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东汉衰败的史实等基础知识。‎ ‎2、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以“柔术”治天下和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官僚地主兼并土地、豪门世族跋扈、私人武装不断出现,东汉王朝逐渐走向衰败。‎ ‎3、应用: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古代“盛世”同当今中国“盛世”比较,认识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重点、难点:‎ 光武中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汉王朝出现了中兴景象。‎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历史的异同点,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东汉的盛衰(出示幻灯片)‎ 新授:‎ 一、(发放“学案”)请同学们用6—8分钟时间完成学案问题。‎ 二、老师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幻灯片学案问题)‎ 三、师生互动:‎ ‎1、公元_____年______建立东汉政权。‎ ‎2、“东汉”命名的原因: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东面故称“东汉”。历史上东周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历史上称东周。‎ ‎3、“光武中兴”的两大特征:‎ 2‎ ‎①以“柔术”治天下 ②注重文治 五大内容:①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②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③提倡节俭,精简机构;④整顿吏治;⑤兴办官学,重视教育。‎ ‎4、三幅插图反映的信息:‎ 上:贸易频繁,商业发展 中:农牧业发展 下:富贵人家生活安逸,社会稳定和谐 ‎5、从“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比较中可总结出: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出示幻灯片)‎ ‎6、东汉衰败的具体表现为:‎ ‎①土地兼并严重 ②豪门世族跋扈③私人武装不断出现 ‎7、2006年丙戌年 教师归纳内容小结: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土地兼并严重;官僚世族把持政权;私人武装不断出现。‎ 四、检测学习情况 ‎(发放检测题)用最少的时间完成题目 同学之间互批,教师批阅一部分,发现问题并纠错。‎ 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