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区五中2019-2020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卷(附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平谷区五中2019-2020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卷(附答案Word版)

ID:253252

大小:198.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4-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京市平谷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中学 4 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 一、单选题 1.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 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 A.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 B.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C.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制约 2.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大成果是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1925 年,苏联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大学命名为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一命名的背 景包括 ①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 ③北伐战争顺利进行 ④中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72 年,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获得参 众两院通过,但在宪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 38 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这一过 程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 B.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 C.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D.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 6.据《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7.“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描述的是 A.英格兰庄园的组织形式 B.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度 C.法兰克王国等级君主制 D.意大利城市的自治管理权 8.《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观点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相近?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古代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完成下 面小题。 9.古代欧洲称中国为 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 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 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 A.青铜业、冶铁业 B.制瓷业、棉织业 C.丝织业、制瓷业 D.造纸业、采煤业 10.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是在 A.古代雅典 B.中国唐朝 C.中国宋朝 D.中国明朝 11.在古代中国,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苏州 C.扬州 D.洛阳 12.下列对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 B.是在官府控制之下的贸易 C.通过朝贡和赏赐来完成交易 D.影响之一是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3.被马可·波罗称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A.杭州 B.泉州 C.广州 D.福州 14.下图所示城市的繁荣景象出现于 A.汉代的长安 B.唐代的扬州 C.北宋的东京 D.明代的北京 15.推动古代中国一批批城市兴起与繁荣的因素不包括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农民垦荒的作用 C.大运河的开凿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6.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私田的大量出现 C.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 D.周王室日益衰微 17.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这里草草建成了 4 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 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 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他描述的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大跃进”运动的表现 C.人民公社的特征 D.手工业合作化产物 18.长江流域取代黄河流域,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约是在 A.两晋时期 B.唐宋时期 C.两宋之际 D.明清之际 19.据《吕氏春秋》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 林,剪其发,磨其手,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这一记载的主旨是 A.商王权力受神权制约 B.殷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C.商汤灭夏乃以暴制暴 D.君王顺应民心方能功成名就 20.国民党一大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关于这次大会表述 正确的是A.会议召开于 1924 年初的上海 B.会后马上就进行了北伐 C.会议召开标志着新三民主义的诞生 D.会上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党外合作 21.以下是由某学校史学社创作的“湖北地区文物古迹系列门券”的部分名称,其中反 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是( ) A.《太平天国西征纪念馆门券》 B.《辛亥首义旧址门券》 C.《八七会议旧址门券》 D.《湖北军政府旧址门券》 22.北京时间 2011 年 7 月 28 日,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 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第三次下潜实验, 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5188 米,这不仅打破了中国载人深潜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我国在 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 70%以上的洋底。这 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 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23.19 世纪中期,英国学者斯宾塞根据生物进化论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 类社会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生存竞争,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由此推动社会进步。这种观 点 A.其实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 B.认为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C.开创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学说 D.错误地认为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24.生活在唐代长安的人,能见到的政治现象是 A.三司使长官会见地方官员 B.宰相们到政事堂参加会议 C.各行省的长官进城来述职 D.中朝官员对政事先作出决策 25.下表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A 战功 考试成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 战功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战功 D 战功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考试成绩 A.A B.B C.C D.D 26.《资政新篇》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舆论监督政府、选举政府官员,具有初 步的民主法制思想。这反映出 A.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发生转变 B.中国人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C.近代中国出现了民主制度 D.太平天国性质发生了转变 27.自秦建制以来,历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为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另一方面 在机制上削弱宰相的权力。下列哪些措施符合这一特征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唐代以前中国城市的主要功能是 A.政治功能 B.宗教功能 C.文化功能 D.交通功能29.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 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 书。这反映了当时 A.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 B.唐朝有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C.唐朝实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 D.