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 4(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 4(解析版)

ID:261461

大小:128.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5-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考历史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 4 1、2019 年 9 月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即“安大简”的一期研究成果发布,或赋予《诗经》新释 义。如“安大简”将“窈窕”作 “要翟”,实际上为“腰媢”,意思是身材匀称美好的女 子。 同样出现歧义的还有《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而“安大简”作“石 鼠”,读为“鼦鼠”,意为昆虫蝼蛄。这表明( ) A.考古新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 B.对《诗经》的解读随时代而变化 C.只有出土文献的内容才真实可信 D.目前所流传《诗经》并非其原貌 2、据史书记载,周幽王取(娶)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服。 褒姒嬖(宠幸)于王,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申侯怒,与缯、 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骗山下。这说明( ) A.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 B.西周的灭亡是历史必然 C.宗法制关系政权的稳定 D.贵族政治取代天子权威 3、下表是宋、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府(州)市镇数量变化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苏州 太仓 松江 常州 杭州 嘉兴 湖州 合计 宋 11 10 13 13 17 7 71 明 95 62 81 40 42 20 340 清 121 41 100 67 86 49 56 520 A.商品生产分工明确 B.雇工群体日益壮大 C.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D.商人地位根本改变 4、明清《江宁府志》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 后敢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明清工商皆本思想严重泛滥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为限制西方殖民而闭关锁国 D.资本主义萌芽侵蚀传统经济5、1869 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 育课程。 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 他们只能慢慢 地踱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 可见,当时中国( ) A.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B.“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 C.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 D.“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 6、民国建立后,各家各户大多还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神牌。当袁世凯破坏共和、废弃约 法,当上终身总统时,各地民众弹冠相庆;武汉、南昌等地的工商学界举行了庆祝“大总统 选举法”颁布活动。这说明( ) A.民主共和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B.袁世凯的行为符合中国国情 C.辛亥革命成果被知识界夸大 D.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根本改变 7、美国记者雅各布在《风暴遍中国》中指出:“胜利降临了,战争结束了。但是,陈腐的 政府、累积的苦难、由来已久的恐惧,所有这些都依然如故。与以往相比,中国不仅没有进 行任何改革,而且国内和平变得更加遥远了。”雅各布认为“和平变得更加遥远”是基于( ) A.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B.国民政府腐败反动的统治 C.国共两党所处的阶级立场 D.民族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 8、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步兵第 10 联队在“战斗详报”中这样描写中国官兵:“第 27 师……凭借散兵壕,全部守兵顽强抵抗直到最后……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状,虽为敌人, 睹其壮烈亦将为之感叹。曾使翻译劝其投降,应者绝无。尸山血河,非独日军所特有。”这 反映出( ) A.台儿庄战役中国牺牲巨大 B.中国军民抗战至死不渝 C.国民党守军作战纪律严明 D.侵华日军深陷战争泥潭 9、从公元前 8 世纪开始,圣地、神庙等宗教礼仪性建筑在整个希腊世界拔地而起,大量节 日涌现,为民众参与集体献祭活动提供了机会,关于节日的规定、规范乃至所需遵守的风俗 习惯也逐渐增多,城邦也开始对此类内容进行立法。这表明 ( ) A.集体认同逐步增强 B.公民生活丰富多彩 C.法律至上立法规范D.宗教氛围日渐浓厚 10、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列宁指出:“我们之所以走在前面,不是因为我们比其他国家的工人能 干,不是因为俄国的无产阶级比别国的工人阶级高明,而仅仅是因为我国过去是世界上最落后 的国家之一。”这反映出十月革命( ) A.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B.基本原则可以复制推广 C.践行工农结合夺取政权 D.开创落后国家革命道路 11、下表为理论界对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原因的不同看法。这说明( ) 观点一 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是一种现实主义的选择,客观上取决于当时严峻的经济 形势 观点二 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是个人意志的结果 观点三 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必然要求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 A.同一历史有着不同解释 B.意识形态制约历史结论 C.史料互证丰富历史认识 D.时代变迁左右历史观点 12、下图为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的代表作 《乔治·戴尔,一个在意自己外 形的男人》。一个人独自 坐在奇怪的镜子前,很难面对正确的方向,因为他的扭曲, 镜中 另外一个自己的画面也在粉碎。这一作品( ) A.客观真实反映社会底层的现实状况 B.以传统画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C.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 D.用扭曲变形揭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 的首次启动。宋代城市发展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城 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可初见端倪。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 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 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宋代货币,几乎成为“国际货币”。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 绸之利”,渐成风尚。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 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 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 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 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 制。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550 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 年,英 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 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 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 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朝和明清时期“商业革命”的表 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 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治理发生变革。如果新兴大国基本认同目前的全球治理的制度和 规范,那么出现冲突和谈判僵局的可能性较低。虽然新兴大国可能拥有潜在的全球治理能力, 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或国际因素的制约,此种能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因而传统强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 因素。 ——摘编自[美]迈尔斯·凯勒《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材料 李悝首次提出“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他将国家 土地私有化,封建官僚按地位高低和功劳大小得到分封给自己的土地,这些土地也可以被自 由买卖和转让。这样,封建地主将土地分租给农户国家也鼓励自行开荒垦田,因此农户的农业 生产热情较南。然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在建立之初,农民生活极为贫困,生产资料十分 匮乏。