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学设计3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学设计3篇

ID:105647

大小:19.7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7-1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学设计 3 篇 【1】 导入: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 老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 1936 年 10 月 19 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 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 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 1949 年参加完鲁 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 【课件 2:课题】以介绍鲁迅来导入新课,为课文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新课教学: 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 【课件 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 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 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 (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 批判) 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 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 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坏。(教师引导朗读) (2)前后对照:前面 2、3、4 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接下来的 5、6、7 小节对这些 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分男女生对 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系。(引导理解“生”与“死”的 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 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 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 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 4】 (1)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嘲》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 首甘为儒子牛。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我自爱我的野草, 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比如““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 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 出示【课件 5】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 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 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老舍) 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 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 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锋……) 5.齐读全诗。 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 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 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 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 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 张力的认知。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 1.过渡:我们读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请同学们模仿着写几句。 2.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 认真读一读。 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 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板书: 27.有的人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阅读课文,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 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 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 二、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 草》。( ) 3.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三、阅读第 1 节,说说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和态度。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 于 1949 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 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 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 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 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 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 6、7 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4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 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 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 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 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六、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 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 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 社会有用的人。 八、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 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 75 周 年,也是鲁迅诞辰 130 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 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 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 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 人! 20* 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生 骑 人民恨 (对比)虽生犹死 俯 人民爱 【3】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诗 1.背古诗。 2.古诗有什么特点? 二、解诗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有的人》。 2.针对课题提问。 三、读诗句 1.怎样读诗词? 【教学预设】 生:应该有感情。 师:读其他的文章也要有感情。 生:应该进入这首诗,像诗人一样陶醉在这首诗里。 师:读别的文章也要像诗人一样陶醉在文章里。读诗歌怎样读? 生:要一节一节分段来读。 师:对,诗歌有一节一节,这一节一节就是诗人换气的地方。还有呢? 生:读诗歌应该注意词语的重音。 师:孩子们,读诗歌根据我本人的感受要注意两点。一诗歌的语言是有节奏的,二诗歌朗诵 的时候它的思维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它没有像我们一般的文章那样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它具 有跳跃性,所以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两点。哪位同学来试试?用这种方法来朗读一下诗歌第 一小节。(出示课件,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2.放开声音大声读。 3.检查读。 四、品诗意 1.有什么地方是不明白的? 资料一介入(作者及鲁讯) 五、感诗情 1.什么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 资料二介入(时代背景) 六、说写法 七、作业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