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泸县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

ID:255579

大小:30.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4.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 映出 A.平民阶级逐渐觉醒 B.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 C.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D.政治新秩序构建完成 25.南朝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铸造不足值的“沈郎钱”另外还铸造“永光二铢”等虚价大钱,并 且允许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誕环五铢钱等小钱。而北朝发行的货币,大小轻重不一,大 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由此推知,南北朝时期 A. “大一统”的形势遭到削弱 B. 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 劣币泛滥加剧了社会动荡 D. 货币体系呈现出灵活多样性 26.学者认为,《夏小正》内容按一年 12 个月,分别记载了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重大政事, 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农业方面的著作,主要记载蚕桑、畜牧、 渔猎、采集等生产活动,学者们对《夏小正》的不同认识说明 A.学者争论太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无考古资料佐证的历史认识不可信 C.研究角度不同使历史认知出现差异 D.时代久远漫长导致了历史认识模糊 27.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 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反映了 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国人对民族历史重构以适应时代 C.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衰微 D.国人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28.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 的正统东西,同时又选择了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等。材料反映了 新文化运动中 A.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 D.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 29.出版于 19 世纪末的《西学大成》是当时中国全面介绍西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介绍的“西 学门径”包括算学、天学、地学、史学、兵学、化学、矿学、重学、汽学、电学、光学、声 学等 12 门。“史学”门所收录的书有《大英国志》《列国岁计政要》《列国海战记》《万国公法》 等。编者把史学纳入“西学门径”是基于 A.“富国强兵”的需要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需要 C.“史学革命”的需要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 30.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 12 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 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 国共产党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31.表 1950—1952 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单位:万公斤) 采购量折合原粮年度 粮食产量(原粮) 数量 占产量(%) 占上市量(%) 1950 449057.5 20398.5 4.5 24.6 1951 428382.5 28413.0 6.6 55 1952 575071.5 70146.5 12.2 85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 A.“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推进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 D.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32.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倡导“新史学”,呼吁“去民史”,力主史学通俗化;九一八事变 后,中国的史家将注意力转向中国通史、近百年史、边疆史等没有领域,并积极编写面向大 众的通俗读物。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史家引领了学术潮流 B.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取向 C.实现近代化被国人所认可 D.中国对外积极开展抗战宣传 33.1952 年 10 月 20 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给斯大林写信称“中国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国营 企业已经占到 67.3%,私人企业只占 32.7%。……在十年以后,少数资本家可能完全处在社会 主义的包围之中”。这表明,中央人民政府 A.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 B.认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 C.有意借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规划了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 34.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 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 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 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B.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 C.仍缺乏近代化意识 D.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35. ——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下表中为 1998 年数据上表可用于说明 国家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在联合国投票权 俄罗斯 1707.5 14700 3379 1 中国 960.0 123900 9289 1 美国 936.4 27000 79213 1 挪威 32.4 400 1521 1 汤加 0.08 9.9 1.7 1 A.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 B.多极化趋势加强 C.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 D.经济全球化发展 41.(25 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 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 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 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 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 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 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 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 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公元 2 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 500 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 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 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 1616 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 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 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 1835 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6—18 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5 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愿。(12 分)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的部分目录: 第六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 第 22 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 年 第 23 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 年 第 24 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 25 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视野,为第七编拟写一个子目,并对其进行概述和评 价。(要求:子目简洁、概述准确、评价科学合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明代早期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但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流于 形式化。……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推行“考成法”,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六部和都 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 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 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 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 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张居正立限考成的三本帐,严格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每逢 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便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张居正当政期间,裁革的 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同时,张居正又广泛增添人才,提拔拥护改革、政绩卓越的官 员,委以重任,因为有考成法在,“立限考成,一目了然”。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 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 (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46.【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从 1948 年起,中国局势发生重大 变化.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扶植日本。1949 年,印度拒绝了华盛顿关 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 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1950 年 10 月, 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 年 8 月,美菲签订《共同防御条约》。9 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 西兰签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1953 年和 1954 年先后 与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东北亚防御联盟”。此外,美国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 军事集团。1955 年 9 月,成立了“东南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并特意强调“武装进攻”的含义仅适 用于“共产党侵略”。11 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你,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组成了巴格达条 约的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左宗棠( 1812-1885)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 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 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在他人生尽头 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 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 防,两者并重”。……所以说, 时代造就了左宗棠, 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山“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历史参考答案 24-28:ACCBD 29-33:ADCBA 34-35:CC 41:(1)特点:争议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成就丰富;注重实际测 量方式进行检验(重以实践检验真理);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体现了天人感应 的思想。(每点,任意 2 点,影响:促进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促进古代数学发展;有利于农耕经济的 发展;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天文学与专制皇权结合的更加紧密(加深了天人感应观念) (2)变化:近代科技诞生;科学技术从神学中独立开来;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建立了实验科学。(每 点,任意 2 点,原因:传统的科技存在的弊端;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教会的统治和神学 世界观;近代天文学革命等科学的进步;科学家的努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物 质基础;民主制度产生和发展,政治环境改善;建立专利制度奖励科技等。 42:示例:改变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概述: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技术不断革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8 世纪, 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城市的发展,带动了铁路和航运 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后向欧洲大陆传播,19 世纪传至北美。到 19 世纪 30、40 年代,英国 首先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 产力,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并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同 时,工业革命也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和环境污染。 45.(1).特点:立限考事,以事责人;赏罚分明;考核内容明了确切;考核体系周密健全;考核方 法简单易行,操作性强;考核结果实用权威。 (2)作用:考成法健全了监督机制;通过整顿吏治和精简机构,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行政效率; 节省了政府的财政开支;提高了内阁的权威,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政权长治久安;为后 世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借鉴。 46.(1).插手中国、朝鲜内政,推行反共政策;对日本由遏制到扶植;组建军事集团;构筑军事防御体 系。 (2).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亚太地区出现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冷战的兴起;局部战争的发生。 47.(1).内涵:经世致用、品端学优、洁身自好。 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儒家思想的影响;个人的家国情怀。 (2).依据: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收复了新疆,化解了西北边疆危 机,捍卫了国家主权,符合人民的利益;其塞防和海防并重的思想,顺应了近代化潮流。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