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马说》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马说》‎ 一、导入新课 师: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化名人的名作,就像地球有南极和北极,一天有白昼和黑夜,一个人的一生,也总是在矛盾对立中沉浮。生在晚唐乱世的杜牧虽有济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乐观豪迈的刘禹锡虽想通过政治革新富国强民,却终究失败被贬谪在凄凉之地二十三年;才情卓著的东坡居士面对朗朗明月,欲乘风归去,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生就是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难题,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在竭力求得一个圆满的答案。那么,唐朝文学家韩愈完成的是一份怎样的人生答卷呢,让我们随着《马说》去探讨“人生”这个“此事古难全”话题。‎ 二、“文”“言”之争——孰重?孰轻?‎ 师:《马说》是一篇文言文。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语文老师一直有一个争论,就是到底应该以积累文言知识即“言”为主,还是应该以欣赏文章内容即“文”‎ 14‎ 为主。当然,文和言的有机统一是必须的,但是,我认为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同学们来说,应该先打好言这个基础。我曾经向大家推荐过预习文言文的方法,即“分类归纳法”、“举三反一法”和“难点突破法”,我们现在就来检查预习的效果。‎ 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投影:‎ ‎1、读准生字的音 一石 衹辱于  骈死  槽枥   粟  食马者 师:接下来我们看通假字。‎ 投影:‎ ‎2、辨清通假字的义:‎ 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师:在文言文中,我们常常会遭遇一词多义的情况,根据语境,辨清一个词的不同义项,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 投影:‎ 14‎ ‎3、比较一词的多个义项:‎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一食或尽粟一旦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生:第一个而字表转折,第二个而字表修饰。‎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第二个而字表顺接。‎ 师:顺接和修饰有什么区别呢,顺接表示两个动作或行为依次顺序发生,如果前一个动作是更为了清楚地表明后一个动作的情态,那么,就是修饰了。举例来说,我们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羞涩的词语“掩口而笑”,而就是表示修饰。‎ 生:第一个食是吃的意思,第二个是通假字,饲养,第三个也是吃,一食就是吃一顿。‎ 师:请问今天早上,你食的是什么?‎ 生:我食了馒头。‎ 师:好食吗?‎ ‎    生:很好食啊!‎ 生:第一个虽是即使,第二个是虽然。‎ 生:我反对,第一个是虽然,第二个是即使。‎ 师:虽然和即使有什么区别呢。‎ 生:即使是将来时,表示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虽然是现在时,表示这种情况是已经发生了的。‎ 14‎ 师:呵呵,你真是学贯中西啊。简单地说,“虽然”表示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而“即使”表示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根据文章分析,作者认为“有名马”是假设的情况还是实实在在的情况呢。‎ 生:实实在在的情况,所以第一个应该解释成虽然,更合情理。‎ 师:举三反一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文言学习方法,它能够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中更好地理解掌握一个词的意思。‎ 投影:‎ ‎4、积累一词的多个实例 或:有时                安:怎么 一食或尽粟一石          安求其能千里也 生:或置酒而招之。‎ 师:我们马上还能在下一个单元中学到“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也是同样的用法。安解释成怎么的例子很难回忆,好好想想。‎ 生:安能辨我是雄雌!‎ 师:嗬,记性真好啊!如果我们平常能有意识地用举三反一法去学习文言文,那么文言学习的过程,就好像跟老朋友约会一样了。再请一个同学来翻译一下这个重点段落。‎ 投影:‎ ‎5、难点突破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生:……‎ 师:现在,关于文言文的“言”,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里,似乎包含两个对象,一个是千里马,一个是食马者,那么,这个之字到底指代谁呢?‎ 生:指代千里马,鸣之,就是之鸣的倒装。‎ 14‎ 师:我不太确定有没有这样倒装的方式,但是,你根据平常的学习经验来推测的方法值得表扬。‎ 生:之指代千里马,食马者在句子中间省略了。‎ 师:或者说,之字没有意思,是作者为了凑足音节,和前文构成排比句式而加上的语气助词。因为,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非常讲究文章的文采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言文的文和言,应该有机统一。解决了“言”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说说本文的 “文”。经过预习之后,你有什么要和大家分享的独特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交流的疑惑呢。请大家一边听课文朗读,一边组织语言。‎ 生:韩愈写《马说》有什么用意?‎ 生:我觉得千里马好可怜,遇不到伯乐,而且遭遇还那么惨。‎ 生:我为古代那些有才之士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 生:我觉得,千里马也不必愤怒,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生:我在想一个问题:千里马为什么一定需要伯乐呢?‎ 师:你是不是想到了毛遂自荐的故事?同学们的发言,都是自己用心贴近文本的独特感受,很好,我们希望的就是这样的读书方式——用心用情。‎ 三、马能千里——福兮?祸兮?‎ 师:而我最困惑的是,一匹马,成为一匹千里马,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 生:我觉得是一件坏事,乐极生悲嘛,千里马的命运多么悲惨。‎ 生: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千里还是可以逃脱奴隶人之手,奔向自己的广阔天地的呀。