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海拾贝》教学设计3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海拾贝》教学设计3篇

ID:105645

大小:20.5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7-1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3 篇 【1】 教学课题 第六单元“诗海拾贝”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5、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6、学写童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1、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2、学写儿童诗 教学准备 浏览本组教材,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制定活动计划要引导学生读 “活动建议”,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2、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布置学习准备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 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 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 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 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 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 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 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第三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 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⑴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 (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 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 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 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 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⑵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 幅画面。 ⑵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 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 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 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 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 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第四课时 一、讲解诗的分类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 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 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 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7、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 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 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 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 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分: (1)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 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等表现手法。(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 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5)行旅诗和闺怨诗 (6)送别诗 8、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二、对搜集的诗进行分类。 1、先小组合作。 2、在班内交流,师指导订正。 三、布置作业 学写现代儿童诗。 【2】 一.启情导入 我们来对诗好吗?对诗过瘾吗?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大国,自古以来,诗人门用生花妙笔写下 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那些不朽的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 我们将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的国度。 二.了解单元训练重点 1. 读单元导读部分,看看你从中能了解到什么? 2. 走进本单元的第一部分(出示:诗海拾贝)踏踏实实的读一读这这份的活动建议,我们 将展开哪些活动。 三.了解诗歌特点 大家都学过、背过很多诗歌是吧!可是你知道诗歌的特点吗? 1. 读一读“阅读材料”中的六首古诗,在读准读顺的基础上思考:这六首诗歌主要写了哪 方面的内容? 2. 选择几首你喜爱的诗歌读一读,注意,读出诗的韵味来。边读边联系注释及图画,理解 诗歌的大意,想象诗的情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写在书上。在充分 自学之后,与身边的小伙伴交流。 3. 集体交流 4. 通过以上几首诗歌的学习,你了解了诗歌的特点了吗? 四.搜集诗歌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诗歌吗?利用手边的工具,在网上搜集你喜爱的诗歌吧! 1.汇报搜集到的诗歌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首,介绍给大家,评价 3.游戏。 五、小结。 《诗海拾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教学整合点的把握不够准 确,没有体现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特点来。整合课应怎样把握整合点,怎样让电脑更好的为 整合课堂服务,我也有一些困惑。其次,我认为课堂的教学量过大,使很多学生对诗歌的理 解比较困难。【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海拾贝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 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 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 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 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 法。 1.巧用比喻: 云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风 风儿 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评:诗歌朗诵是可以供每个学校、班级操作活动,但建议将活动一与活动二进行调换,学 生可以在写完诗歌之后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借此朗诵自己的诗歌,以增强其成功感, 提高写作诗歌的兴趣。】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