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卷(人教部编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卷(人教部编版)

ID:250253

大小:45.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 分 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B ) A.龟裂(jūn) 农谚(yàn) 迁徙(xǐ) 销声匿迹(nì) B.腐蚀(shí) 缄默(xián) 两栖(qī) 风雪载途(zài) C.褶皱(zhě) 咀嚼(jué) 雾霭(ǎi) 追本溯源(sù) D.凋零(diāo) 瑕疵(cī) 狩猎(shòu) 草长莺飞(zhǎ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 A.次第 骨骼 山麓 不解之迷 B.劫难 陨石 晴朗 衰草连天 C.致密 沟壑 帷幕 天衣无缝 D.喧嚷 枯燥 潮汐 难以置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C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 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B.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草长莺飞”指绿草茂盛, 黄莺飞舞。形容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 C.11 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目空一切”指什么也 看不见。) D.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天衣无缝。(“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填入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______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______再仔细瞧瞧______还 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______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C ) 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 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 分)( B ) ①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②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 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③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④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 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⑤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 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的一个阶段。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③②④⑤①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C ) A.《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 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B.《大雁归来》通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 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C.《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 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文章论点明确, 论据确凿,论证有力,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 8.根据给出的句子,用三个比喻描写出野花的情状。(3 分) 溪流的两岸,满是五彩缤纷的野花,像满天的星星那么繁密,像燃烧的火焰那么耀眼, 像绵延的织锦那么繁华。 9.诗文名句积累。(6 分)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 所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 使命感。 二、综合性学习(7 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 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 2 时 23 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 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8 年 12 月 12 日 16 时 39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结束地月转移段飞行,按计划顺利完成 近月制动,并成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 2018 年 12 月 12 日 16 时 45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 月球捕获,进入了环月轨道。 2018 年 12 月 30 日 8 时 55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 入预定的着陆准备轨道。 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 陆月球背面。 材料二 今天(2019 年 1 月 15 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 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 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 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 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 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据了解, 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 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 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后续,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 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材料三 1983 年,《多伦多星报》邀请阿西莫夫回答了一个问题:2019 年的世界会是怎 样? …… …… “我们会进入太空生活。”阿西莫夫[注]如此声称。 大体上他是对的:人类在太空中建造国际空间站已经有 18 年了。 但对于未来社会的空间技术进展,阿西莫夫有点太乐观了。他预言说,到了 2019 年,人 类能够“大规模登月”进行采矿工作,建造工厂以利用宇宙中的特殊资源,并建设天文台, 甚至太阳能发电站,并将能量通过微波传输回地球。 阿西莫夫还认为,我们有望在月球上建造人类定居点。“到了 2019 年,人类第一个太空 聚居地将出现在设计蓝图上,或许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建设,”他写道,“它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人,此后也会有更多这样的定居地被建造起来。在这些定居地里,人类可以建造各种各 样的小社会,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的可能。”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确实计划在未来十年将更多宇航员送往月球,但对于地球上 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 (1)材料一中出现了多个时间记录,试归纳其特点(至少两个)并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3 分) 这些时间记录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精确到分(或:2018 年 12 月 12 日两个时间段之 间的间隔最短)。