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 2020.1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19 年 7 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B. 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十几米、总面积达 30 万平方米的高台 C. 古城内外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制作精美的玉器 D. 考古证实,距今 5000 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早期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良渚古城遗址,能阐明其通过了考古证实,距今时间、地 域、历史时期和文明程度等相关历史要素的,属于历史解释范畴,D 选项符合题意;具体针 对良渚古城的地点、范围和表现进行介绍的,属于历史叙述,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2.《史记正义》采用条目加注释的形式对《史记》进行解释。“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 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据此推测其所注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王位世 袭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分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蓟燕 所注的制度是分封制,B 选项正确;民主选举首领的禅让制、按血缘亲疏管理的宗法制和王 位世袭制等,均与蓟燕二国的产生无关,ACD 三项错误。 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B. 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 牛耕得到迅速推广 D. 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比较彻底的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一 个,A 选项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的修筑等,都不是使秦国富强的最主要原 因,BCD 三项错误。 4.对下栏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是 A. 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 B. 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 C. 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D. 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张“性恶论”、“礼法并重”是于荀子的观点,其从人性出 发主张通过礼法实现国家大治,D 选项符合题意;老子的“无为”、孔子的“德政”和法家的 “法国”均不符合题意,ABC 三项错误。 5.春秋战国 500 多年的斗争与融合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诸多条件。以下符合 上述条件的有 ①中原周边的戎狄蛮夷产生认同观念,融入华夏族 ②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③各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④北方各诸侯国为抵御匈奴族南下在北部修筑长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为国家统一准备的条件有,民族交流增加,以华 夏族为主的民族认同感产生,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和经济联系加强等,①②③说法正确,A 选 项符合题意;北方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下,不是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基本条 件,说法④错误,与之组合的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6.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 沿用分封制 B. 推广郡县制 C. 采用郡国并行制 D. 建立省 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在地方上推广 郡县制,B 项符合题意;秦朝废除了分封制,郡国并行制是西汉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省制 始于元代,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7.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 ③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 ④“废井田,开阡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采取了统一铸币、 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插手并经营商贸的经济措施,①②③说法正确,A 选项符合题意;“废 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与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无关,说法④错误,与之组合的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8.地图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工具。如图反映的社会状况出现于 A. 西汉 B. 西晋 C. 唐朝 D. 北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狄、羌等少数民族并存的朝代是西 晋,B 选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只有匈奴雄踞北方,A 选项错误;唐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 族有突厥、回纥和靺鞨等,北宋时期北方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契丹、女真和蒙古,CD 两项不符合题意。 9.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A. 商鞅变法 B. 王莽改制 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 变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打下基础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C 选项正确;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创造了条件,王莽改制是一次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没 有改变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 10.以下科技发明成果,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②算出圆周率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 ③ 《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南朝祖冲之,西晋裴秀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②③说法正确,C 选项符合题意;东汉蔡伦 改进造纸术,两宋时期,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基本成熟,①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与之组合的 ABD 三项错误。 1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执行体系日臻完备,其决策体系包括 A. 皇帝尚书省六部 B. 皇帝中书省门下省 C. 六部尚书省门下省 D.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的决策体系包括皇帝、中书省和门下省,B 选项符 合题意;三省六部制的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是其下属机构,将尚书省和六部归为决策体系内的 ACD 三项错误。 12.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 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A. 兼收并蓄 B. 风格单一 C. 反映市民生活 D. 固守传 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隋唐时期“飞天”形象是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羽衣霓裳舞》包含 南亚和中亚元素,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A 选项符合题 意;风格单一与“多元文化混合物”矛盾,B 选项错误;《羽衣霓裳舞曲》反映的是贵族生 活而非市民生活,C 选项错误;唐朝文化吸收了南亚、中亚等多种文化元素,并不“固守传 统”,D 选项错误。 13.《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 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 A. 无为而治 B. 设置南、北面官 C. 崇文抑武 D. 强化君 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太祖“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治国的特 点是崇文抑武,C 选项正确;太祖革命与无为而治矛盾,A 选项错误;南北面官制是契丹政 权的制度,B 选项不符合史实;宋代“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与君主专制得到强化无关, D 选项不符合题意。 14.宋高宗指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元世祖也认为:“有 市舶司的勾当(事情),是国家大得济(得利)的勾当。”下列符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 状况的有 ①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②青花瓷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③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外商活动 ④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有,外贸成为宋元国库重要财 源、青花瓷等远销亚非、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等,①②④说法正确,B 选 项符合题意;政府限制对外贸易和外商活动即闭关锁国政策是从明朝开始实行的,说法③错 误,与知组合的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15.“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 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 试 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 A. 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B. 通过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 C. 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D. 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以儒家经典为科举考试内容,以程朱理学作为答题标准, 其目的在于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A 选项符合题意;元政府 用民族歧视和民族分化政策确保蒙古贵族利益,在材料里没有体现,B 选项错误;使儒学成 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是元朝政府推行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C 选项不符合题意;元 代并无“西学东渐”,D 选项错误。 