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组备课教案(鄂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组备课教案(鄂教版)

ID:70052

大小:13.07 KB

页数:1页

时间:2013-02-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海上日出》表现了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雨》介绍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川。古诗《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语文乐园让学生体会描写时间的词语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积累语言,学习朗读方法。习作以《我喜欢的季节》为题,请学生写出最喜欢的季节和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4、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课时安排:1   海上日出                   2课时 2   暴风雨                     2课时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课时诗词诵读  江南春               1课时语文乐园(一)                 5课时 课题: 海上日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课文重点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象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 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2、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重围:层层包围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三、讲读课文。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环境:周围很静(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板书设计:1.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真是伟大的奇观!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二)指名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 查阅资料理解难句。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4.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3.重点理解:(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四)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五)指导背诵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板书设计:1.海上日出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课后反思: 课题: 暴风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1、学会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4、能用“如同”、“宛如”、“犹如”写几句话。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画,抓重点词句理解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暴风雨的猛烈无情以及暴风雨过后的绮丽风光,从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的好处。2、从课文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的好处。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对于暴风雨,我们并不陌生。当你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结合你的经历具体说一说。    课题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暴风雨的特点?“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猛烈的、强大的、迅速的)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描述的是我们身边的暴风雨,那么地球那头的暴风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笔下的那场暴风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在文中标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的?从哪些方面写了暴风雨? 2、学生思考并回答。三、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部分( 1- 6)描写暴风雨之夜的情景。  第二部分( 7-11)描写了雨后黎明的情景。  第三部分(12-13)表达了作者经历暴风雨后的感悟。四、学习第一部分 1、浏览第一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暴风雨的特点?(目的是为了回扣课题,突出“暴” 字。) 2、学生思考回答。 3、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暴风雨的狂暴的?请你把最能表现暴风雨狂暴的句子画下来,并且把句子里最能突出暴风雨狂暴的词语圈出来。 4、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和词语后,反复朗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5、组织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6、如果你身处在这样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惊悸-激动人心) 7、学生练习朗读这一部分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要求:读出暴风雨的变化、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五、朗读成诵   让学生熟读第一部分,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认真阅读。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揣摩文章的思路。3、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教学重难点:从课文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导入  回顾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背诵。二、学习第二部分 1、作者在描写了暴风雨当时的“狂暴”情景之后,紧接着有描写了什么?和第一部分比起来,这一部分主要是写的什么? 2、找出文中能感受到雨后黎明“美”的句子或是词语。 3、反复朗读,思考作者是用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一部分的?(由近及远) 4、学生交流,并读出“美”的感受。  5、引导学生熟读成诵。三、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  (1)昨晚的狂风暴雨似乎要毁灭一切,为什么会带来更加绚丽的早晨?仅仅是风雨洗礼之后,万物更新了吗?  (主要是作者经历了暴风雨的考验,心态发生了变化,更深刻地感受到风雨之后的美好。)  (2)作者在暴风雨横行时那最紧张、最难熬的时刻,想到了雨后的美好吗?“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是指的暴风雨来临之时表现出雄壮之美,暴风雨过后则表现出柔和之美;么样昨夜的暴风雨,今天的柔和之美就可能体会得不够深刻,“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的阳光才显得更加灿烂。)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4、熟读成诵。