这样安排,可以让读者科学精确地了解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全过程。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推测材料三中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 长的时间”的原因。(4 分) 可能是因为人类尚不能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缺乏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 干扰的能力。 三、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 分)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 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 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 世纪 70 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 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 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 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 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 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 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 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 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 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 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 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 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 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 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 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 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 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 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1.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分)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准 确,令人信服。 1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2 分)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能。“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删掉意思就成了声音一定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不符合原意。“往往”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3 分) 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 物有不同的“语言”。 1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的发 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一例说明,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 严密和准确。(3 分) 示例: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 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 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 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 分) 孩子最好的朋友 阿西莫夫 安德森先生说:“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形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 了吗?” “到了。正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从 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个呢。”“吉米才根本没有见过呢。”安德森太太仿佛有些遗憾似的。 “因为他是月生人,又不能去地球看看。因此我才带了一个过来啊。我想这可能是月球 上的第一个。” “它可够贵的。”安德森太太话虽如此,脸上却带着微笑,“维修罗伯特可也并不便宜 啊。” 正如他妈妈说的,吉米正在外面的环形山上。从地球观点看,他有些纤弱,但对一个十 岁的孩子来说,不如说他长得很高。他有着长而灵活的胳膊和双腿。穿上太空服,他显得厚 重而矮胖起来,但他仍然能比任何一个地生人更好地适应月球引力。当吉米伸开腿以袋鼠那 种跳跃方式前进的时候,他爸爸也跟不上他。环形山外面的斜坡向南面倾斜着,而低斜在南 面天空的地球已经几乎变成了完整的圆形,因此映得整个环形山的坡面上一片光明。 斜坡非常平缓,即使加上太空服的重量也不能阻止吉米向前急冲一跃,仿佛月球引力不 存在一样飘浮在空中。“快过来,罗伯特!”他喊道。 罗伯特从无线电里听到了他的喊声,尖啸着随后跳了过来。像吉米那样的行家也跑不过 罗伯特,这家伙又不需要太空服,又长着四条腿,还一身钢筋铁骨。罗伯特跃过吉米的头顶, 翻了个筋斗,正好落在他的脚边。 “别显摆了,罗伯特,”吉米说,“跟在我边上。” 罗伯特再次发出尖啸声,这种特殊的尖啸声表示“是!” _“我才不信你呢,你这个骗子!”吉米喊着。然后,他最后一跳,划出一道越过环形山 顶的曲线落在里面的山坡上。 地球沉在了环形山顶的外面,他周围立刻被浓重的黑暗所包围。一阵温暖而友好的黑暗 抹去了地面和天空的差别,除了闪烁的星光。 事实上,吉米本不该一个人在环形山黑暗的内部玩。大人们说那是危险的,但那只是因 为他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地面很平坦,踩上去嘎嘎作响,而吉米知道仅有的几块岩石每一 块准确的位置。 另外,当罗伯特在他身边蹦来蹦去,又是尖叫又是闪光的时候,他在黑暗中跑一跑又可 能有什么危险呢?就算没有它的闪光,罗伯特通过雷达也能知道它在哪里,吉米又在哪里。 当罗伯特在身边的时候,吉米又怎么可能走错路呢?当他太靠近一块岩石的时候,罗伯特会 轻轻地碰他的腿;罗伯特会跳到他的怀里表示它是多么喜欢他;当吉米藏到岩石后面的时候, 罗伯特会一面转着圈子,一面惊恐地低声叫着。而实际上,做这一切的同时,罗伯特总是清 楚地知道他在哪里。有一次,他一直躺着,假装受了伤,罗伯特就发出了无线电警报,月球 城中的人们就飞快地赶来了。事后,他爸爸告诉了他这个小把戏,他就再也没试过了。 正在吉米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从他的个人波段传来他爸爸的声音:“吉米,回来,我 有些事要告诉你。” 吉米现在脱下了太空服,洗了个澡。当你从外面进来的时候总是要洗个澡的。甚至罗伯特也要冲个淋浴,但它很喜欢。它四脚着地站在那里,小小的一尺长的身子轻微振动着,发 着微光,它小小的脑袋上没有嘴巴,只有两个大大的玻璃眼睛,还有一个小小的突起——那 里是它的大脑。它不停地尖叫着,直到安德森先生说:“安静点,罗伯特。” 安德森先生微笑着:“吉米,我们给你带了一份礼物。它现在在火箭站呢,等明天所有 的检查都完成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见到它了。我想我现在应该告诉你。” “地球上的吗,爸爸?”“孩子,是地球上的一只狗。一只真正的狗。一只小苏格兰狗。 月球上的第一只狗。你再也不需要罗伯特了。你知道,我们不能把它们都留下来,别的孩子 会带走罗伯特的。”他看起来想等吉米说什么,但又接了下去,“吉米,你知道什么是一只 真正的狗吗?它是活生生的。而罗伯特只是一个机械仿制品,一只机器狗,它也因此得名。” 吉米皱起了眉毛:“罗伯特不是个仿制品,它是我的狗。” “不是真正的狗,吉米。罗伯特只是一堆钢铁和线圈加上一个简单的电子脑而已。