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第    七  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教 材 简 析 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主要包括课文《古诗两首》、《望月》、《灰椋鸟》、《水》、作文7、练习7 和《学和做》。《古诗两首》培养学生借助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望月》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灰椋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水》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要 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结合具体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观察夜空,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5.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6.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课 时 安 排 课    题 ‎ 课 时 数 ‎ 起止日期 ‎ 备 注 ‎ ‎24. 古诗两首 ‎2‎ ‎6.3-6.4‎ ‎25. 望 月 ‎2‎ ‎6.4-6.5‎ ‎26. 灰椋鸟 ‎2‎ ‎6.6-6.7‎ ‎27. 水 ‎2‎ ‎6.7-6.8‎ 习作7‎ ‎2‎ ‎6.8-6.9‎ ‎ 练习7‎ ‎3‎ ‎6.13-6.14‎ 学和做 ‎2‎ ‎6.14‎ ‎ No:0‎ 课题:24、古诗两首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疾雨变幻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欣赏范读。‎ 一读,解句意,知诗意。(先读后解,点拨探究,逐诗逐句进行)如: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二读,看画面,想诗境。如:读这两首诗,你分别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可以看插图想象,口述交流,形成整体诗境。三读,品诗味,体诗情。如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 ‎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个性化调整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 ‎(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 ‎(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遮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 五、拓展阅读。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 No:002‎ 课题:24、古诗两首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 在精读感悟的层次里,重在感悟两首诗写景的异同点,以加深理解,激发探究情趣。一读感悟两首诗写景的不同点: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的?二读,感悟两首诗的相似点: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三读,欣赏两首诗的画面美、语言美。‎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2、补充:‎ ‎(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学习交流。‎ ‎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指导背诵。‎ 个性化调整 四、深入研究学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这两首诗可以配对指导初读,指导精读,一层层地深化。‎ 也可以逐首诗指导初读,指导精读,一首一首地过关。‎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 五、作业设计 ‎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2、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3、朗诵并背诵古诗。‎ No:0‎ 课题:25、望月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交流积累: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顺读通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精读江景月夜这段,引导学生融入想象,在脑海中想象江景的月夜画面,再把这种美读出来。‎ ‎(2)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单写月亮吗?除写赏月外还写什么?‎ ‎2、指导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个性化调整 配上音乐欣赏美景,学生都沉醉在这宁静的月夜中了。‎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月光下江景太美、美丽如画。‎ ‎3、这画上有那些景物、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把它画出来?‎ ‎4、出示图画,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五、指导书写。‎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 No:0‎ 课题:25、望月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第二段,写背诗,喻月。主要写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这特点?‎ 交流。(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愉快的事情。)‎ ‎2、质疑:“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月亮怎么会把我叫醒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解释。(2)教师点拨理解。‎ ‎5、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6、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鼓励积累。‎ 个性化调整 ‎7、出示句子、引入情境:“和月光一起……的气氛中。”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8、小结。‎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⑴“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他瞪大眼睛……小月亮闪闪发光。‎ ‎⑵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细细品读。‎ ‎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可以引导学生说完之后再写出来,当堂点评谁的想象丰富,谁的文采更好一些。学生的思维比较宽,但文采却有所欠缺。‎ ‎2、播放录音,展开想象。师: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四、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 No:0‎ 课题: 26、灰椋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 读第一段,要知道“我”为什么决定去看恢椋鸟,后写作者看了录像,作者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个性化调整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 No:0‎ 课题:26、灰椋鸟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第四、第五自然段,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场景,教学中学生渐入佳境,读得也越来越好。‎ ‎3、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4、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5、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这顺序体现在哪些词上?