆元年—乾隆 18 年 0 1 78 0 总计 23 14 156 5 A.“一口通商”逐渐形成 B.政府注重对广州的开发 C.广州的对外贸易环境好 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 7.马克思认为:16 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农民衰落了,资本家阶 级地位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机器大生产的推动 D.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 8.“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 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 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开始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 B.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 C.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D.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9.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 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10.19 世纪后期,欧洲和北美的工业发展提升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 澳大利亚等地区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阿根廷、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都通过主要产品的出口以及试卷第 3 页,总 8 页 外国资本和劳动力增长带动起来。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开始促进国际交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B.B.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 C.工业化展开使欧洲和北美发展差距趋于平衡 D.D.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已经完全形成 11.钢琴家们乘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 19 世纪 70 年代的欧洲甚至 兴起了一股长途有偿巡演的风潮。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钢琴艺术商业化扩大 B.工业革命方便了艺术家们的出行 C.钢琴艺术开始成为人们的休闲选择 D.工业革命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 12.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 年—1625 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 22.15 万匹。到 17 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 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 主要说明 A.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3.左宗棠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说:“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 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非设局急造轮船不为功。船成之后,不妨装载商货,借以捕盗而护商”。左 宗棠在此强调 A.与外国进行商战是唯一出路 B.清政府应急造轮船,以敌洋商 C.清政府区域平衡发展势在必行 D.实现对外贸易顺差,必须造船 14.茶文化,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茶叶税一度为封建政府重要财政来源。但 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 中国茶叶对英出口竞争力持续下降,以至逐渐失去自己的“江湖地位”。这反映了 A.中国政府不重视茶叶生产 B.列强放缓了对华经济侵略步伐试卷第 4 页,总 8 页 C.中国的自然经济依旧占主导地 D.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1912—1919 年,新建厂矿企业 470 多家,新增资本达到 1.3 亿元。促成这种增长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刺激 B.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D.D.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6.19 世纪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 的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 根源是 A.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C.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的大力支持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7.据薄一波回忆说:“当时(1958 年),甘肃的省委书记告诉我,有的干部执行这个口号很积极, 看到过路的人走远了,还强拉他回来,说天晚了还不吃饭?反正不要钱,非要他吃不行”。这从侧面 反映了 A.人民公社体制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B.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大 18.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 1915 年,历经 40 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 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19.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试卷第 5 页,总 8 页 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 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0.下反映了 1983—2007 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1990—1995 年出现 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C.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 D.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21.1992 年初,中央给上海扩大 5 类项目的审批权,同时给予了上海 5 个方面配套资金的筹措权。 3 月,国务院批准海南吸收外商投资、开发建设洋浦开发区,批准黑河、绥芬河、珲春、满洲里为 开放城市。这些现象反映出 A.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2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 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3.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 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4.1898 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 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试卷第 6 页,总 8 页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25.下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中国近代化进程取得丰硕成果 B.广大民众积极拥护维新派的主张 C.实业救国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 D.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26.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 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 大灾难。这一观点: A.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 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 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 D.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 27.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09 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 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 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28.1934 年 1 月 10 日,罗斯福政府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 30 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 值 40.9%。进入 70 年代,美国经济衰退,美元在全世界泛滥成灾,1971 年 8 月 15 日,美国总统尼 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并且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 年 2 月 12 日,美元再次贬值 10%。美国采取这些措 施试卷第 7 页,总 8 页 A.一定程度刺激了国内消费市场 B.维护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利于开拓美国的国际贸易市场 D.巩固了美国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29.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 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 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30.1979 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 行经济改革,从 1983 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 1988 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 准确的是 A.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B.B.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D.通过私有化政策剌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二、材料分析题(31 题 20 分,32 题 20 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 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 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 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 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新世界试卷第 8 页,总 8 页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方 面产生的影响(8 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文明”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 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资产阶级能够统治世界条件有哪些?