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冲刺卷(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冲刺卷(二)

ID:121758

大小:314.08 KB

页数:31页

时间:2009-05-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命题报告】   本套试题的命制按照2007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评价目标体系,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命题趋势,在内容、结构、命题设计、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体现了利于选拔和利于素质教育的原则。试题突出了对政史地学科主干知识、研究性思维过程、思维品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考查;试题视野开阔、难度略降,命题设计反映现实生活背景,选取材料贴近生活,试题直接再现所学知识的题目很少,要求考生快速从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头脑中已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并按设问指向答题,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导向和易、中、难不同层次题目的区分。试题充分根据高考最新权威信息,结合07考纲考点新变化,参考了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考查特点,针对2007年可能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命题预测。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X  页,第II卷X至X 页。全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3题。     1.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2.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3.苏伊士运河主要位于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读我国南方某石灰岩广布地区不同地表状况下的土层空气中C02浓度示意图,回答3~4题。     4.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在80㎝深度上,土层最易被溶蚀的是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5.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滑坡、泥石流    D.土壤盐碱化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回答6~7题。     6.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       B.c、a、b     C.c、b、a     D.b、a、c   7.据图判断,不正确的说法是   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交通通达度造成   B.该城市西侧交通通达度比东侧高   C.距城市中心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   D.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下图是我国某地传统民居的景观图,回答8~9题。     8.图中民居多分布在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9.当地的突出理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环境污染    D.土壤盐碱化   龙舟竞渡在广州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端午节,广州都要举办端午赛龙舟的活动。现在,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已演变成为广东龙舟节。每年欢渡龙舟节时,都会在美丽的珠江河面上举办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等活动。回答10~11题。   10.不少华人在异国他乡也进行龙舟竞渡,用以宣扬中华文化。这种文化现象属于         A.等级扩散     B.扩展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11.华人若在欧洲南部进行龙舟竞渡,最适宜在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和谐世界,就是要在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进,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据此回答12~15题。   12.隋唐王朝推行对外友好交往政策,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推动作用的人物是   ①鉴真  ②玄奘  ③义净  ④ 崔致远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3.下列条约内容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确定的是   A.中俄两国边界的东段,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    B.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俄国领土   C.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D.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①②③④四个地点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如右图)其中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会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B.在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C.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    D.仅是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理论   19~20世纪,亚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亚洲经济的发展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16~19题。   16.19世纪中期,亚洲人民奋起抗击外来侵略,形成了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革命风暴   A.当时亚洲国家都沦为欧洲列强殖民地   B.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亚洲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加剧了民族矛盾   C.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D.不具有初步的国际意义   1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不属于亚洲觉醒的是   A.英军进攻德里 B.法庭上的提拉克 C.同盟会上的孙中山 D.朝鲜义兵   18.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具有的新特点是①斗争由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②许多封建王公加入起义行列 ③运用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方式 ④工人阶级充当了革命的主力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加坡和韩国经济高速增长,一跃而实现了工业化,其共同原因是   ①抓住机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④政府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政治变革和科技创新是世界上一些大国崛起的重要推动因素。据此回答20~22题。   20.6世纪后期至10世纪初,在中国的土地上相继建立起东临太平洋、西至中亚的隋、唐王朝。隋、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大国的原因不包括   A.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B.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   C.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1.英国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变革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棉纺织业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冶金部门使用机器生产      C.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D.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   2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两个阶段是美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期。这两个时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共同的经验有   ①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②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③稳定国内政治局面,适时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④拓展国际市场,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3.17、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启蒙思想,追求民主和自由,同一时期的中国在明末清初也产生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A.