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滨州市五校高三联考(4月)历史试题2020年山东滨州市五校高三联考(4月)历史试题2020年山东滨州市五校高三联考(4月)历史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山东滨州市五校高三联考(4 月) 历史试题 (满分 100 分 时间 9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汉代传承儒家经典出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 六经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 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主要原因是它(  ) A. 反映了儒生改变地位的愿望 B. 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 C. 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D. 提倡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2.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 慨,并写下“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的诗句。这反映了唐代科举(  ) A. 忽视对文化内容的考察 B. 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C. 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 D. 受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影响 3.如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北宋庆历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记述 出处 “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震则海底有 声如雷。” 《宋史》(卷六十七) “登州地震,海声如雷,岠嵎山震十月不止。” 《东都事略*仁宗纪》 “知青州叶清臣言登州地震不止,请增屯禁军,以防 兵寇之变,从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五十九) “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登州岠嵎山数震……彭年 上疏曰:‘岠嵎极东方,殆东朝未建,人心摇动之象。 宜早定储,以安天下之心。’” 《渑水燕谈录》 (卷第四) A. 地震促使宋朝确立储君 B. 登州地震导致了兵变 C. 北宋积极应对地震灾害 D. 登州曾持续发生地震 4.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 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 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  ) A. 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B. 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 C. 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 D. 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5.1715-1749 年,由广州入口的洋船为 262 只,平均每年约 11 只,以英法船只最多。英国 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 货”。这反映出(  ) A. 一口通商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 工业革命开展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D. 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6.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孙中山不必 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 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材料表明,同盟会的成立(  ) A. 革命活动摆脱了边缘群体 B. 汇聚了全部革命力量 C. 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展 D. 提供统一的中央组织7.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 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 亡。”据此可知,他(  ) A. 强调思想解放以身体改造为基础 B. 鼓励青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C. 认为中国国民身体素质普遍低下 D. 指出中国急需开展体育教育 8.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普选制和竞选制。1941 年,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 连任者仅有 133 人,新当选者为 185 人,绥德县原乡政府委员落选者达 101 人,渎职和不 称职的干部在选举中被淘汰。这表明(  ) A. 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 B. 普选开始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 C. 竞选制度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 D. 民众监督消除了基层腐败现象 9.如表中国《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查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据表推知,1960 年到 1985 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说明(  ) A. 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 B. 战后两级格局发生变化 C. 中苏关系恶化影响报道 D. 中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 10.如图为一段时间内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 B. 中国国内制造业的大发展 C. 对外贸易环境出现变化 D.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 11.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立法者制定了“丧廉耻”制度。凡触犯 了法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为人败诉的同时宣告其“丧廉耻”;但凡做了某种法律明 确的、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便可在选举时将该人从名单中剔除。“丧廉耻” 制度(  ) A. 构建了罗马民主制度的基础 B.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消除了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 D. 有利于增强个人社会责任 12.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 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 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由此可见(  ) A. 天赋人权的思想由来已久 B. 启蒙运动强调对社会权利的追求 C.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开始出现 D. 自由是要求摆脱“神学”的束缚 13.1931 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30%,1932 年约占 50%;斯大林后来也曾说:“(1929-1932 年间)苏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 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帮助或 技术援助建成的。”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化加速促进国际交流 B. 经济危机推动西方扩大对外投资 C. 新经济政策实施规模扩大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14.1950 年美国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二战后生活。在 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 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影片意在(  ) A. 赞扬民众建设家园的热情 B. 反映美苏两极格局对峙 C. 唤起民众对战争的反思 D. 宣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15.如表为 1965 年-1992 年高收入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GDP)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能够用来说明(  ) 家类别 1965 年 GDP 占全球 比重 1970 年 GDP 占全球 比重 1992 年 GDP 占全球 比重 高收入国家 70.53% 74.99% 79.41% 不发达国家 8.14% 8.08% 4.25% A. 全球经济重心转移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 经济区域化倾向 16.