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设计评说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设计评说

ID:99817

大小: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设计评说  一、研读课标教材,精准教学主线  (一)研读课标精准立意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内容选择必须依照课程标准,即有什么目标,便有什么内容。这节课的课标主要有两点:1.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2.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因此,本节课课标解读为通过了解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朝的极端强化,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就是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康乾盛世取得的辉煌成就,大都与君主高度集权有关。但君权的极端强化,也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历史尽头。这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立意。  (二)贯穿主线提升思维  本课版本为2016年11月第一版,本课包括“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和“闭关锁国政策”四个子目。其中,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为新增加的子目。分析内在的关联,加深学生对历史逻辑的理解非常重要。  这四个子目之间关系密切。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不断加剧社会矛盾的根源。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体现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在君主专制统治下,贪腐之风在官场、军队蔓延,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危机重重。同时,社会矛盾尖锐也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才能巩固其统治。  建立历史时空观念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研究课程内隐的历史线索和历史框架,寻找出历史事件的时空坐标和内在逻辑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实现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使学生形成更为宏观的历史观,进而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纵横趋势。  在“军机处的设立”这一子目中,皇权从清初到雍正时军机处的设置是步步加强,直至顶峰。所以,把这个过程梳理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理解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实质上而言就是清朝历代皇帝权力不断变化的过程。分析每一个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和结果,再将其联系起来,建立起历史演进的线索。  二、开发图文史料,精巧教学设计  1.图片史料的开发  导入设计时运用图片史料,采用了外国人画的中国皇帝像,材料出现在《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两卷本,书中收录了法国报纸上关于中国报道的彩色石印版画近400张,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提供了不一样的观察视角,展示了法国人眼中的清朝皇帝。学生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皇帝非常的威武霸气,也就理解了这种威武霸气可能也来自于清朝皇帝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为学生认识历史提供感性认识。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军机处的职能、特点以及地位,在教学设计时,选取了军机处内、外景两幅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史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军机处所处的位置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设置在此?军机处的内部陈设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陈设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在观察图片史料的过程中生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解,最终认识到军机处的职责,理解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本质。对于图片史料的观察,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而且更加直观生动、印象深刻。  2.文字史料的开发  “文字狱”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大,不太好理解。基于这样的原因,在讲述这一内容时,汇总了关于文字狱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列表和教师讲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学生在过程中逐渐理解和认识到清朝从知识分子的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曲解其意,借题发挥,罗织罪名,兴起冤狱,其目的正是为了通过思想的严密控制来进一步加强政治专制统治。  3.有效提问的设计  问题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策略。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促进历史教学过程的有效生成。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设问模式往往直截了当,根据教材,没有什么思维含量,而且一般根据教材的现成结论预设,这样的课堂提问不利于课堂生成,而且压抑学生思维。因此,在问题设计中要注意一是以探究问题取代知识性问题;二是以开放性问题取代闭合性问题;三是以关联性问题取代单一性问题。这样的设计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本节课的提问设计中,既注意问题设计的探究性也注意问题设计的关联性。如在解决“军机处的设立“这一教学重点时,设计问题层层深入,不断推进。首先展示两段史料,让学生从两段史料中思考概括清朝初期中央决策方式的变化。梳理历史变化线索,探究历史变化规律。然后聚焦军机处的设立,出示军机处内外景图片,思考军机处大臣的职能,概括提炼出军机处的特点。从宏观到聚焦。之后再进一步深入推进问题,请同学梳理清朝中央机构的演变和内在的规律。从微观史实推进到宏观史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  4.历史叙事的设计  历史本来就是故事,喜欢听故事、学会讲故事是符合孩子的天性和发展要求的,也是历史理解的反映。台湾历史教育专家张元教授在历史叙事教学中,提出过“神入历史”的观点,通过教学将学生带入历史境界,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去了解、观察人物,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动机,理解人物的发展变化和作用,从而比较准确地感悟历史,从历史学习中获取乐趣和智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历史叙事环节,会让教学变得极有内涵又不失活泼。本节课的教学叙事设计了两个部分。一是在了解文字狱的时候,除了出示史料外,教师进行历史叙事,讲述文字狱的具体故事,学生获得丰富而具体的感性认识之后,再让同学理解文字狱的概念和特点,教学效果更好。另一处历史叙事则是让同学讲一讲“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小故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了解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历史人物丰润而鲜活,历史情节生动而有趣,历史背景清晰而具象,历史叙事成为历史课堂的魅力所在。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