四、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雨夜和笑语花香、绚丽明媚的雨后清晨的景色对比,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暴风雨的喜爱之情,也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有阴暗又有光明,但终究会走向光明;而这阴暗和光明的对立变化,才是世界辩证和谐的美,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五、课文拓展我们人生道路上是否遭遇国暴风雨?你是如何对待的?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启发?六、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2、暴风雨雨 夜            狂风暴雨雨 后            绮丽华美            事物有阴暗又有光明           但终究会走向光明课后反思: 课题: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教学重难点: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把握本文的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的见闻感受,暗线是“梦幻”贯穿全文——及观察顺序——“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新课1、引言: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今天我们将随着当代作家冯君莉“一起上路”,去感受另一处美景:大西北的青海湖。2、简介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3、简介青海湖:学生交流资料。师介绍: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青颜色的大海”。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青海湖著名的旅游胜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颠簸、镶、深湛、恬雅、涟漪、眸子、逶迤、安谧、肃穆、分外、潸然、毅然决然、油然而生、娓娓动听、世外桃源、繁衍、得天独厚2、指导朗读技巧。(针对文章3、4、5段)   要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3、分析题旨,确立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明确:梦幻。4、找出文中表示相关意义的句子。明确:“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5、小结:由上可知此文有一条线索那就是“梦幻”三、作业:1、熟读全文,摘抄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想想喜欢的理由。2、用“油然而生”、“得天独厚”、“世外桃源”、“脍炙人口”四个成语造句,每一个造一句。 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教学重难点:1、欣赏课文中的用词及修辞手法。2、以读带品,体会文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情感。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课前小知识:“海子”,是大海的儿子,这是当地藏民赋予高原湖泊最为圣洁的称谓了。走进九寨沟,你的心立时会被那九寨的水吸引。那114个海子,就在那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闪动着它们迥异的眸子。那眸子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凄清,它们似乎就在你不知不觉中,慢慢渗进你的心,洗净你许多的杂念,让你的心亦如它一样的清明。九寨沟的海子,就这样让你着迷,也让你极费尽思量。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三、细读课文,自读自悟1、再认真读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2、画好后,说理由,如果说不通,小组间互相讨论。1、交流课题,抓住"梦幻"一词。2、介绍青海湖有关的旅游网站,出示课件与课文相关其它美丽湖泊景物的图片,利用图片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课文的教学。明确目标:我们通过本篇课文,要学会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二、指导自学(一)交流预习心得。1、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这篇课文哪部分能激发你读的欲望?为什么?3、观看课件,领会青海湖的美丽景色。(青海湖不仅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而且是个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二)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青海湖的湖水晶莹清澈青海湖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青海湖是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三)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三、总结全文。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1、丰富的形容词,运用正确,比喻恰当,这些都使语言生动、形象、优美。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4、层次清楚。四、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   鸟 (世界)   如梦境                                     鱼 (天堂)课后反思: 课题: 诗词诵读 江南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 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3、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理解古诗含义.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 理解古诗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感受春的美好。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江南春(杜牧)莺   绿   红村   郭   酒旗  风     景南朝      寺楼台      烟雨中       情(忧国忧民)课后反思: 课题:   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1、了解、积累表示时顺序的词语。2、让学生认识、理解、积累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3、读懂短文意思,了解读书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妙处,激发读书的兴趣。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认读,正音。  2、想一想从各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1)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只是表示不同的时间。(2)横着读每一行词语时,左右两侧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表示同一时间段。(3)竖着读每一行词语或横着往下连读每一行词语时,会发现表示时间的推移。 3、小组交流。  4、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5、拓展:边读边想象画面。