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跟踪检测(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109.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跟踪检测(附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跟踪检测(附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时跟踪检测(五)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崇尚佛教,敕封活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 “崇尚佛教,敕封活佛”的是武则天而不是唐太宗,排除含④的选项。‎ ‎2.为实现“君明臣廉”,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置谏官 ②完善内阁制 ③以御史治吏 ④慎用刑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设置谏官是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故①正确;内阁制出现于明朝,故②错误;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以制度约束官吏,故③正确;慎用刑法面对的是所有人,并非针对“君明臣廉”,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3.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为此贞观时期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 A.治安中国,绥之以德 B.革新政治,加强法制 C.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D.内重民生,外修和睦 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材料中唐太宗的主要意旨,结合材料可知,唐太宗的意旨是让帝王约束自己,重视民生,要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4.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解析:选B 材料体现出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答案为B。A、C两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史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  )‎ 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 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精简机构,提高效能 D.惟才是举,用人所长 解析:选B 据材料“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可知将名字和事迹写在屏风上就是为了在官员职位升降和赏罚时,有一个参考,故B项正确。‎ ‎6.贞观后期, 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其言”。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 B.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 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 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 解析:选B 本题要结合唐太宗晚年的社会背景去思考,从唐太宗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的话来看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专制实质,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唐太宗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尤其重视人才的选用,这是他治国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贞观政要·崇儒学》‎ 材料二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贞观21年》‎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择人标准与人才培养观点。(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国成功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人与用人的看法。(2分)‎ 解析:第(1)问,唐太宗的择人标准从“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中归纳;人才培养观点从“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的信息中概括。第(2)问,从“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者各得其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三句话中归纳其成功的做法;从唐朝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民族等视角概括其影响。第(3)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围绕“选人与用人”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标准:德行;学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观点:博学成就美德(或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2)做法:爱才惜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民族平等。‎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3)看法:德才兼备;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宽容包容。‎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8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国以人为本”“不夺农时”等关键词概括其治国思想;从隋亡的历史教训、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唐太宗个人品质等方面分析其成因。第(2)问,从“虽露居亦无伤也”到“耗费以亿计”修筑玉华宫反映了唐太宗的变化;评论历史人物应客观公正的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评价。‎ 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不夺农时。‎ 原因: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从与民休息、克制个人生活欲望变为奴役百姓、贪图享受。‎ 评价:唐太宗即位初期推行休养生息,可以说是明君,但他晚年也贪图享受,劳民伤财,走向自身的反面。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看待其在不同时期的作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