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2015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老河口市2015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老河口市2015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有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2013年6月20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若在天宫一号中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2.阅读下列短文:不同的卤素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一系列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卤 素互化物。卤素互化物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它们有许多化学性质跟卤素单质相似,例如:能跟大多数金属起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也能跟某些非金属单质起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溴化碘(IBr)是卤素互化物的一种。这种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深红色的固体,熔点为‎41℃‎,沸点为‎116℃‎。下列对IBr的各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很多化学反应中,溴化碘是一种氧化剂 ‎ B.固体溴化碘是一种原子晶体 C.与水能反应:IBr + H2O=HBr+ HIO ‎ D.在Fe3+的催化下可与苯反应生成和HBr ‎3.实验室中配制250mL 0.10mo1·L-1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4.描述分子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 分子中的碳原子分别采取sp、sp2、sp3杂化,分子中共有10个不饱和碳原子 C. 最多有18个原子可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D. 分子式为C11H6ClF3‎ ‎5.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20—50 MPa的高压和‎500 ℃‎的高温下,用铁作催化剂,且氨转化率 12‎ ‎10%—15%。‎2005年6月27日美国化学会刊报道,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transFe(DMeOPrPE)2Cl2的铁化合物。用transFe(DMeOPrPE)2Cl2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出氨,反应可表示为N2+3H22NH3,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均相同 B.新法合成与哈伯法相比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极具发展远景 C.新法合成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 D.哈伯法合成氨是吸热反应,新法合成氨是放热反应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Na2S的水解:S2-+ 2H2O H2S + 2OH-‎ B.NaHCO3的电离:NaHCO3 Na + + H+ + CO32-‎ C.HSO3-的电离:HSO3- H+ + SO32-‎ D.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3e- Fe3+‎ ‎7.在下列反应中,化学式下面画有短线的物质只作氧化剂的是( )‎ A.2NH3+3Cl2====N2+6HCl B.2NH3+3CuON2+3Cu+3H2O C.Cl2+2NaOH====NaCl+NaClO+H2O D.KClO3+6HCl(浓) ====KCl+3Cl2↑+3H2O ‎8.在‎0.5 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mol Na+,对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 C.‎0.5 L该溶液含有‎58.5g NaCl D.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9.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离子或晶体的空间结构完全不同的是( )‎ ‎ A.NH3和H3O+ B.N和CH‎4 C.CO2和SiO2 D.金刚石和晶体硅 ‎10.标准状况下,一个装满氯气(Cl2)的集气瓶质量为‎74.6 g,若装满氮气,其质量为‎66 g,则此容器的体积为( )‎ A.‎22.4‎ L‎ B.‎2.24 L C.‎44.8 L D.‎‎4.48 L ‎11.现有KCl和KBr的混合物‎3.87 g,将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 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4.1% B.25.9% C.40.3% D.48.1%‎ ‎1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其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苯 苯乙烯 B.甲醛 乙二醛 ‎ C.对甲基苯酚 苯甲醇 D.甲酸 乙醛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1mol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3NA 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1.0 L 1.0 mol·L-1 NaClO溶液中含有ClO-离子的数目为NA ‎14.在0.1 mol/L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水;c(CH3COO-)>c(Na+)>c(OH-)>c(H+)‎ B.0.1 mol/L盐酸;c(Na+)=c(Cl-)>c(H+)>c(CH3COO-)>c(OH-)‎ 12‎ C.0.1 mol/L醋酸;c(Na+)>c(CH3COO-)>c(H+)>c(OH-)‎ D.0.1 mol/L氢氧化钠;c(Na+)>c(CH3COO-)>c(OH-)>c(H+)‎ ‎15.钢铁发生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2Fe-4e- = 2Fe2+ B.2Fe2++4e- = 2Fe C.2H2O+O2+4e-= 4OH- D.Fe3++e-= Fe2+‎ ‎16.常温下0.1 mol·L-1氨水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B.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 10倍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氨水 D.降低溶液的温度 ‎17.