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鱼我所欲也》精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⑴一箪( )食,一豆羹(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蹴( )尔而与之 ‎⑷乞人不屑也( )‎ ‎⑸故患有所不辟( )也 答案:⑴dān ɡēnɡ ⑵ɡǒu ⑶cù ⑷xiè ⑸bì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故不为苟得也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⑶蹴尔而与之 ‎⑷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本文理解,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准确地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⑴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⑵假如,假使。⑶用脚踢。⑷天性,天良。‎ ‎3.《鱼我所欲也》选自 ,本文着重谈论当生命与大义不可兼得时应 的中心论点。你所知道的出自《孟子》的成语有 、 等。‎ 答案:《孟子·告子上》 舍生取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 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以下名言不属于孟子说的一项是( )‎ A. 此一时,彼一时也。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D.。吾日三省吾身。‎ 解析:解答本题时课内我们学过的名言容易辨认,经积累可知D.项“吾日三省吾身”为《论语》中曾参的名言。而A 和C均为孟子名言,还应多加积累。‎ 答案:D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 解析:通假字是文言文中的重点之一。一般来说,通假字的字音、字义都是按其所通的本字来读、来解,它所通之字一般是固定的,本课的通假字较多,还应多加积累。‎ 答案:①“辟”通“避”,躲避。 ②“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③“乡”通“向”,从前。 ④“辩”通“辨”,辨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①‎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②‎ 万钟于我何加焉( )‎ 解析:本题是对一词多义的考查,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会不尽相同,这要结合各自的语言环境来把握其含义和用法的。‎ 答案:①并且 却,可是 ②比 对于 ‎4.本文运用________的手法,论述“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当求“生”与守“义”发生矛盾时,人应当“ ”。‎ 解析:本题的第二个空简单易填,可知孟子的观点是“舍生取义”,而为了引发这一观点,作者首先用了形象的比喻的论证方法,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得出在生和义无法两全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结论。‎ 答案:比喻 舍生取义 ‎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分别指( )‎ A.前者指“义”,后者指“不义”。 B.前者指“死”后者指“生”。‎ C.前者指“苟得”,后者指“不辟”。 D.前者指“贤者”,后者指“不贤者”。‎ 解析:解答本题,先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可知,作者认为“义”高于生命,因此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不义”。‎ 答案:A ‎6. 默写 ‎⑴.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⑵. ,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⑴.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⑵.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快乐时光 手中有斧头 上道德课时,老师说:“华盛顿总统在儿童时代,有一次砍掉了种植园中的一棵樱桃树。由于他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就没有惩罚他。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犯了错误的华盛顿没有受罚,谁能说说其中的原因。”    一名男孩站起来说:“这很简单,因为华盛顿手里拿着斧头。” ‎ 可是可是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答案:①祸患、灾难 ②假如、假使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 ‎ ‎② ‎ 解析:解答本题要落实每句的关键词语,①题中关键词语是“欲”和“得兼”,②题中关键词语则是“是心”和“丧”,应结合课文突破其义,攻克了重点词语,再联系全文,做到字字落实,疏通全句。‎ 答案:①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我)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文中最能体现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学说思想的句子是: ,‎ ‎ , 。‎ 解析:孟子主张人性善,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保有自己的“本心”。对照原文,表达了此义的应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解析: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只要从人生的取舍、选择、意义、价值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略。‎ ‎5.《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句话对应前面的哪一句?请举一例证明孟子所言的“骨气”。(课内外均可)‎ 答案:富贵不能淫。 示例: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帝国注意的救济粮。‎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 王翦将兵 ‎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 ‎ ‎ ‎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 ‎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 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 ①少而好兵 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 ‎③于是引兵而西 ④李信果辱秦军 ‎ 解析:本题中词语较为典型,解答本题,需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解词时,还要结合上下句的意思,将其放在原文中理解。‎ 答案:①好:喜爱,喜欢;②是:对(正确);③引:率领,带领;④辱:使……蒙受耻辱(羞辱)。‎ ‎9.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 D.扶苏以数谏故 解析:解答本题,先从原文中找出题干中句子,结合前后句理解“以”在该句中的含义,可以看出,“以”在此处可理解为“因为”,然后于本题的四个选项对照,只有D项的含义与用法与其相同。‎ 答案:D ‎10.翻译下列句子。‎ ‎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 ‎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⑴句“……者……也”为判断句式,疏通时将其按判断句译出即可, ⑵句应重点突破“于”和“度”二词,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连贯地组织起来。‎ 答案:①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 ②我想攻取(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够(足够)?‎ ‎11.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 ‎ 解析:王翦“谢病”后又大破“荆军”的原因需结合原文来分析,结合“‘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可知此为王翦谢病的原因,将这段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即可。而当李信将兵20万大败后,国难当头,王翦则不计个人恩怨,重率大军驰骋于战场。‎ 参考答案:王翦的托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告老还乡。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时,国难当头,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二、深层探究 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 奉为道德规范,你认为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还有用吗?为什么?‎ 解析:历史上的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如南宋的文天祥,现代革命烈士夏明翰等人,他们的精神与“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而对于这些先烈为我们创造出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也应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答案:仍然有用。孟子在几千年前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天我们虽处于和平年代,不再是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战事频繁,但还需要这种精神,将其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能被金钱、名利所诱惑,在必要时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出贡献。‎ 三、中考链接 ‎(2006泰州中考,9)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解析:本诗的作者是南宋的抗元英雄文天祥,这是他被元军俘虏后大义凛然地写下的一首诗,结合这首诗的内容理解重点词句,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成了千古传颂的名句,这两句诗足见文天祥的赤胆忠心,及其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答案:⑴儒家经典(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