以上启蒙思想都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两者出现的根源都在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中外启蒙思想都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两者对之后的运动都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2006年7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为纠正各地违规用地,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相关部委即将联合出台有关土地调控政策的文件。回答24~25题。   24.右图漫画反映了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须要     A.重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B.加强农村社会治安,保证社会稳定   C.严禁任何形式的土地开发   D.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5.当前违法征占耕地已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A.让市场主体享有平等占有耕地的机会   B.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征占耕地的行为   C.保障农民对耕地的所有权   D.开放农村市场,开展正当竞争   如何促进就业是出席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回答26~27题。   26.2006年年初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工的月预期工资水平为1100元,而我国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对首次就业的预期月薪水平仅为1000元。这一调查结果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进入了“脑体倒挂”时代   B.我国大学生从数量上和结构上已处于发达国家水平   C.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   D.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自主创新产业的形成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27.一位职业培训师针对求职的大学生过多要求待遇、工作条件而屡屡求职失败的情况提出建议:首先,要想自己能给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其次,要记得,你做出贡献,自然就会得到你所要求的待遇和条件。这位职业培训师的观点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表现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漫画《药价虚高》,据此回答28~30题。   几天不见,长这么高了?   28.“药价虚高”现象的长期存在,是因为   A.药品长期供不应求            B.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C.药品质量好、价值高          D.医药行业劳动生产率偏低   29.解决“药价虚高”问题,政府应该    ①整顿经济秩序  ②加大执法力度  ③消除行业保护  ④增加药品供应量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体现了   ①依法治国的原则得到落实  ②党的性质和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党和政府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31.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体现了   ①依法治国的原则得到落实  ②党的性质和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党和政府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党史上优秀代表人物、革命英烈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中央和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共同推出《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这一活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据此回答32~33题。   32.“永远的丰碑”告诉我们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3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振声院士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精力和智慧全部献给了小麦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重大成果,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被誉为“小麦里干出大事业”。 这说明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B.贡献与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征求政协代表等各方人士的意见,再到人大会议审议,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贯穿其中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据此回答34~35题。   34.上述材料中的这些变化说明,我国政府看问题、办事情   ①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做到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③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5.为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1月30日至2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敞开大门,邀请基层代表商讨国计民生,征求对即将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这一情况表明   A.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多党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   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第Ⅱ卷   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读下列材料图,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区域图和地形剖面与降水量关系图     材料二  耕地面积占各地土地面积比重图     (1)乙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若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2分)   A.1800         B.700        C.200         D.500   (2)试描述材料一中的图乙中降水量线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8分)   (3)试叙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区域自然条件对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12分)(   (4)影响A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    )(2分)        A.海陆位置    B.地势     C.纬度位置      D.太阳辐射      (5)请写出B点所在区域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的范围,并解释原因。该区域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2分)   37.(32分)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千年来,在中国人民与周边各国人民长期友好交流的过程中,儒家学说也随之飘洋过海,传播到东亚及世界各地,与各国先进的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文化相互取长补短、吸收融合、共同发展的交流循环。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魏源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材料三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唐时期中国在文化方面对亚洲国家产生影响的事例。(5分)并分析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中西学东渐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8分)并指出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3分)(3)材料三中岩仓使节团的出访推动了日本的哪一改革运动?(1分)这一改革运动如何效法西方?(4分)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文明交流对你的启示。(3分)   38.