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 30.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 “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 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 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31.1984 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 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 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全面改革的思想 32.有学者说:“以我国人今日之不肖,文化之堕落,而犹可言抗战,犹可以言建国, 则以我先民文化传统犹未全息绝故”。其认为( ) A.中国传统文化为抗战提供了精神动力 B.被日本侵略,当时国人愧对祖宗 C.日本侵华促使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 D.国共应该建立统一战线合作抗日 33.有学者认为,明代内阁“属于次君主权力层次”,并向宰相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内 阁“始终没有改为宰相”;也有学者认为朱元璋的废相,实际上造成明代相权游离于监、 阁之间,这“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从传统单相制向双相制的转化”,是对传统丞相制的 变相恢复。造成这两种不同认识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内阁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内阁有效地限制了君主专制 C.内阁的职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D.历史典籍对内阁记述的随意性 34.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 案、中国力量。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 35.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和儒学进行了猛烈批判,对后 世影响深远。他们生活的时代是 A.两宋时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清末民初 36.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爬在公共阅报处的墙上阅读“我军大捷”的 消息,于是画下了这幅题为《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 (注:民国时期的儿童节为 4 月 4 日)。上述“我军大捷”应发生在 A.徐州会战时 B.淞沪会战时 C.北伐战争时 D.长沙会战时 37.1955 年的万隆会议、1970 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 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 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38.1931 年 11 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 1954 年 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A.政党和政府的区别 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执政理念的更新 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 39.马丁·路德说:“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该观点意在 A.主张“因行称义” B.否定神学 C.倡导人性解放 D.宣扬“因信称义” 40.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 他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呜呼!①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 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曰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 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无是理也。②彼圣人者,特知运会之所由趋,而 逆睹其流极。唯知其所由趋,故后天而奉天时;唯逆睹其流极,故先天而天不违。于是 裁成辅相,而置天下于至安。后之人从而观其成功,遂若圣人真能转移运会也者,而不 知圣人之初无有事也。即如今日中倭之搆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 ——严复《论世变之亟》,《直报》1895 年 2 月 4 日 材料二 ③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 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 威海卫以后始也。④自光绪十四年(1888 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 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 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 康乃归广东开塾讲学,以实学教授弟子,⑤及乙未(1895 年)之役,复至京师,将有 所陈,适和议甫就,乃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谓宜乘和议既定,国耻方新之时, 下哀痛之诏,作士民之气,则转败为功,重建国基,亦自易易。书中言改革之条理甚详。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42.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 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 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 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 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 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 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 规律。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 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 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 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 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说明西周地方制度实行后期 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 一对基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 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43.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 出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 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 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摘自《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 323 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 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 金人的来历。 ——摘编自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 323 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 意义》材料三 2015 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 中出土了有孔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 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 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与市 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这样,平民中出现了小部分靠经商致富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他们 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在旧氏族贵族的专断统治下,他们的经济利益严重受 损,迫切希望进行政治改革,争取参政的权利。在旧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新兴工 商业者阶层出于自己的利益,往往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 英语国家的法律也吸取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如契约、债务和继承制度等。英国的 《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 1787 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 法学说为理论基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新兴工业阶层等为争取自身权利,进行的三次改革。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总结罗马法发展的规律。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罗马法进行一个简要评价。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希腊的法治思想主要围绕平民的基本权利问题而展开,明显带有民主性、平等 性,其追求的平等化目标基本得以实现。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 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 ——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角度对古代希腊和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进行评析。(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6.