在恒温、恒容下,发生如下反应:‎2A(g)+2B(g) 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 mol·L—1途径Ⅱ: 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1 和6 mol·L—1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 A、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反应速率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 ‎ B、达到平衡时,途径I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 ‎ C、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 D、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18.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组合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I2(H2O)‎ CCl4‎ 萃取、分液 B CO2(CO)‎ O2‎ 点燃 C Zn (Cu)‎ 稀硫酸 过滤 D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19.下列各溶液中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 ‎ A.由水电离的c(OH-)=10-14mol·L-1 的溶液:CH3COO-、SO42—、Na+、K+‎ ‎ B.加入铝粉后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H4+、Na+、NO3-、Cl-、SO42-‎ ‎ C.能使 pH 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 S2一、SO32-、CO32-、Na +‎ ‎ D.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20.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该电池性能优良,其电池总反应为:v3++VO2++H2OVO2++2H++V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减弱 B.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VO2++2H++e-=VO2++H2O C.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负极 D.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负极有1mol V2+被氧化 ‎21.‎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损坏核电站设备,引起核泄漏。钚是核工业重要原料,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4,有多种同位素如钚—238、钚—242、钚—244等,下列关于钚—238说法错误的是 A. 钚是f 区元素 B . .核外电子数238‎ C. 核内中子数 144 D . 钚是锕系元素 ‎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苯中含有0.3NA个碳碳双键 B.22.4LCl2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共转移NA个电子 C.‎1 L 1 mol/L的氯化铜溶液中Cu2+的数目小于NA D.‎5.6g铁在0.1 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12‎ ‎23.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0.1 ( b – ‎2a ) mol/L B.10 ( ‎2a – b ) mol/L C.10 ( b – a ) mol/L D.10 ( b – ‎2a ) mol/L ‎24.为测定某有机物的结构,用核磁共振仪处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的核磁共振氢谱,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 A.C2H5OH B. ‎ C.CH3CH2CH2COOH D. ‎ ‎2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O2(g)SO3(g) ΔH=-98.32 kJ·mol-1,在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  )‎ A.=196.64 kJ B.=98.32 kJ C.196.64 kJ ‎27.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是 ‎ A.C3H8 B.CH≡CH C.SO2 D.CH2 = CHCH3‎ ‎28.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7.84 L的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7.8 g的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5 mol·L-1‎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 = 3的盐酸和pH = 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pH = 4‎ ‎ B.室温下,pH = 9的碱性溶液中,可能存在CH3COOH分子 ‎ C.中性溶液中必然有c(H+) = c(OH-) = 1×10-7 mol/L ‎ D.在0.1 mol/L HCl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减小 ‎30.X、Y、Z、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Z的质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 ‎ Y Z ‎ ‎ W A.常压下,四种元素单质中,W单质的熔点最高 B.Z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 D.W元素的金属性比Z元素的金属性强 12‎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40分)‎ ‎31.(8分)在50mLH2O2水溶液中加入‎2g二氧化锰,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 (1)该反应还可用______________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 (2)A、B、C各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试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H2O2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分)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 ‎(2)另称取铁钉‎6.0 g放入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 ‎②乙同学取336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 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简要表述计算过程)__________。‎ ‎33.