(3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2006 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投资、信贷   外贸 投资 信贷 我国外贸进出口顺差达1099破万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已突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一季度到的29.8%,加速到上半年的31.3%,前三季度回落到28.2%,但依然比去年同期加快。 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亿元,超过全年2.5 万亿元的计划。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7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在货币政策方面: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有何内在联系?(14分)   (2)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9分)   (3)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9分)   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岛屿,从岛西北的洋浦港到岛西南的莺歌海的沙质海岸平原、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质台地上,形成一个狭长带状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某岛雨季平均降水量(毫米)分布图   图乙 近50年该岛西部沙漠化面积和人为活动因子变化曲线   (1)图示岛屿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就该岛农业发展方向和前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他们收集整理出以下的气候资料:       该岛光照充足,夏长冬暖。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日均温≥10℃积温达到8400-9200℃。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超过16℃;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29℃之间。这样的光热条件使该岛成为著名的热带物种基因库,也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若你是该小组成员,你认为该岛为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利用其与大陆上的季节差和品种差,在继续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可大力建设哪些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热带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根据图甲中相关信息,推测该岛年平均气温等值线有何分布特点。(4分)   (3)读图乙,描述近50年图示岛屿西部沙漠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该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10分)   材料二下列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水利工程图       ──人教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唐后期)南方很多地区大量种植茶树。淮南、浙东、浙西、福建、岭南、荆襄、东川、西川都是产茶区。……德宗后,茶税开始成为唐政府的一项重要税收。(清代前期)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增加了。桑、茶、棉花、甘蔗、蓝靛、烟草都成为当时及其重要的商品化的农产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5)依据材料二,概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运用,水利工程的修建各自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6分)   (6)依据材料三,概述唐后期至清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分析说明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有利于该趋势发展的因素。(8分)   (7)综合材料二、三,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6分)   材料四  2006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材料五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8)材料四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1分)   (9)综合材料四、五,运用国家职能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9分)   参考答案:第I卷   1、A。解析:图幅面积相等,比例尺越小实际面积越大。又因为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经线段的长度为111KM;而在纬线圈上,经度相差1°,纬线段的长度等于111KM×cosδ(δ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数)。   2、A。解析:根据上题规律,可得知:①②两图中的线段相等。   3、D。解析:根据经纬网定位。苏伊士运河在非洲东北部,与亚洲交界处,纬度位于30°N,32°E附近,处于图④范围。      4、B。解析:由于80㎝深度人工草坡下的土壤中C02浓度最高,土壤中的水分与CO2结合形成的碳酸浓度也最大;又由于石灰岩与碳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的浓度高,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多。       5、D。解析:土壤盐碱化是在干旱的环境下,土壤中的盐类物质溶解与谁。随着水分的蒸发,把盐类带到土壤表层积聚,形成土壤的盐碱化。我国南方为湿润地区,不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6、B。解析:由于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所以,距市中心越近,土地成本越高、运费越低,距市中心越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力成本越高。   7、D。解析:影响①②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远近。   8、D。解析:由图景观可判知,图中景观为窑洞,因而确定分布在黄土高原。   9、B。解析:由图景观可判知,图中景观为窑洞,确定分布在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环境问题的自然是水土流失。   10、D。解析:以人为载体,把文化事象由一地长距离的传到另一地的过程,称为迁移扩散。   11、A。解析:欧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1-3月正值该地区温和湿润的多雨季节。   12、D。解析:鉴真是推动中日友好交往的高僧,崔致远是新罗在唐最著名的留学生,推动中印文化交流的是高僧玄奘和义净,因此正确答案为B。   13、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知识,审题把握限定和关注教材小字的能力。A是《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其他都是不平等条约,注意B项混淆性大,其内容出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14、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位置的准确判定和对二战后期召开了一系列重大会议内容的理解能力。图中①为雅尔塔,②为开罗,③为德黑兰,④为波茨坦。雅尔塔会议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了最深远影响。   15、C。解析:考查考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准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是欧洲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首先提出的,不仅是理论而且包括行动。   16、C。解析:A、B两项是对革命风暴背景的考查,叙述都错误。当时亚洲国家有的沦为欧洲列强殖民地,有的是半殖民地;发生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亚洲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印度民族大起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殖民者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D不正确。   17、A。解析:英军进攻德里反映的是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属于亚洲革命风暴。   18、D。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许多封建王公加入起义行列是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特点,②项错误,正确的为①③④。   19、A。解析:政府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韩国政府发展经济的做法,不是共同原因。   20、D。解析:隋、唐时期中国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对市场在规模和时间上有严格限制,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21、D。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兴起,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22、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和通过比较找出共性的能力。