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的性质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的性质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训练(三) 酸、碱、盐的性质 酸、碱、盐的性质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探究题的形式考查:①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盐的反应等;②碱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的反应等;③盐与金属、酸、碱的反应等。在复习时应注意归纳总结,巧学妙记。‎ 类型1 酸、碱、盐的性质 ‎1.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A)‎ A.Na2CO3溶液、KCl溶液 B.BaCl2溶液、KOH溶液 C.FeSO4溶液、NaNO3溶液 D.CuO、Na2SO4溶液 ‎2.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原理是 NaHCO3+HClNaCl+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 硫酸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下同)滴入 氢氧化钠溶液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属于 复分解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Na2SO4、H2SO4 (写化学式)。 ‎ ‎(3)“精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除去CaCl2、MgCl2。‎ 6‎ ‎①步骤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2NaCl+Mg(OH)2↓ 。 ‎ ‎②步骤Ⅱ中的白色沉淀为 CaCO3 (写化学式)。 ‎ ‎③步骤Ⅲ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 Na2CO3、NaOH (写化学式)。 ‎ 类型2 酸、碱、盐性质的应用 ‎3.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 A.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氯化钠用来腌制食品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 ‎4.(邵阳中考)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D)‎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5.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 B KNO3溶液 NaCl 蒸发结晶、过滤 C 稀硫酸 CuSO4‎ 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 NaOH溶液 Ca(OH)2‎ 过量CO2‎ 6‎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C)‎ A.甲: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乙:将锌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 C.丙: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Na2SO4粉末 D.丁:等质量、不同形状的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7.小明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的放热现象后,没有及时将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剂瓶瓶塞盖上,老师告诉小明,氢氧化钠可能变质了。老师认为氢氧化钠固体可能变质的理由是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明同学对老师的说法产生了质疑,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该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 ‎ ‎【作出猜想】猜想1:该样品没有变质;‎ 猜想2:该样品部分变质;‎ 猜想3:该样品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足量稀盐酸(合理即可) ‎ ‎ 有气泡产生 ‎ 该样品变质了 ‎2‎ 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然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该样品部分变质 ‎【讨论交流】小刚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设计不能证明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他又补充了实验: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向其中加 6‎ 入足量氯化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 变红 ,说明该样品部分变质。 ‎ ‎【拓展迁移】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 氢氧化钙(合理即可) 溶液。 ‎ ‎8.氨水和盐酸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可将氨气(NH3)、氯化氢气体分别溶于水制得。‎ ‎(1)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反应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2NH3 (不要求注明条件)。 ‎ ‎(2)小华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干燥后,放入盛有干燥氨气的集气瓶中 无明显现象 ‎ 向上述集气瓶中的滤纸上滴加少量水 ‎ ‎ 滤纸变红,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 ‎(3)小明将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氨水加热,观察到溶液红色变浅,原因可能是 氨水受热分解,随温度升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氨水浓度降低(合理即可) 。 ‎ ‎(4)小芳将滴有石蕊溶液的稀盐酸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取稀盐酸平分成2份:①未经加热;②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分别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消耗两者的质量:①>②,则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浓度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小林设计了如下方案:‎ 你认为上述方案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加热煮沸无法除去溶液A中混有的过量HCl。改进方案:向含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边逐滴加盐酸,边测定溶液的pH,至溶液呈中性即可(合理即可) (若合理,说明原因;若不合理,说明原因并设计改进方案)。 ‎ ‎9.化学实验探究总是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了一瓶标签缺损的溶液。为了确认其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6‎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HCO3;猜想四:NaOH。‎ ‎【设计实验一】小明取少量溶液样品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读取数据:pH=9,得出结论:猜想四成立。‎ 小王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 ‎ 从小明的实验结果中可以判断出猜想 一 一定是错误的。 ‎ ‎【设计实验二】小红取适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此溶液,溶液中产生气泡。于是认为猜想二正确。‎ 小王认为仍然不能确定,理由是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也会产生气泡 。 ‎ ‎【查阅资料】常温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21.8‎ ‎9.6‎ ‎【结论分析】从资料显示的数据,再结合药品的标签,可以判断猜想 三 不正确,理由是 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不能得到12%的溶液 。 ‎ ‎【问题交流】(1)Na2CO3和NaHCO3在生活中被称为“苏打兄弟”,其中NaHCO3在生活中可用来 作发酵粉(合理即可) (写出一条即可)。 ‎ ‎(2)Na2CO3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另一种气体而转变成NaHCO3。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O+CO22NaHCO3 。 ‎ ‎【拓展探究】兴趣小组和老师一起继续实验,将盐酸滴到Na2CO3溶液中进行反应,并用数字化实验装置pH传感器测定了溶液中pH的变化。采集数据得到的曲线如图所示。‎ ‎(3)0~50 s时,同学们观察到溶液中并没有想象中的气泡产生,请你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ClNaHCO3+NaCl 。 ‎ ‎(4)B点对应溶液的pH大于7,是因为 碳酸氢钠 (填物质名称)的水溶液呈碱性。 ‎ ‎(5)C点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NaCl、HCl 。 ‎ 6‎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