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二段考试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二段考试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253245

大小:43.1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级高一 10、11 班下学期段考二 历 史 试 卷(2020.4.17) 考试时间:90 分钟 卷面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先秦的地名来历中,因方国、部族对旧有地名的沿袭而出现过“异地同名”的现象。如 西周懿王曾一度都于犬丘(今甘肃天水境内),后来的卫国和宋国均有地名犬丘。秦先祖非 子居地远在陇西,却也把其居住地命名为犬丘。这些史实表明,探寻“异地同名”现象 有助于了解 A.自然环境的演变 B.朝代更迭的状况 C.疆土扩展的情形 D.移民迁徙的过 程 2.韦伯在《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谈到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中央集权的权利高度集中与地方政治 控制的脆弱涣散两重性。而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 制到县一级。作者认为,地方政治控制“脆弱涣散”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体制的腐败 B.农民起义对皇权的反抗 C.皇帝对地方长官的猜忌 D.中央权威对社会渗透能力有限 3.钱穆认为中央集权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我们拥 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称赞它是“中国历 史上无上成绩”。以下关于中央集权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因为当时中国周边复杂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B.中央集权制度被公认为开启了世界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先河 C.不能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治和文化保障 D.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4.伯里克利时期,自然科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物质”等观点,被以 “不敬神”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哲学家普罗塔戈拉也因其言论被控“不敬神灵”,其著作 《论神》被焚,本人被驱逐出雅典。这些事例说明当时的雅典 A.城邦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力 B.公民价值须在城邦意志中体现 C.政体已难以接纳进步的思想 D.人文精神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5.托克维尔指出:“美国民主得以长久而稳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陆伊始的各乡镇自 治状态,地方分权先于政府集权存在,……在独立后维持国家的要求才使得民众自治的 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而非反过来的政府施舍给民众权力。”这表明A.美国民主制度有传统根基 B.殖民统治促成了美国民主 C.启蒙思想在民间影响深入 D.地方资本主义是民主源泉 6.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 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 的热情,他们积极 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岀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 7.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 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 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 B.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C.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D.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 8.1919 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 多地研读《宣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1920 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 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9.1922 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 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 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 A.建立在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 B.表明中共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C.说明中共已确定国共合作的具体方式 D.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10.1939 年 6 月,苏联副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刻下正在中国解决世界性问题:日 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 斗争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中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世界强国地位 C.国共合作抗日是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D.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952 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 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外贸 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 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12.1977 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 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再给满分还是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 小平那里。这说明 A.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B.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13.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 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 生机制。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 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 14.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 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 劳”倾向。这一现象导致 A.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B.农业发展停滞 C.农业难以实现转型 D.人地矛盾突出 15.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在永佃制下,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 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则可依约退回、转租或典卖佃权。田底、田面可分别转移,其 前提是,田面转移不影响地主收租,田底转移不影响佃农耕作。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人地矛盾尖锐 B.