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优秀教案(苏教版选修)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祖本纪优秀教案(苏教版选修)》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祖本纪》 ‎ ‎  一. 学习目标 ‎ ‎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 ‎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 ‎  二. 学习过程 ‎ ‎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 ‎ ‎  三.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 ‎  (一)实词积累 ‎ ‎  1. 常用通假字 ‎ ‎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 ‎  (2)遂坐上坐,无所诎 “诎”通“屈” ‎ ‎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解”通“懈” ‎ ‎  (4)无内诸侯军……距之 “内”通“纳” “距”通“拒” ‎ ‎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 ‎  (6)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 ‎  2. 古今异义词 ‎ ‎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人” ‎ ‎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 ‎  (2)诽谤者族 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 ‎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 ‎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句中古义:规约,规章 ‎ ‎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 ‎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句中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 ‎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句中古义:没有出息 ‎ ‎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 ‎  3. 一词多义 ‎ ‎  (1)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 ‎ ‎  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 ‎ ‎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 ‎ ‎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 ‎ ‎  (3)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 ‎  沛公引兵西 (率领) ‎ ‎  (4)去辄烧绝栈道 (就) ‎ ‎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 ‎ ‎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 ‎  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 ‎ ‎  (二)词类活用 ‎ ‎  1. 使动用法 ‎ ‎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 ‎  降章邯 (使……投降) ‎ ‎  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活命) ‎ ‎  沛公从百余骑 (使……跟从) ‎ ‎  2. 意动用法 ‎ ‎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认为……奇怪) ‎ ‎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为苦) ‎ ‎  沛公然其计 (认为……正确) ‎ ‎  3. 名词活用为动词 ‎ ‎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 ‎ ‎  欲约分王关中 (称王) ‎ ‎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驾着白马白车) ‎ ‎  都彭城 (定都) ‎ ‎  4. 名词作状语 ‎ ‎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 ‎  夜往见良 (在夜间) ‎ ‎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 ‎ ‎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 ‎ ‎  高祖竟酒,后 (留到最后) ‎ ‎  吕媪怒吕公曰 (对……发火) ‎ ‎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赶在诸侯之前) ‎ ‎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  及见怪 (怪现象) ‎ ‎  大王起微细 (平民,卑微的身份) ‎ ‎  (三)特殊句式 ‎ ‎  1. 判断句 ‎ ‎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 ‎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 ‎  此三者,皆人杰也 ‎ ‎  2. 被动句 ‎ ‎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  3. 状语后置句 ‎ ‎  遇彭越(于)昌邑 ‎ ‎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 ‎  系颈以组 ‎ ‎  4. 定语后置句 ‎ ‎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 ‎  诸将过此者多 ‎ ‎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 ‎  5. 固定格式 ‎ ‎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 ‎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 ‎  是以兵大败 ‎ ‎  (四)虚词积累 ‎ ‎  1. 则 ‎ ‎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 ‎ ‎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 ‎ ‎  2. 因 ‎ ‎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 ‎  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 ‎ ‎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 ‎ ‎  3. 以 ‎ ‎  乃以秦王属吏 (把) ‎ ‎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接) ‎ ‎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 ‎ ‎  啖以利 (用) ‎ ‎  可以有大功 (凭借) ‎ ‎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 ‎ ‎  4. 