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如何使用测角仪测
量角度,及利用测量出来的数据计算物体高度的原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测量活动,解
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从事测量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
础,及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
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时是在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基础上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
又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
测量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
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积
极参与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学会将实
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方法,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
数学的应用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能够主动积极地想办法,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自制测角仪、原理回顾、展示测
量对象及说明、测量活动及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及总结、布置作业.2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自制测角仪、分组(5——6 人)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所做的测角仪测量角时不方便、误差较大.(解决方
法:先展示样品)
第二环节 原理回顾
活动内容:简单地回忆利用测角仪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1、测量底部可以
到达的物体的高度;2、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活动目的:明确操作步骤
活动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1)方法的选择;2)不要忽略了测角仪到
地面的高度.
第三环节 展示测量对象及说明
活动内容:,把学生分成 5~6 人一组.引导学生选定测量对象(即旗杆或其
他物体),根据上节课的分析设计出本组测量的方案.同时发放记录表.
活 动 报 告 年 月 日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测得数据
计算过程
活动感受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计算者和复核者3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活动目的:体验合作,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准备.
活动的注意事项:1.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方案.并帮助完善. 2.
要做好分工.
第四环节 测量活动及数据收集
活动内容: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测量与填写记录.
活动目的:体验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师提示要注意的实验的细节:(1)注意实验时的安全.(2)
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产生测量误差,因此,需多测两组数据.并取它们的平均值较
妥(3)正确地使用测倾器,特别要注意测量过程中正确、规范地读数.(4)积极参
与测量活动.并能对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想方没法,团结协作,共同解决.
第五环节 统计分析及总结
活动内容:汇报各组实验活动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反思实验过程,在全
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活动感受.
活动目的:1.总结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
生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活动的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高度的方
法及恰当的选择方法.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补充完善活动报告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4
故在课堂上,要做到收放恰当,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理解数学”.
2.课前的准备、原理的了解是上好本节课的前提;小组的合作交流是上好
本节课的保证;全班的交流是对问题解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