( “一开始” “几分钟”。 “一小群一小群” “先回来的鸟”……)‎ ‎(2)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个词,准确地描绘了当时的气势?“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描写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6、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俱乐部。”‎ 个性化调整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7、指导背诵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在进行第三段的教学时,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临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才让我们观赏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3)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2、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写几则保护益鸟的公益用语。‎ ‎ ‎ ‎ No:0‎ 课题: 27、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而这篇课文又是写“水”的什么?‎ ‎2、浏览课文,交流:本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贵的?‎ ‎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个性化调整 ‎(1)“珍惜”是什么意思?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或者是说水缺乏)的句子。‎ ‎(2)交流、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感受水的缺乏,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该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哪些句子描写出那里因缺水而过得很苦。‎ ‎(2)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着重理解:‎ ‎①“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②“只有在下雨日子里……洗上一回澡。”‎ ‎③“在雨中奔跑踊跃……吃来自天空的水。”(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为什么会这样呢?)‎ ‎(4)学习“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 ‎(5)朗读体会。‎ 四、小结 No:00‎ ‎ 课题:27、水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课文具体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生动的描述。‎ ‎2、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及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从哪里地方感受到这儿的“苦”?‎ ‎2、交流。重点研究:“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①齐读这句子。②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2、用“▲”标出第四自然段中妈妈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思考:如果你是四兄弟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能读一读吗?‎ ‎3、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是什么意思?‎ 个性化调整 合作探究: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谁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的确,从全文来看,主要的内容不是写如何的“苦”而是写了雨天“洗澡”的痛快与欢乐,写了炎夏天气“淋浴”的舒服与快乐。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缺水,而“饿”表现出极度的缺水。)‎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拓展延伸。‎ ‎1、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这样更能深刻体会到水的珍贵。)‎ 品读课文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鼓励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读出来,从中进一步领悟水带来的苦与乐及有水莫忘缺水时。‎ ‎2、简介、交流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3、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珍惜水资源?‎ 六、作业设计 ‎1、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No:0‎ 课题:习作7‎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晴朗的夜空,远眺皎洁的月亮或闪烁的星星,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感受。 ‎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激活储备,引发学生奇特的幻想,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晴朗的夜空,无边无际,神奇美丽。当你留心观察的时候,会见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月圆月缺、群星闪烁、流星飞逝、银河灿烂……我们不禁沉醉其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这神秘的夜空探索、遨游。(出示课题:星月遐想) 二、欣赏品味,感受妙趣 1、出示:‎ ‎(1)月亮像天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一轮新月好像一朵白色的梨花,宁静的开放在浅蓝色的空中。 (3)弯弯的月牙吐洒着清辉,月光洒落在四周,似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月光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比较朗读,体会这几句话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小结:面对广阔无垠而又变幻莫测的夜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景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三、展开想象,交流感受 1、‎ 个性化调整 师:面对璀璨的星空和迷人的月色,相信你在欣赏时定会产生产生许多奇特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 ‎2、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 ‎ 四、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 ‎1、学习课本范文,指导写法。 ‎ 师:段立男同学看着迷人的月色,产生了这样奇特的想法:(投影出示:月牙是花瓶,星星是花朵),接着他又想花瓶是谁的呢?后来为什么花瓶越来越满,而花朵越来越少呢?于是,他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写下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银河将牛郎与织女分开了,月牙儿是牛郎献给织女的花瓶,牛郎每天晚上都要采一些花朵插进花瓶中,而繁星就是夜空中开放的花朵。渐渐地,夜空中的“花朵”越来越少,“花瓶”里却越来越满。于是,星星变得稀了,月牙成了圆月。王母娘娘知道了,非常恼火,打翻了花瓶。花瓶倾倒,花朵撒落花瓶又逐渐恢复到原先的形状。这样的事每月都在发生…… ‎ ‎(1)自由读一读这两个片段,体会有何不同的感受。 ‎ ‎(2)交流:你比较喜欢哪个片段,为什么? 教师小结板书:内容具体,想象奇特、合理。 ‎ ‎2.教师下水文展示,揭示方法。 ‎ 教师小结板书:联系生活、真情实感。 ‎ 五、激发想象,真情表达 ‎ 师:现在,你头脑中一定也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是神秘的仙境,还是动人的故事?