16.如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废除了丞相,皇帝直接统率六部,明成祖以后 以内阁作为皇帝的助手,C 选项符合题意;宋代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度,元代实行中书省, 清代在内阁之外,还有军机处,ABD 三项错误。 的17.“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 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 历史事件是 A. 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 抗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强大的舰队进行和平的经贸往来、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是对 郑和下西洋的评价,C 选项正确;张骞通西域凿空陆上丝绸之路,A 选项错误;鉴真东渡没 有大规模的舰队,B 选项错误;戚继光抗倭属于打击侵略,与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活动不同, D 选项错误。 18.下列主张体现了陆王心学思想的是 A.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此知是生来就有的,无待于学,所以谓之良知。”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强调生而有“良知”,C 选项符合题意;“不在六经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存 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观点,“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黄宗羲的观点,ABD 三项 不符合题目要求。 19.如图反映了清朝奏折制度的流程。它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①减轻废除宰相后皇帝倍增的工作压力 ②成为了解下情、商讨政务的重要渠道 ③强化对官僚的控制,权力向皇帝集中 ④禁锢士人思想,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的【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官员直接上奏皇帝的“奏折制度”成为了皇帝了解下情商 讨政务的重要渠道,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使权力向皇帝集中,②③说法正确,B 项符合题 意;明清时期不存在丞相制度,奏折制度不是针对士人进行的文化专制,①④说法错误,与 之组合的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20.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 是 A. 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 B. 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 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 D. 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中期人口增长远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反映了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暴露,D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 项错误;边疆国土开发缓解人地矛盾,高产作物传入提高粮食产量等,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C 两项错误。 21.19 世纪 30 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 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 了年达 300 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A. 打开中国市场 B. 鸦片贸易合法化 C. 推广先进技术 D. 掠夺劳 动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 世纪 30 年代,璞鼎查对中国市场的乐观展望,外交大臣对广州市场 的觊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表现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 场,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鸦片贸易合法化对英国的重要性,B 项错误;英国发动鸦片 的战争不是为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C 项错误;掠夺劳动力与供应、消费和商品 出路等无关,D 选项错误。 22.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 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 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促进清廷向西方学习、汉族士大夫觉醒和曾国藩、 李鸿章等人进入政治权力中心产生重大影响“革命”是太平天国运动,B 选项正确;鸦片战 争与汉族官僚地主地位上升等没有关系,A 选项错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进行的洋务运动 是这场革命推动的结果,C 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时,曾国藩等人推行的 洋务运动已经破产,D 选项错误。 23.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 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 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 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 B. 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C. 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 D. 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百日维新虽然失败,却对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材料强调了维新变法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的启蒙作用,B 选项正确;晚清拒 绝改革的说法没有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的意思,A 选项错误;百日维新没有将君主立宪 的主张付诸实践,C 选项错误;戊戌政变以后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并没有完全废除变法措施, D 选项错误。 24.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于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南昌起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 命的开始,C 选项正确;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开始,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清政 府的封建统治为主,AB 两项不符合题意;1927 年的南昌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十多年以后, 不是最早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D 选项错误。 25.民国初年,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许多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其原因包括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建立中华帝国 ④新文化运动提出“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社会出现新风尚、新习俗 原因包括,中华民国建立 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新文化运动提出解放思想,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推动等,①④正确, B 选项符合题意;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袁世凯建立中华帝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引发了新文化运动,这些均与民众生活变化 没有直接关系,②③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26.近代有人指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 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人最后之觉悟”指文化的觉悟,为此,先进中国人提出 的口号是 A. “自强”和“求富” B. “扶清灭洋” C. “民主”和“科学”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在“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苦”,而产生的文化觉 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其中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C 选项正确;自强、求 富是 1860 年代洋务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当时中国还在清政府 的的统治之下,并没有建立起“共和国体”,AB 两项错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 动的口号,是政治生活中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要求,D 选项不符合题意。 27.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国内社会主要矛盾错综变化的必然结果”。以下因素为五四运动 的爆发奠定了内部基础的有 ①中国内部的政治黑暗腐败 ②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④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具有革命坚决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内部原因有,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败、民族意 识觉醒、工人队伍不断壮大,①②④说法正确,B 选项符合题意;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上失败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外在因素,③说法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 ACD 三项错误。 2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促进发展的条件是 A. 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军阀混战造成广大民众流离失所 C. 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D. 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 选项正确;一战时期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下, A 选项错误;军阀混战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都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BC 两项错误。 29.