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校2018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南京三校2018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教师版溧水县中、中华中学2018届高三10月学情调研试卷 语文 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 ‎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________的性格有关。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________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________。‎ 不瘟不火 以致 品味     B. 不温不火 以致 品位 C. 不瘟不火 以至 品味D. 不温不火 以至 品位 ‎1. D [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以至: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品味:(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指人的欣赏水平高,也指人的素质高,修养高]‎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当地时间10月1日早上9时,加泰罗尼亚开始“独立公投”,西班牙中央政府虽然早已表明参与公投属违法行为,但当天仍有大批民众在多个投票站外等候,希望可以凭手上一票表达意愿。‎ B. 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 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辞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锤炼语言辞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D. 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B (A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西班牙中央政府”前面”。C“呈现”后缺宾语“弊端” D项句式杂糅,“显示”改为“判断”)‎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①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 ②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 ③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 ④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 ⑤人就会有受挫之感 ⑥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 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③⑤①⑥②‎ C.③①⑥②④⑤‎ D.③①④⑥②⑤‎ C ‎4.下列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应及早进行,而不能等险情出现后再补课,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B. 当下有些人看不到事物的发展进步,一味地抱怨、不满,对此,我们要善意地提醒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C.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登临黄鹤楼,遥想当年的文人雅会,历史的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D.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转载这篇介绍德国企业发展经验的文章,是希望国内企业更加重视管理细节,提高产品质量。‎ C (该句与黄鹤楼无关)‎ ‎5. 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3 分) ( ) ‎ ‎①立马千山矮,迎春万木荣 ‎②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③冒雨先寻菊, 迎晴便插萸。‎ ‎④天上冰轮满,人间彩灯明。‎ A. 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 B. 春节芒种节重阳节中秋节 C. 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 D. 清明节端午节端午节元宵节 C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到9题。‎ 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①,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②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 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②晋(国)公,王佑。‎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者将安取衷哉                 衷:中心 B.以直谏事仁宗皇帝               事:侍奉 C.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停止 D.相时射利,皇恤厥德相:察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皆不待其定而求之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B.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C.责报于天                    以勇气闻于诸侯 D.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     处涸辙以犹欢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4分)‎ ‎(2)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4分)‎ ‎9.三槐堂与王家有怎样的关联?请从文章中摘出相关原句作答。(4分)‎ ‎6.A(衷:正确)‎ ‎7.B(A前表承接连词,后者表转折;B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前者可译为“对、向”,后者可解释为“在之中”;D前者为介词,把,将;后者为连词,相当于“而”。)‎ ‎8.(1)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展现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评分细则:4分,大意1分,“以”(根据)、“考”(考察、推究)、“审”(清楚、明白),各1分。