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ID:230098

大小:223.0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犹豫(yù)   两栖(qī)   龟裂(jūn)   草长莺飞(yīng) B.农谚(yàn) 骨骼(luò) 粗糙(zāo) 销声匿迹(nì) C.海棠(táng) 翩然(piān) 山麓(mí) 海枯石烂(làn) D.沼泽(zhǎo) 雾霾(mái)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éng)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中,我们能随着镜头进入很多未对外开放的 区域去大饱眼福,里面陈列的各种稀世珍宝,做工考究、图案精美,令人 叹为观止。 B.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C.这个周末阳光明媚,平日宁静冷清的黄龙溪古镇一派热闹景象,游客熙熙 攘攘,空气里弥漫着快乐的味道。 D.为了班级的荣誉,小王和小李这对老搭档,果断将私人恩怨抛开,在球场 上配合得天衣无缝。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杭州开出首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公 交专线,游客坐着它沿着西子湖畔游览一圈,绝对会充满正能量。 B.来自铁路部门的数据显示,杭黄高铁开通以来,富阳、桐庐、建德东、千岛湖四个站点日均客流达 9 800 人次,高峰期突破 3 万人次。 C.“塑战速决”是 2018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旨在呼吁大家齐心应对塑料污染, 降低其对自然环境、动植物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沉重负担。 D.在“蚂蚁森林”项目运行之后,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在荒漠中种了将近 5 000 万棵树,这些树木守护着中国近 4 万亩的土地。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 着地表形态,①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 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 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 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从而降低气候灾害发生的概率。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6 分) (1)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 , 但 是 到 晚 春 五 月 初 , 南 京 刺 槐 开 花 只 比 北 京 早 10 天 。 (    )(    )(    )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 极冰盖。(    )(    ) 6.名著阅读。(5 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 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 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而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 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做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 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 要比任何人都 less imperfect[较少不完美之处]! (1)上面这封信选自《__________》(书名),作者以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论及了艺 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____________。(2 分) (2)请根据这段书信,简要说说作者的教子之道。(3 分) 7.农忙季节到来,人们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请你观察下面的图片,完 成题目。(8 分) (1)【关注时令】上面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 言将其描述出来。(4 分)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临近城市务工,根据 你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下图本地区天气预报信息,以晓华的身份给 父母发送一条提醒信息。(4 分) 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四天气预报 二、阅读探究(3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7 分) 入直①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官员入宫朝见皇帝。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 者传令,召见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 8.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________”“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________”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3 分) 9.请描述“月钩初照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 分)谷 雨 余世存 ①每年的农历三月中,即阳历 4 月 19 日—21 日期间,太阳到达黄经 30 度。 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此时最重要的物候 之一就是布谷鸟开始唱歌,它的叫声既是“布谷布谷”,人们听来就又是“阿公 阿婆,割麦插禾”,或“阿公阿婆,栽秧插禾”……先民因此称此时的节气为谷 雨。 ②谷雨的物候是:“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 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第一个五天里,人们看到浮萍开始生长;第二个 五天里,人们看到布谷鸟梳理它的羽毛;第三个五天里,人们在桑树上能见到戴 胜鸟。 ③浮萍不仅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兴寄。中国人几乎都了然 于“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意义,也因此对浮萍漂泊无定而感慨过人生的变化无常。 年轻的天才诗人王勃写过名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 之客。”同样年轻的天才诗人纳兰性德则说过“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 问……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④鸠的种类很多,如斑鸠、布谷鸟等,对谷雨节气的物候,后来人多认为是 指布谷鸟。斑鸠的叫声是:“咕咕——嘟!咕咕——嘟!”相比而言,布谷鸟的 叫要贴切得多。不管如何,两者都有谷音。这导致有人把二者混淆,如明朝张岱 《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但张岱的展开并无错误,他由布谷引申说: “杜诗‘布谷催春种’。张华曰,农事方起,此鸟飞鸣于桑间,若云谷可布种也。 又其声曰‘家家撒谷’。又云‘脱却破裤’。因其声之相似也。”布谷鸟还有杜鹃、子规、催归、杜宇等名字。 ⑤清明时节是杨花飘絮的时候,谷雨时节则是布谷鸟急切催促的时候。对这 个人类的朋友,中国人移情而寄托了无限的凄切、哀伤。秦观写过“可堪孤馆闭 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写过“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当 然,还有更积极的人生姿态,如王令的名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 回。”更伸展的人生坐标,如王维的名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⑥至于戴胜鸟降于桑树,在中国生活里也是一件大事。春蚕、桑树成为中国 人生活的组成部分,陶渊明有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李商隐的名句 同样感动一代代的中国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时间的奇妙在此可见一斑,在大时间序列里,此时恰为雷泽归妹时空,即 湖泽上空的雷雨之象,这是天道;浮萍也好,布谷鸟也好,戴胜鸟也好,如时钟 一样准时生发、发声,这是地道;人们知道此时要播谷、种棉、养蚕,当然,还 有归妹,一个哥哥妹妹“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的人间生活也在此时展开,这是 人道。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印。 (选自《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10.请你简要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3 分) 11.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多”字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12.文章引用了大量诗文,第④段与第⑤段分别引用张岱“布谷即斑鸠”之说和文 天祥的诗句,各有什么作用?