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ID:257005

大小:43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石嘴山三中 2020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历史部分 1.《左传》中有大量的预言,但不再采用巫祝占卜的方式,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 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这反映出当时 A. 修史缺乏严谨的态度 B.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 C. 国人人文思想的发展 D. 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左传》中的预言以人物品行来预言家族兴衰,体现的是人文思想的发展,C 符合题 意;A 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迷信思想,B 排除;礼乐制度凸显的是等级关系,D 排除。故选 C。 2.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 44 年),朝廷“令民有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这一政策的推行 A. 促使儒学开始走向政治化 B. 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 C. 为察举制推行奠定了基础 D. 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令民有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的核心意思百姓中有可以通晓儒家经典的人就可以免除 徭赋,这说明官方对儒家思想的重视,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B 选项符合题意;太学的兴办是儒家思 想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A 选项排除;察举制的依据是孝廉,与儒家经典无关,C 选项排除;D 选项说法 不符合史实,排除。 3.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A. “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2 - B. “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C. “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D. “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答案】C 【解析】 【详解】县级政权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经济的相关事务,故 C 项符合题意; “监察百官”是 御史大夫的职能,排除 A。发展对外贸易与县一级没有关系,排除 B;加强边疆防御主要是军事上的,与材 料主旨无关,排除 D; 4.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 山东人刘滋世卖田 20 余亩还债,以所余 10 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 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 金”。材料说明 A. 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B. 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C. 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D. 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明清时期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和刘滋世经商致富,20 年后又投资土地“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 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权与资本互相转化现象,B 项正确;材料并非意在强调再生产的资金不足,A 项不 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土地经营“开始”市场化的结论,C 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 策,D 项不符合史实。 5.20 世纪初,报刊评论运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词汇: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 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等等,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流话语。大量外交 新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当时 A. 民族意识开始兴起 B. 外交策略改变 C. 国人认清列强本质 D. 外交的近代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 3 - 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外交新词汇体现了国际外交理念及国际主权意 识,反映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 项正确;A 项,民族意识开始兴起于 19 世纪末且题干并未全面体现民族 意识,排除;B 项,题干不能体现当时中国的外交策略,排除;C 项,题干并未强调与国人对列强的认知, 排除。 6.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 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 为新文化运动 A. 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 B. 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C. 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 D. 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 爱国主义等要义”可知,新文化运动使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融合,故选择 C 选项,排除 A 选项;材料中并 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中的抉择,故排除 B 选项;结合所学,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民主 思想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思想,故排除 D 选项。 7.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 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七届二中全会 A. 对新型政权性质作出重要论断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C. 开创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得到各政党和团体的广泛拥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而是必须强化”可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 即将建立的新政权的性质作出了重要的论断,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故选 A;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 新中国还没有建立,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为执政党,排除 B;1949 年 9 月召开的新政协会议标志着多党合 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排除 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七届二中全会得到中国各政党的广泛拥护,排除 D。 8.从 1993 年到 1996 年底,中国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实现了从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 着陆”、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没有过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软着陆”表明中国 A. 市场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 积累了市场经济经验 C. 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头等大事 D. 经济体制的转换失利- 4 - 【答案】B 【解析】 【详解】经济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材料中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体现的是对市场经验的积累,B 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初步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A 排除;当时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C 排除;D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 B。 9.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 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材料折射出古代雅典 A. 少数政客左右了政局 B. 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C. 