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 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 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哪位发明家发明的?指南针在我国古代何时开始应用于航 海?(2)结合材料说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 响?北京市平谷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中学 4 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根据材料“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用 内朝牵制外朝,削弱丞相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故 A 项正确。B 项中“完全失去”说法过 于绝对,汉武帝时期丞相地位依然较高,排除。C 项中“完全失去”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 与皇帝是否信任丞相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丞相接受外朝官员监督的信息,而是强调丞 相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排除 D。 2.C 【解析】 在 1954 年 9 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 C;1949 年颁布了《共同纲领》,1953 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B、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A 【解析】 北伐战争开始于 1926 年,故③错误。国民革命后,中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排除 ④,排除 BD。由材料“苏联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大学命名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反映苏 联帮助孙中山指导孙中山进行中国革命,而国民党一大召开于 1924 年,故①②符合,故排 除 C,选 A。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1925 年”,③④发生在 1925 年之后,故排除 BCD. 4.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基础上,1949 年 9 月,全国人民政协会 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正确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C 选项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资产阶 级宪法,A 选项排除;《论联合政府》是 1945 年 4 月 24 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B 选项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中国为社会主义国 家,D 选项排除。 5.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参众两院同意男女平权,但是却遭到州议会反对,这说明多元价值观念导 致该宪法修正案未通过,从而影响了法律变革,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制 衡,不是三权分立,故 A 项错误;中央和地方的制衡并未冲击联邦权威,不是中央集权削 弱的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争取的是“男女平权”,而非女性的选举权,故 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材料信息是联邦参众两院同意男女平权,但是却遭 到州议会反对,即不同的价值观念影响了法律改革。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在现能力。依据“举贤良”“举孝、廉各一人” 可判断该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 7.B 【解析】 【详解】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封主和与附 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 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 象。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故 ACD 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联系所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 点分析解答。 8.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之初,性本善”强调的是性善论,与孟子的主张相近,故选 D 项; 孔子和老子未涉及对人性本善的探讨,荀子主张性恶论,排除 ABC 项。9.C 10.C 11.A 12.A 13.B 14.C 15.B 16.A 【解析】 9.Seres,即赛里斯(指中国人),源自希腊语言丝,China 现为“中国”和“瓷器”的英文 译名,故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闻名于世有关,故选 C;ABD 不符合题意,排 除。 10.中国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 C;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 11.在古代中国,景德镇被称为瓷都,故选 A;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12.中国古代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A 符合题意,故选 A;BCD 都是关于中国古代朝贡贸 易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3.马可·波罗元朝时期来到中国,当时泉州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港”,故选 B;ACD 不符合 题意,排除 14.材料图片是《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京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故选 C;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 15.农民垦荒与城市兴起与繁荣无关,B 符合题意,故选 B;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展是城 市兴起与繁荣的重要因素,ACD 都是城市兴起与繁荣的重要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 16.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建立的根本原因,故选 A;BC 是导致井田制瓦解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 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 建立关系不大,排除。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这里草草建成了 4 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 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 没有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的史实,故 B 正确。一五计划与大跃进运动不能等同,故 A 错误。人民公社的特征是一大二公,与材料无关,故 C 错误。手工业合作化属于三大改造,与材料无关,故 D 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运动 1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 济重心的南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都南迁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长江流域成为中 国古代的经济中心,故答案为 C。A、B、D 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农业·经济重心的转移 19.D 【解析】 【分析】 【详解】 商汤灭夏后,正值天大旱,商汤“以身祷于桑林,剪其发,磨其手,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 雨乃大至”。这一记载说明君王只有顺应民心方能功成名就,故 D 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 王权受神权制约,故 A 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经济活动和以暴制暴,故 BC 错误。 20.C 【解析】 【详解】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A 错误;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6 年开始北伐,B 错误;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标志新三民主义的 诞生,C 正确;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合作 形式是党外合作,D 错误。 21.C 【解析】 【详解】 1919 年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材料“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 应该是发生在 1919 年之后的,1927 年召开“八七会议”,答案为 C;太平天国是 1851-1864 年,辛亥革命是 1911 年,辛亥革命后建立湖北军政府,ABD 都是发生在 1919 年前,排除。 【点睛】 本题的关键点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时间。22.B 【解析】 【详解】 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我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 说明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 B 正确;A 项表述错误;C 项表述过于绝 对,故错误;没有对比数据,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故 D 错误。 23.A 【解析】 【详解】 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的背景一方面有进化论的提出,另外 19 世纪中期,西方完成工业革命, 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大肆对外扩张,社会达尔文主义正是为西方资产阶级 对外扩张辩护,A 项符合题意;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但不能移植,机 械照搬。故 B、D 不符合题意;社会达尔文主义对社会发展有破坏性,故 C 不符合题意。 