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篇

ID:105643

大小:21.6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7-1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3 篇 【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以看 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讲述的就是两千 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 生食指书空。) 2.齐读课题。 教师加节奏,再读,注意节奏。“绝”是什么意思?(断绝)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要“绝”?什么时候“绝”?……) 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 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一)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 2—3 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如有必要,个别难句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可带读(视情况而定)。 3.教师范读课文。 4.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试着用“/”标记。(教师在黑板右板书“/”) (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 5.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 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 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二)读懂课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 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 我们学习。 2.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再读全文。 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 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板书:子期 欣喜万分 伯牙 悲痛欲绝 2.默读全文。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引导思考: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想 象说话) 3.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 教师引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为钟子期听懂了自己的琴声,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 指名回答:(3 人)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课文里的句子说,这就 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请你用一 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 5.“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来,让我们伴着 《高山流水》的乐曲,轮读课文的 1—4 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 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 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 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 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 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 2.请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3.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 是——悲痛欲绝! 4.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 觅知音难上难! 请再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 段旷世友情,请听: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学生齐读。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好一个“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同学们,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断了自己的 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的希望……) 3.对话伯牙。你是怎么看待伯牙这一举动的,怎样评价俞、钟二人这一段友谊的? 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 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 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五、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 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 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 400 字左右的故事。 【2】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 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 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 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 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时间:2 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说说你知道的古今交友名句。 一、揭题导入 (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 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 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 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 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师手指课题) (三)质疑导入。 师: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二、纵情吟诵 (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打开课本第 137 页。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 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课件出示原文与导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 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学生自由读课文)1.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师:这么快就读好啦!注释和拼音这两个小老师同学们都用好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 学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的词。(出示“善哉”“峨峨兮”)(生齐读) 2.指导读好“善哉”“峨峨兮”等重点词语及句子。(PPT 出示) (二)聚焦第一至第四句,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1.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 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PPT 出示带 有停顿节奏的词句) 2.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 师: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3.指名分角色读,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伯牙和子期配合得多默契啊!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 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 4.男女生分角色读,越读越有韵味 5.师:读得真好啊!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出示半填空式, 学生背诵) 三、理解故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学生自由 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 2.指名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3.如果你能用上“古时候,有位音乐家叫伯牙”这样的语气来讲就更有故事的味道了。(再 指名说说) 4.指导朗读课文。 5.仿照句子说一说。 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曰—— 师:我志在依依杨柳。你—— 师:我志在皑皑白雪。你—— 师:我志在茫茫大海,你—— 6.