它不 是活的。”“它能做我让它做的每一件事,爸爸。它能理解我,它肯定是活的。” “不,儿子。罗伯特只是一个机器。是编好的程序让它做的。而一只狗是活生生的。当 你有了一只狗之后,你再也不会要罗伯特了。” “狗需要太空服,不是吗?”“是的,当然。但这是值得的,它会用得到的。而当它在 市里的时候就不需要了。当它来了,你就会看到不同了。” 吉米看着罗伯特,它又叫了起来,很低很慢的声音,仿佛惊惶不安的样子。吉米伸出了 胳膊,罗伯特跳进他的臂弯。吉米说:“罗伯特和那只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这很难解释,”安德森先生说,“但很容易看出来。狗会真正地喜爱你。而罗伯特是 被调制成装作它喜欢你的样子。” “但是,爸爸,我们并不知道狗的内心是怎样的,或它是怎么感受的。也许它也是装出 来的。” 安德森先生皱起了眉毛:“吉米,当你体会到活生生的东西的爱的时候,你会知道其中 的差别的。” 吉米紧紧地抱住罗伯特,他也皱起了眉毛。他那不顾一切的表情显示出他不会改变他的 想法。他说:“但它们所装出来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过我的感觉吗?我喜欢罗伯特, 这才是真的。”而那只在它一生中从来没有被这么紧地抱着的小机器狗,急促而尖锐地叫了 起来。 15.结合语境,品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 分) (1)“我才不信你呢,你这个骗子!”吉米喊着。(体会吉米说话时的心情)(2 分) 写出了吉米对罗伯特遵从他指令的怀疑,表达了吉米对罗伯特调皮行为的嗔怪,体现了 他 们 之 间 亲 密 的 关 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是地球上的一只狗。一只真正的狗。一只小苏格兰狗。月球上的第一只狗。”(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简述理由)(2 分) 反复强调数量“一只”,体现了在月球上拥有这只来自地球的真正的狗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呼应上文安德森太太的话,同时也为下文安德森先生觉得罗伯特无足轻重作铺垫。 16.这篇小说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多处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 分) 示例:文章开头借安德森夫妇的谈话,如 “月生人”“火箭站”等词,设置悬念,吸引 读者,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小说的背景。_ 17.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如何看待吉米和安德森先生关于“罗伯特的去留”的矛盾。(2 分) 示例:父子俩关于罗伯特去留的矛盾实际上是一种代沟,是孩子的天真纯粹的情感付出 和成人值不值的现实意义之间的矛盾。安德森先生将自己的意愿和喜恶强加给孩子,忽略了 孩子的情感体验。这种矛盾也体现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矛盾心态。作者正是通过父子间的矛 盾展现了对沟通、教育,以及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思考。 18.《流浪地球》在春节期间热映,引发了国内拍摄科幻电影的热潮。请你结合文章,从 小说内容、主旨、手法、观众期待等角度,向某影业写一封推荐信,推荐《孩子最好的朋友》 作为下一部科幻电影的选材。不少于 80 字,理由可以分条写。(3 分) 推荐信 尊敬的某影业负责人: 《流浪地球》的热映说明当下科幻电影在国内很有市场。我建议贵公司要趁着这场科幻 之风,拍摄优秀的科幻电影,赢取业界良好的口碑。在此,我向您推荐《孩子最好的朋友》 作为下一部科幻电影的选材。理由如下: 首先,《孩子最好的朋友》这部科幻小说将故事发生的场景设置在月球。这样的未来生活 能满足影迷们对未来的幻想。其次,这部科幻小说悬念迭生,层层推进,情节引人入胜,适 合改编为电影。再次,这部科幻小说主题多元化,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出现分歧,能引 发 人 们 对 人 工 智 能 发 展 的 思 考 ,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人:某影迷  2019 年 10 月 22 日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 分)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注]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 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释】纳兰性德:皇帝侍卫,长期护驾在外。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游期间。 19.“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3分) 春天,杨柳依依,从南方归来的大雁列队北飞,词人在柳丝轻拂的道路上打马远行。 20.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3 分) 远 离 家 乡 的 惆 怅 , 对 亲 人 、 家 乡 的 思 念 , 对 侍 从 生 活 的 厌 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 分) 【甲】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 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 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 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 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 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节选自《召公谏厉王止谤》) 【乙】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 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 斯则罪人。故《表记》云:“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注]也。”《论语》 曰:“未信而谏,人以为谤己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尸利:比喻受禄而不尽职责。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C ) A.民不堪命矣         堪:忍受 B.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弭:消除 C.行善而备败 备:准备 D.事君,远而谏,则谄也 事:侍奉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C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百 姓 没 有 人 敢 说 话 了 , 在 道 路 上 相 见 , ( 只 能 ) 用 眼 神 示 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信而谏,人以为谤己也。 ( 如 果 ) 没 有 取 得 信 任 就 去 劝 谏 , 对 方 就 会 认 为 你 是 在 毁 谤 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谏”在古代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君臣对待“谏”分别应该持有怎 样的态度?请根据两则文言文材料,简要回答。(3 分) ① 君 王 : 广 开 言 路 、 纳 谏 除 弊 。 ② 臣 子 : 尽 职 尽 责 、 勇 于 进 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 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回忆研制核潜艇的经历时说:“潜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关系它 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别苛刻,当时我们没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个‘土办法’——在 船台入口处摆了个磅秤,只要拿进船台的,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秤并记录在案;同样的,施 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几年来天天如此。”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

资料: 1145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