24.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政事堂是三省长官共同议政的场所,因此 B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三司使是宋朝官员;C 选项错误,行省出现在元朝;D 选项错误,中朝出现于 汉代。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5.D 【解析】 【详解】 军功爵制指按军功赐予爵位、田宅、食邑和封国的爵禄制度,选官依据主要是“战功”。察 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制度,选官依据主要是“品行”。九品中正制又成为“九 品官人法”,由中正官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由士族豪门担任中正,选官只注重门第,九 品中正制选官依据主要是“门第声望”。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选拔人才,选官的主要依据是 “考试成绩”。故排除 ABC,D 符合题意。 26.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关于《资政新篇》中“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舆论监督政府、 选举政府官员”的主张体现出洪仁玕等先进中国人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故 B 正确;太平天国指导思想依然是拜上帝教思想,故 A 错误;这些主张根本无法实现,太平天国也未建立 民主制度,故 C 错误;太平天国性质依然是农民政权,故 D 错误。 27.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西汉设置内外朝,攘夺相权;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相互 牵制,以加强皇权,故①②正确,A 项符合题意;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故内阁 与军机处的设立均与削弱宰相权力无关,③④错误,B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8.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前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故 A 项正确;宗教、文化和交 通功能也是城市的功能,但不是主要功能,故 BCD 项排除。 29.D 【解析】 题干中涉及到了两个信息:一个是吐鲁番地区发现了唐代大量文书,由公文书内容可知当时 唐朝政府对这个地方管辖有效,由私文书可知当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定 程度;一个是吐鲁番发现了《千字文》等蒙书,说明当时该地文化有了一定发展;综上所述, D 符合题意,故选 D;A 表述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BC 属于以偏概全,没法 反映题干的全部内容,故排除。 点睛:“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 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 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再对照答案进 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30.A 【解析】 试题分析: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符合法家用法 律的强制力和专制独裁进行统治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 观为基础,强调尊重人性,主张社会和谐,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符合儒家思想;通过顺从 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摆脱命运的束缚,符合道家超越功利、顺其自然的人生观,属于道家思想。 故答案为 A。根据上述分析排除 B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思想主张 31.B【解析】 材料“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不能够体现摸着石头过河 的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 B 项正确;题中没有依靠群众的信息,故 C 项错误。1984 年开 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非进行全面改革,故 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 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 32.A 【解析】 【详解】 材料“则以我先民文化传统犹未全息绝故”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对于抗日战争的积极意义,强 调的是一种精神动力,A 选项符合题意;B 选项说法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甲午中日战 争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就开始觉醒,C 选项排除;材料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D 选项排除。故答案为 A。 33.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朱元璋的废相,实际上造成明代相权游离于监、阁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料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和内阁地位的变化有关,而内阁地位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信任, 因此 C 选项符合题意;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性质未发生变化,A 选项排除;内阁 是君主专制的产物,B 选项排除;史书记载一般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D 选项说法错误,排 除。故答案为 C。 34.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 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故 A 正确;“一 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排除 B;CD 是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排除 C 和 D。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题的关键是“影响最为深远”。 35.C 【解析】【详解】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故 C 正确;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 36.A 【解析】 【详解】 由“大捷”及时间“廿七年儿童节”(1938 年 4 月 4 日)可知,此次大捷应为发生于 1938 年 3 月 16 日至 4 月 15 日的台儿庄大捷,属于徐州会战一部分,故 A 项正确;淞沪会战时 间为 1937 年 8 月 13 日—1937 年 11 月 12 日,且没有“大捷”,排除 B;北伐战争时间是 1926 年,排除 C;长沙会战时间是 1939 年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 3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一 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证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 为了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 项错误,和平共处是在两极格局的背 景下提出的;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 项错误,国际新秩序现在还没实现。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到三个时间点:1931 年 11 月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 月 27 日,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 “毛主席”之 称始于此时。新中国成立时即 1949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 年即当年 9 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从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责到第一届全国人 大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真正地确立起来,人民当家做主,所以答案选 B。 A、C 不符合排除;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了公有制,D 说 法有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39.D 【解析】 【分析】【详解】 路德是著名的宗教改革的领导人物,“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说明人们 要相信《圣经》,信仰基督教,即“因信称义”,不是主张因行称义,故 A 项错误,D 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否定神学,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到人性解放,故 C 项错误。 40.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反映了他主张经世致用,故 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实地调查,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 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维护儒家正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思想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41.(1)冲击:《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 危机,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 的斗争。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朝统治者 加紧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朝统治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面临内外夹击 的窘境,资产阶级政治诉求急剧上升;维新思想迅速传播,解救民族危机、变革社会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时代潮流。