‎ ‎(2)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因为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4分,采分点:“为相”(担任宰相)、“卒”(最终)、“直道”(性情\品行正直)“容于时”(被动句式),各1分。‎ ‎9. (1)手植三槐于庭(2)魏公之业,与槐俱萌(3)归视其家,槐阴满庭(4)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译文:‎ 天理会一定展现出来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天理不一定展现出来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 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展现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 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极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 三、诗歌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1)首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分)‎ ‎(2)这首诗的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4分)‎ ‎⑴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遇友伤怀的诗人形象。‎ ‎⑵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诗人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进行对比(1分),生动揭示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1分),表达了对自己才华遭压抑的不平及对统治者的不满(1分)。‎ ‎⑶首联表达诗人颠沛流离的感慨;颔联诗人感叹年华蹉跎,借酒浇愁;颈联对世态炎凉、统治者的控诉;尾联对未来、国家前途的期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越明年,,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2),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4),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6)但见悲鸟号古木,。(李白《蜀道难》)‎ ‎(7)历览前贤国与家,。(李商隐《咏史》)‎ ‎(8)艰难困苦,。(《新唐书》)‎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2—15题。‎ 华阴老腔 邢小俊 ‎⑴这一群人,似乎刚刚从田地里疲惫归来,在自家的院落里放稳锄头,把牛儿拴牢在槽上,身上分明还沾满了泥土的新鲜和芬芳。‎ ‎⑵他们静默地在那里歇息,或蹲或站,横七竖八,像一群姿势各异的泥塑,神情沉稳。身后,是大片的玉米地,更远处是连绵的像馒头一样的黄色土丘,丘与太阳平行,中间是死一样静寂。‎ ‎⑶“繁花似锦地,八水把城绕!”猛地,似乎天上滚过一声惊雷!一人啸起,满世界帮腔。这些人像忽然惊醒的兵马俑,全都充满力量地扭动起来。从无到有,之间没有一点迹象,从无到盛,之间没有一点过渡——这小小的场地瞬间就蒸腾起巨大的势能,静谧的空气也立即变得燥热不安起来,先前困倦的世界突然变得亢奋异常,浑圆连绵的黄土沟壑似乎也被激活了,黄尘漫天……‎ ‎⑷吼叫中,扭动中,他们成了当年汉唐帝国的子民。青布裹头,悬汉罐烹调,独尊儒术,吼老腔自娱,显古国的荣耀和自信。‎ ‎⑸定睛看,他们手中分明操着家伙——自制的板胡、大号、手锣、勾锣、铰子、梆子、铃铃等乐器,粗糙、简易,却有力。那个精廋的老头,没有乐器,却坐在那条四尺长的四腿木板凳上舞动着他的铜烟袋,像指挥着他的千军万马 ‎⑹“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说不尽生活的简洁而厚重,命运的斑驳与苍凉。‎ ‎⑺“一颗明珠卧沧海,浮云遮盖栋梁才。灵芝反叫蓬蒿盖,聚宝盆千年土里埋……”说不尽的英雄落魄,明珠暗投。‎ ‎⑻ “将令一声镇山川,人披盔甲马上鞍,大小三军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头戴束发冠,身穿玉链环,胸前狮子扣,腰上跨龙泉……”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紧锣密鼓的敲击,恍惚间髯口黑面的将军上了阵,刹那间,重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剑戟撞击,马蹄踏踏,尘烟弥漫,人喊马嘶。‎ ‎⑼你看,这些歌者,他们无一例外地全投入进去,容不得羁绊,容不得压抑,容不得委屈,容不得平庸!所有人都在表现,所有人都是主角!‎ ‎⑽观者无不惊愕!小小的心胸无不被强烈激荡和震撼着。被俗世生活压迫而变得逼仄窄狭的心胸,瞬间开阔舒坦,英雄之气喷薄而出,恨不得挥刀催马与贼厮杀!‎ ‎⑾此时,领首者情绪愈发激烈,他仰天长啸,唱词激昂,豪迈奔放,像在倾诉,似在号哭。受到感应,那位蹲坐在板凳上的精瘦老人猛地跳将起来,疯了一样抄起板凳,抡过头顶,举起,举起,再举起,像竭力要用四腿长凳撑起天。板凳再放下来时,一手狠狠地摁着,腾出来另一只手,抓起一块惊木狠狠地击打板凳面,那令人惊诧的哐哐响声不啻惊雷轰鸣,围观者、帮腔者齐声吼叫。‎ ‎⑿拉坡号子冲破天,枣木一击鬼神惊!观者的眼睛睁大了,头发竖起来了,额上的青筋跳蹦,视觉、听觉都在经受着最大的冲击和撕扯!‎ ‎⒀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千里的乌云万里的闪电,千军万马冲撞与撕咬,嚎叫,乞求,呻吟,大笑,哭诉,痛苦抑或快乐,悲欣抑或麻木,世界在战栗着……你已听不到了唱腔,你已看不见了人,你只感觉一团躁动的热量和能量在呼啸,在聚集,在奔突,在疯狂而执拗地寻找某一个出口……‎ ‎⒁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不知天底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像一阵狂风骤雨猛地刹住了阵脚,说停,它就戛然停止了,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⒂在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静!世界似乎毁灭过了,又似乎重生过了!‎ ‎⒃“姓姚,家住桃园桃花坞,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耄耋老翁分开众人,走到人前,穿青衣,面容清秀,身材精瘦,吱吱呀呀,唱词寥寥,简洁而意味深长。‎ ‎⒄他描述的家在渭、洛、黄河交汇处,这里曾是重要的水路码头,千帆竞进,逆水行舟,千百纤夫,光膀赤脚,拉纤曳船,叩舷而歌——这些来自生活最本源的歌吟,散发出黄土地的激情、豪迈。‎ ‎⒅人如蝼蚁,河流滔滔!他们世世代代站在这厚土上呐喊、啸叫,直起直落、宽音大嗓,这中国古代酣畅淋漓充满阳气的“摇滚”啊——好一个华阴老腔!‎ ‎⒆朝代更迭,人事兴覆!他们一茬茬出生、茁壮、老去,重归泥土,好一个黄天厚土啊——好一个华阴老腔!‎ ‎⒇大地却总是默然无语!以沉睡的姿态,吞噬一切,悲欣交集!‎ ‎(摘自2015年9月5日第8版《人民日报》,有删改)‎ ‎12.开头两段文字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13.