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非攻》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非攻》‎ ‎【教学目标】‎ ‎1、掌握“何”“则”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 ‎2、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知识梳理】‎ 一. 文言知识【难读字】‎ 园圃(pǔ)鸡豚(tún)栏厩(jiù)衣裘(qiú)兹(zī)甚不辜(gū)‎ ‎【古今异义】1、众闻则非之(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 ‎2、苟亏人愈多(苟.如果。今无此义。)‎ ‎3、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一词多义】‎ ‎1、国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2、故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暮去胡来颜色故(衰老)‎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3、以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 从而誉之(誉,赞美)‎ ‎  ②形容词作动词:众闻则非之(非,非难)‎ ‎【特殊句式】①省略句: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介词)‎ ‎  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 ‎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  ②设问句: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  ③反问句: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 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举史事说明好战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 ‎  本节文字共五个层次,作者由“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杀不辜人”四个层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的结论,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指责了侵略它国的行径是极为不义,应当受到唾骂和谴责的。‎ ‎  本段从偷窃抢劫的事例说起。偷窃者从偷窃桃李到偷窃犬豕鸡豚,以至牛马,其罪孽随着损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们也能辨其不义。抢劫者从抢劫衣裘、戈剑以至把别人杀死,损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们也同声谴责其不义。然而,现在有人做着最大的不义之事——侵略别国,大规模地杀人和掠夺,君子们非但不谴责,反而称誉它合于义。这能说他们懂得义与不义的原则区别吗?用这种层层剥进的办法,彻底剥去了侵略者的伪装,戳穿了他们欺瞒天下人耳目的借口,原来以征讨别国标榜为天经地义者,实与偷窃抢劫同出一辙,而且是它们恶性发展到顶点的产物。文章就此揭示了侵略的实质,表现出对侵略者蔑视、冷嘲和贬斥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于此并不进行义正辞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默诙谐的事例进行类比。类比告终,境界全出,原来用以类比的事例的字字句句,无不落实在对侵略行径的暴露与谴责上。比之正面谴责,显得含蓄、辛辣和有力。‎ ‎  三、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思想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5‎ 这篇文章的锋芒直指不义战争。‎ 入人园圃,窃人桃李,尽管是偷,但只是对别人造成了轻微的损失,尽管不义,也还不至于造成多坏的影响,而众人便纷纷指责,掌权者则重重处罚,这实在有点小题大做。其实损害别人,贪点小便宜,尽管可恶,可也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更何况这便宜实在小得有点微不足道。至于偷鸡摸狗,尽管比窃人桃李严重,显得不仁不义,但也仅仅是鸡鸣狗盗而已,至多给牲畜的主人造成一阵财产的阵痛。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似乎有点严重了,因为牛马是主人家中耕种负载主要的依靠,没有了牛马,主人可能无法完成春种秋收,进而影响到主人的生计。所以这就比偷鸡摸狗更严重了一些,但还不至于威胁到主人的身家性命。至于杀不辜人,情况就大大地严重了,因为这剥夺了别人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如果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自己也受到严厉的惩罚,而被处以极刑。但即便如此,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还不足以动摇整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以上四种行为都是不义行为,而且程度由浅入深,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这也是可以理解,毕竟这四种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发展到攻打别的国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些个君子却又跟在强权者的后面屁颠屁颠地赞誉有加呢?那些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竟然赢得了众人的喝彩,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似乎杀人越多,不义越甚,才能成就大义。既然如此,那么用残杀众多生灵的生命换来的所谓大义又有什么狗屁价值呢?这种所谓的“大义”还有什么值得赞叹的呢?那些个赞誉有加的君子们不是混蛋又是什么呢?其实发动战争侵略别国,荼毒生灵才是真正的大不义。这样,文章就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不义战争,从而揭示出不义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死荒野的罪魁祸首。