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ID:163412

大小:18.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5-07-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确凿(záo)    书藉      气冲斗牛(dǒu)     锋芒毕露B.栅栏(shān)   讪笑      妇孺皆知(rú)      潜心贯注C.石榴(liú)    哽咽      兀兀穷年(wù)      心会神凝D.荒谬(miù)    臃肿      人迹罕至(hǎn)     沥尽心血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当时,奥本海默是美国鲜为人知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B.福楼拜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C.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之难明真相。D.“耳聋”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贝多芬。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B.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原因是柏林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造成的。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D.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是有着深刻印象的。4.“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句式变换后,改变原意的一项是(     )(2分)A.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吗?                 B.花木兰不是巾帼英雄吗?C.谁也不能否认花木兰是巾帼英雄。       D.巾帼英雄花木兰。5.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能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的一项是(     )(2分)现在阅读,变成了“悦读”。阅读变成了一种让人轻松的“精神按摩”。这样的阅读已不再承载更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同时一些人在“悦读”中还会染上对知识、对历史不恭的游戏似的心态。“娱乐化解读”和“恶搞”的游戏一样,最突出的表现为:戏拟经典故事,将历史遗产颠覆成为一种“大杂烩”,东拼西凑之后取悦读者。A.现在阅读变成了“悦读”。      B.“阅读”成“悦读”,应警惕娱乐化解读历史。C.阅读已不再承载更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D.“娱乐化解读”和“恶搞”的游戏一样,东拼西凑之后取悦读者。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6—7题。(4分)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关于本诗的“关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玉笛       B.春风       C.折柳       D.故园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2分)陆九渊①,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②无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③,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闻人诵伊川④语,自觉若伤我者⑤。”又曰:“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⑥?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⑦之言支离⑧。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注释】①陆九渊:江西金溪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②何所:为什么。③总角:古代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发髻,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借指童年时期。④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⑤伤:妨碍。“若伤我者”大意是说:伊川之学不合口味。⑥奚为:为什么。类:相同,类同。⑦有子:孔子的学生。⑧支离:分散,残缺;没有条理。8.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B.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C.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D.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生(          )      (2)省(          )10.用现代汉语说说“及总角,举止异凡儿。”一句的意思。(2分)答: 11.文章写了陆九渊哪些事例?请一一概述。(4分)答: 1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陆九渊的品质。(2分)答: (三)古诗文积累。(6分)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黄河远上白云间,                      。(2)                 ,明月来相照。(3)《木兰诗》中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                    _______;                 ,                 ?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完成第14—16题。(10分)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14.文段表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险,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执著、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依据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种精神)?试具体阐析。(4分)答:   15.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3分) 答: 16.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画线的一组句子结构相似,形式比较整齐。请从句子的表达效果方面作一点鉴赏。(3分)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1题。(22分)柳叶儿   宋学孟  (1)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2)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3)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4)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5)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6)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7)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8)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9)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10)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11)我从上而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12)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13)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14)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15)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17.这篇叙事散文以               为线索,用          的叙述方法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抒发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2分)18.第(6)段写“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联系下文,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我”“乐” 的主要表现。(6分)答:(1)                                                                 ;   (2)                                                                 。19.环境描写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第(10)段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答: 20.品味句子(注意加点的词)。(6分)(1)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答: (2)“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答: 21.仔细读最后一段,分析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答: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22.阳光中学将要开展“我爱家乡——景德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用简要的语言对景德镇作概括介绍。(3分)【材料一】东晋时期,景德镇比较偏远,成为农民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活跃场所。当时陶侃率领官军在昌江以南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后,在这一地区设置“新平镇”,意为新近平定的地方。“镇”,在宋代以前,是封建统治者为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设镇驻守军事的意思。因地处昌江之南,后又称“昌南镇”,隋唐时曾一度为“陶阳镇”。北宋赵恒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朝廷命令当时还称昌南的景德镇造御瓷进献,这批瓷器光致茂美,质量空前,器底都书“景德年制”四字,因“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由此,昌南镇就逐渐被“景德镇”替代。“景德镇”一名沿用至今已有1000多年。【材料二】三闾庙位于城区西北的昌江河西岸,是景德镇当年商船云集、人声喧哗的水运码头。当年安徽、鄱阳等地运来的松柴、瓷土等原料都经过水路运到这个码头,又经这个码头将景德镇的瓷器运到世界各地,呈现出“器成天下走”的陶瓷文化盛景。当年的昌江江面上,全是商船。“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描述的正是景德镇昔日此处的繁华。【材料三】浮梁,是一个具有1390多年历史的古县,曾孕育了世界著名的瓷都景德镇,产茶、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晋时期,曾创造“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辉煌。唐宋时期,浮梁是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留下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至唐以降,浮梁的“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以其“形美、色艳、香郁、味醇”四绝,历宋、元、明、清数代而不衰,成为经世品牌,诏为贡品。明代汤显祖在其《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一文中,曾对浮梁茶有过生动描述:“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系其薄者……。”清代道光年间,红茶制作工艺传入浮梁。浮梁工夫红茶远销欧美市场。1915年,由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江资甫“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答: (2)2012年12月28日下午,景德镇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代表“景德镇精神”表述语——“大器成景,厚德立镇”。你对这八个字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它所蕴含的意义。(3分)答: 23.(50分)你好,你怎么了,你认为呢……只要每天开口说话,“你”字就必定会用到。“你”也许是亲人、师友,也许是同学、对手,也许还是陌生人。或者也许,“你”是不可或缺的物品,是某种情感精神……总之,离不开“你”。请以“离不开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