租佃农民抗租减租斗争兴起 C.佃农经济独立 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16.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 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 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17.17 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格兰出现了“乡绅修(地方)志”的热潮。作者在介绍本地景观时, 总是与撒克逊(史学界把在不列颠定居的日耳曼人,称为撒克逊人)传统联系起来,讲述撒 克逊时期的历史。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B.旧贵族向新贵族转变 C.地方独立思潮的兴起 D.东方修史传统的影响 18.有学者认为:18 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 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 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19.1808 年,美国纽约州政府通过法案,授权利文斯顿和富尔顿在纽约州水域拥有 30 年的汽 船经营特许权,其他州则进行报复性的措施,纷纷立法禁止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 美国联邦法院对此进行裁决,认为纽约州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判决 其无效。这一裁决 A.确立了联邦法院最高司法权 B.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 C.有利于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 D.体现了邦联制下的司法原则 20.1903 年,美国学者泰罗出版《工场管理》一书,开始尝试把传统企业管理经验升华为管 理科学。1911 年,泰罗更为系统完善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稍后美国企业家福 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念,现代管理学的科学体系开始确立,职业经理人大量 出现。关于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管理学的诞生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 B.现代管理学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C.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推动“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 D.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有利于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1.20 世纪 20 年代始,一批具有现代意义新式金融机构如信用合作社等逐渐涉足农村借贷。 下表是苏南三地信用合作社与旧式金融机构(农业仓库、典当)、高利贷之间的利率比较。 据此可知 项别 无锡 吴江 句容 信用合作社 1 分 2 厘 1 分 1 分 2 座 农业仓库 1 分 5 厘 1 分 5 厘 1 分 4 厘 典当 1 分 8 厘 2 分 2 分 高利贷最低率 1 分 1 分 2 厘 1 分 2 厘 A.农民摆脱了高利贷盘剥 B.农业近代化发展程度显著提高 C.传统信贷仍占主导地位 D.新式金融对农业促进作用有限 22.20 世纪初,文献中使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但是随着“绅士和 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 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这表明 A.社会结构变动 B.商人地位提高 C.自然经济解体 D.近代工业发展 23.1933 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拟定四年实业计划,规定对保险、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 业实行国家通盘筹划;1934 年,又陆续出台《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 统制计划》等一批有关物资管制的计划、纲要。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因为A.苏联模式的影响 B.国际局势的恶化 C.经济危机的冲击 D.围剿红军的需 要 24.1927 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 3 亿普特,比 1926 年的 4.28 亿普特减少了 30%。同样,“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 40 亿斤,形势相当严峻。上述情形均反映出当时两国 A.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 B.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 C.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 D.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 25.1955 年《人民日报》报道:湖北部分县袜子、肥皂、食盐、热水瓶脱销;有的地区为完 成销售任务而限制购买,如买一斤糖搭一瓶白兰地酒,买一斤肉搭半斤干鱼;部分民众 见商品供需紧张,干脆一次性买足了七年的火柴、两年的盐。出现这些现象的背景是 A.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活 B.西方经济封锁造成物资紧缺 C.计划经济形成过程存在矛盾 D.国营经济尚未掌握经济命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茶叶的故乡在中国,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茶叶逐渐被世界所共享,并在不同时 期、不同地域酝酿了不同内涵的茶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5 分) 材料一 中国俗语中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在中国人民的日 常生活中,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陆羽在《茶经》里曾对茶具中颇为知名的“三才 杯”做过描述,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 敦亲、以茶为媒、以荼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 ——摘编自宋时磊《唐代茶史研究》 材料二 17 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 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 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1730 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发表论文 称“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脏 功能”。1774 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 行。1786 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上两次 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材料三 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 红茶贸易的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虽然不直接生产茶叶,但英国的红茶出口 贸易额却居于世界前列。英国进口茶叶的 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 的 2 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 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 ——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18 世纪茶叶在英国社会逐渐普及的原因。 (10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在现代国际市场上如何提高中国茶叶经济的竞争 力?