(6 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客观上有哪些积极影响?(6 分) 32.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 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 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 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 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 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 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 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 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 (8 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试卷第 9 页,总 10 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材料“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 反映了中国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以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故 A 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农业经营 方式的问题,故 B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中国是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故 C 错误;材料主旨 并不是说明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而是强调劳动力的要素回报率高,故 D 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学 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D 【解析】 【详解】 家族观念的存在必须有稳定的传承,而农业的长期安定保证了家系的传承,D 项正确;安土重 迁只影响了家族观念的传承,家族观念的渊源与祖先崇拜、血缘等有关,A 项错误;水利技术 有利于农业的稳定与发展,与家族的传承无关,B 项错误;家族观念具有狭隘性,但题干并未 体现出来,C 项错误。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产于浙江的龙泉窑瓷器在江苏太仓农村“数以吨计”地出现,说明龙泉窑瓷器精美,深受当 地百姓喜爱,C 项正确;江苏太仓农村出土大量元代中晚期生产的龙泉窑瓷器,不能说明其是 商品经济活跃、人口集中的专门商业市镇,也不说明“宋元时期”是浙江龙泉窑瓷器的高峰 期,AD 两项错误;材料不足以说明太仓成为“最大”的瓷器集散中心,B 项错误。 4.C 【解析】 【详解】试卷第 10 页,总 10 页 苏州市场上有专门织造绫、绢等 6 种不同织品的织机销售,所织成品“巧变百出,花色日新”, 反映了明末较高的纺织技术,故选 C;A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 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D。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宋代一部分士大夫积极参与市场活动、与民争利,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 项正确; 市民价值观念转变与知识分子参与市场行为无关,A 项错误;知识分子参与商业活动不能说明 传统道德的缺失,B 项错误;知识分子与民争利不能说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盛 行,D 项错误。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格中 1664—1753 年间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从分布在四个地方,发展为集中在广 州一地可知,清代前期“一口通商”逐渐形成,A 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政府对广州开发的重 视,B 项错误;表格数据与广州对外贸易环境较好无关,C 项错误;雍正年间英国来华船只少, 不能说明海患问题突出,D 项错误。 7.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在 16 世纪欧洲使得“封建主和农民衰落”,“资本家阶级地位则相应地上升” 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革命,所以 D 项正确;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指的是 商业革命,其对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影响不直接不明显,所以排除 AB 两项,机器大生产开 始于 18 世纪中期,C 项与题意不符。 【点睛】 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没落。 8.D试卷第 11 页,总 10 页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全球史观”“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可以判断出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推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故选 D 项;ABC 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影响, 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9.D 【解析】 【分析】 全球商品流通只是其形成条件而非根源,故 A 项错误;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与亚非拉美许多地 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 B 项错误;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 一经济无关,故 C 项错误;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 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故 D 项正确。 【详解】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 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地通过为其提供原料、投资 场所和劳动力得到发展,反映出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 项正确;国际交流向广度 和深度发展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A 项错误;欧洲和北美发展差距趋于平衡与材料无关,C 项 错误;只有欧美与阿根廷、澳大利亚和非洲的联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已经 完全形成,D 项错误。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交能工具的革新,新式交通工具使钢琴商业化巡演更加顺利,试卷第 12 页,总 10 页 有利于推动钢琴艺术商业化发展,A 项正确;题干并非强调交通工具对出行的影响,排除 B 项;C 项开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题干不能说明工业革命增加了人民收入,排除 D 项。故 选 A。 12.A 【解析】 【详解】 到 17 世纪末,运往欧洲的棉布直线上升,“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 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说明棉布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即市场需求刺激技 术革命,故 A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商品流动,不是资本流动,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殖民 掠夺,故 C 项错误;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也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 项错误。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左宗棠认为“洋船”垄断北货运输,江浙大商“不能减价以敌洋商”,认为政府必须“设局急 造轮船”等强调了“急造轮船,以敌洋商”的必要性,B 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商战是唯一出 路,A 项错误;急造轮船与“区域平衡发展”不符,C 项错误;材料针对的不是对外贸易,D 项错误。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中国茶叶逐渐失去在世界市场中的优势,反映出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成为其附庸,D 项正确;茶叶在世界市场中失去优势与中国政府对茶叶生产的态度无 关,A 项错误;19 世纪 70 年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并未放缓,B 项错误;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 地位变化,不能说明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 项错误。 15.C 【解析】 【详解】试卷第 13 页,总 10 页 材料表明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主要得益于民国政府成立采取了一些 列措施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故 C 正确;A 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 原因,排除;B 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排除;D 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的原因, 排除。 16.A 【解析】 【详解】 由中国 “买办”经营近代企业,“惧怕官吏”,“依附于日本人”;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 悬挂英国和中国旗帜,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在夹缝中,其根源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 所以 A 项正确;资本主义先天不足不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根源,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的最大阻力来自外国侵略,C 项不正确;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是表现不是根源,D 项错误。 17.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58 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兴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联系材料“反正不要钱,非要他 吃不行”可知是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故选B;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 性,AC 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D 错误。 18.D 【解析】 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公私合营,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故答案为 D 项,排除 C 项。中外合资和承包经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形式,排除 AB 项。 19.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试卷第 14 页,总 10 页 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A 正确。