治国理政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人口真多呀):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子曰:“富之。” 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子曰:“教之。” --《论语•子路》材料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凡为国 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管子•治国》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 (2) 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 17.如图分别是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书院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唐代书院分布图 材料二 图 2 宋代书院分布图 --出自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宋代书院分布出现的新变化。 (2) 结合史实,概括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周游《象征、认同与国家:近代中国的国旗研究》等上表介绍了近代中国国旗的演变 情况,其中隐含着近代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诸多信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提炼一个观点, 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须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制综合上述材料信息,自拟主题,结合世界史相关信息,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 案 1. C 2. D3. D4. A5. C6. C7. B8. B9. D10. C11. D12. B13. D14. D15. C 16.(1)思想: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教化。 目的:面对社会大变革时期,礼崩乐坏,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材料二提出重农抑商和富国富民思想。 商鞅变法采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 动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富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7.(1)变化:分布范围扩大;数量猛增;分布由点状变为片状,出现了几大密集区;南北 分布不平衡,南方多于北方,南方成为教育与学术的中心。 (2)原因:北方战乱,政局动荡;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的完善;宋代经济繁荣;经济 重心南移;理学兴起。 18. 示例 1 观点:中国的现代化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因素。 说明:近代中国国旗的设计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黄龙旗中青龙形象是古代中国的 瑞兽代表和帝王象征,五色旗的五种颜色代表着道家的五行和儒家的五德,青天白日满地红 旗中的光芒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干支计时方式等。 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坚持传统儒家文化的前提虽然成 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也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扫清了一定的障碍,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 序幕;资产阶级改良派将“托古改制”作为维新变法的重要途径,通过借助孔子改革形象宣 传了西方政治学说,虽然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减少了变法阻力,使中国 的现代化上升到制度层面。 认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与现代化相抵牾的一面,但也减轻了学习西方的压力,促进 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示例 2 观点:向西方学习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说明:国旗的形成和发展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产物。如白日青天满地红国旗中的蓝白红 三色分别借鉴了法国国旗中的元素等。 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资 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他们或尝试 建立西方民主政体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为中国的进一步现代化开辟了道路;无产阶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史,为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认识:既要看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是导致近代中国沉沦的原因,也要认识到学习西方文明也是 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示例 3 观点: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 说明:国旗旗式的演变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对时局变化产生的影响。如蕴含着大汉 族主义倾向的十八星旗,成为了推翻满清统治的符号;而象征着“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表 达了维护国家统一的诉求,等等。 甲午战争期间,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普通民众对战争漠不关心,是清政府甲午战败的原 因之一,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历程也因此被打断;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提出以反满为目标 的民族主义,加速了推翻清王朝的进程,为民初中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部分障碍;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战激发了中华民族意识的成长,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后来新中国现代化 的全面启动奠定了基石。 认识:近代中华民族不仅自身面临着走向现代化的问题,而且其民族意识的觉醒程度也影响 着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示例 4 观点:中国现代化进程受到专制主义的阻碍。 说明:近代中国的部分国旗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如黄龙旗中龙戏珠的形象,是清朝封 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象征;白日青天满地红旗源自国民党党旗青天白日旗,是国民党以党代国、 一党独裁的象征。 晚清政府先后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自强改革,由于以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为根本目的,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对现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有限;辛亥革命后民族资 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北洋政府实行对内专制、对外卖国的反动政策,中国的 现代化仍然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曾经发展迅速,但由于国民 党坚持独裁内战政策、扶植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 认识:虽然晚清、北洋和国民政府都试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但专制主义的性质和政策却极 大地阻碍了现代化的进程。 19. 范例: 论题: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运用是国家经济实力变化的重要因素。 论述:英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兴起的电气、化学、汽车等部门不敏感,长期停留在传统的 工业部门中,如煤、铁、棉,工业创新不足,不重视科学研究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投资者 大量资金投向殖民地,这是英国经济实力衰落的重要因素。反观美国、德国,充分利用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推动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发展。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否采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决定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变迁。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