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三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三篇

ID:105604

大小:4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7-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三篇 【1】 教学目标: 1、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而不空洞,在朗读中激发学生“亲切、舒服”的共鸣。 2、以“冲突”串起教程,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脉络和感情的自然升华。 3、渗透“与时俱进”观,正视大兴安岭的今日生态,唤起时代的责任感。 预设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老舍先生吗?我们学过他写的的哪些文章?有什么感受? 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的确是一种享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 的另一篇文章。1961 年夏天,老舍先生参观游览了大兴安岭,并且写下了《林海》这 篇文章,今天,让我们走进《林海》,一起来感受大兴安岭的独特风光。(出示课题) 二、畅谈感受,确立对话核心主题 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与文本进行了独立对话。读了课文,你觉得大兴安岭带 给你怎样的感受?2、老舍先生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3、质疑:亲切与舒服,出现了三次亲切与舒服,感觉太强烈了!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 如此强烈的感觉呢?就让我们跟着老舍先生走进大兴安岭。 三、引出对话分主题,寻找对话依托点 (一)古木冲突,引发话题 1、初入大兴安岭,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古木,你会有什么感 觉? 2、对古木,老舍先生怎么会产生亲切、舒服的感觉呢? 资料链接:1961 年社会大背景 3、我们就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林海带给老舍先生的亲切与舒服。圈圈画画找一找 让你感受到了亲切与舒服的词、句,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体验) (二)寻找“亲切、舒服”,展开对话 对话交流:⊙群岭起伏(课件出示)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 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温柔)你为什么会觉得温柔? 现在我的面前就是一大片的岭,(课件出示)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 这样的的“岭”给你什么感觉? 看来,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就这么个“点”、这么个“着”字,给人的感受却 截然不同。多么温柔的岭,谁愿意来赞一赞。 ⊙一碧千里(课件出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师:那是一些怎样的绿呀! 面对这满眼的绿,你有怎样的感觉?读出你的感觉好吗? ⊙“浪花飞溅”(课件出示)“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 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样表达这个意思,你还可以怎么来写这些俏丽的白桦? 读着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俏丽、闪动、银裙) ⊙丰富多样(课件出示)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轻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只有谁穿绣花鞋的? 你从绣花鞋想到了什么? ⊙无尽宝藏 师:大海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大兴安岭有吗?大兴安岭有哪些宝贝吗?这些宝贝有什么 作用? 概括:这样的大兴安岭,这样的林海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初入兴安岭,证实了悦耳的名字使人感到—— (生接说)亲切、舒服 领略到兴安岭的美丽,且美得并不空洞,越发使人感到—— (生接说)亲切、舒服看到兴安岭有着兴国安邦的意义,就更使人感到—— (生接说)亲切、舒服 (三)过去与现在的冲突,深层次对话 大家看一看这几张图片,此时你的感受如何? (课件展示大兴安岭着火、过度砍伐的照片) 同学们,假如,现在老舍先生走进大兴安岭还会有亲切、舒服的感觉吗?假如,现在老 舍先生走进大兴安岭还能写出这样的“林海”吗?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想法, 用你的笔写下你此时的感受! (四)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许多年前的大兴安岭是如此的亲切舒服,现在的大兴安岭是如此地触目惊心,在你们的 心中,你希望未来的大兴安岭是怎样?。 把小组中的想法真实地记录下来。 四、提升思考,回归对话核心主题 大兴安岭很美,她应该是一种广阔的美,立体的美,由内而外的美,她美得并不空洞。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林海!大兴安岭很美,这种美需要我们的爱护,需要我们的保护, 因为它更应是一种永恒的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林海! 【2】 一、教学目的 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 2—5 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讨论课后作业第 3 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 标是: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 2—5 自然段。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 腻之美。 3)、技能目标: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2)、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三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请学生谈谈,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2、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 (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 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摆出与学生比试比试的姿态。 3、自读自悟 (1)教师抓住学生不服气的心理提出要求:认真品读小片段品读时要参考提示,展开 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像,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创造性地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2)学生仔细品读 4、小组讨论 教师辅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 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如下: (1)学生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灵活地出示这个片段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你最 喜欢,可以换一种说法吗?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 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与意境的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5、创造美 再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在“诗”、“画”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赞美大兴 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文;“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1)学生进行创作,教师指导。 (2)鼓励学生展示,并引导大家欣赏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 (3)进行激励评价,小结。 五、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 的能力) 林 海 岭——多 温柔 景物特点 林——像海 花——多 美 【3】 教学目标:   教育点:  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使他们受到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祖国语 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知识点:   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赏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训练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诗文创作等 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   创新切入点:   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辩论;激励学生创作诗文赞美林海;培养学生不唯书、 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 面进行积累。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林海的诗文、图片资料。  2、剪辑编制反映林海之美的录相片。   3、制作投影课文优美片段的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1、回忆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19 课。请想一想,老舍先生笔下那莽莽苍苍的 林海是怎样的?学生简要回答。师:大家想亲眼看一看林海吗?(播放录像。)   2、感知美   (1)学生看录像,教师现场解说。   (2)小结过渡:林海的确很美!(板书:美)   3、寻找美   (1)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请同学们带着爱美的心,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最美 的小片段。你们找,我也找,咱们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师:谁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读一读。   (3)师:看来,同学们的火眼金睛还真能发现美!不过,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师 朗读写人的小片段。如已经有学生读过,教师就主动与该同学联合起来学习。)  4、品味美师:服气吗?不服气?那愿意认真品味之后来跟我辩论吗?好!请参考 提示,认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开创造性想象,你们品,我也品。咱们等着瞧!品读 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哪些?它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生:仔细品读。   5、讨论美(1)教师辅助、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木的四个小片段进 行辩论发言。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   ①根据学生发言,灵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师: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 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么?   ②启发同学补充。师:还有谁品味了这个小片段的?谈谈自己的意见,好吗?   ③过渡、激励。在各个小片段的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灵活地指导全体学生通过感 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全面欣赏林海的美。   (2)教师根据课文描写人之美的小片段组织辩论发言。(也可以灵活地穿插在上 面四个小片段的讨论之间。)   ①启发学生"帮忙"。师:谁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段,愿意帮我说说吗?  ②教师补充发言。师:点缀在莽莽林海当中的市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 是兴安岭兴国安邦的体现,是林海人民在愉快的劳动歌声中创造的!   ③激励、过渡。师:怎么样?我找的片段美得和谐,美得深刻,不是最美的吗?咱 们辩论的胜负如何?后面还有两局比赛,我们可要决一雌雄!重点讨论的五个小片段如 下。   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 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林: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 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 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花: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木: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材。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人: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6、总结美   (1)形成板书。师:(指板书)同学们,从刚才的品味和辩论中,我们知道了大 兴安岭的岭、林、花、木、人都很美。请看:它们的美有没有联系?林与花有没有?花 与木有没有?……(一边指点一边连线。)  (2)小结课文。师:兴安岭的岭、林、花、木、人的美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 种联系在一起的美,使兴安岭美得那么灿烂,那么实在!她就像一颗装点我们美丽祖国 的星星!   (3)理解"兴国安邦"。师:难怪作者说,兴安岭具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同学们知 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吗?   7、赞赏美   (1)学生练读。师:下面,进行第二局比赛。就是通过优美片段的朗读来尽情地 赞美林海。谁朗读赞美得最有吸引力,谁就是冠军!当然,能够通过背诵来赞美的,更 是冠军!请同学先练一练。   (2)学生诵读。师:谁最先来赞美?能读就读,能背就背!(师生共同评议,选 出一个个冠军。请他们昂首挺胸地站着。)   (3)教师表演读。师:我也想当冠军!可以表现一下了吗?(教师读,学生评。)   (4)学生齐读重点文段。师:刚才,我们选出了班上的个人冠军。现在看看,我 们这个集体能不能当冠军?请齐读课文第三、四节,能背诵的同学还可以背!   (5)激励、过渡。师: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堪称冠军!   8、创造美   (1)师生同时创作诗文。师:我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林海吗?好!请参考课文 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收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兴安岭写几句赞美的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你们写,我也写,咱们进行第三局比赛!(学生写在印着精美图片的作业纸上,教 师用电脑写作。)   (2)学生展示,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   (3)教师展示,请学生赏析。   9、憧憬美师:同学们想去林海旅游吗?能实现吗?老师认为完全有可能!现在, 教你一个绝招:自己先把课文最美的两个自然段背下来,然后,在父母面前把林海尽情 地赞美一番,打动他们的心,争取让爸妈明年暑假带你进到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去踩踩 那里的松针,摸摸那里的古木……这就是今天的家庭作业。   评析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全人"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了立 体化。创新的层次定位很准确。简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深入研究品味重点片 段的前提。欣赏录像是前一个环节的延伸,又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可以营造良好的审 美氛围。学生的独立学习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巧妙地"点火扇风"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品读提示独具匠心。一个"品"字的运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 审美心理,符合本文的文体特征。提示的内容颇具启发性和层次性。根据学生的有效活 动组织教学是课堂创新教学的显著特征。   此环节由学生提出讨论学习的内容,由师生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和 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参与很巧妙,绝无喧宾夺主之嫌。师生平等地参与比 赛是崭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的体现,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性的 有效手段。"教材无非是例子。"把师生精心选择的重点片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能够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按照段落顺序串讲课文的格局,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巧妙创新。这 是新的教材观的体现。   此环节可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内容与 形式完美统一的板书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诵读训练方式新颖独特,行之有效。究其实质,是因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说:"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这是不无道理的。创造是教学的永恒主题, 师生同台竞相创造是课堂创新教学的至高境界。该环节巧妙地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的精 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总评:   这个教学设计从四个方面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创新。   1、教学目标立体化。创新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而"人",是大写的"人",丰满的" 人",立体的"人"。所以,语文课堂创新教学必须做到教学目标立体化,必须使学生各方 面的素质在有意训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主动提高。这堂课,贯穿全过程的是教师 和学生的三局比赛。这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他们竞争合作与民主平等 的意识,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语言文字,能够从知识、思想、语言 等方面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立体化。   2、教学内容生活化。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例子的功 能。这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生活与课文内容的结合点切入,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生 活化。整堂课,学生不是呆板地学课文,而是转换角度,围绕林海的美与教师展开比赛。 这种转化,并非雕虫小技,而是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下的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过程。   3、教学过程美育化。世界上,美的力量最大;美育的效果最好。语文课堂教学美 育化,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并创造美,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素质, 实现教学的全面创新。这堂课,时时处处都在围绕"美"组织教学,完全实现了教学过程 的美育化。   4、教学方法主体化。这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学着眼,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 精心安排了有条理、有层次、有情趣的自读自悟、辩论发言、诵读比赛和诗文创作等内 容。这些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方法的主体化。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