本文中间画线部分写的“精瘦老人”属于“歌者”还是“观者”?文中是怎样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 ‎14.文中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华阴老腔”的演唱场景,请简要概述“华阴老腔”的丰富内涵。(4分)‎ ‎15.文章最后说“大地却总是默然无语!以沉睡的姿态,吞噬一切,悲欣交集!”作者为什么说“悲欣交集”,试结合全文探究。(6分)‎ ‎12.交代本文叙写的对象是一群普通庄稼人,写出了这群人劳作之后的疲惫慵懒及所处环境,(2分)和下文演奏华阴老腔时的充沛酣畅形成对比(2分)。‎ ‎13.老人起先属于“观者”,但由于“歌者”的激昂演奏,老人受到感应,也成了“歌者”一员。(2分)主要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2分)写出了老人的激情投入,一系列的动词极其传神,极富画面感(2分)。‎ ‎14.展现了生活的本源状态,简洁而厚重;呼喊出命运的斑驳和苍凉;再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激情豪迈;叹惋了朝代更迭、人事兴覆。(一点1分)‎ ‎15.(1‎ ‎)“华阴老腔”来自生活最本源,散发出黄土地的激情、豪迈,是中国酣畅淋漓充满阳气的“摇滚”,让人觉得欣喜。‎ ‎(2)“华阴老腔”塑造了人借歌势,歌借人威的艺术形象,调动所有人的热血、激情,蕴含了激昂勃发的生命力量,让人觉得欣喜。‎ ‎(3)目睹朝代更迭人事兴覆,美丽的传唱中包含对历史人事的深沉叹惋,对芸芸众生沉浮荣枯的悲悯。美越真,伤便越痛,作者隐匿在美丽背后的悲悯可想而知。(一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象许多画家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 (有删改) ‎ ‎16.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 ‎17.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6分) ‎ ‎18.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6分) ‎ ‎16.(6分)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17.(6分)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18.(6分)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文体,诗歌除外,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常常与心理状态有关,如果一个人对生活的预设就是苦,对事情的预期都是坏,他就会沉浸在愁苦里。反之,他就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快乐。 ‎ ‎2018届高三年级10月学情调研 语文附加卷 本卷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 ‎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21.请写出元九的姓名。(1分)‎ ‎22.写出自居易所发起的诗歌运动的名称及其主张。(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葛朗台是资产阶级暴发户,重视金钱与利益,所以他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同时他又是基督徒,相信能在天国享福,所以他遗言还有“幸福只在天上”。‎ ‎ B.《家》中,梅被母亲嫁与别人,青年孀居终至郁郁而死;瑞珏因整个家族“血光之灾”的迷信被逼到城外生产,难产而死。两位美好女子的死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 C.《边城》中翠翠在端午节巧遇傩送,暗生情愫,也是在端午节认识了喜欢她的天保,还是在端午节知道王团总要用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D.荆州是刘备成败得失的关键。围绕借荆州、保荆州、失荆州,不仅写了一系列的战争,还写了刘备招亲、三气周瑜、诸葛亮吊丧等外交、政治斗争,这样交织起来,使小说更具可读性。‎ ‎ E.在《老人与海》中,小男孩马洛林的性格与老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小男孩回归后,老人正是在他的鼓励下坚强不屈的拼搏下去。‎ ‎24.简答题(10分)‎ ‎(1)“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谁的台词,他为什么要这样说?(4分)‎ ‎(2)《红楼梦》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湘云、袭人劝说宝玉,宝玉听了大觉逆耳,并称赞林黛玉从来不说这样的混账话。他们跟宝玉说了什么混账话?黛玉听到宝玉的表白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具体说明原因。(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  东有日本,西有美国,都是动漫产业的大国。日本原有三大国宝,分别是茶道、艺伎、相扑,现在动漫已经被誉为第四项国宝。‎ ‎  根据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而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商品的占了84%。漫画界的殿堂级人物手冢治虫被称为“1亿人的手冢治虫”,日本漫画连载杂志的代表《周刊少年》在1995年创下653万本的最高销售纪录。这足以说明日本庞大的内需市场具有的能量。‎ ‎  2007年日本动漫产业销售额为4810亿日元,而2008年则为4483亿日元,这样的金额也让动漫成了日本出版业的龙头。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曾提出“酷日本”的口号,力图将日本的漫画、动画市场拓展到全球。从1990年代以后,日本动漫出版商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仅建构了巨大的产业链,且将日本人的形象做了最好的国际宣传。日本成了动漫输出大国,全球不少国家播放的动漫片,有很大的比例来自日本。‎ ‎  一年绘制十册漫画单行本的漫画家,仅仅在发行版税方面,就有2.8亿日元的年收入。这让中国的漫画家望尘莫及,也是日本的精英竞相投入动漫产业的原因。但新人要得到认同很不容易,通常要拿着自已作品到处拜访出版社,或是投稿各种甄选比赛。‎ 可是一旦作品受欢迎,“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则告别勉强糊口的阶段了。多数的日本漫画家在正式出道前,多半从名漫画家助手开始做起,除了学习画漫画的必需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实地见习漫画家孕育作品的过程,包括灵感收集、角色设定、构思分镜等。近来漫画家借由和电视电影业界的合作,增加了漫画作品的能见度。十年间阅读漫画的人数更是增长了5倍之多。‎ ‎ 25.动漫被誉为日本的“第四项国宝”,根据是什么?(5分)‎ ‎ 26.日本成为动漫强国的原因有哪些?(4分)‎ ‎ 27.我国漫画家要取得成功,可向日本同行借鉴什么?(6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