公民失去了政治热情 D. 城邦至上对公民自由的约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梭伦通过立法来要求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强调的是城邦至上对公民自由的约束, D 正确;A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雅典立法是有严格的程序的,随意性说法错误,B 排除;C 说法不符合 史实,排除。故选 D。 10.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用解剖、明暗、透视法等方法对人物和景致进行现实主义的“逼真”刻画,由 此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A. 现实主义作品追求体现求真诉求 B. 透视画法引发了技法与视觉革命 C. 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世界 D. 人物画和风景画取代宗教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用解剖、明暗、透视法等方法”和“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等信息来看, 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世界,故答案为 C 项;材料不是反映现实主义作品的追 求,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对绘画技法的影响,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美术作品主题的变化,排 除 D 项。 11.1927 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 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 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 这表明- 5 - A. 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 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D. 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由题干描述可知对粮食危机的原因斯大林和政治局委员布哈林之间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说明社会主义建设 中存在严重的分歧,故 C 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 展,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927 年,这一时期并未确立优先发展工业战略,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斯大 林认为农业发展落后不利于经济发展,而布哈林并不认同,且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题干没有体现, 故 D 项错误; 12.如表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 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 A. 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 B. 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 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D 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经济组织来看,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故 C 符合 题意;材料无关不同经济集团直接的关系,故 A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狭义丝绸之路经过的成员国的 GDP 并 不占优势,故无法说明狭义丝绸之路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故 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不断增加。欧美国家在动物及动物 产品方面制定了包括各种规程、标准、手册、指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实行立法、管理、执行分离。 美国根据专家风险报告分析,对于进口可能对本国产生冲击的产品,在境外建立了三层疫情防御体系,规- 6 - 定只能在洛杉矶、迈阿密等口岸进行检疫交易,并制定了猪、牛、羊、马等主要动物档案和溯源体制,未 注册的不允许进入流通领域,如英国种猪养殖由养猪协会统一注册,提供系谱认证。在澳大利亚,还实行 分类管理,如一类疾病完全由政府资助,二类疾病 80%由政府资助等。 ——摘编自营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高昂。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外来动物疫情防控应对策略,对有效抵御疫情蔓延、预防外来有害动物入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林祥梅《外来动物疫病》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外来动物疫病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我国健全外来动物 疫情防控措施的积极影响。 【答案】(1) 措施:健全法律法规,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风险分析,引入专家建议;建立境外防御体系,限 定专门检疫口岸;完善动物档案,实行溯源职责制度;实行分类管理,政府加大资金补偿 原因:国际贸易往来的密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的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现代科学的促进;新经济 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专家团队。 (2)趋势:时间上,改革开放以后外来动物种数迅速增加;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江苏等沿海地 区。 影响:有利于有效抵御疫情蔓延,预防外来有害动物入侵;有利于完善改革开放政策,营造良好的国内发 展环境;有利于增强公民预防外来疫情的意识;有利于完善外来动物入侵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解析】 【详解】(1) 措施:根据“制定了包括各种规程、标准、手册、指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实行立法、管 理、执行分离”得出健全法律法规,明确部门职责;根据“美国根据专家风险报告分析”得出加强风险分 。- 7 - 析,引入专家建议;根据“对于进口可能对本国产生冲击的产品,在境外建立了三层疫情防御体系,规定 只能在洛杉矶、迈阿密等口岸进行检疫交易”得出建立境外防御体系,限定专门检疫口岸;根据“制定了 猪、牛、羊、马等主要动物档案和溯源体制”得出完善动物档案,实行溯源职责制度;根据“实行分类管 理,如一类疾病完全由政府资助,二类疾病 80%由政府资助等”得出实行分类管理,政府加大资金补偿。 原因:可从国际贸易往来的密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的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现代科学的促进,新 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专家团队等角度分析回答。 (2)趋势:根据材料二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外来动物种数迅速增加,典型入侵动物的种类主要分布在广东、 海南、江苏等沿海地区。 影响:根据“对有效抵御疫情蔓延、预防外来有害动物入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出有利于有效抵御疫情 蔓延,预防外来有害动物入侵;还可从有利于完善改革开放政策,营造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增强公民预 防外来疫情的意识,完善外来动物入侵法律法规,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久以来,欧美国家在科幻片领域几乎处于“垄断”地位,通过科幻片将他们的价值观传递给其 他国家,最常见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一个或几个超级英雄承担着拯救世界的重任。 而国产电影《流浪地球》中体现了中国亲情观念、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影片表现的 价值观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 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无论是影片中组成联合政府、发动全球数 千个救援队抢修“行星发动机”,还是最后各国救援队集体手动推撞针,都让人们看到,当危机来临时,任 何一个国家和个人都是渺小的,唯有集中力量形成共同体才有希望。 ——摘编自《 人民日报 》评论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谋人类福祉 论述:二战后,人类经历了战争的惨痛教训,成立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欧洲的联合与 发展,促进了欧洲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倡 导和践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 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谋人类福祉的成功典范。 综上所述,合则利斗则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每一个国家 的使命和担当。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无论是影片中组成联合政府、发动全球数千个救援队抢修“行星发动机”,还是最后各 国救援队集体手动推撞针,都让人们看到,当危机来临时,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都是渺小的,唯有集中力- 8 - 量形成共同体才有希望”可提炼出论点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谋人类福祉。