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单元训练卷B(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单元训练卷B(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B)‎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淮地区 ‎2.世界上最具有危险性的森林虫害是(  )‎ A.蝗虫 B.松毛虫 C.泡桐大袋蛾 D.松材线虫 ‎3.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卡米尔”风暴潮是由________引发的 A.热带气旋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大陆气团 D.温带气旋 ‎4.关于风暴潮与海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暴潮就是海啸 B.风暴潮和海啸的动因是一致的 C.风暴潮可以分为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D.海啸都是海底地震引起的 右图显示地质灾害在我国某两省区的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的两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  )‎ A.黄河上游地区 B.长江上游地区 C.珠江上游地区 D.淮河上游地区 ‎6.图中的甲、乙两城市分别是(  )‎ A.西宁 兰州 B.贵阳 南宁 C.郑州 合肥 D.成都 重庆 ‎7.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率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东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中部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10‎ 右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某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反映的灾害最可能是(  )‎ A.暴风雪 B.飓风 C.水灾 D.沙尘暴 ‎9.该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砍伐森林 B.过度垦殖 C.温室效应 D.大水漫灌 ‎2008年5月,中国发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预报天气。据此回答10~11题。‎ ‎10.7月某日,气象卫星拍射到北太平洋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状云团,关于该云团及其所反映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  )‎ A.该天气系统可能是热带反气旋 ‎ ‎ B.从气压角度看,该系统可能是一个低气压 C.该系统中心气流下沉辐散,给当地带来大量降水 ‎ D.该系统强烈发展就会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 ‎11.气象卫星跟踪发现,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影响到浙江宁波,使宁波先吹东北风,后风力加强,伴有暴雨,两天后吹西南风,风力减弱,说明该系统在(  )‎ A.向东南移动 B.向西北移动 C.向西南移动 D.向东北移动 读“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1997~2006)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地震、洪涝、干旱 B.泥石流、风雹、风暴潮 C.风暴潮、火山爆发、干旱 D.风雹、洪涝、滑坡 ‎13.图中所示自然灾害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10‎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干旱 ④泥石流 ⑤火山爆发 ⑥滑坡 A.① B.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4.地震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原因是(  )‎ ‎①破坏面积广 ②突发性强 ③防御难度大 ④社会影响深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 下列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右图中的等值线反映我国某地区平均农作物单产分布情况,其中A>B>C>D。读图完成16~17题,‎ ‎16.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土壤 ④水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农业病虫害 B.地质灾害 C.旱涝灾害 D.风暴潮灾害 ‎18.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是(  )‎ A.种类多 B.频率高 C.分布范围广 D.地域差异小 北京时间‎2010年3月4日8时18分,在中国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北纬22.9度,东经120.6度)发生6.7级地震。另据台湾媒体报道,此次地震相当于4颗原子弹威力,广东潮汕三市均有震感。回答19~20题。‎ ‎19.广东潮汕三市此次大地震的震级是(  )‎ A.小于3级 B.3~5级 C.小于6.7级 D.等于6.7级 ‎20.台湾及附近海域所处的地震带为(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10‎ C.大西洋地震带 D.东非大裂谷地震带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952年11月12日,浓雾笼罩着英国伦敦地区,持续数天不散。浓雾使空气中的烟尘及二氧化硫难以扩散,形成了对人体呼吸系统极为有害的硫酸烟雾。数周内,因患肺炎、冠心病、支气管炎和心力衰竭等而死亡的人数大幅度上升。这就是有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据估计,直接死于“伦敦烟雾事件”的人数以千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伦敦属何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是怎样的?‎ ‎(2)“伦敦烟雾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3)在烟雾事件期间,死亡人群有何特点?致使他们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10‎ ‎22.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材料中直接反映出的自然灾害特点有(  )‎ ‎①危害的严重性 ②发生时间上的突发性 ③发生频率的区域性 ④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原因。‎ ‎(3)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10‎ ‎23.右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区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4分)‎ ‎(1)从地形条件看,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请你指出泥石流多发地区所处的高原或山脉的名称,并说明山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从降雨条件看,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3)图中A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这里是泥石流多发地?‎ ‎(4)图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但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其原因是什么?‎ 10‎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沉降平均速度最快的地区出现在______ 附近。‎ ‎(2)导致图示地区地面沉降最直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地面沉降,可能给A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解决地面沉降问题可采用的措施有哪些? ‎ 10‎ 答案解析 ‎1.C [本题出错原因是误认为西北地区降水量少,因此旱灾严重。