1984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才完成,排除 C。1980 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 D。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 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0.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自 1990 年我国外商投资数量显著上升,这主要和南方谈话及党的十四大召开有 关,推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B 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是在 21 世纪初,A 排除;CD 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 B。 2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92 年初,中央给上海扩大 5 类项目的审批权,同时给予了上海 5 个方面配套资 金的筹措权”“国务院批准海南吸收外商投资、开发建设洋浦开发区,批准黑河、绥芬河、 珲春、满洲里为开放城市”可知,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和范围在不断深入和扩大,故选 A 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排除 B 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以 1997 年中 共十五大为标志的,排除 C 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是在 1978 年,排除 D 项。 22.C 【解析】 【详解】 题干的关键词是“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1984 年,大连、秦皇岛、天 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 14 个沿海 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这就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故答案 为 C 项。ABD 项,创办四个经济特区是 198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 1990 年,开放海南岛为 经济特区是 1988 年,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23.C 【解析】试卷第 15 页,总 10 页 【详解】 依据材料“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来看,这属于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 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答案为 C 项。 A 项材料反映的是 30 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除;B 项材料 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排除;D 项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 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 花”;从中分析出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 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24.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所以汽车被慈禧弃之不用,反映了封建观 念阻碍了近代化,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慈禧观念陈旧,与生活俭朴与否无关,排除 A。材料 没有涉及中国需不需要汽车的问题,而是强调慈禧观念陈旧,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汽车 依赖进口,而是强调慈禧观念陈旧,排除 C。 25.D 【解析】 【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1895 年后,国人自办报刊数量大幅增加,说明民族危机加剧刺激了国人 办报的热情,故选 D。不能仅凭国人办报数量的增加就说近代化取得丰硕成果,毕竟近代化 是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社会转型,故无法得出 A 项结论,排除;维新运动是 自上而下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其失败的主因就是因为脱离人民群众,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排除;办报不等于办厂,因此无法得出实业救国思潮一浪高过一浪的结论,排除 C。 【点睛】 本题考查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材料情境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 住表格中的关键年份“1895 年”,进而联想当时的时代背景。 26.D试卷第 16 页,总 10 页 【解析】 从材料的“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可知胡佛政 府针对经济危机实行了政府干预的政策;从“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 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说明作者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D 正确。A 项中的 “自由放任”不符合题意,错误。题干意在批评胡佛的干预政策,B 错误。材料本身就是政府 干预经济,C 错误。 27.A 【解析】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 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 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8.C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美国实行美元贬值,美国采取这些措施有利于开拓美国的国际贸易市场,故 C 正确; 美元贬值造成物价上涨,不利于刺激了国内消费市场,排除 A;BD 材料未体现,排除。 29.A 【解析】 C 项与题意不符。B、D 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 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 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 A 项正确。 【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 世纪 70 年代初经济政策的调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美 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材料反映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在面对二战后的 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采取的减少政府干扰经济的做法,但并不是要把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30.A 【解析】 1973 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 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故 A 正试卷第 17 页,总 10 页 确,B 错误;CD 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解释。 【名师点睛】 首先,要全面准确材料,不能只就局部信息进行解读,本题 CD 选项都存在此现象;其次,二 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70 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干预。 31.(1)生产力: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坊);经济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关系:社会分裂为两大 对立阶级。(8 分) (2)“文明”指资本主义(2 分) 原因:市场、原料需求的不断扩大 (2 分) 条件有:交通的便利、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等 (2 分) (3)积极意义: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落后国家和地区迈向近代化。 (6 分) 【解析】 (1) 本题是对经济要素的主要分析,尤其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生产力方面就是生 产工具的改进,重点在生产动力的转变;生产组织形式就是生产的开展人员组织关系;社会 关系就是社会阶级的变化,也就是对新出现的阶级一种概念上的理解。 (2) 所谓的“文明”从材料第一句话就能看出,指的是资本主义。对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我们要把眼光投射在工业革命上。工业革命后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的阶段,因此 说明工业革命的意义即可。第二小问,可以答为:市场、原料需求的不断扩大条件有:交通 的便利、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等。 (3) 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弊端。本题关注的是它的优势,也就是对 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文明的演变上,使这些国家由原有落后的文明 吸收到先进文明的精华,主要体现在制度、物质和文化上。 点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的发生在东大陆原始社会后期的 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人阶 级的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于野蛮时 代的高级阶段;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文明时代的门槛。 32.(1) 认识:重农抑商。目的:富国强兵。(4 分) (2) 原因:多元化(贱商和重商并重)。(2 分)表现: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重要财源;出现“交 子”;坊市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放松。(6 分)试卷第 18 页,总 10 页 (3) 表现:垄断贸易,专卖制度;限制商人自由经商;行会制度;征收关税,设立关卡;规定 贸易路线。(8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 食则必事农”可以知道,对农商的认识是重农抑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国富 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可知目的是富国强兵。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 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 商’也不得不行”可以知道,原因是多元化(贱商和重商并重).第二小问,结合宋朝商 业发展的表现可知,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重要财源;出现“交子”;坊市界限被打 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放松。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他 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稽 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可以得出表现是垄断贸易,专卖制度; 限制商人自由经商;行会制度;征收关税,设立关卡;规定贸易路线.第二小问,结合所 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回答即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