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拓展国际市场,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采取的措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是引入欧洲大量资本。   23、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事实的比较分析能力。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封建专制的压制下微弱发展,但并没有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在当时并没有相应政治运动的产生,故选项A、B、D不正确,C项是两者的共同点。   24、D  漫画反映的是农村中非法乱占耕地的情况,故选D。ABC不合题意。   25、B  对于当前农村中违法征占耕地的情况,必须依法严厉打击,故选B。AC说法有误,D不合题意。   26、D  大学本科毕业生对首次就业的预期月薪水平低于农民工的月预期工资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所致,C符合题意;A、B表述不符合我过的国情,排除。D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要途径,不符合题意。   27、C  ①不选,职业培训师的观点强调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而不是客观条件;④观点与职业培训师的观点相对立,不选;职业培训师的观点正确地认识了为自己与为别人、为国家与为个人的关系,充分说明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侧重强调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做些什么,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故选C。   28、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药价虚高”的“虚”字,它反映了市场机制不够健全,B应选;A不符合实际;C、D没有体现“虚”字。   29、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设问的角度是政府应该如何做。④不属于政府行为,排除。政府应该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消除行业、地方保护等,为市场经济的健康    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A正确。   30、C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表明了我国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国家机关的工作宗旨,②③正确;①没有体现;④错误,党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与履行政府职能无关。   31、C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表明了我国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国家机关的工作宗旨,②③正确;①没有体现;④错误,党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与履行政府职能无关。   32、A  优秀代表人物、革命英烈和劳动模范之所以能留下“永远的丰碑”,是因为他们对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故A符合题意;B、D与题意不符;C说法错误。   33、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一致的,D观点错误。李振声院士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赢得人民赞誉,体现了贡献与索取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B应入选。AC不是最佳答案。故选B。   34、D 《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内容发生了变化,这是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和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无论如何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是贯穿其中,这体现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35、A 国务院在作出决策之前,广泛征求意见,表明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故A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国家机构的决策问题,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没有关系,排除B。C、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第Ⅱ卷   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解题思路】本题通过区域图和降水量与地形的关系图考查学生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的运用。(1)在降水最多处,做一垂线与剖面线的交点的海拔高度,即为所求;(2)考查学生对降水量与地形之间的关系,解析见答案;(3)通过经纬度,可确定该区域为中国的江南丘陵区域,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便迎刃而解;(4)根据等温线的变化趋势可知,A处的气温比四周相应的要低些,由于地势的影响;(5)认真图材料一,确认B点所在的区域—为福建周边,然后在材料二中,找出来相应的位置,读出来其所在区域的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的范围。然后结合其所在的区域,确定该区域对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参考答案】(1)B   (2)变化规律:由沿海向内陆随着地形的抬升,降水开始逐渐增多(2分);当地势抬升到一定高度时,降水又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2分);原因:由于地形的抬升,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逐渐饱和析出,形成降雨;当达到一定高度以后,高度的再抬升,大气中的水汽的减少,降水将会逐渐减少(4分)。   (3)自然地理特征:该区域地形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2分);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中小河流众多,水能丰富(2分);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为主的土壤。(2分)有利因素:气候条件优越(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生长期长。(4分)   (4)B   (5)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15℅(2分);原因:地势高低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4分);限制性条件:夏季台风、伏旱的影响;红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春季降雨较多,易形成低温危害(6分)。   【方法总结】高考地理材料题题材新颖,但是基本考点来源于教材,部分答案来源于教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一是熟悉教材基础知识,对涉及到的教材知识能够准确的再认、再现,能够用学科语言准确表述出来。二是要认真审清限定,明确答案的来源,是从材料中来,还是从课本中来,还是材料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生成答案   37. 【解题思路】本题以古今中外文明交流为考查载体,对学科内重点知识和学生的能力进行了考查。第(1)问需要考生在再现隋唐时期中国在文化方面对亚洲国家产生影响的事例的基础上,分析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第(2)问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并认识其特点。第(3)问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效法西方的措施及积极影响。第(4)问考查考生对文明交流的情感态度认识。   【参考答案】(1)事例:新罗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日本派遣唐使学习和传播隋唐文化,各级学校教授儒学。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中国的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5分)   原因:隋唐尤其是唐朝的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政策支持。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先进,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周边国家比较落后,主动学习隋唐先进文化。(6分)   (2)过程: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康有为等人宣传维新思想,宣传些方的政治制度,主张救亡图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倡导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主张用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造国民的精神,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8分)特点: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层次器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次”(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政体)、“伦理层次”(用资本主义文化改造国民精神)。(3分)   (3)改革运动:明治维新。