(14分) 某学生设计了一套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 ‎ ‎ 请观察该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该实验的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 ‎ ‎ ‎ ‎(3)实验用品: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 12‎ ‎(K3)、橡胶管、橡胶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哪几种(写仪器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步骤:①按上图连接好仪器装置;②扭开活塞K1和K2,主要现象为 ;‎ ‎③关闭 ,(填写K1或K2或K3)打开 ,(填写K1或K2或K3), 用手或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就能使烧瓶产生喷泉。‎ ‎34.(12分)为应对环境污染,使得对如何减少煤燃烧和汽车尾气中各种含碳、氮、硫等气体的排放,及有效地开发利用碳资源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 ‎(1)为减少煤燃烧中废气的排放,常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请写出焦炭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在高温下可将汽车尾气中的 CO、NO转化为无毒气体。‎ 已知:①2CO(g)+O2(g)=2CO2(g) ∆H1=-566 kJ∙mol-1‎ ‎②2NO(g)+2CO(g) ⇋ N2(g)+ 2CO2(g) ∆H2=-746 kJ∙mol-1‎ 则反应N2(g)+ O2(g)= 2NO(g)的∆H= kJ∙mol-1。‎ ‎(3)在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NO、2 mol CO,发生上述反应②,‎ ‎20s反应达平衡,此时CO的物质的量为1.6 mol。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4)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示意图。催化剂b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氮氧化物进入水体可转化为NO3─,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NO3─的污染。原理如图所示。‎ 电源正极为 (填“A”或“B”),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0.4mol电子,则处理掉的NO3─为 g。‎ 参考答案 12‎ ‎1.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而过滤需要靠重力的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在失重状态下过滤操作最难完成,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B ‎【解析】‎ 试题分析:A、溴化碘的性质类似于卤素单质,因此常作氧化剂,A正确;B、溴化碘是一种分子晶体,B错误;C、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可知溴化碘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IBr + H2O=HBr+ HIO,C正确;D、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则与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苯和溴化氢,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卤素互化物的判断 ‎3.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实验室中配制250mL 0.10mo1·L-1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250mL 的容量瓶,故选项是D。‎ 考点:考查仪器的用途的知识。‎ ‎4.C ‎【解析】‎ ‎5.B ‎【解析】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机理不同,效果也不同,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转化率是一样的,故A选项不正确;B选项显然正确;C、D选项不正确,新法实际上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能量,旧化学键要断裂,新化学键也同时生成,反应的本质与催化剂无关,它们都是放热反应。‎ ‎6.C ‎【解析】‎ 试题分析:S2-的水解要分两步进行,A错;HCO3-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NaHCO3 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B错;HSO3-在溶液中主要以电离为主,C正确;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应该是:Fe-2e- Fe2+,D错。‎ 考点:电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金属腐蚀的电极反应。‎ ‎7.D ‎【解析】A、B项中NH3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C项中Cl2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为歧化反应,既作还原剂又作氧化剂。‎ ‎8.D ‎【解析】A正确,B正确,C错,‎0.5 L该溶液含有‎29.25g NaCl;D正确;‎ ‎ 9.C ‎ 【解析】NH3和H3O+都为锥形,N和CH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金刚石、晶体硅、SiO2都以正四面体为基本结构单元,CO2为直线型分子,应选C。‎ ‎10.D ‎【解析】用差量法分析,当体积为‎22.4 L时,装Cl2和装N2的两瓶质量差为‎43 g,设容器容积为x,则,所以x=‎4.48 L。‎ ‎11.C 12‎ ‎【解析】从KXAgX可认为1 mol K+被1 mol Ag+取代。‎ 根据差量法:KX—AgX Δm ‎1 mol ‎‎69 g n(K+) ‎‎2.76 g 故n(K+)=mol=0.04 mol 故m(K+)=‎39 g·mol-1×0.04 mol=‎‎1.56 g w(K+)=×100%=40.3%‎ ‎12.A ‎【解析】‎ 试题分析:A.苯乙烯和苯分子式分别为C8H8、C6H6,最简式相同,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苯不是同系物,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甲醛和乙二醛分子式分别为CH2O、C2H2O2,最简式不同,甲醛含有1个醛基,乙二醛有2个醛基,不是同系物,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对甲基苯酚和苯甲醇分子式分别为C7H8O、C7H8O,最简式相同,对甲基苯酚和苯甲醇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二者分子式相同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甲酸和乙醛分子式分别为HCOOH、C2H4O,最简式不同,甲酸和乙醛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3.C ‎【解析】‎ ‎14.B ‎【解析】A项,正确的离子浓度顺序为c(Na+)>c(CH3COO-)>c(OH-)>c(H+);B项,加入0.1 mol/L盐酸后,生成等浓度的NaCl和醋酸混合液,故有c(Na+)= c(Cl-),考虑水的电离,故有c(H+)>c(CH3COO-),B正确;C项,电离大于水解,正确的离子浓度顺序为c(CH3COO-)>c(Na+)>c(H+)>c(OH-) ;D项,正确的离子浓度顺序为c(Na+)>c(OH-)>c(CH3COO-)>c(H+)。‎ ‎15.C ‎【解析】钢铁腐蚀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为2H2O+O2+4e-= 4OH- ,析氢腐蚀的正极反应为2H++2e-=H2。