(5 分) 27. (13 分)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也带来了观念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然仍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 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 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 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一战期间,美国借助自己和平的环境及其优越的待遇,大量吸收 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为美国的快速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才。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人们的时空观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有密切的关系。……无线电的发明极大 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使信息传播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时空限制,使人类的联系越来 越紧密。……如今,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种种事件,都比任何时候更直接、更为迅速地对 我们发生着影响。“全球化”作为一种改变现状的变化范式,已经成为了替代“现代化” 的一种话语和社会想象。 ——韩斌《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类时空观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原因。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英美对待“新技术和成果”的态度及影响。(4 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技术进步促进人类时空观念变迁”写一篇小 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 字左右) 28.现代经济学中有很多“陷阱”理论,它们总是能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表象下揭示风险, 警示后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史的英国经济史学家伊懋可发现:中国在 16—19 世纪的经济存 在“高度平衡陷阱”。即在技术投入、农业亩产已近极限的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长,剩 余产品数量也在减少,进而影响人均收入和需求。当时农民和南人的明智选择,不是去 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更多地节约资源和固定资本;战后美国经济学者纳尔逊提出资本 形成效率低、人口增长快是阻碍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与此相似,索斯凯斯的“低技术陷阱”理论是指经济陷入低工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恶 性循环的状况。 ——据杜君立《现代化的历程》整理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 清晰) 2019 级高一 10、11 班段考二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1-5.DDDBA 6-10.ADDAD 11-15.DBCCD 16-20.AAACA 21-25.DABAC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开发者往往根据他原来所知道的地方加以地理类推而给 无名土地命名,地名会随着人群的迁徙、部族分化或受封至新地而出现在其它地方,故 选 D 项;材料强调“异地同名”现象有助于了解移民迁徙的过程,不涉及自然环境的演 变,排除 A 项;“旧地名改造而孳生出新地名”可用来研究朝代更迭的状况,排除 B 项; 地名的变化并不一定能了解疆土扩展的情形,排除 C 项。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 制到县一级”,可知古代社会对地方的控制涣散在于中央未能建立基层的有效控制,故选 D 项;题干问的是主要原因,官僚腐败的现象可能存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 项; 材料说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农民起义和皇权无关,排除 B 项;皇帝对地方长官猜 忌确实存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 项。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央集权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保持了中国政治上的长期统一,对 中华文明的保存和延续有明显的好处,故选 D 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因为古代中国 以农耕经济为主,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排除 A 项;公元前 3100 年左 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宰相、州长),而公元前 221 年秦一统后才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B 项;中央集权制度能有效地组织人力、 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各民族、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效保证中华文明的延续,排除 C 项。 4.【答案】B 【解析】据材料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因为自身的言论不符合大众的意志而被驱 逐,说明当时的雅典公民价值须在城邦意志中体现,故选 B 项;材料说明当时雅典不符 合群众意志的都要被驱逐,排除 A 项;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集体政治,如果可以说服群众 的话,进步思想也是能够被接受的,排除 C 项;集体主义是雅典社会的主流,排除 D 项。 5.【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美国有自治的传统,独立之后为了解决邦联带来的动荡,“才 使得民众自治的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反映出传统根基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故选 A 项;殖民统治阻碍美国民主,但形成的自治传统影响美国民主制度,排除 B 项;材料反 映出自治传统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与启蒙思想无关,排除 C 项;地方资本主义使得国家 主权集中在地方,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并非其源泉,排除 D 项。 6.【答案】A 【解析】“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 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 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岀了巨大 贡献”体现了宪法的积极作用,故选 A 项;“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 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不能说明它们是外来移民,排除 B 项;“对德 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岀了巨大贡献”不能体现犹太人的主流作用,排除 C 项;“1871 年德 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这是一个宪法基本的内容,无法体现其民主的彻底性, 排除 D 项。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从“选民无财产限制”和“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 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可知,巴黎公社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践 行了无产阶级的民主原则,故选 D 项;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权,排除 A 项;巴 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排除 B 项;巴黎公社时期没有形成工农联盟,排除 C 项。 8.