二、读一读,用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1、自由读句子  2、读通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想一想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3、小组交流  第一个句子去掉”却”字,感觉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表示转折和强调之意)鼓励学生自己朗读,体会另外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的作用  4、全班交流 (几个表示转折的词语能互相换位置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种形式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并会自己选词造句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3、练习背诵 第  2  课时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想一想读书有什么”妙”?  2、把稳重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如”不得要领” ”对质” ”逸闻轶事” ”故作高论”等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 读书究竟有什么妙处?把印象深刻句子画下来,谢谢自己的感受6、全班交流 课题:  口语交际: 有意思的地名第  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清楚表达,并能说得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收集有意思的地名教学设计: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1、作为一个武汉人,咱们都很熟悉六渡桥,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讲六渡桥的来历。传说一: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传说二:旧时汉口四面临水,居民常有水灾之度。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昌在今长堤街一线筑堤防水,取土处凹陷成河,环绕如带。为便交通,多处建桥。但也有人考证其名源于附近原有大度庵,故名六度桥。此桥随河在清末湮没,但其名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留传至今。现在,三民路南段的西侧有条长仅54米的小街,原为桥头通道,仍叫六渡桥街。     很多地名都是有来历的,有些地名的由来,非常有意思。咱们今天就来说一说。 2、读题,读书中的故事。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你们知道那些有意思的地名呢?今天我们来分组交流一下   2、交流要求:  (1)比一比谁说得生动有趣。  (2)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推选最好得全班交流。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 参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   2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   3 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    4 全班评议。 个性化备课:课题:  习作 我喜欢的季节第  4、5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抓住不同季节的典型景物.     2、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本单元课文中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表现季节的特点.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描写的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实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运用本单元课文中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表现季节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教学设计: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副生动精彩的画面,那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让我们感到惊奇与敬畏,也激发了大家观察的兴趣,很多同学开始留心生活,开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变幻多姿的四季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骄阳似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在这个季节里,你获得过哪些快乐?二、描述画面,猜想季节 1、用简短的语言,抓住典型景物,表现季节的特点,但不允许说出季节的名称. 2、指名猜想同学们描述的是哪个季节,要求不仅说出是什么季节.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四、品位四季,引导口头表达 1、创设情景,学习表达你们最喜爱的季节是什么?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2、出示范文,引导表达。要求学生朗读范文,说说文章为什么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组织讨论,相机归纳:抓住春天的特点,抓住典型景物的形态、色彩、变化,从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象到的等不同方面,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得便法手法进行细致地描写,描写有序,语言生动,抒发真情。 3、鼓励学生抓住季节特点,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变换观察角度和表达顺序,重选典型景物以及任务的衣着、开展的活动,改写、补充、续写范文,启发学生多角度构思,多角度描写,防止个避免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五、描绘四季,鼓励动笔成文。 第五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三、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季节的特点和对季节的喜爱。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四、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五、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片在表达上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赏读评议:哪些画面令人难忘?哪些词句印象深刻? 2、选取更多学生的精彩语段组织点评,进一步领悟表达的顺序,描写的方法。六、精心修改,锤炼习作语言.    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修改习作.七、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个性化备课:课后反思: 【习作范文】我爱最美丽的秋天秋天到了,一阵风吹过,路边的树便落下第一片叶子,仿佛是秋姑娘的信使,它告诉我们:“秋天到了。”    是的,秋姑娘来了,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了。它飞过果园,洒下了累累硕果,它飞过农田,播下了丰收的喜悦,它吹响了收获的号角,给天空擦去了夏日的暑气,带来了点点的白云……    秋天是什么颜色的?看,田里的稻子昂起它金灿灿的笑脸。秋风吹来,稻浪滚滚,一层又一层的涌过来。“浪”尖上,闪烁着太阳的光芒,秋天是金色的。哦,错了,秋天应该是红色的。看,枫叶是那么红,那么艳,充满生机,就像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散发出光和热。不,都错了。秋天不是黄色的,也不是红色的,秋天应该是五彩斑斓的。    秋天是什么声音的?听,那点点的秋雨,落在行人的花伞下,打在明亮的窗户上,淅淅沥沥、滴滴嗒嗒,这就是秋天的声音,豆荚儿“剥啪”的爆裂声,小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孩子们“嘻嘻哈哈”的笑声。秋天的声音是清脆悦耳的也是十分动听的。    秋天是什么味道的?嗅一嗅,那簇拥在一起的、一团团桂花,沁人心脾的香味,好像喝了一杯美味的饮料,那香味还留在唇齿之间,永不消褪。不对,不光是桂花的香味,还有那稻子成熟的香味,果园那甜甜的香味。嗨,秋天的味道应该是香喷喷的。    我常常漫步在秋雨中,看到了属于秋天的景色,嗅到属于秋天的味道,有这样想着:“秋天的颜色应该是五彩斑斓的,秋天的声音应该是悦耳的,秋天的味道应该是香喷喷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