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2016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青县2016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部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历史试题 ‎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这表明 ( )‎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 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 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2. ‎“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渊源于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道教     D.佛教 ‎3.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4.“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5.“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6. “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 ‎( )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 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 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7.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 )‎ 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 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8.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  )‎ ‎①从禅让到世袭 ②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 ‎③从井田制到私有制 ④从宗法制到官僚制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0.“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11.《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12.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13.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 )‎ A.汉初郡国并行制 B.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C.汉代实行察举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4.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姓名 官职 出身 萧何 相国 县吏 樊哙 左丞相 狗屠 灌婴 太尉 布贩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15.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制的推行 B.察举制的完善 ‎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宗法制的终结 ‎16.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 ( )‎ 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 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17.“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 A.通判 B.中书门下 C.三司 D.枢密院 ‎18.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  )‎ ‎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9.“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 A.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2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1.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而学者黄仁宇说,宰相的废除,内阁的形成,明朝的皇帝甚至可以几十年不上朝。这反映出 (  )‎ A.制度治国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治国方式 B.皇帝有制约宰相的权力 C.中央集权制度十分腐败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2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C.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3.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 D.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24.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25.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26.总的说来,经过改革,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一支政治力量,贵族特权也烟消云散,这就是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这意味着(  )‎ A.奴隶主贵族被赶下政治舞台 B.雅典国家性质发生变化 C.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 D.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27.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下列与这一特色形成无关的是(  )‎ A.小国寡民、没有外来威胁的环境 B.以“政治—论辩”为中心的公民生活 C.城邦社会的分层结构与分工方式 D.公民具有较高的素质及参政热情 ‎28.《十二铜表法》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C.保留罗马法注重形式的传统 D.维护罗马法的权威性 ‎29.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 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30.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城邦对公职人员实行多种约束。其中包括(  )‎ ‎①必须是成年男性公民 ②陪审法庭的监督 ‎③陶片放逐法的震慑 ④任期的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 ‎ ‎31.(25分)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显然有 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6分)‎ ‎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  材料三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 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3分)‎ ‎  材料四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利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4分)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 ‎——《全球通史》‎ ‎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7分)‎ 一部高二下学期历史试题答案 ‎1-5 CBDBB 6-10 CADAB 11-15 BBACA ‎ ‎16-20 DCDAC 21-25 ABDCC 26-30 DABBB ‎31.答案 (1)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分)‎ 秦朝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 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分)‎ ‎(2)相同点:皇帝决定政令的内容。(2分)‎ 不同点:明朝政令是公开发布;‎ 清朝的重要政令是秘密发布。(4分)‎ 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分)‎ (1) 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 就形式而言,是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 用。(4分,任意两点)‎ 原因: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 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去凝聚;‎ 希腊是以商品经济为主,需要一个自由平等的制度去维护。(4分)‎ ‎32. (1)中国:把满洲变成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4分)‎ 日本:满洲主权仍属于中国,与日本把满洲变成其殖民地的愿望相违背,损害了日本在满洲的既得利益。(4分)‎ ‎(2)意义:加强了同盟国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2分)‎ 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中国统一;(2分)‎ 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3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