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和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并 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 有若斯之亟也”“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中国人民开展救亡图存 斗争等方面来回答。 (2)戊戌变法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清朝统治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维新思想迅速传播等方面来回答。 42.(1)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消极影响:王权衰微,诸侯争霸,导致国家分裂。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主要变化: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北 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朝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 (3)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 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 彩”,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 明西周地方制度实行后期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后期王权衰微,诸侯争霸,导致国家 分裂。 (2)据材料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 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仅保 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即可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北宋设置中书 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朝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 (3)据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 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奠定 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 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 的延续。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度·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过程规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作用 43.(1)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寻访金人的来历。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信息“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可知,材料叙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天子”应该是汉武帝。“目的”,由材料一信息“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 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得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者”,依据 所学知识可知,《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地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 (2)“目的”,根据材料二中的“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 域,寻访金人的来历”得出:寻访金人的来历。“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 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等角度分析。 (3)“思想”,根据材料三中的“墓中出土了有孔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 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得出:儒家思想。“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策。“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等角度分析。 44.(1)梭伦改革奠定政治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 治达到顶峰。 (2)从自然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缓解 社会矛盾;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 生了重要影响;但其保护奴隶制,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具有局限性。 【解析】 【详解】 (1)推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的相关改革是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 克里改革,其中伯利克里改革使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结合所学,罗马法从形式来分, 是从自然法到成文法;罗马法从适用对象来分,从公 民法到万民法。 (3)对罗马法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对当时而言,罗马法调整社会关系,有利于缓解社会 矛盾,维系是罗马统治;对后世而言,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足之处,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45.示例: 观点 l: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朝平民政治权利的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古希腊半岛“多山少平原、三面环海”自然环境促使希腊逐步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民主政 治;中国幅员辽阔,内陆平原广阔则更适合也需勇建立—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希腊城邦时期,奴隶制工商业比较发达,广泛的海外贸易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其 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春秋战国时代农耕文明发展,小农经济 兴起,出于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强化了对平民的政治控制。 古希腊个人主义发展,人文精神滥觞,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 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思想产生;同时百家争鸣兴起,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 综上,古希腊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治思想中关于平民权利的差异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活动、 社会人文环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观点 2:古希腊和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产生了不同影响。 对当时:希腊的法治思想把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推向繁荣,也使希腊人形成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理念且普遍遵守法律;而春秋战国的中国经过法家的发展创造出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 理论,为中央集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使人民的绝大多数成为国家共同体的对后 世:民主和法治的传统和运行模式给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为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发 展奠定了基础;而春秋战国的中国法治思想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和历代政治 制度的基本格局。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提出观点: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朝平民政治权利的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然后,结合所学,从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 原因分析阐述。古希腊可从自然环境、城邦政治、工商业发达、人文主义精神等分析;中国 可从幅员辽阔,内陆平原广阔,小农经济发达,中央集权思想影响等角度分析阐述。最后总 结升华,说明古希腊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平民权利的差异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思想等多 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6.(1)发明者:毕昇(升);应用时间:北宋或宋朝 (2)影响: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促使骑士阶层 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这一切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体字印刷术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指南针在宋朝开始大规模 应用于航海。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对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 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对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促进远洋航行,为欧洲迎来了大航海时代; 印刷术对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