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苏轼词两首训练题(含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训练题(含答案和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5课 训练落实篇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解析】 A项中“纶”应读guān; B项中“芒”应读máng;C项中“累”应读lěi。‎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销毁 羽扇伦巾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吟啸 竣工 哄堂大笑 怀瑾握玉 D.狼狈 蓑衣 关怀倍至 迫不及待 ‎【解析】 A项“伦”应为“纶”;C 项“玉”应为“瑜”; D项“倍”应为“备”。‎ ‎【答案】 B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一尊还酹江月   B.被甲上马 C.早生华发 D.竹杖芒鞋轻胜马 ‎【解析】 A项中“尊”通“樽”;B项中“被”通“披”,穿上; C“华”通“花”。‎ ‎【答案】 D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解析】 “风流”分别是“有文采有功绩”“繁华的景象”。“故”都是“旧”“年纪大的”意思。‎ ‎【答案】 C ‎5.与“故垒西边”句中的“故”意义相同的是(  )‎ A.故作不良计 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 已而遂晴,故作此 D.故国神游 ‎【解析】 当“旧”讲。‎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 D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英俊奋发)‎ C.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D.一尊(同“樽”,酒具)还酹江月 ‎【解析】 代指曹操水军。‎ ‎【答案】 C ‎7.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解析】 “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答案】 C ‎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答案】 (1)明月夜,短松冈 ‎(2)淡妆浓抹总相宜 ‎(3)春江水暖鸭先知 ‎9.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使上下文意连贯;与带点的句子句式或修辞方法相同或相近。‎ 祖国的语言,像繁星那样灿烂,像珍珠那样宝贵,像牡丹那样美丽,像梅花那样芬芳。‎ 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①________,________;有汉魏的风骨,②________,________,明清的小说;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竹篱茅舍,朝暾霞光;有婉约浓艳,③________,________,典雅豪放。‎ ‎【解析】 注意选材要恰当。‎ ‎【答案】 ①绵延着昆仑 流淌着黄河 ②有唐宋的诗词 有金元的曲剧 ③有朴素大方 有清新冷峻 ‎[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解析】 该句应注意属于诗歌倒装,要按调整后语序理解。‎ ‎【答案】 D ‎11.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一诗句,理解正确的一种是(  )‎ A.“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解析】 本文的缅怀对象为周瑜,意在和自己形成对比。‎ ‎【答案】 D ‎1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乱”修饰“穿空”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1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 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定风波》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意即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却且吟且啸徐步向前。‎ B.“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阵”,烟雨弥漫,冒着漫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惯常经历。‎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意思即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了。‎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诗人沐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过去的风雨萧瑟之处,则已是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解析】 “一蓑”是“一袭蓑衣”之意,诗人之意是披着蓑衣在雨中漫步。‎ ‎【答案】 B ‎15.这首词的上阕叙事写人,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具体诗句,点面结合。‎ ‎【答案】 上阕写出了一个在人生的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诗人形象,“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16.这首词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日常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了一起。‎ ‎[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7.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18.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诗歌要知人论世,进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此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全文的关键字是“恨”——痛恨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文人的迫害。‎ ‎【答案】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散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游承天寺登月台过方丈 ‎ 邱葵①‎ 偶趁秋风一到城,市尘湫隘招提清。‎ 回头正好看潮满,举眼那知得月明。‎ 殿外幡幢垂夜影,栏边榕树动秋声。‎ 因过方丈观心印,曾见泥牛入海②行。‎ 注:①邱葵,字吉甫,号钓矶。宋同安人。他绝意进取,杜门力学,耕钓自给,不求人知,间当步履于温陵。②泥牛入海:此处指前世今生一生一灭,一灭一生,生灭相斗,皆属虚妄,泥牛而已,不怕他不斗入性海。一入性海,则牛归乌有,泥散为空,消息全无,寂灭而已。‎ ‎21.这篇散文和这首诗歌都是记录了游览承天寺的过程,请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比较项 记承天寺夜游 游承天寺登月台过方丈 ‎【答案】 ‎ 比较项 记承天寺夜游 游承天寺登月台过方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时间 秋天,月夜 秋天,月夜 人物 知己,张怀民 知己,方丈 起因 即景起情:月色入户,寻与乐者 即景起情:秋日风起,欲涤市尘 经过 步于中庭,赏月,观树影 游于殿外,赏月,观树影 ‎22.这篇散文与诗歌不仅都借写树影写月光带给人的横斜疏淡的感觉,而且在结尾的抒情上更显示出异曲同工之妙,试就二者所抒发的情感作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把古文鉴赏和古典诗歌鉴赏融而为一,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我们要准确理解作品的意境。要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另外,也不要忽视了诗人的写作背景,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填补诗中描述的空白。‎ ‎【答案】 散文末段两个反问句引出月色竹柏处处皆有,只因今夜此时两个“闲人”而变得不平凡起来。这一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意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不排除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诗歌结尾一联体现出诗人对尘世生活生灭相斗,都如泥牛一样虚妄无归,渴望超脱尘世进入纯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露了宁愿淡蔬菽水而欢,居家课儿弄孙以明志,而不愿曲意逢迎的高洁情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