赶紧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相信你的文章一定能打动人!写好后别忘给习作定个题目。 ‎ 六、作中指导 ‎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个别指导。 ‎ 七、作后指导 ‎ ‎1、欣赏评点佳作,进行二次指导。 ‎ ‎2、学生各自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 ‎3、展示、评点典型的修改范例,进一步指导写法。‎ No:0‎ 课题:评讲习作7‎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方法及要求: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知道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与错误,进一步纠正,完善。‎ 教学重难点:‎ 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作文要求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文7的习作要求。‎ 指名说 ‎2、小结:对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进行美妙的遐想。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习作,多说同学按要求完成习作,也有不少同学写的并不理想,主要是想象不很合理或内容不够具体。‎ 成绩统计:‎ 优秀人数:12人 良好人数:13人 及格人数:4人 三、 习作成功之处,师生共同评讲。 1、出示习作(林秋雨),让该文作者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 个性化调整 ‎2、学生评讲,教室加以鼓励、肯定、引导,并板书主要优点,例如:内容具体,想象合理等。 3、小结:林秋雨同学的习作确实不错,对眺皎洁的月亮,进行美妙的遐想,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4、继续展示成功之处,其他同学点评。 5、小结:实际上每个同学的文章都有精彩之处、得意这笔,下面就请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四、 修改不足之处。 1、出示例文:想象不够丰富合理的文章。 2、指名读这篇文章,小组讨论:怎样把这篇文章写得更吸引人。 3、各组交流修改意见。 五、动笔修改自己的作文。 1、启发谈话:经过刚才的交流,互相启发,大家一定发现了别的同学写得更好的地方,现在我们就来取长补短,修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2、修改自己的习作。 反馈修改情况,教师总结指导。 六、现在谁想让大家欣赏一下你修改后最满意的地方? 1、读修改后的习作片段。 2、总结谈话:我非常欣赏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课余时间你们还可以继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所写的人听。‎ 七、评后练习。‎ ‎1、认真阅读领悟教师的批阅意见。‎ ‎2、再一次进行明确修改。 ‎ ‎3、订正错别字。 ‎ No:0‎ 课题:练习7‎ 教学目标:‎ ‎1、知道书信交流中要注意用语得体,理解并运用一些书面交际客套语,增强表达能力。‎ ‎  2、诵读与积累。‎ ‎  3、写好钢笔字,注意笔画入体,字形端正,行款整齐。‎ ‎4、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5、写好毛笔字。‎ 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书信交流中要注意用语得体,理解并运用一些书面交际客套语,增强表达能力。‎ ‎  2、诵读一组成语,理解其义,积累语汇,能口头或书面使用,体会时光易逝、宜倍加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诵读一组成语,并理解其意,积累。‎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文与生活”部分。‎ ‎1、交流预习情况。‎ 对照预习题,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提出不懂的地方。‎ ‎2、修改韩莹莹的书信。‎ ‎  小黑板或者投影出示韩莹莹的书信,指名朗读。‎ ‎  思考有何不妥之处,该怎么说才好。‎ ‎  小组内讨论后再发言。重点理解“光临”一词用得不当,称呼也嫌生硬。‎ ‎  3、指读第二题的词语,词义质疑。选择会用的词语在小组内说说话。‎ ‎  4、应用所学词语填空。先自学,再交流。‎ 个性化调整 ‎  5、小结:学会这些交际语言的目的是促进我们与别人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它的诀窍是保持自我谦虚、尽量尊重他人。‎ ‎  6、拓展:先读一读下面的礼仪歌诀,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 ‎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等候客人用“恭候”。‎ ‎  客人来到用“光临”;麻烦别人说“打扰”;请人批评说“指教”。‎ ‎  请人解答用“请教”;请人指点说“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 ‎  对方来信用“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陪伴朋友用“奉陪”。‎ ‎  看望别人用“拜访”;中途先走用“失陪”;与人分别用“告辞”。‎ ‎  请人勿送说“留步”;向人祝贺用“恭喜”;求人原谅说“包涵”。‎ ‎  托人办事用“拜访”;赠送作品用“斧正”;归还原物用“奉还”。‎ ‎  老人高龄用“高寿”;称呼自家用“寒舍”;称人家庭用“贵府”。‎ 二、学习“诵读与积累”部分 ‎1、预习小检测:正确读出12个成语。说说自己会理解的词语意思。‎ ‎  2、词义解疑。‎ ‎  3、多种形式读成语。默读,记住编排顺序;慢读,想想成语描绘的画面;轮读,体会季节更替,时光易逝。‎ ‎  4、说说读了这些成语悟出的道理。‎ ‎  5、口头运用几个成语。‎ ‎  6、检测:背诵这些成语。‎ ‎7、课后作业:摘抄或者默写这些成语,并且学习书面运用。‎ No:0‎ 课题:练习7‎ 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笔画入体,字形端正,行款整齐。‎ ‎2、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练习钢笔字。‎ ‎1、观察《大江保卫战》片段。想想怎样写好这一段文字。‎ ‎2、交流。老师指导:每个字都要入体;字的大小应该相对一致,但是个别字可以特殊,像“哪”和“徽”就可以稍宽些;整段话字间要适合,字头字脚要整齐。‎ ‎  3、认真描红。‎ ‎  4、在作业本上临写。‎ ‎  5、交流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二、教学口语交际。‎ 课前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时间、地点、环保状况、个人意见)‎ ‎(一)导入,揭示本次交际话题。‎ ‎  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那么,保护环境靠谁去做?当然是我们自己。今天我们就来七嘴八舌说环保。‎ ‎  2、出示话题:七嘴八舌说环保。‎ ‎  (二)小组内交流。‎ ‎  交流话题:你在调查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小组长将类似问题整合,每组选出一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个性化调整 ‎  (三)大组发言。‎ ‎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他人举手补充。班长记录主要的问题以及大家的解决意见。‎ ‎  (四)总结本次交际成果。‎ ‎  我们的建议包括哪些方面?在校内,同学们自己应该怎么做?在小区、在乡村,广大市民该怎么做?对环保管理部门有哪些建议?讨论会结束后,整理成文字稿,写在小作文本上,或贴在公共宣传栏、网站上。(延伸到课后)‎ No:0‎ 课题:练习7‎ 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3 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竖画垂直的包围结构字的写法,练习写长方型和大方型等两种类型字。‎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画垂直的包围结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二、分析指导。‎ ‎1、长方型字的写法。‎ 这一类型字的左右两竖长而垂直。如“目”字的两竖较长而且很直。‎ ‎2、相同结构的例字写法:‎ ‎ 3、大方型字的写法。‎ 这一类型字的形态宽大,其左右两竖很直,‎ 如“因”字的左右两竖就写得很直。‎ 个性化调整 ‎4、相同偏旁的例字如下:‎ ‎ ‎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  1、教师示范书写几个字。‎ ‎  2、学生书空、描红、练习写,领悟其书写要领。‎ ‎  展示几本作业,师点评。‎ ‎3、学生自行书写练习其他字,教师巡回指导。‎ ‎  4、学生自我评价、展示。‎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