西北地区虽然属于干旱地区,但是干旱是西北地区正常的自然规律,而且经济欠发达,受灾体少,所以带来的损失并不大;而华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土资源配合不佳,一旦发生旱情,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D [松材线虫具有染病容易、致死速度快、蔓延迅速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 ‎3.A [墨西哥沿岸的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引起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4.C [风暴潮和海啸在灾害景观和灾情上虽有相同之处,但形成的原因不同。风暴潮和海啸都是海岸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瞬间形成滔天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堤防,涌入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而海啸则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等活动激发的长波海洋巨浪。]‎ ‎5.B [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学生的读图能力,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即长江上游地区,故选项B正确。]‎ ‎6.D [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从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出甲为四川省,乙为重庆市,故选项D正确。]‎ ‎7.D ‎8.D [根据图中灾害发生的区域判断,它多发生在落基山以东和中央平原之间,可以判断它为沙尘暴。]‎ ‎9.B [由于该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过度垦殖是产生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10.B [该天气系统为7月份在北太平洋海域出现的逆时针涡旋,应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带来大量降水,梅雨天气是由于冷暖气团交汇,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 ‎11.D [先吹东北风,说明台风中心在宁波西南方,后吹西南风,说明台风中心在东北方,故该系统在向东北方向移动。]‎ ‎12.A [可以从图中直接看出。]‎ ‎13.B [泥石流和滑坡主要受重力作用影响,而干旱与气候密切相关,风暴潮的直接原因是受风力影响。地震和火山爆发与地壳运动、岩层断裂有关,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 ‎14.B [地震发生速度快,难监测,防御难,造成的损失大。]‎ ‎15.‎ 10‎ ‎ D [城市建设使其城市地表硬化,使大气降水难以下渗,地下径流量大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大气降水汇集成地表径流速度快,形成径流,使当地储水量减少,蒸发量下降。]‎ ‎16.C [该地都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东中部地区地势低平多盐碱土,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作物单产低。]‎ ‎17.C [该地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夏季风势力的强弱变化常会导致该地的旱涝灾害。]‎ ‎18.D [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差异明显。]‎ ‎19.D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0.B [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21.(1)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2)不属于自然灾害。虽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应属于人为灾害。‎ ‎(3)死亡人群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差。硫酸烟雾作用于人的呼吸系统,从而造成肺炎、冠心病、支气管炎和心力衰竭等,导致死亡。‎ 解析 第(1)题,伦敦位于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颠岛上,常年处于西风的控制下,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题,大雾天气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但雾天的出现使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更为严重的是二氧化硫与雾结合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硫酸烟雾,从而形成灾害。由此也可看出,“伦敦烟雾事件”虽然有受灾体,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只能属于人为灾害。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硫酸烟雾主要有害于人的呼吸系统,因此受危害最大的人群应是应急反应差的老弱病残等人群。本题应注意判断自然灾害的依据,一是以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必须有受灾体,即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社会失稳等,二者缺一不可。‎ ‎22.(1)A (2)(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3)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主要功能为: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解析 本题以2003年特大洪水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第(1)题,材料描述的是淮河流域,该区多发洪涝,此次洪涝造成4.6万人搬迁、大面积受灾的严重后果,但未呈现出洪水对相关灾害的影响。第(2)题,洪水形成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区,降水就兼具南方降水的持续性和北方降水的集中性特点,所以更容易引发洪灾。第(3)题,对于淮河治理的措施集中体现在上游修水库、中游建分洪蓄洪区、下游挖入海新河。‎ 10‎ ‎23.(1)欧洲南部有阿尔卑斯山,欧亚两洲分界处有乌拉尔山,亚洲中部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等,北美西部有落基山,南美西部有安第斯山等。原因是:①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②山地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等。‎ ‎(2)小雨时,地表泥石不能被雨水带走,泥石逐渐积累。一遇暴雨,积累的泥石便随水而下,形成泥石流。‎ ‎(3)①这里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②在干旱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③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 ‎(4)①B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②B地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③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 解析 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陡峭的沟谷;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③充足的水源。在山区、高原地区地表起伏大,因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多,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 ‎24.(1)分布不均 多中心 宁河 (2)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 地面沉降导致地下排污管道遭到破坏致使市区出现污水外溢;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导致地面建筑物受损等。 雨季和汛期对地下水进行回灌;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利设施(如水库蓄洪等)扩大地表水用量以缓解地下水超采的压力;节约利用地下水(如适当调高水价、循环用水等),防止地下水的污染,提高利用率。 ‎ 解析 本题紧扣一个热点问题——地面沉降。图示是我国华北平原地区,该地区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少,而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导致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