‎ 生:我觉得是好事,我还是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师:你一定是一个内心充满了美好的希望,特别积极乐观的人。‎ 生:我觉得是一件坏事,千里马的才华太出众了,有可能就会被人欺负,遭人嫉妒。‎ 14‎ 师: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的发言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凯旋之后,遭到了许多人的攻击。他非常苦闷,这时候一个跟他友善的人就劝他放宽心态,他说,你看鸡群里,那只挨啄最惨的公鸡,一定是鸡群里最漂亮的一只。‎ 师:身为一匹千里马,是福是祸,我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发表了看法,现在,让我们回到韩愈的时代,联系他的处境,用韩愈的原文来回答这个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我们将要在文本中穿梭,看看你们能不能跟得上节奏,请注意听老师的提示语,大声说出正确的句子。对于千里马来说,才美能不能外见,能不能以日行千里著称,关键因素是有没有遇到伯乐,因为——‎ 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千里马是依赖着伯乐而存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传说中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投影:‎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备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师:看来,韩愈说的一点不错,真的是——‎ 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师:俗话说,慧眼识英才,有了伯乐的慧眼,千里马才从普通的马里脱颖而出,但是不幸的是——‎ 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这就决定了许许多多的的千里马难逃厄运,常常只能——‎ 生: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师:从表面上看,千里马不以日行千里著称的原因是——‎ 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师:但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师:关键字是哪两个?‎ 生:不知。‎ 师:食马者不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而且还有种种更加过分的不知马的表现——‎ 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师:请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形容食马者的种种行为。‎ 14‎ 生:有眼不识泰山,有眼无珠……‎ 师:这是多么无知和可笑啊。可是,更可笑的是,他们还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无马!请你仔细读读,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食马者。‎ 生:愚蠢。‎ 生:可笑。‎ 师:一个人可笑往往是因为——‎ 生:无知。‎ 生:自欺欺人。‎ 师:欺人者,必先自欺。‎ 师:面对这样的食马者,作者怎么说?‎ 生: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师:呜呼,后面加一个感叹号。一般表示一种非常强烈的感情,我们在本册也学过的。‎ 生:《藤野先生》,“呜呼!无法可想……”‎ 四、天下无马——是耶?非耶?‎ 投影:‎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师:天下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请咀嚼这句话中的带点词语,你能从中品味出作者什么样的强烈情感。‎ 生:对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同情。‎ 师:强烈一点,怎么说。‎ 师:深切的同情。‎ 生:对狂妄无知的食马者的辛辣的讽刺。‎ 师:关于“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有两种翻译:第一种是大概是不知道千里马吧;第二种是其实是不知道千里马呀。你认为,哪一种翻译更切合韩愈所需要表达的意思。‎ 生:我觉得是第一种,这样表明作者希望千里马以后能够遇到伯乐,因为大概表示一种猜测。‎ 14‎ 生:我觉得是第二种,因为我觉得作者认为当时没有伯乐,他非常肯定这一点。‎ 生:我觉得是大概,他可能是觉得虽然伯乐少,但是总还是有的吧。‎ 生:我觉得是其实,作者对食马者的行为非常愤怒,语气很强烈。‎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其实表示肯定,程度重,大概表示猜测,程度轻。请这边的“温和派”和那边的“激进派”分别读读两种翻译,想想,哪一种比较切合作者的意思。‎ 生: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生: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师:再读。对比明显点。‎ 生: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生: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生:还是用第二种解释,表达的讽刺的意味更强烈一些。‎ 师:从这句话里,我们能够感觉到作者对食马者的不知马的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控诉。“天下无马”,是耶?非耶?如果千里马能说话,千里马可能会怎么说?‎ 投影:‎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 生:不知马也。‎ 师:注意,是千里马在说话,千里马知道自己是千里马,他所悲愤的是,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 生:无伯乐也!‎ 师:齐读。‎ 生: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无伯乐也!‎ 五、韩愈《马说》——说马?说人?‎ 师:如果我们了解一下韩愈的生平经历,就会知道,世上的伯乐稀缺到了什么程度。‎ 投影:‎ 14‎ 知人论世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幼年早孤,由嫂抚养。《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师:韩愈的这种亲身经历遭遇,正是写作这篇文章的思想基础。搜索你的记忆,你还能想到和韩愈有同样遭遇的古代名人吗?‎ 生:杜牧。苏轼。杜甫。‎ 师:韩愈曾经提出“不平则鸣”的文学创作的理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人的不平之音。