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一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诊断测试卷(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漳浦一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诊断测试卷(1)

ID:133764

大小:16.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0-05-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漳浦一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诊断测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O.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2)披绣闼,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滕王阁序》) (3)                            ,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4)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陈情表》) (6)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小题(15分)。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范文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②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时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降将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注] 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忤:触怒 B.似道怒,寝其疏                 寝:搁置 C.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      遁:失败               D.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      恨:遗憾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陈文龙“忠义”的一组是                (     )(3分) ① 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     ② 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③ 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④ 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  ⑤ 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   ⑥ 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陈文龙本来很受丞相贾似道器重,并提拔他担任监察御史,但他从不阿附贾似道。 B.陈文龙极力反对贾似道任用范文虎、赵溍,被贾似道免了官职,但兵溃鲁港后,贾似道也追悔莫及。 C.福州投降元军后,王刚中派人到兴化劝降,陈文龙杀了王刚中,并写信斥责备王世强等人的叛国行为。 D.林华投降元军后,又下令让曹澄孙把陈文龙和他的家人都抓到元军中,百般凌辱,但陈文龙宁死不屈,终至绝食而死。 5.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                  (3分) ②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3分)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家》) B.第六十六回写柳湘莲说贾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如王熙凤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史云光逼婚,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害死两条人命。(《红了梦》) C.小爱斯梅拉达被抱走时带走了一只小鞋子,留下一只在房间里,后来爱斯梅拉达在 “老鼠洞”里看到隐修女珍藏的小鞋,于是赶紧将自己香囊里的鞋子拿出来比对,发现两只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完全一样,分别多年的母女才由此相认。(《巴黎圣母院》) D.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复活》) E.葛朗台活到82岁,患了疯瘫症,不得不让女儿参加管理田产的事情,他不能走动,坐在轮椅上指挥女儿把一袋袋金币藏好,将贮藏室钥匙也交给欧也妮保管。临死前,神甫来做临终法事,葛朗台想抓住神父手上的金戒指,这一下的努力最终使他送了命。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5分) (1)《三国演义》中有诗云:“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请简述周瑜决定采用什么计谋取得荆州,结果如何?    (2)堂吉诃德已经等得不耐烦,生怕上天并未选定自己去完成这件大事,所以玛朗布鲁诺不把那匹马送来;再不然,就是玛朗布鲁诺不敢和他决斗。这时花园里忽然来了四个身披翠绿藤萝的野人,同扛着一匹大木马。请简述堂吉诃德骑木马的故事。(《堂吉诃德》) 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的人物。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3分)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①,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     (《孟子·万章下》)     [注]①孟献子:鲁国的卿孟氏,“献”是他的谥号。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