(1分)效法西方的措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4分)积极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   (4)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明交流一直持续不断;文明交流能够取长补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文明交流是落后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必要手段。(不拘泥于答案表述,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分)   【方法总结】高考历史材料题题材新颖,但是基本考点来源于教材,部分答案来源于教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一是熟悉教材基础知识,对涉及到的教材知识能够准确的再认、再现,能够用学科语言准确表述出来。二是要认真审清限定,明确答案的来源,是从材料中来,还是从课本中来,还是材料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生成答案。三是要弄清楚关键词的答题思路,变化要突出转变过程,原因要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要体现辩证思维,启示要综观材料主题,结合前面几问答案,根据限定全面做答。   38.【解析】本题以外贸、投资、信贷时事材料为背景,以宏观调控为切入点,借助图表和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回答第(1)问时,既要说明图表反出的经济现象,又要说明由于投资过热引起的外贸和信贷的问题。回答第(2)问时要注意试题设问角度是国家针对经济过热问题采用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首先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然后结合材料二分层次说明。第(3)问应从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说明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出投资和出口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3分)但同时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三过”问题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4分)②“三过”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直接的表现就是投资高热推动经济增长提速,(4分)但引起的问题是是信贷和国际收支失衡。(3分)   (2)①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3分)②与通货膨胀期间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通货紧缩期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增速较快,“三过”问题及消费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宜采用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基本方法。(3分)③宏观调控中区别对待不同的行业和领域,突出重点,也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3分)   (3)①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分)②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三过”问题,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职能的充分发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缺陷。(3分)③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是我国政府工作应把握好的重大问题。针对“三过”问题,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   【方法总结】第(2)问属于演绎型分析题。该题主要答题方法有:1、熟记课本内容;2、用原理分析材料;3、解答时要用发散型思维多角度思考,注意理论和材料紧密联系。   39.【解析】 本题考查热带海岛的开发,学生根据海南岛的开发应该可得知:重点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北方冬季蔬菜的产地,以及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业的生产链;读图可知(或根据海南的地势,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第(3)题的要求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坐标图,并且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图中的信息结合已掌握的荒漠化的知识,叙述荒漠化的成因。   【答案】(1)热点水果、冬季瓜菜、热带花卉等(3分)培育(或引进优良品种);发展无公害水果、蔬菜;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打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3分)   (2)(由河流流向可知地势中高周低,从而得曲年均温等值线)呈环状分布(2分),中间低四周高(2分)   (3)1956年到1975年,沙漠化面积逐渐增加(2分);1975年后,沙漠化面积组建减少(2分)。(若回答先增加后减少只给2分)人为原因:人口数量的增加,牲畜存栏量的增多,导致过度开垦,植被的大量破坏,造林面积一直在低水平,使得植被覆盖率低。(6分)   39.【解题思路】本题以古代农业为考查载体,考查考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5)考查考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内部各因素的促进作用,需要考生结合教材知识做答。第(6)问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和分析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第(7)问考查考生鉴古知今,从古代农业发展原因中总结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参考答案】(5)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提高了我国农业社会生产力。(2分)春秋战国时期人民开始使用牛犁耕并逐渐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2分)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修建起到了防洪防涝、灌溉抗旱,保障农业生产的作用。(2分)   (6)发展趋势:农业生产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2分)因素:明清两朝改革赋役制度,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推行“摊丁入亩”,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得到松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3分)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推广种植,使粮食总产量迅速增加,这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对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具有重要意义。(3分)   (7)启示:发展现代农业要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良农作物新品种;(2分)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加强和农业生产相配套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分)发展现代农业要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2分)   39.【答案】(8)①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2分)②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体现了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原理;(3分)③建设现代农业,要防止脱离实际,考虑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3分)④建设现代农业,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观点。(3分)   【答案】(9)①国家要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支农惠农的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3分 )②国家要加强文化职能,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3分 )③国家要注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设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3分 )   【解析】本题以时事材料为背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热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回答第(8)问时,注意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和相关哲学原理密切结合进行分析。第(9)问是一个开放式试题,只要考生能结合材料,从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方面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并言之有理,均算正确。   【热点展望】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作为高考中的持续热点,每年高考都有新意。