‎ ‎16.A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可以使溶液中c(OH-)增大,可能使溶液的pH由a→(a+1).正确。B.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溶液的pH减小,不可能变为(a+1)。错误。C.加入等体积0.2 mol·L-1氨水,氨水的浓度为(0.1+0.2)mol/L÷2=0.15mol/L.氨水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但是也不可能增大1个单位。错误。D.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降低温度,电离程度减小,电解质电离的程度越小,溶液中的c(OH-)越小,pH就越小。错误。‎ 考点:考查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的知识。‎ ‎17.C ‎【解析】因为平衡的建立和途径是无关的,所以途径Ⅱ中相当于是A、B的浓度都是4mol/L,容器容积相同,所以途径Ⅱ中压强大,反应快,A不正确。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压强是不变的,即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是途径I 12‎ 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的2倍,B不正确。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而起始A和B的浓度之比都是1︰1的,所以在这2种条件下所得到的平衡状态是等效的,因此C正确,D错误。答案是C。‎ ‎18.AD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I2在H2O和CCl4中的溶解度不同可以把I2和H2O分离,A对;点燃式可以出去CO,但CO2也无法收集了,B错;稀硫酸与Cu不反应,与Zn反应,把主体物质除掉了,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Ca(OH)2熔沸点很高,蒸馏分离,D对。选AD。‎ 考点:物质的分离方法。‎ ‎19.AC ‎【解析】‎ 正确答案:A C ‎ A.正确,由水电离的c(OH-)=10-14mol·L-1 的溶液:CH3COO-、SO42—、Na+、K+‎ B.不正确,加入铝粉后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碱性时NH4+不共存,酸性时NO3-和H+ 与铝不产生H2;-‎ C.正确;‎ D.不正确, MnO4-是紫红色。‎ ‎20.D ‎【解析】‎ 试题分析:A、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VO2++H2O=VO2++2H++e-,所以阳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错误;B、根据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知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VO2++H2O=VO2++2H++e-,错误;C、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错误;D、放电时,负极上V2+被氧化生成v3+,每转移1mol电子,负极有1mol V2+被氧化,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 ‎ ‎21.B ‎【解析】钚—238是指其质量数为238,质子数为94,中子数为144;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它为锕系元素,属于 f区,故B项不正确,答案为B ‎22.C ‎【解析】‎ 试题分析:苯是液体,不能用V/Vm求其物质的量,且苯分子中只含有介于C—C键和C=C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不含碳碳双键,故A选项错误;虽然Cl2+H2OHClO+HCl~e—中转移电子与氯气的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但是缺少“标准状况下”条件,不能用V/Vm求其物质的量,且氯气部分与水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可逆反应,说明不可能转移1mol电子,故B选项错误;由于c•V=n,则Cu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虽然CuCl2=Cu2++2Cl—中铜离子与氯化铜的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但是铜离子能少部分水解生成氢氧化铜,则平衡时溶液中铜离子小于1mol,故C选项正确;由于m/M=n,则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2Fe+3Cl22FeCl3中氯气与铁的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铁过量,氯气不足,应根据氯气的量计算转移电子的量,由于2Fe+3Cl22FeCl3~6e—中转移电子与氯气的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等于0.2mol,故D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涉及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或电离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强电解质、物质的组 12‎ 成、水的离子积、溶液的pH、电离方程式等。‎ ‎23.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根据Ba2+ + SO42-====BaSO4↓知溶液中钡离子的物质的量是amol;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根据Ag+ + Cl-====AgCl↓知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b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是(b—‎2a)mol,则钾离子的浓度是(b—‎2a)mol÷‎0.1L=10 ( b – ‎2a ) mol/L 10 ( b – ‎2a ) mol/L,选D。‎ 考点:考查电荷守恒法计算。‎ ‎24.A ‎【解析】‎ 试题分析:由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该物质的分子中存在三种H原子,个数比为3:2:1.A.乙醇结构简式是CH3CH2OH,符合题意,正确;B.物质只有2种H原子,错误;C.物质有4种H原子,错误;D. 物质对二甲苯有2种H原子,错误。‎ 考点:考查核磁共振氢谱在测定物质结构中的应用的知识。‎ ‎25.C ‎【解析】‎ 试题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物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2 mol SO2和1 mol O2如果彻底反应则应放出196.64 kJ的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4 kJ。‎ 考点: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6.CD ‎【解析】A选项没有注明聚集状态,热量数值也不对应,故不正确;B选项,因为1 mol H2(‎22.4 L)放出的热量为12.76×22.4=285.8 kJ而不是12.76 kJ,所以不正确;2 mol H2放出的热量为285.8×2=571.6 kJ,所以正确选项为C、D。 ‎ ‎27.A ‎【解析】A 丙烷,是饱和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B 有碳碳三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C 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D 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28. C ‎【解析】 2Na2O2+2H2O=4NaOH+O2↑‎ ‎0.2 mol   0.4 mol 0.1 mol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0.2 mol 0.4 mol   0.2 mol 0.3 mol 由以上两个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气体体积为:(0.1 mol+0.3 mol)=0.4 mol,为‎8.96 L,故A错;n(Na+)=0.4 mol,则c(Na+)=0.4 mol/‎0.2 L=2 mol·L-1,故D错。‎ 反应后剩余0.2 mol NaOH,故0.3 mol HCl先与其反应后,剩余的0.1 mol HCl再与NaAlO2反应,生成0.1 mol Al(OH)3沉淀,质量为‎7.8 g,故C正确;最终得到的是0.1 mol NaCl和0.1 mol NaAlO2的混合溶液,据电荷守恒有:c(Na+)+c(H+)=c(Cl-)+c(OH-)+c(AlO2—),由于c(H+)≠c(AlO),故B错。‎ ‎29.B ‎【解析】A:两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较小pH加0.3,即为3.3‎ 12‎ B:例如CH3COONa溶液中由于水解可存在少量的CH3COOH分子 C:中性溶液中c(H+) = c(OH-) ,但数值不一定等于1×10-7 mol/L,于温度有关 D:稀释后c(H+)减小,c(OH-)必然增大 答案为B ‎30.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和Y是第二周期元素,Z和W是第三周期元素。如果设X的原子序数是a,掌握Y是a+2、Z是a+7、W是a+9。又因为Y、Z的质子数之和为21,即a+2+a+7=21,解得a=6,所以X是C、Y是O、Z是Al、外W是P。A不正确,金属铝的熔点最高;C不正确,因为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所以水的稳定性强于甲烷的稳定性;D不正确,铝的金属性强于P,答案选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31.(8分)(1)FeCl3或过氧化氢酶(2分)‎ ‎ (2)A、B、C(2分)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2分)‎ ‎ (3)0.1mol·L-1(2分)‎ ‎【解析】‎ ‎32.(1)在冷浓硫酸中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铁与硫酸铜溶液的接触 ‎(2)①向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X,若紫红色褪去,则溶液X中含有Fe2+‎ ‎②因为n(BaSO4)=0.01mol,根据硫原子守恒:n(BaSO4)=n(H2SO4)=n(SO2),n(SO2)=0.01mol,V(SO2)=‎2.24L,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66.7%.‎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需将所学基础知识准确应用到解题过程,经过处理的铁钉放入冷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再放入硫酸铜溶液时,不会出现明显变化;铁钉放入浓硫酸中加热时会发生反应,且开始生成Fe3+和SO2‎ 气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则会产生Fe2+和H2;若检验溶液中的Fe2+,须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因为n(BaSO4)=0.01mol,根据硫原子守恒:n(BaSO4)=n(H2SO4)=n(SO2),n(SO2)=0.01mol,V(SO2)=‎2.24L,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66.7%.‎ 考点:金属铁与热浓硫酸反应的探究实验。‎ ‎33.(1)验证NO与O2反应,NO2与H2O反应 (2分)‎ ‎(2)2NO+O2=2NO2、3NO2+H2O=2HNO3+NO (6分)‎ ‎(3)圆底烧瓶和烧杯 (2分)‎ ‎(4)盛NO的集气瓶内出现红棕色 (2分) K1和K2,K3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NO与O2混合,生成的NO2通入H2O中,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O与O2反应,NO2与H2O反应。‎ ‎(2)本实验首先发生NO与O2的反应,然后NO2与H2O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 ‎(3)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K3)、橡胶管、橡胶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圆底烧瓶和烧杯。‎ 12‎ ‎(4)扭开活塞K1和K2后,NO与O2混合,生成NO2,所以反应现象为:盛NO的集气瓶内出现红棕色;关闭K1和K2,打开K3,用手或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烧瓶内NO2气体体积膨胀,与烧杯内H2O接触发生反应,造成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产生喷泉。‎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分析、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34.(12分)‎ ‎(1)C+H2O(g) CO+ H2 (2分)‎ ‎(2)+180(2分)‎ ‎(3)1.25(2分)‎ ‎(4)CO2+2e-+2H+=HCOOH(2分)‎ ‎(5)A(2分); ‎4.96g(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碳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O和氢气的清洁气体燃料,化学方程式是C+H2O(g) CO+ H2;‎ ‎(2)根据盖斯定律,反应N2(g)+ O2(g)= 2NO(g)的∆H=∆H1-∆H2=+180kJ/mol;‎ ‎(3)根据题意,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是1.6mol,则消耗CO的物质的量是1.6mol,剩余CO的物质的量是0.4mol,平衡浓度即为1.6mol/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剩余N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是0.4mol/L,氢气的浓度是0.2mol/L,则平衡常数K=(0.2×0.42)/(0.12×1.62)=1.25;‎ ‎(4)根据装置图可知,b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与氢离子结合为甲酸,电极反应式是CO2+2e-+2H+=HCOOH;‎ ‎(5)电解池的右侧是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以B为负极,A是正极;硝酸根离子反应的电极反应式是2NO3-+10e-+12H+=N2+6H2O,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0.4mol电子,则处理掉的NO3─的物质的量是0.4mol/5=0.08mol,其质量是0.08mol×‎62g/mol=‎4.96g。‎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