另外,土地分封之初的封建地主赋税较重,农户所剩粮食仅够维持生计,遇灾年则入不 敷出,根本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再投入。基于此,李悝一方面采取统一赋税、以粟纳税的办法; 另一方面,指派农官专门督促农民抓紧农时进行农耕和收获,对增产者给予奖励。他还制定户 籍制度,严格限制人口流动,防止农民遇灾年而四处流散。同时,李悝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 策, 加重商业賦税和劳役,以防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摘编自王中田《战国初年魏国李悝变法及其〈法经〉探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经济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悝的经济改革。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华盛顿会议没有解决日美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两国在远东开始了一轮新的竞争。 1940 年春夏,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诱发了日本内部早已孕育的南进论的高涨。7 月,日本 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海军推进对美国的战备,并决定于 8 月挥戈南进。但在陆军部作 战科的一次参谋会议上,反对南进的稳健派达到 60%以上。7 月 26 日,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航 空汽油、润滑油和头等碎金属;12 月,中国获得美国政府 1 亿美元的贷款。1940 年末,苏联在 远东布置了 30 个师团,而日本在朝鲜和满洲仅驻扎了 12 个师团:远东苏军拥有 2800 架飞机 和 2700 辆战车,日军只有 720 架飞机和 450 辆战车。这加重了日本统治者的隐忧。直到 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才消除了日本统治者念念不忘的北方威胁。7 月 28 日,日军占领了法属 印支南部。10 月,近卫文唐不敢承担对美战争的重责,自动辞职,天皇任命东条英机组阁。12 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祝曙光《探析延缓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最终选择"南进"战略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实施"南进"战略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村改造在英国从 19 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英 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 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 趋同。对乡村的改革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 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 20 世纪后期 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 30 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 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 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 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 温泉、小三峡等浏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 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 20 世纪 30 年 代的“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 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安大简”与现今流传的《诗经》屮“窈窕”“硕鼠”等词存在的差异,表明在流传 过程中,出现了对古籍误读的现象, 而新的考古发现,则有助于还原原貌,故选 A 项。 “安大筒” 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诗经》的理解出现了变化,即进一步向 原典靠拢,但这 不是因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变化,而是依据出 土文献,故 B 项错误。出土文献可信度较高, 史料价值大,但史书典籍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C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 除。从题干信 息看,“安大简”的研究成果为《诗经》中某些篇 章提供了新的解释,但不能仅根据“安 大简”的记载就推翻现 有的《诗经》版本,还需新的资料进行佐证,故 D 项错误。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 题 考 查 西 周 宗 法 制 .意 在 考 查 考 生 对 宗 法 制 概 念 和 作 用 的 掌 握 情 况 , 以 及 结 合 时 代 背 景 分 析 历 史 现 象 的 能 力 。 本 题 通 过 对 西 周 灭 亡 史 实 的 描 述 , 要 求 考 生 在 分 析 材 料 信 息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新 的 历 史 解 释 , 即 宗 法 制 是 维 系 统 治 的 重 要 制 度 保 障 。 材 料 显 示 , 周 幽 王 因 废 嫡 立 庶 引 发 内 乱 , 导 致 西 周 灭 亡 , 可 见 破 坏 宗 法 制 的 后 果 非 常 严 重 , 故 C 项 正 确 ; 材 料 并 未 显 示 边 远 民 族 受 到 贵 族 政 治 的 影 响 , 排 除 A 项 ; 材 料 讲 述 的 是 西 周 灭 亡 的 偶 然 性 原 因 , 无 法 得 出 西 周 灭 亡 是 历 史 必 然 的 结 论 , 排 除 B 项 ; 西 周 的 政 治 本 就 是 以 分 封 制 和 宗 法 制 为 核 心 的 贵 族 政 治 , 排 除 D 项 。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对宋、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府(州)市铁数量的变化数据进行对 比,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从表格数据可知,江南市镇数量迅速增 加,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是由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故本题选择 C 项。 材料未体现生产分工和雇佣关系,故 A、B 两项错误。D 项表述 错误,明清时期依 然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未发生根本变化。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解析:材料“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体现的是一种雇佣关系,这主要和资本主义 萌芽有关,D 选项符合题意; 明清时期占据主导的思想仍然是“重本抑末”,A 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手工工场的限制,B 选项排除; C 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未涉及对外政策,排除; 故选:D。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丁匙良的记述来看,他在京师同文馆开设的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无人问津,原因在 于京师同文馆的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不难看出,这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故选 C 项;材料只说京师同文馆内的学生不愿练习体育,无法推断出中国竞技体育项目的多少,排 除 A 项;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已经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主张,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的主张,排除 D 项。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很多地方还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牌位。袁世凯废除《临时约 法》还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说明当时民主共和的观念还并未深入人心。 B.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C.材料不是强调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夸大。 D.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故选:A。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日军对中国守军顽强抵抗的敬佩,中国守军力战而死,尸体 重叠相枕,体现出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牺牲巨大,A 项正确, B 项错在“军 民”,材料中未提及人民抗战;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为民众参与集体献祭活动提供了机会,关于节日的规定、规范乃至 所需遵守的风俗习惯也逐渐增多,城邦也开始对此类内容进行立法”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大量节 日的涌现,有利于公民在各种活动中增进交流,从而提升对城邦集 体的认同,故 A 项正确。大量节日的出现能够反映公民生活的丰富性,但这并非材 料的主旨,故排除 B 项。立法规范是为了保证节日的正常进行,材料无法体现法律 至上, 故排除 C 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宗教氛围日渐浓厚的结论,材料中虽然有 神庙等宗教礼仪性逑筑拔地而起,但不能说明大量节日的涌现都与宗教有关,故排 除 D 项。