纵观近年来的持续热点,命题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保护耕地、退耕还林、粮食生产和安全、农村费税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拖欠农民工资、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减免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试题多以图表、数据为载体,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卷--全国卷Ⅱ有32分、重庆卷有24分、四川卷有32分(上述三卷均为政治学科内综合命题),北京卷19分(地理学科内综合),江苏卷有16分(历史学科内综合命题),天津苏卷有39分(政史地三科综合命题)。因此,在2007年备考中对本专题的复习政治历史地理三科要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从地理的角度要关注农业发展的地域分布,不同地域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与不利因素,以及改造的措施。生态农业、集约化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现代农业所衍生出来的绿色食品、以旅游观光娱乐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院等。 从历史知识角度要关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农业的发展、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等内容。从政治知识角度要特别关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等。   热点梳理与押题预测   (一)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热点问题预测:两会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中外文明交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大国的崛起及大国关系;世界能源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政策问题等等。热点问题在本试卷中的体现:    (1)和谐社会:如12~15题考查和谐世界主题;26~27题考查就业问题。    (2)三农问题,如39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古代农业启示、现代农业发展问题。   (3)中外文明交流,如10、37题。    (4)宏观调控政策,如37题。    (二)2007年高考趋势预测:    一是坚持学科内综合为主,注重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二是现在的考试是能力考试,它是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运用知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强调以现实问题来命题,关注当今国内外一些关注的问题和焦点,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而且时代的气息和现实感都比较强烈。注意三个联系。一是学科内的联系,纵向联系是时间的,横向联系是空间的,还有因果关系和异同关系;二是学科之间的联系,关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知识的结合处;三是注重三科主干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     试卷总评与备考策略    (一)总体评价:     经过实际测试,本套试卷难度与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相当,但区分度较为理想,与学生平时正常成绩相符,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从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一、主干知识把握不牢,如部分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的再认再现,但失分均不在少数,足见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的精确度不高。二、解题思路不清晰,对设问关键词的解题思路没有掌握规律。三、答案不全面,思维发散性不够,主要是没有学会从宏观整体把握分析问题的规律。四、语言不规范,随意性大,没有使用学科规范语言组织答案。五、答题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不够。     (三)备考策略:最后冲刺阶段,文科综合复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进一步抓基础知识落实,构筑完整的“知识库”。做到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全”;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其次要选取史鉴价值大、现实感和综合性强、创新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进行政史地三科知识综合训练,提高考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加强材料审读能力训练、学科术语表达的规范训练,通过研读近年有关的高考试题,归纳答题的规律,做到主观题尽量少失分。同时,注意书写的规范训练,强化得分意识。最后要对练过的试卷、练习、资料做好错题回顾,将平时练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彻底解决。 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分值统计及考点分布   地理考点分布及分值统计   历史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难题 中等难度 容易 选择题 1、2、3、(12)   4、5、7、11(16) 6、8、9、10(16分) 2(4分) 1、5、6、7、8(20分) 3、4、9、10、11(20分) 第36题   36 (1)(2)(3)(4)(5)(36分)   3(12分) 1、2、4、5(24分)   第39题   (1)(6分) (2)(4分) (3)(10分) (3)(10分) (1)、(2)(10分)   统计分值 12 6 56 26 24 50 26   地理知识点明细表   科目 题号 知识点 世界地理 1 地图比例尺 2 经纬线的长度关系 3 区域定位 11 欧洲南部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中国地理 36 江南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农业 39 海岛的开发 自然地理 4 坐标图的判读、溶蚀作用 5 各类灾害成因、分布 7 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的影响 39(2) 地势对等温线的分布影响 人文地理 6 各要素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关系 8 聚落与地理环境 9 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布 10 文化扩散 39(3) 荒漠化,及其形成的人为原因   历史考点分布及分值统计   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难题 中等难度 容易 原创 选择题 14分:(12)(13)(20)   (23)2分   14分:(14)(15)(16(17)(18)(19(21)(22)(23)2分 8分:(14)   (23) 20分:(13)(16)   (18)(19)   (23)     20分:(12)   (15)(17)   (20)(22) 48分:全部 第37题   32分   (3)11分(4)3分 (1)8分(2)10分   32分:全部 第39题 20分         (7)6分 (5)6分(6)8分   20分:全部 统计分值 34分     32分 34分 28分 52分 20分 100分   历史知识点明细表   科目 题号 知识点 中   国   古   代   史 12 古代中印文化交流 13 《尼布楚条约》 20 隋、唐王朝强盛原因 39 中国古代农业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37     中外文明交流 世   界   近   现   代   史 14 二战后期的会议 15 “可持续发展战略”概念 16 亚洲革命风暴 17 亚洲觉醒 18 印度两次民族解放运动的比较 19 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发展原因比较 21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22 美国两个阶段经济发展共同原因 23    中外启蒙思想比较   政治分值分布统计表   政治 经济常识 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 难题 中等难度 容易 原创 选择题 16分   24.26.28. 31     16分   27.32.33.34 16分   25.29.30.35 26.34. 25.27.28.29.30.31.33. 24.32.35. 全部 第38题 (1)14分     (2)9分 (3)9分 (2)9分 (3)9分   14分(1)       全部 第39题       11分(5)     9分(6)       11分(8)   9分(9)           全部 统计分值 30分     36分 34分 17分 61分 12分 100分   政治知识点明细表   科目 题号 知识点 经济常识 24 农业 26 产业结构 28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3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38(1) 宏观调控等经济常识综合知识 哲学常识 27 人生观 32 人生价值 33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34 唯物辩证法综合知识 38(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9(8) 哲学综合知识 政治常识 25 综合题 29 综合题 30 党和国家性质 35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  38(3) 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9(69) 我国国家职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