“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 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下列事件标志着全国团结 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平型关大捷 D. 中共七 大的召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B 选项正确;九一八事变使日本侵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在华 的北英勇抗击日军,振奋人民斗志的重要战役,1945 年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是全国抗日战争 即将胜利,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0.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下史实能证明此结论的有 ①十几万中国华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承担战勤任务 ②1942 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③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谋划和指挥 ④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总兵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 年远征军赴缅作战、中国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中国战场抗击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日军总和等都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 场的依据,②③④正确,D 选项符合题意;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承担战勤任务是在一战 时期,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无关,说法①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 ABC 三项错误。 31.近代中国先烈们的不懈抗争和探索,为民族精神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下列精神按其产生 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抗战精神 ④红船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 年的五四运动、1921 年中共成立、1934 到 1936 年红军 长征、1931 到 1945 年中华民族抗战,对应产生了五四、红船、长征和抗战精神,其正确的 产生顺序应该是①④②③,B 选项符合题意;其他几个选项在时间排列上均有错误和混乱,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32.如图为 1947 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 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A.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 B. 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 C. 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 D. 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 要饭吃》主题的宣传单,主要针对的是国民政府为维持内战,滥发纸币,C 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在 1945 年取得胜利,A 选项错误;迫害民主人士、官僚资本的掠 夺与《向炮口要饭吃》等不符,BD 两项错误。 33.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 献的历史地位是 A. 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B.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C.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 D.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 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C 选项符合题意;1949 年西藏尚未解放,A 选项错误; 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 1912 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6 年“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八字方针的制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BD 两选 项错误。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大事件中,使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民众信任的是 A.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B. 土地改革 C. 剿灭土匪和镇压反革命 D. 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为稳定物价获得人民信任,人民政府采取了银元之战 和米棉之战,A 选项正确;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是巩固政权的措施,与物价的稳定无关, BC 两项错误;1953 到 1956 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改革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发展生产力,D 选项不符合题意。 35.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环境。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取得的 外交成就包括 ①按照“一边倒”方针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②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其在中国特权 ③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用一边倒方 针,同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在华特权益,以五大国身份参加 日内瓦会议,①②③说法正确,A 选项符合题意;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即说法④与四五十年代外交成就不符,与之组合的 BCD 三项错误。 36.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 定了制度基础。“变革”主要体现在 A. 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 B. 将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C. 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 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 【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主要体 现在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D 选项符合题意;彻底结束帝国主 义、官僚资本剥削人民历史的是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土改将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 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一五计划完成,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三者 都不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37.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 性事件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 九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B 选项正确;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与改革开放无关,A 选项错误;中共十四大提 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是改革开放的开始,C 选项错误;中共十九大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D 选项错误。 38.如图为《1978—1984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A. 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B. 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 1978 的 1984 年我国粮食产量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行 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选项正确;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是在 1952 年完成的,对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 1956 年完成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2001 年,ABD 三项均不符合 题意。 39.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叶剑英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由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 小平于 80 年代初提出,并于 1984 年 5 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获得通 过,从而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国策。故答案选择 C。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其中成为全党全国 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D 选项正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均不 是当前新时代形势下,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ABC 三项不符 合题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在国家治理方面留下宝贵经验 材料一 材料二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影响。 材料三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 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 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 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2)参考材料三,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材料四 975 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 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 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 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3)依据材料四,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 其作用。 