然 ‎ ‎  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 ‎  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 ‎  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 ‎  (五)其他重点词语 ‎ ‎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 ‎ ‎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 ‎ ‎  昌邑未拔 (攻下) ‎ ‎  摄衣谢之,延上坐 (提,道歉,请) ‎ ‎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示众) ‎ ‎  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 ‎ ‎  非有功伐 (功劳) ‎ ‎  还军霸上 (驻扎) ‎ ‎  去辄烧绝栈道 (断 ) ‎ ‎  汉王复入壁 (营垒) ‎ ‎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约定日期) ‎ ‎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 ‎ ‎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水的北面) ‎ ‎  起为太上皇寿 (献酒献物,祝人长寿) ‎ ‎  父兄不能给 (供给,使足) ‎ ‎  可四千余人 (大约) ‎ ‎  意豁如也 (……的样子) ‎ ‎  四. 情节结构 ‎ ‎  《高祖本纪》是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从刘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点看,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 ‎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行事。 ‎ ‎  课文首先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等,体现了《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作品特点。 ‎ ‎  这一部分主要记述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主要情节。“见蛟龙于其上”,极言刘邦出生不凡。刘邦当初,其为人,仁而爱人,有大度;但又好酒、赊酒;有诈称“贺钱万”的无赖举动。说明他原本是一个不从事生产的普通人,而且性格中有不少毛病。观看秦皇帝时,他情不自禁地发出“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的慨叹,表明他的志向不小,也可以说是“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 ‎ ‎  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 ‎  从历史发展过程的特点看,这一部分可分三个阶段: ‎ ‎  第一阶段:(奉楚怀王之命)刘邦领兵西进,一路广揽人才,虚心听取意见,队伍不断壮大,打了不少胜仗;并率先入关,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除秦苛法,安抚民心,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 ‎  这一阶段,主要写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情节。“郦生见沛公”,从刘邦“踞床”,“郦生不拜,长揖”,到“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这时郦食其说出袭击陈留之计,从而获秦军储备粮。说明刘邦能虚心听取意见,当众认错。“与秦军大战蓝田”,战前,用张良计,游说秦将,“啖以利”,偷袭武关。蓝田南交战中,设疑兵旗帜,更重要的是“诸所过毋得掠卤”,因而秦人欢喜,所以“秦军解”。最后,在蓝田北交战中,又“大破之”;乘胜追击,打败秦军。说明刘邦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双方交战时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入关后,“约法三章”则表明刘邦想以此赢得关中百姓的拥护。 ‎ ‎  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决策东进争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 ‎  这一阶段,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项羽入关时率军四十万,刘邦兵十万,双方兵力悬殊很大;刘邦自知不敌,到鸿门谢罪得以解脱。项羽入关后,屠民烧宫,假尊义帝;与刘邦先前入关的安抚吏民,宽容秦王形成鲜明对比。推翻秦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负约”,“更立”刘邦为汉王。可见项羽的强势与霸气,刘邦的弱小与屈从。诸侯各自回到自己封地后,刘邦烧绝栈道,以示无意东归;暗中却听从韩信的劝说,“决策东乡,争权天下”。“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在相持中发生了变化,由于刘邦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欲引”,又用“留侯、陈平计”,其决策和行动的变化说明刘邦的实力与先前大不一样。“决胜垓下”充分说明楚汉相持三年后,形势大变,汉军逐渐扭转败局,已经强大起来。垓下之战,韩信受命以三十万大军围困项羽十万之众,第一次以众击寡。韩信仍然运用谋略,尽量用极少的代价取得胜利。他以孔将军、费将军为两翼,亲自居中正面诱敌,佯装败退,拉长楚军战线,然后两翼合拢,分割包围,打败楚军,把项羽逼上死路。到了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迷惑楚军,这就彻底瓦解了项羽斗志,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 ‎ ‎  第三阶段:刘邦在氾水之阳称帝。 ‎ ‎  这一阶段,写了刘邦称帝、高祖置酒洛阳南宫等情节。汉五年(前202)正月,诸侯及将相共尊刘邦为皇帝,二月甲午,刘邦即位于氾水之阳。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他不仅会用人,而且能驾驭人。 、 ‎ ‎  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 ‎  这一部分写了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和高祖之死等情节。“未央宫举杯噱父”是刘邦即位后在群臣面前对自己父亲的一次戏弄。汉高祖九年,华丽无比的未央宫建成,刘邦在未央宫前殿举行盛大朝会,会见诸侯群臣,其父太上皇也在场。刘邦在此即位已经三年,帝业已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以四海为家,诸侯群臣毕恭毕敬,刘邦尝到了作为天子的显贵和乐趣,不免飘飘然起来。在未央宫前殿大宴群臣之时,刘邦忽然想起父亲曾训斥他“无赖”,没有什么谋生的本领。心想现在倒要看看他如何作答。刘邦便端起玉石酒杯,斟满了酒,起身为太上皇祝寿,表示对父亲的十分尊重,不料却问道:“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初你说我没有出息,现在看看谁有出息?‎ 你说我不从事家业,但我从事的是天子的产业。言下之意,你当年说错了。刘邦一席话,竟引来群臣高呼万岁,大笑为乐。这段文字,充分暴露了刘邦灵魂深处渺小鄙陋的东西。“高祖还乡”一节,作者放笔铺叙,摹绘点染,造成浓重的抒情氛围。