【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 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故选 D 项;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才成立,排除 A 项;近 代中国革命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后没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 B 项;新文化运 动前期宣扬民主、科学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传统思想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 主义为主,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不涉及,排除 C 项。 9.【答案】A 【解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矛盾,因此中共 要依靠工农,“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故选 A 项;材料“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表明当时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排除 B 项;C 项是 1923 年中共三大确立的,排除 C 项;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 纲领都主张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排除 D 项。 10.【答案】D 【解析】题干中“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果”体现 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故选 D 项;题干中没有涉及中共的作用,排除 A 项;当时中国是个大国但是是个弱国,排除 B 项;题干强调的是抗战的世界意义,没有 涉及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问题,排除 C 项。 11.【答案】D 【解析】题干所提及的时间是 1952 年,可知题干所述发生在建国之初,再根 据题干中南汉宸团长的指示——“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以及在此基础之上, “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可知在建国之初,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已经 突破了“意识形态”这一因素,故选 D 项;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恶化是在 20 世纪 50 年 代末期,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 年提出的,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项;中国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 不能把该问题扩大为“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并且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经济 高速发展,其综合国力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排除 C 项。 12.【答案】B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 制”,可知强调小农经济因简单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强调其顽强性,故选 C 项;材料体 现的是小农经济的顽强性而非脆弱性,排除 A 项;明朝中后期部分小农经济发展为资本 主义萌芽,排除 B 项;精耕细作下的小农经济使得粮食作物和人口实现增长,但并不是 快速增长,排除 D 项。 14.【答案】C 【解析】“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 向‘多劳’倾向”从规模说明更加趋向于小农化,“多劳”则将更多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 上,对新型生产方式的产生造成了更大的阻碍,故选 C 项;“农业继续发展,棉、麻、 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 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里强调农业商品化增加 后带来的不好影响,而不仅仅说明这个现象,排除 A 项;“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 可见农业没有停滞,排除 B 项;“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 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里可以看出清朝增加的人口被“多劳” 式的精耕细作所消化,而没有体现人地矛盾,排除 D 项。 1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地主对土地拥有所有权,但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逐渐丧失, 故选 D 项;材料只体现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不涉及人地矛盾,排除 A 项;材料 体现永佃制下土地经营与所有关系的变化,看不出租佃农民抗租减租斗争,排除 B 项; 佃农并未获得对土地的所有权,故不能经济上独立,排除 C 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 欧洲……。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 了亚洲的肩膀上”和所学知识西欧是主要通过殖民扩张手段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 义本身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故选 A 项;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 肩膀上”说明欧洲完成了超越,结果是亚洲的生产方式落后,排除 B 项;从题干无法归 纳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途径多元化,排除 C 项;近代以来欧洲经济日益成为主导地位, 亚洲日益变为从属地位,并非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排除 D 项。 17.【答案】A 【解析】地方志编修与撒克逊传统联系起来,体现的是英格兰民族国家意识的 形成,故选 A 项;地方志编修与贵族转变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英格兰民族国 家意识的兴起,C 项的地方独立思潮与材料主旨恰恰相反,排除 C 项;仅据材料无法得 知东方文化是否对英国地方志编纂产生影响,排除 D 项。 18.【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产品价格的下降,推动了社会消费 能力的提升,故选 A 项;材料中社会需求的出现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商业发展, 排除 B 项;社会分工包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以及把这些大的 部门再分为重工业、轻工业、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材料没体现“社 会分工”,排除 C 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社会需求的出现,不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排除 D 项。19.【答案】C 【解析】美国联邦法院的裁决,使各州水域开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美国 水上航运业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有利于美国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与材料中“纽约州 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判决其无效”相符,故选 C 项;1787 年宪法确 立了联邦法院最高司法权,与材料中“1808 年”不符,排除 A 项;联邦法院的裁决,打 破地方保护主义,并没有体现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排除 B 项;材料反映了联邦 制下各州法律服从联邦法律的司法原则,排除 D 项。 20.