材料五 明清时期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答案】(1)材料一现象:秦将原六国文字统一为小篆;影响:利于政令畅通;巩固统一; 促进文化交流。材料二现象:辽、夏、金等政权借用汉字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影响:促进 本民族文化进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两税法:唐中期(或 780 年)宰相杨炎主持的一次税制改革。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 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两税法增加了 政府的财政收入,征收标准更趋合理。 (3)措施:考试资格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也可参加;录取方面, 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统治力量;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推动崇文抑武局面形成;改变及第个人与家族的地位和经济状况;促进重农抑商思想观念发 生变化;一批儒商诞生,提升中国商业文化。 (4)特点:国家更重视边疆治理,中央设专门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尊重各民族的习俗 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国家对边疆控制加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政 策有传承和创新。 【解析】 【详解】(1)现象和影响:材料一:根据图示内容可得出秦朝将七国多样文字统一为了小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文字对国家政令统一、格局稳定和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材料二:根据“辽、西夏、金三个民族政权……在汉字的影响下,创制了本民族的汉字系文 字”等信息,可知少数民族创制自己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对促进边疆少数民 族的文化进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解释:根据材料三中 “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 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 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等信息,参照示例中对的“官督商办”的解释,用简洁的语言,历史解释的标准,从时间、 人物、内容、性质和作用、评价等层次解释两税法。 (3)措施:依据材料四中“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 ‘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等信息,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的科举考试资格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参加; 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范围的扩 大,对于统治基础的加强、社会关系中的平等、崇文抑武局面的形成、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思想观念发的变化、儒商及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4)特点:依据材料五中“明清时期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中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可得出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具有总体上国家更重视(中央设专门机构),措施上尊重各民族 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作用上对边疆控制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得到巩固,政策上具有传承和创新等特点。 4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 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 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 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1)举例说明 1840—1912 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两 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 材料二 1930 年 1 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 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 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匪区的组织很完善——如乡有乡政府,村有村政府,区有区政府,故我们很 不容易得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呢?我们一举一动都知道了。他们能得到百姓的帮助的缘故, 因为匪区的民众都分了田地。 ——某国民党军官的信(1931 年) 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 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 条件。 【答案】(1)示例: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 西方学习的主张。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 想;《资政新编》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出的问题。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共 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根据地建立各级行政 机构;进行土地革命,红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解析】 【详解】(1)例子:根据材料一中“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 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 艰难而执着的探索”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林则徐或洋务派活动、太平天国或义和团运 动、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等史实说明 1840—1912 年中国社会地主、农民和资产阶级为挽救 危亡、振兴中华进行的探索;注意题目中强调的要求,即选择其中的两个阶级,每个阶级各 举一例,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等。 (2)条件:依据材料二中“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 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三中“组 织很完善——如乡有乡政府,村有村政府,区有区政府”,“能得到百姓的帮助”,“民众都 分了田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道路的正确、根据地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的作用 和民心所向等方面,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42 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材料一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志愿军一级英雄,参加了解放战争、湘西剿匪、 抗美援朝等战争。 材料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 女同工同酬”写入 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以李延年和申纪兰为代表的这一代人为共和国作出的贡献。 材料三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氢弹研究的核心人物于敏、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 测技术的开创者孙家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 1972 年首次提取出青蒿素;袁隆平于 1974 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 2 号。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 1956—1978 年中国建设成就的特点。 材料四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道豫:52 年外交生涯,曾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 表、中国驻美大使,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向世界发出坚定的中国声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事记(部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结合经济领域的 史实简要说明。 【答案】(1)①参加解放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或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贡献; 参加剿匪、抗美援朝等为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巨大贡献。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 使人大代表职能,为建设国家政治制度(或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高 妇女地位做出贡献。 (2)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变化:影响力不断提高。 【解析】 【详解】(1)贡献:依据材料一中“志愿军一级英雄,参加了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 朝等战争”,材料二中“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 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建设和国家发展等方 面,简述李延年和申纪兰为代表的这一代人为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2)特点:依据材料三中“氢弹研究的核心人物于敏、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 创者孙家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 1972 年首次提取出青蒿素;袁隆平于 1974 年育成第一个 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 2 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6—1978 年中国建设成就具 有曲折探索、成就伟大、开创性、奠基性等特点。(3)变化:依据材料四中“52 年外交生涯,曾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中国驻美大 使,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向世界发出坚定的中国声音”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事记中显示的 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说明:根据所学知 识,可以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倡导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上博会等经济领域的活动进 行简要说明。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