(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8 分)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 手机都 24 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 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 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 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 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 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的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 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幕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 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的还 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 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 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 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 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 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 商、APP 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 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 QQ 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 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 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 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 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 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地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 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 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 刷屏,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名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 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真实、 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 不到的效果,于是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 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喜与人交流是此症 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 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根据网络文章改编)13.试分析“手机依赖症”的成因。(4 分) 1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 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 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 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 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16.假如你目前也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读完本文,你打算如何克服这种 症状?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6 分)三、写作(50 分) 17.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还有着一个个内涵丰富的名 字。且看看春季的几个节气:“立春”还带着残冬的余寒,但天气变暖,送 来了春的气息,是一种转折,也是新旧交替的标志;“惊蛰”就像一个故事, 一声春雷把万千蛰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的棒喝,让顽劣的孩童懂得 了奋进;“春分”这一天,太阳将自己的光一丝不苟地均匀分给了不同地域, 显示出一种公正。 请从《立春》《惊蛰》《春分》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结合材料写一篇 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 600 字。 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A 解析:B 项“骼”应读 gé,“糙”应读 cāo;C 项“麓”应读 lù;D 项“缝”应读 fèng。 2.B 解析:“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此处与语境不符 合。 3.B 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将“首条”与“全国”互换位置;C 项搭配 不当,应将“降低”改为“减轻”;D 项缺少主语,应该在“仅仅两年的时间”后 面补充上主语“人们”。 4.①而且影响人类的生存 ②气候并非完美无缺 5.(1)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2)作比较(3)打比方 列数字 6.(1)傅雷家书 真诚 (2)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他教育儿子做人是 第一位的,做艺术家要先学做人,待人要真诚虚心,要做一个德艺兼备、人 格卓越的艺术家。 7.(1)夏季时分,布谷声声,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要插秧。 解析:这道题不仅考查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求同学们对农业种植及物候 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题弄清楚三幅图片的时间关系,直接描述出来 即可。 (2)爸爸妈妈,家里小麦已经成熟,近三天天气还不错(三天后天气有 变),适合收割,你们回来吗? 解析:根据初一至初四的天气情况,以及小麦收割对天气的要求,不难 想到晓华希望父母在天气晴朗时回来收割麦子。 二、(一)8.坐赐茶 清不寐 心绪起伏、难以入眠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或 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 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都是直叙 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心绪起伏、难以 入眠的激动心情。 9.示例:(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 半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 解析:本题考查描述画面。解答本题,应具体描写诗句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末句写深夜退回玉堂后所见,并暗用紫薇省的典故,写得含蓄而有味。 (二)10.谷雨名称的由来 解析: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 这个对象的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 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 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一般采用“对象+特征”的方法来概括。 11.不能删去。对谷雨节气的物候,后来很多人认为指布谷鸟,不排除 有少部分人认为不是布谷鸟,使用“多”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解答方法: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 当”等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 去,原来××意思就变成了××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词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2.引用张岱之说主要说明斑鸠与布谷鸟叫声相似,容易混淆;引用文 天祥的诗句主要说明中国人移情于布谷鸟而寄托了无限的凄切、哀伤。 (三)13.①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②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③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 ④转移“人际焦虑”。 14.举例子和作比较。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 有助于互相理解。 15.C 16.积极参与户外运动,重拾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参加朋友聚会,多跟他们“面对 面”交谈。 三、17.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材料中提示了“立春”“惊蛰”“春 分”三词的内涵,写作时要抓住题目的内涵,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如题目 为《立春》,则要凸显人、事、人生的转折或新旧事物的交替;如题目为《惊 蛰》,则要表现唤醒、督促、棒喝给予人生的意义;如题目为《春分》,则可 围绕“公正”展开文章。但无论以哪一个为题,都要将题目内涵用自己的语言 表述出来,可以在开头阐释,也可以在结尾加以解析,这样才能使读者更清 楚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例文略。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