先写“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且“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后自编自唱《大风歌》,然而乐极生悲,在大风歌欢乐豪迈之中透露出一种巨大的隐忧,所以“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说出了“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这样动情的话来。正是由于作者渲染了浓重的故土乡情与衣锦还乡所造成的人生荣枯之感,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生发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高祖之死”一段,仅用十字,交代卒年时间、地点。 ‎ ‎ 五. 人物形象 ‎ ‎  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 ‎  刘邦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突出表现在他入关后的所作所为。率先入关却“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按楚怀王之约“先入关者王之”,刘邦应为关中王。他一度也“意欲留居之”,“樊哙、张良谏”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而消除秦地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可以说他是从未来统一全国的角度处理眼前的问题。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宋代刘辰翁说:“高祖始终得关中之力,关中人心所以不忘者,秋毫无犯,约法三章之力也。”(《班马异同》) ‎ ‎“秦人大喜”、“人又益喜”,足见人心所向。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后来项羽“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兵十万”,但有了“民心”的基础,鸿门宴上才得以解脱,而项羽也不可能在关中立足。其二,智谋超人。他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以说明他有谋有略,非同一般。如在军事策略方面采用顺应时代、笼络人心、分化敌人、团结内部等措施,如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采用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总高人一筹。他脑瓜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刘邦称帝后,置酒洛阳南宫,总结他统一全国的成功经验,谈到张良、萧何、韩信时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的确,在刘邦所重用的将领中,不少原是项羽的部下,如韩信、陈平,他们投奔刘邦后,一个被举为大将,一个被提为护军中尉,可见刘邦的气魄非同寻常。刘邦还善于听取意见,立刻认错。如樊哙、张良劝他“止舍咸阳宫”一事,一个最高统帅如此善于听取意见,无疑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刘邦善于驾驭人的手段也是极为成功的,韩信评价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就是这个意思。“垓下之战”是刘邦善于用人的典型例子。韩信智勇双全,当年就是他以少胜多,设下埋伏打败项羽,才扭转汉军败局,使楚汉进入相持阶段。所以,决战垓下,既显示韩信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才干,也说明刘邦知人善任,能驾驭大将,使得将领们愿意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  在作者的笔下,刘邦确实有超过项羽的眼光和才干,但作者没有盲目歌功颂德,也没有把汉代开国之主描绘成“圣君”。在作者的“实录”下,写了刘邦的流氓无赖行径,记述了他不持一钱而诈称“贺钱万”的举动,描绘了他问太上皇“所就孰与仲多”的洋洋自得的神情。也写了他性格上的缺点,如好酒及色、言行粗鲁、奸诈圆滑等,还之以凡夫俗人的本相。 ‎ ‎  六. 艺术手法 ‎ ‎  1. 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 ‎ ‎  在《高祖本纪》中,侧重记述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的过程,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方法展现给读者的。如写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时,对项羽军队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队,除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过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惠,秦军解,因大破之”。一下子就把“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的重要因素突显出来了。 ‎ ‎  2. 用讽刺的方法臧否历史人物。 ‎ ‎  讽刺是用尖锐而诙谐的语言对假丑恶的东西加以揭露、嘲笑和谴责,目的是通过讽刺对假丑恶的否定,达到对真善美的褒扬。讽刺的方法在《史记》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高祖本纪》中主要是状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加以讽刺。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为太上皇祝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邦的揶揄举动,使太上皇尴尬难言,引起殿上群臣高呼万岁,大笑为乐。刘邦这种自矜声色,表面上看是对自己父亲的尊重,实际上是说父亲当年说错了,以此嘲弄太上皇,从而达到了作者要暴露刘邦性格中所存在缺点的目的。 ‎ ‎  3. 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 ‎ ‎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除了抓住人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作浓墨重彩的渲染外,还非常注意选择一些典型事例作精雕细刻,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高祖本纪》就写了赊酒、诈言“贺钱万”、观始皇而叹、踞见郦生等细节,以展示刘邦性格的各个侧面。作者所写细节,总是从刻画人物或记叙历史事件的总体上加以把握,每一个细节都具有能够反映人或事物本质的独特性,从而具有典型意义。 ‎ ‎  4.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 ‎  由于各人的出身、经历、教养、思想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说话内容、特点、口气也是不一样的。司马迁能够准确地写出每个人的独特语言,使人听其声而知其人。如,刘邦早年观看秦始皇时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是感叹、羡慕的口吻,符合刘邦当时处于一个平民的身分。写郦食其,见刘邦,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活现一个狂放不羁而又胸有妙计的说客形象。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