关于阐释可从战后欧洲的 联合的意义、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中国倡导和践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来论证国 际交流对全人类发展积极作用即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出现很多新事物,六部制度陈腐落后,无法应对新 的形势。郑观应等人意识到铁路及电报局等为“利国要政”。1906 年,清廷设立专门中央机构—一邮传部, 负责铁路、电政、邮政及航运。以铁路为例,邮传部致力于筹措资金创办铁路,发展铁路营运,推动铁路 与电报局之间的路电接线,开展路矿联营活动。其成立包含着晚清政府签合数治资源的诉求,“以便把以 往各省兴办之事,皆行集中于中央”。邮传部统筹规划,相继默回京汉铁路的创办权,接管外人掌控的邮政, 等等。此外,随着新式交通的兴起,“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父母在,不运游”的社会心理也发生变化。 ——榜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邮传部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邮传部设立的意义。 【答案】(1)背景:传统的中央行政机构陈腐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列强侵略,西方工业文明的 传入和冲动;晚清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识之士逐步意识到兴办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重要性。 (2)意义:调整中央行政体制,推动了传统行政体制向现代政治体制的过渡,有利于中国政治现代化;挽 回利权,有助于巩固国防和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商货流通,使信息传递更加便捷,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有利于晚清工业化进程;促进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西方先进科技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社会习俗 的变迁。冲击了传统观念,解放了思想。 【解析】 【详解】(1)根据“中国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出现很多新事物,六部制度陈腐落后,无法应对新 形 势”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传统中央行政机构落后、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晚清朝廷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有识之士的认识等方面总结概括相关背景。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调整中央行政体制、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挽回中国利权、巩固国防、促 进商品和信息流通、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促进近代交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习俗变迁等方面概括其影响。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 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的设计者所设想 的那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 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 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对于大国的核心作用联合国显然比国联更为看重。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 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德意日受到沉重打击,也对英法主 的 的- 9 - 导的旧的殖民体系形成了冲击。《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 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 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总体而言,二战后期盟 国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基本上得以实现,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 【答案】(1)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重视和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提倡民族自决。 (2)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否定了旧的殖民体系;但不能从根 本上杜绝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联合国也 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结合 所学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重视和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提倡民族自决等方面概 括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 (2)依据材料“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联合国也更 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 结合所学从有利于世界和平进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否定了旧的殖民体系、但不能从根 本上杜绝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等角度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 17.材料 孟泰(1898-196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鞍钢炼铁厂工作。工作初期,他经常到 鞍钢几十里矿区刨冰雪,抠器件,扒铁堆,铁房里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修好并擦洗干净的各种的各种器材零 件。孟泰说“国家搞建设跟自家过日子都一样,一刻也离不开勤俭。”1960 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 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停产的威胁。孟泰等迅速动员和组织技术骨干,开展联合协作技术攻关,终于制成 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他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 所作所为操作法,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同行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高炉神仙”。他与工 人反复研究,改变过去冷却水顺炉淌的情形,排除了高炉发生爆炸事故的隐患。他抓住群众反映的问题不 放过,一个一个地圆满解决……在鞍钢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孟泰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泰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泰为鞍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概括孟泰的精神品质。 【答案】(1)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落后;“一五”计划的实施;中- 10 - 苏关系恶化。 (2)贡献:保障器材需求;攻破技术难关;排除安全隐患;解决群众问题;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 精神品 质: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心系群众、业务精湛。 【解析】 【详解】(1)时代背景: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鞍钢炼铁厂工作。”并结合所学可知,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落后;据材料“工作初期,他经常到鞍钢几十里矿区刨冰 雪,……”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据材料“1960 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 临停产的威胁”可知,中苏关系恶化。 (2)贡献:据材料“工作初期,他经常到鞍钢几十里矿区刨冰雪,抠器件,扒铁堆,铁房里分门别类地摆 满了修好并擦洗干净的各种的各种器材零件。”可知,保障器材需求;据材料“孟泰等迅速动员和组织技 术骨干,开展联合协作技术攻关,终于制成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可知,攻破技术 难关;据材料“他与工人反复研究,改变过去冷却水顺炉淌的情形,排除了高炉发生爆炸事故的隐患。” 可知,排除安全隐患;据材料“他抓住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放过,一个一个地圆满解决……”并结合所学可 知,解决群众问题;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精神品质:据材料可从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心系群众、业务 精湛等方面概括。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