【答案】A 【解析】“1903 年、1911 年”、“企业家福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念”、 “职业经理人大量出现”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 来越大,大企业时代到来,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 权分离,提高生产效率,故 A 项正确;依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 生,故 B 项错误;人民资本主义是指二战后,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故 C 项错误;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现代管理学的 发展只能缓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 D 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据苏南三地信用合作社与旧式金融机构(农业仓库、典当)、高利贷之 间的利率比较表中可知,作为新式资本主义类型的金融机构在利率上与传统的金融机构 差距谨小慎微,从而说明新式金融机构并未充分发挥促进社会转型、资本主义发展的作 用,故选 D 项;据上表高利贷最低率可知,农村仍存在借贷高利贷的行为,从而说明农 民仍受到高利贷的盘剥,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新旧金融机构利率的比较,未涉及到 农业近代化,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新式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作用,而非强调传统信贷 的地位,排除 C 项。 22.【答案】A 【解析】“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但是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 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这是突出了绅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单纯地 主阶级开始变成开明地主甚至是新兴的工商业者,故选 A 项;“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 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材料重点说明绅 这种阶层的变化,没有涉及到国家的商业政策,也无法判断商人的地位,排除 B 项;“绅 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这 里的绅不是自然经济的主体,它参与工商业的活动也不意味着自然经济的一定解体,排 除 C 项;“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 难分彼此”它所从事的工商业活动是指可能不再专注于农事,但也不能判断就一定是采 用机器大工业的近代工业,排除 D 项。 23.【答案】B 【解析】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日本对华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 要矛盾,为增强抗战的物质力量以满足军需、民用和保障战备,国民政府采取了非常时 期的战时统制政策,故选 B 项;国民政府没有借鉴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排除 A 项;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主要冲击资本主义世界,材料也不涉及这方面,排除 C 项; 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应对日本侵华的加剧,而不是围剿红军的需要,排除 D 项。 24.【答案】A 【解析】苏联和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都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是因为 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使粮食等工业原料供不应求,这反映出当时两国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 故选 A 项;两国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不是粮食欠收导致的,是农业生产力落后的产物, 排除 B 项;工业化是解决两国工业基础薄弱,维护国家安全的务实政策,排除 C 项;统 购政策在当时具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利国利民,排除 D 项。 25.【答案】C 【解析】题干中物资“脱销”、“为完成销售任务而限制购买”、“商品供需紧张” 而抢购等现象是计划经济形成过程中供需不平衡的体现,故选 C 项;题干中的供需矛盾 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排除 A 项;造成物资紧缺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排除 B 项;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就已经掌握了经济命脉,排除 D 项。 26.【答案】(1)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儒、道等 思想交融;颐养心性,侧重于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中国人交往沟通的媒介。(10 分) (2)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大量茶叶进口到欧洲市场;茶叶的补养功 能和保健功能被认可;美洲殖民地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糖业促进了饮茶推广;茶叶走私 贸易盛行;工业革命推动。(10 分) (3)重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中国企 业的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与保护;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5 分) 27.【答案】(1)直接原因: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1 分)不同影响:英国无视的态度 使得新兴工业发展缓慢;美国重视的态度推动美国快速发展;(3 分) (2) 论点(1 分) 技术进步推动了人类时空观念的变迁 论据(6 分) 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突破“地域”的局限,逐渐认 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 ②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 ③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明与使用; ④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进步与使用; ⑤人才与科技的交流、发展。 (任答 4 点,得 6 分) 论证(2 分) ①立论完全错误,没有运用史实论证,或字数特别少,0 分; ②结合 1 至 2 个角度史实的普通论证,1 分; ③能结合 3 个及以上角度的史实进行论证,结构完整,论述清晰, 表达流畅,语言准确,2 分。 28.【答案】示例: 中国人口优势和传统小农经济,很难突破桎梏转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由于历代政府都推行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加 之耕地充足,农民就缺乏革新农业工具,提高生产力的热情。此外,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也导致了人口的膨胀,引发严重的人地矛盾。然而,政府长期推 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因为倍受歧视,将巨额资金投入买田置地,而非用于扩大再 生产,无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工商业者蜕变为地主,由工商业领域退回农业领域。而 大量人口也被限制在农业当中,无法成为自由劳动力,这都导致中国缺乏社会转型的深 层原动力。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中国小农经济由于多重因素制约,无法突破传统,实现从农业社会 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解析】首先认真研读材料,可得材料主要揭示中国在 16—19 世纪存在的经济学陷阱, 这一现象限制了中国传统经济形势的转型。例据材料“中国在技术投入、农业亩产已近 极限的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长,剩余产品数量也在减少,进而影响人均收入和需求。 当时农民和南人的明智选择,不是去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更多地节约资源和固定资本” 可得中国的人口优势和传统小农经济;据材料两位学者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和“低技 术陷阱”可得中国古代很难突破桎梏转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 结。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