‎ ‎2、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试结合课文分析。‎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  四、写作特点:‎ ‎  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 附: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题译文 ‎1、十三年(前638)夏天,宋国讨伐郑国。子鱼说:"灾祸就在这里了。"秋天,楚国为援救郑国而讨伐宋国。襄公要出战。子鱼进谏说:"天抛弃商很久了,不可以战。"冬天,十一月,襄公在泓水与楚成王作战。楚军渡河未完时,目夷就劝说:"彼众我寡,要趁他们渡河时攻打他们。"襄公不听目夷的意见。等到楚军渡完河还未排列成阵势时,目夷又建议:"可以攻打了。"襄公却说:"等他们排好阵势再打。"楚军阵势排好,宋军才出战。结果宋军大败,襄公大腿受伤。宋国人都怨恨襄公。襄公辩解说:"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未列好阵势的军队。"子鱼说:"打仗胜了就是功劳,说些空洞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真的按襄公说的做,就当奴隶服侍别有算了,何必还打仗呢?"‎ ‎2、楚庄王包围宋国,军中只剩下七天的粮食了,如果吃光这些粮食再不取胜的话,将只能离开宋国撤回去了。楚庄王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堆,偷偷察看城内的动静,宋国的华元 5‎ 也登上城里的土堆,并出来会见了他。 司马反子说:“你的国家情况怎么样?”华元说:“已经疲惫不堪了!”子反问:“怎么个疲惫法?”华元回答:“城里的人彼此交换着儿子来吃,劈开尸骨当柴烧。”司马子反说:“哟!真严重,疲惫到这种地步!尽管这样,但是我听说,被围困的人钳住马嘴,再来假意喂它,用肥马来接待客人,以表示粮草充足。你为什么要说出实情呢?”华元答道:“我听说,君子见到别人的灾难就怜悯他;小人见到别人有难反而庆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把实情告诉了你。”司马子反说:“噢,加把劲坚守吧!我军也只有七天的粮食罢了,吃光这些粮食还不取胜的话,将离开贵国而回去。”说罢拱了拱手走开了。 回到庄王那里,庄王问:“情况怎么样?”司马子反说:“已经疲惫不堪了!”问:“怎么个疲惫法?”回答:“彼此交换儿子来吃,辟开尸骨来当柴烧。”庄王说:“哟!真严重,疲惫到这种地步!虽然这样,但我现在要攻取这个国家,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经告诉他们了,我们军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气愤地说:“我让你去观察敌情,你为什么反而把我们的情况告诉对方?”司马子反说:“就凭小小的宋国,还有不欺骗人的大臣,难道堂堂楚国可以没有吗?所以我也告诉他们实情。”庄王说:“好吧,搭棚子住下来!虽然军情暴露了,但我还是要攻取这个国家,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这样,那么就请国君住在这儿,我请求回去。”庄王说:“你离开我回去,我跟谁留在这里?我也跟你回去算了。”于是率领部队离开了宋国。‎ ‎【典型例题】‎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园圃(pǔ)  攘(rǎnɡ)鸡  犬豕(shǐ)‎ B.兹(cí)甚 栏厩(jiù) 扡(tuō)衣 C.衣裘(qiú) 誉(yù)之 以此说(shuì)往 D.遗(yí)后世 鸡豚(tún) 不辜(ɡǔ)‎ ‎【答案】 A(B兹:zī,C说:shuō,D辜:ɡū)‎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窃取 B.至杀不辜人也 辜:清白 C.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确实,的确 D.多尝苦曰甘 甘:甜 ‎【答案】 B(辜:罪)‎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B.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C.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D.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答案】 C(A兹—滋,B扡—拖,D辩—辨)‎ ‎4.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以亏人自利也。 B.若以此说往。C.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D.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 E.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F.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答案】 CF(A:因为,B:根据,CF:连词,来,D:认为,E:把)‎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C.赵王鼓瑟,秦御史书曰。 D.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答案】 C(例句与C都当“写”讲,A书本知识,B书信,D国书)‎ ‎6.下列句子中的“遗”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故书其言以遗后世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答案】 CD(CD原来的,旧的,A留给,B损失,丢失)‎ ‎7.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B.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D.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 E.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答案】 DE(都表转折)‎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 5‎ ‎、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众闻则非之  非:责怪,反对 B.从而誉之 誉:称赞 C.