‎ 投影:‎ 同是怀才不遇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由此可见,《马说》说的不仅仅是千里马的遭遇,也不仅仅是韩愈个人的遭遇,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你的理解来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生:大多数有才华的人都怀才不遇。‎ 生:如果这些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多好啊,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许会加快很多。‎ 师:作者面对这种现象,心情如何?‎ 生:愤怒。‎ 生:但是又无可奈何。‎ 投影:‎ 本文通过对千里马的遭遇,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14‎ 师:作者的这种强烈的愤懑之情,不能直接说,或者不愿意直接说,于是就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来含蓄地表达。我们再来回答开始的问题,《马说》是说马还是说人?是直陈其事,还是另有寄托?‎ 生:另有寄托。‎ 师:由此我们知道,韩愈的《马说》和去年我们学过的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都是作者借外在的物来言说自己内心的志,即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 投影:‎ 说: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师:在托物言志的文章里,事物往往因为有所寄托而获得了新的含义,而这种含义又因为广为流传而成为一种众所周知的符号。就像我们现在说到莲花,就很自然地想到君子一样。说说千里马,伯乐和食马者在现代语境里的含义 投影:‎ 千里马——贤才 伯乐——善于发现人才的贤士或明君 食马者——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师:千里马难遇伯乐,就像贤才难遇明君。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他给了一个人杰出的才华,也许就不会再给他极佳的运气,所以,千里马难以遇见伯乐,几乎是古往今来大多数人才无法摆脱的宿命,面对这样的人生困境,该怎么办?韩愈的一篇《马说》给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揭示了这样一个人生的难题,但是,他用他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完美的解答。‎ 投影:‎ 韩愈,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散文尤其著名。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主张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反对内容空泛;在文学语言上主张“陈言之务去”,即除去陈词滥调,讲求文学语言的流畅简洁。与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 “‎ 14‎ 文起八代之衰”;杜牧把韩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诗歌并列,成为“杜诗韩笔”。他所提出的“不平则鸣”的文学创作的观点影响深远。‎ 师:韩愈一生的成就是辉煌的,如果你是当朝皇帝,在他死后,要给他一个谥号,以概括他的最突出的成就,你会用哪一个字?‎ 生:文!‎ 师:呵呵,确实。看来大家都有当皇帝的才能啊,都是千里马啊。作为一匹千里马,和大多数人一样,韩愈也没有幸运地遇到伯乐,但是,他没有沉沦,而是选择了崛起,从人生的山重水复走向了柳暗花明。‎ 六、怀才不遇——崛起?沉沦?‎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甚至人类历史上,愚妄浅薄的食马者何其多,慧眼独具的伯乐何其少,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的悲剧何其常见!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大同社会,到目前仍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有一天,当你也陷入怀才不遇的困境,那时的你,将何去何从?让我们也像韩愈那样不平则鸣,有感而发吧。‎ 学生写作。‎ 师:就快要下课了,所以,课堂上,老师只能给一个同学展示的机会了,谁要争取?没有人?要记得,此刻——‎ 生:此刻沉默,你将埋没。‎ 师:哦,有三个人都不想被埋没,怎么办呢?你们猜拳吧,公平竞争,我可不想充当埋没人才的食马者啊。‎ 学生猜拳,周元胜出。‎ 师:面对着机会,周元没有放弃,她用自己的坚持和自信,赢得了展示的空间,掌声送给这匹顽强的千里马。‎ 周元:                        假如我怀才不遇 ‎      我会安慰自己,对自己说 ‎      你要坚持 14‎ ‎      假如我怀才不遇 ‎      我会鼓舞自己,对自己说 ‎      你要行动 ‎      假如我怀才不遇 ‎      我会相信自己,对自己说 ‎      你要自信 ‎      是的 ‎      假如怀才不遇真的发生在我的身上 ‎      我一定会承认自己 ‎      并且 ‎      更努力 让全世界都接纳我自己 师:周元,你的诗写得真好,幸亏你争取了,否则就被埋没了。是的,千里马虽然没有遇到伯乐,但是,也可以自己争取甚至创造机会的。我也写了一首诗,也不想埋没,所以,也要自己创造机会展现一下自己。‎ 投影:配乐朗诵 ‎    我知道   ‎ 卢望军 如果,我竟 以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概率 拥有了千里马的资质和模样 我一定不会忘记 磨砺我的蹄子,迎向雨雪风霜 因为我知道 世界是堵冷冷的墙 我必须让自己强大 才能去到我魂牵梦绕的远方 ‎ ‎ 可是,远方 也许烟雾迷离,尘土飞扬 而我的肩上,‎ 也许拖着根根沉重的马缰 没有蓝天白云青青的牧草,‎ 也没有广袤的原野供我四蹄飞扬 但我不会叹息,说 命运如此不公,实在叫人沮丧 14‎ 因为我知道,‎ 当我好成一颗珍珠,‎ 沙土便再也难掩我的光芒 ‎ ‎ 而现在,‎ 当阴霾重重世界似乎迷失了方向 我只需要 把心安顿好 静静地做自己的事 我相信 远处一定有广阔的天 有欣赏的目光 ‎ ‎ 如果有一天 我真的也怀才不遇 我想这一刻 我比任何时候更确切地知道 我的故乡在远方 而我的脚 始终在前行的路上 师:杜牧虽然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万世诗名;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安贫乐道的美德却流芳百世;东坡居士虽然常遭贬谪,却修炼出了空前绝后的乐观豁达;韩愈虽然没有遇到伯乐,但是,他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怀才不遇,那就做自己的伯乐!‎ 投影:‎ 14‎ 做自己的伯乐!‎ 1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