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社会、政治 相对落后,俄国成为 当时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这些 使得俄国的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即列宁 强调的十月革命是由俄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故选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十月 革命 的特殊性,反映不出其基本原则,故排除 B 项。材料能够表明十月革命中工人阶级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没有关于农民阶级的信息,故排除 C 项。十月革命是暴力革命, 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就已经提出暴力革命的主张,故 D 项错误。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材料揭示理论界对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有不同看法,体现同一历史 有着不同解释,故 A 项正确。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A.客观真实反映社会底层的现实状况,属于现实主义美术,与材料无关,故 A 选项错误; B.作品中体现不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之意,故 B 选项错误; C.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属于浪漫主义美术,与材料无关,故 C 选项错误; D.根据材料中对作品的描述,“独自坐在奇怪的镜子前”“因为他的扭曲”“镜中另外一个自己 的画面也在粉碎”,联系所学知识,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 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作品中的人 物行为恰好符合这一特征,即用扭曲变形揭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故 D 选项正确。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宋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对外贸易发达。 明清: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实行“一条鞭 法”,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高产农作物大量引进,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商业革命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自然经济仍然是经济主体;资本主义萌 芽只出现在手工业部门和江南地区;虽然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但没有动摇封建统 治的理论基础,未能推动社会向近代转型。 西方的商业革命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有利于近 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解析:(1)依据材料一“宋代城市发展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 显著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可初见端倪……都对外开放, 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宋代货币,几乎成为‘国际货币’”,得出宋代的表现:城市经 济和社会功能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对外贸易发达。根据材料一“仅苏州丝 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 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并结合高 产农作物的影响来概括明清时期的表现: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实行一条鞭法,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高产农作物大量引进,民众的衣 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一“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和材料二 “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 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不同影响,中国应主要从未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没有推动社会向近代转型等角度分析作答;西方应从推动封建制度 瓦解、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促进世界市 场开始形成等角度分析作答。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 示例一: 论题:新兴大国崛起有利于全球治理。 阐述: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使得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 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17 世纪荷兰的崛起,进一步加强了世界联系;18、19 世纪英国的崛起 使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自由主义的贸易规则向全球传播;20 世纪以来美国崛起使得世界经 济体系逐步向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示例二: 论题:新兴大国崛起不利于全球治理。 阐述: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打破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的贸易优势,随之而来的早期殖 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17 世纪荷兰崛起挑战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秩序,加 剧了重商主义战争;18、19 世纪英国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列强的殖民争夺;19 世纪后期德意 志帝国统一后,军国主义势力膨胀,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20 世纪以来美国崛起后,推行霸权 主义政策,干涉世界各国内政,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解析:从材料“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 治理发生变革”“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 因而传统强 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中可以得出现点。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得论 题:新兴大国崛起有利于全球治理,或新兴大国崛起不利于全球治理,或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辩证来探讨。肯定的阐述应从各新兴大国崛起时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影响来展开,如近代葡萄 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否定的阐述可从葡萄牙、西班牙、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主义对世界的消极影响等展开论述。如要 辩证来分析,可结合以上两方面综合阐述。除了从政治、经济,也可从环保、思想文化等方面 看全球治理。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措施:推动土地私有化,发展小农经济;制定户籍制度;统一赋税,改进税法; 鼓励农业 生产,重农抑商。(2)评价: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 动了农业发展;加强了国家对 经济的控制;提升了魏国争霸的实力;抑制了商业的正常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中“一家一户”“将国家土地私有化”“采 取统一赋税、以粟纳税的 办法”“制定户籍制度”“执行重农抑 商”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结合李悝改革的措施,联系所 学知识,从打击旧贵族势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 强国家 对经济的控制,抑制商业发展等角度分析评价。注意答案必 须体现出积极性和局限 性两个方面。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原因:日美矛盾不断激化;欧洲战局的变化;苏联远东军事实力的影响;苏德战争的爆 发;政府人事变动。 (2)影响:日本扩大战线,在战略上陷于被动;推动美国政策调整;加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背景: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中问题的显现, 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 中国: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国力 衰微,农村经济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有识之士的推动。 2.相同点:近代交通、通讯等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农村历史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利用 (发展旅游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原因: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家重视、政策保障;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主要是个别有识之士在个别地区的实 验 解析: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