至杀不辜人也 辜:辜负 D.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偷盗 ‎【答案】 C(辜:罪。)‎ ‎9.下列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入人园圃 B.扡其衣裘 C.罪益厚 D.则弗知非 ‎【答案】 B(“扡”同“拖”。)‎ ‎10.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义与不义之别乎 A.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B.谓之不义 C.吾欲之南海 D.句读之不知 ‎【答案】 A(A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均为助词“的”;B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替“攻国”这件事。C项中的“之”为动词,到。D项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比喻论证,以偷盗和杀人比喻掠夺战争,说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B.墨子认为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 C.墨子无情地揭露了天下之君子非大不义而誉小不义的可耻行径。‎ D.墨子认为偷盗、杀人乃至战争都是不正义的行为,因为这三者都是“以亏人自利”的。‎ ‎【答案】 C(揭露的是非小不义而誉大不义。)‎ 三、读写创新 :‎ 以“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写作指向】 ‎ 只要细心地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处于新的形态,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日有新貌的自然景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创新发展的社会潮流……这些新的事物,无一不给人新的启示,无一不给人新的感悟,描述其“新”,感悟其“新”,定能参透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借景抒情,借事抒怀,借物言志。‎ 当然也可以从历史上,去关注那些体现着“新”、蕴含着“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其为突破口,挖掘有关“新”的哲理,借这些历史文化素材,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悟。‎ 总之,只要关注自己的生活视野和书本视野中的“新”现象、“新”景象、“新”事物,体悟其中蕴藏的道理,探求其中饱含的真善美,融入自己的情感,新鲜华美、意蕴丰富的文字自会流淌于笔端,书就景“新”、意“新”、事“新”、情“新”的新鲜文章。‎ ‎【佳作赏读】‎ 新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界上本无所谓新,敢于开辟另一片天地、新的领域,那就是新。‎ ‎——题记 人生一路走来,不宜从俗随众;人生一路走去,理应活出新意。借彩练让自己的心跳舞,收获自己新鲜精彩的人生。遥想那漫漫的历史长河,一个个走出世俗,走出新天地的身影映入我的脑海。‎ 司马迁虽受宫刑之奇耻大辱,但并未从俗饮恨而辞世。他恨私心有所不尽,思垂空文以自见,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以自己的彩练舞自己的新舞,以自己的热血书就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以自己的心开辟新的人生。‎ 陶渊明虽是怀着“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壮志而来,但“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官场的现实并不是他心灵的归宿,但其并未折节屈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能认清自己性本爱丘山,终于挂印而去,隐身于山林之中,醉心于自己的一方天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田园中寻得自己的一方新的心灵净土。‎ 李白虽梦想做官,但并未卑躬屈膝而从俗,他一任自己的本性,让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傲岸不屈,不隐本性,他怎能摧眉折腰以事权贵,最终他把自己交给了酒与明月,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以他那傲岸的灵魂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境界。‎ 苏轼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似乎天妒贤才,他在政治上连遭打击,家中又频遭厄运。但其并未沉沦,亦未退缩,却以一种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入世。他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心系百姓,关注民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了其 5‎ 宦海沉浮后新的人生感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是其感于生命易逝,对人生态度的新的解读——随缘自适。‎ 一个个令人敬慕的伟人从我的心中渐渐淡去,但他们在我的心中都留下了一个印记——坚守自我,不宜随俗从众,开辟新的人生。‎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在审题立意方面能够做到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赋予“新”以具体的内涵——新的人生境界。可谓独辟蹊径。‎ 在选材上,材料虽是老的素材,但作者能变换新的角度来运用,选取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几个历史文化名人,以他们在人生关键时刻不随世俗、开辟新的人生为切入点,恰当地运用材料表现题目,彰显主旨。‎ 在语言上,作者能化用诗人的诗句,增添文采,也丰富了语句意蕴,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总之,本文作为考场作文,审题立意独特新颖,素材运用角度较新,语言优美,富于文采。‎ ‎ ‎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