学习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 是—— 生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 师:一定能道出我的心意,我没听出来,再读。(生再次齐读,强调“必得之”。) 师: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 必得) 师: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 情谊? 生:心心相印。 生:心有灵犀。 师:能遇到这样的朋友容易吗? 生:不容易。 7.师: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你的笔,在 老师课前发下的练习单上用几句话写下来。(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 感慨道:善哉!善哉!……) 8.学生交流汇报。 9.学习“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 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 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四、传唱知音 师: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 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 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读课文) 【3】 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 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 字义差别不大。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2、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3、3、感受朋友 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词语游戏,出示词语:杨柳依依、清风徐徐;请同学 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再观察一下描红的这两 个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请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并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一 写,好词语就应该积累下来。老师也积累了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并在一 分钟内把这些词语背下来。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了不少词语,真了不起,相信你们在 今天的课堂上表现的会更出色!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 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2、 板书课题(举起右手在左手上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 解题:“绝”字的左半部是绞丝旁,古人造字特别有意思,带绞丝旁的字一般与丝线有 关,再看右半部的上面是“刀”字的变形体,下面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就是说人用刀把丝线 割断,一丝不剩就叫“绝”。“弦”是指古琴上的七根弦,现在弦被割断,因此叫——绝弦。 4、 指名一位同学站起来大声的读课题。强调“弦”字的读音。 5、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提出怎样的问题?)6、 疑问: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二、 民主导学 任务一: 1、 打开课本 137 页,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因为文言文的字音、字义比较难读,所以在读课 文之前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课文中注拼音的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把不认 识的字词用圆圈画下来。 2、 检查初读情况 出示词语:善哉( ) 峨峨兮( ) (1)、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这两个字除了是课文中注拼音的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你发现什么?) (2)、再指名读,读出感叹的语气。 (3)、全班一起读。 (4)、把词语放在句子中读一读。 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读,读出感叹的语气。 (2)、关注两个感叹号,全班一起读出感叹的语气。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指名读,指导把句子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这么难度的句子能读好,相信课文一定能读好,谁来读读全文。 (3)、学生自己评价,指出不足,师生共同纠正。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读出韵律美。 (5)、全班一起美读。 任务二: 1、过渡:同学们,其实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就和我们平时学习古诗一样,老师采访一下你 们平时是用说明方法学习古诗的?(学生汇报)课文中注释很少,老师在作业纸上给你们又 补充了一些注释,现在就可以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同桌交流、前后桌一起学习,相信一 定能把古诗的 意思弄明白的。 2、交流汇报 (1)、学生汇报刚才读懂的词句,教师适时指导,特别强调“善”字一词多义的用法。 (2)、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教师做开头提示。 (3)、师生合作(老师说白话文,学生读古文)合作到最后一句时,变换角色(一位同学读 古文,另一位同学说意思)。 3、过渡:同学们,俞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琴师,你觉得他还缺少赞美吗?可能 会些什么人来欣赏他弹琴?他为什么唯独把子期看作是知音?(生说)。 4、浅谈对知音的理解。 5、感受得知音之喜 (1)、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中具体看出子期懂伯牙的心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 关的句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教师出示句子。 (3)、师生合作读。 (4)、生生合作读。 (5)、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6)、有一个成语就出自这段话,生说师板书:高山流水 6、想象说话:同学们,伯牙是大音乐家,是琴师,他除了志在峨峨高山、洋洋江河,他会 志在什么?钟子期又是怎么赞美的呢? (1)、生想象说词语,教师指导和学生一起练习说话。 (2)、出示三组词语,请学生一个扮演子期,一个扮演伯牙,用上所给词语说话,体会二者 互相欣赏、互相理解的纯真友情。 (4)、小结:真乃知我者期也,无论我伯牙想什么,你钟子期都能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 一句话讲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5)、反复读几遍,读懂二者之间的默契。 (6)、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此时用哪个成语最能形容他们二者的情谊?(生说)能 遇到这样的朋友容易吗? (6)、假如你就是伯牙,遇到这样的朋友,心情怎么样?(生说)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赶快拿起笔用一句话写下来。(教师强调写字姿势,写字的速度)。 (7)、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8)、孩子们,你们的话让老师感动,是呀,像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人,对于伯牙来 说,子期就是他的——知音,这正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板书) (6)、全班一起带着伯牙此时的喜悦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5、体会失知音之痛 (1)、过渡:知音呀,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觉得 相见恨晚,因此他们约定在第二年的中秋节再来相会,可是万万没想的是伯牙兴冲冲地赶到 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坟墓。(放一段悲伤曲调) (2)、你仿佛听到什么?(生想象) (3)、指名学生带着伯牙此时的心情读最后一句话(出示句子)。 (4)、孩子,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带着理解,带着感情,全班一起读这句话。(6)、破琴绝弦,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生说) (7)、指导学生一起读出伯牙的悲痛欲绝。 (8)、小结:老师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深切的感受的此时伯牙悲痛,这就叫——破琴绝弦 失知音(板书) 三、检测导结 1、古书中记载,伯牙曾在子期的墓前还写下了一首短歌,请同学们一起吟诵。 2、同学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得失的场景,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 在古书中还有许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找来读一读。 3、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伯牙逝去的那份情谊,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 这高山流水的曲调,将这个故事传诵,一起背诵。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高 破 山 琴 流 绝 水 弦 遇 失 知 知 音 音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