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人类的形成(含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1课人类的形成(含课件)

ID:58926

大小:101.4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08-08-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注意从文字资料中获取必要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例证法和对比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在观察、比较等方面,同时对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探究式学习,教师不断深入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自由讨论等过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是平等的。 【教学重点】 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 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九年级上)》 《世界史纲》 [英] 威尔斯 http://www.pep.com.cn/czls/index.htm 部分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展示图片)这几张图片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简单讲述)   同学们的讲述很精练,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部片子中的配角(停顿)   “人类”(强调语气)看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是吗?看样子有很多同学都知道了,好,谁能说说,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   就这么简单? 看看我找的资料如何?   (展示)人类起源的资料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于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首先,我们看看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是怎么揣测人类起源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当然了,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 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则认为人是原本存在的。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展示图片)谁能讲的比我有趣?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我们无从考证其真伪,关于人类的起源,单凭这些口碑相传的故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那怎么办呀?(停顿)   对得找证据。有这么一个人,在经过了多年的考察总结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结论……        对呀,此人即为达尔文。(展示达尔文图像)达尔文的这套学说,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基础。他还将进化论用于人类发展的思考,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也就是你们刚才说的那个观点。   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是提出后就为人们接受,大家可以阅读教材第2页,看看达尔文的观点遭遇了怎样的困难?   尽管达尔文的观点遭到了多方面的谩骂和围攻,但是这个观点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动荡、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在以后的岁月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 我们看看这个学说的观点是怎样的?大家阅读课文。(学生归纳)     在这个观点中,大家要注意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人类是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这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展示) 第二,人类形成的时间是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展示)         问的很好,现代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考古学、历史学的不断发展,为我们不断探索人类出现的这个问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研究证据。 “露西”是一个西方女性常用的名字,可是,在考古学上,她可是大名鼎鼎。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中间的小字部分。   (展示南方古猿的复原图)这就是我们的“露西”,就是文章里提到了“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正是他们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完全形成人。   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逐一展示) 首先,看看南方古猿同大猩猩的头骨比较,尽管有很多差别,但是很相似。 其次,看看人类同猿类的骨骼对比,人类的骨骼更加适合直立行走。 再次,看看脑,差别不大。 这些都反映出一个问题,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展示进化图) 讲到这里,大家设想一下,是不是南方古猿在进化成为“完全形成的人”的时候,是一蹴而就的?(稍微停顿,给学生思考)   实际上,人类从南方古猿到“真正”的人类或者“完全形成的人”所经历的几百万年也是在逐步发展变化的。我国的考古学家根据化石发现,将这个进化过程划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展示)     “智人”是人类进化的最后阶段。关于“智人”的详细情况可以参看http://www.zydl.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078我这里就不赘述。在这里要注意晚期智人,看看这一时期有什么特殊信息值得关注。   世界上有哪几个人种呢?   (展示人种的图片)人种的差异是很显著的,但是这种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例如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类为了抵抗太阳的暴晒,皮肤的黑色素多,所以显现出黑色人种的特征,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类则为了抵抗严寒,他们的身材长的比较矮,鼻子相对扁平等等。这些体貌特征上的差别不是评价人类种族优劣的标准,因为他们都是平等的,简而言之,“不要以貌取人”。    你说的不错,但是不全面,自从有了人类,也就形成了人类社会。当时的人类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给学生自由回答的时间)   有的同学说的不错,是吃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那个时候人们能填饱肚子是一生的“追求”,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匮乏,人们虽然会制作工具,但是那些工具太简陋了,我们在以前也学习过了,处于原始社会的人们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使用这些简陋的工具能够获得的食物是有限的,当时的人们常常处于饥饿状态。这种情况下,你们说单个人能生存下来的机率有多少?     接近0是不是呀?那么,为了生存,人们会怎样做?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这些人类的祖先“谋划一下”。(学生讨论)   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必须生活在一起,组成集体,依靠集体的力量来采集、狩猎、捕鱼……,从而获得相对较多的食物,使自己生存下来。 这种集体是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进步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小集体称为氏族,(展示)氏族是由类人猿的群体转化而来的。但人类的氏族又不同于类人猿的群体,相对比较固定。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它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个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往往联合成为一个大氏族,即所谓的胞族,几个大氏族又常常联合成一个部落,这就构成了所谓的氏族制度。(展示) 当时的人类社会是以氏族制度为基础的,同时,这种氏族制度也是有着众多变化的。根据社会的主导地位的不同,我们又把它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至于差别嘛,看看我们同学的表演。    伴随着大家的笑声,我们看到了母系社会是如何走向没落,父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进入父系社会之后,产生了私有财产。这些历史现象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     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下面,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4页,找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提问学生)    现在,我们对原始社会的氏族社会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大家讨论一下,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归纳)    大家的思路很好,归纳的也很精当,但是,我们的思路能不能再延伸一下,那就是氏族社会的产生有很积极的作用,但是,为什么会走向没落,最后伴随者原始社会的瓦解而消失了,被残暴的奴隶制所取代?原始社会是怎样瓦解的?为什么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却是历史的进步?这些问题需要大家深入探究,你们可以阅读教材的第5页小字部分,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寻找其答案。在下堂课,我们要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熟悉!《冰河世纪》     讲述三个“伙伴”把一个人类小孩送回到他的父亲那里,剑齿虎和猛犸象、树懒成了好朋友。     剑齿虎?松鼠?小孩?     古老的话题       从猿进化来的!     好。            真的吗?       这么多?          这些故事一定很有趣!           学生讲述两个神话故事             得找证据。                     达尔文             学生朗读小字部分            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出结论。               “老师,从猿到人经历了多长的时间呢?”         这里的“长期”竟然有这么长呀,好几百万年。                                 学生朗读教材的小字部分         “老师有什么证据呢?”       不是的     “猿人”好理解,“智人”怎么理解?            “现代人种的差异显示出来”                           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老师,是不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是同时产生的?”              吃饭。          是石器、陶器还有木棒等等。           很困难         学生讨论                                       学生进行小品表演。 (小品脚本附后)   生产力的发展。   学生归纳、总结出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之间的异同点。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不同点: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展示)     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①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制,避免了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②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推动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展示)   通过展示卡通电影中的形象,引发学生的探知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教师提问提供良好的前提。   通过讲述电影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进入本课主题。   教师课前的准备要充分,要继续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跟着教师思路走。   这几乎是常识性的知识不必强调,有些学生会不以为然,教师要抓住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特点,以此为突破口,抓住学生的思路。              学生的求知欲望实际上很强,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用“好玩”来挖掘出他们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讲述这两个神话能更好的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         平静学生刚才的兴奋,使他们能够转回到教师的思路上来。                     讲述这里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讲出达尔文的名字,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再次起到激发学生兴奋的作用。             这里需要向学生交待清楚。     到加深记忆的作用     强调重要知识点,落实三维目标。                  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通过简单比较,使学生了解人和猿之间的进化关系。                                            通过人种之间的简单比较,了解人种的差异在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提问是在积极思考基础上实现的。                 利用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的方法,使其能够深入思考与教学中新知识的关系。                简单的讨论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开阔,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好的开始。          理论部分知识学习要强调好概念性知识。                     利用简单的表演形式,叙述出教材中重点知识,解决重点教学。     让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出问题,加强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思考的基础再提出问题,使其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学生小品: 旁白: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的生活很困苦,只能过着…… 女生一:我们负责采果子,这活简单,但是这可是我们整个集体的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女生二:离了我们呀,大家准挨饿!你看,他们那样子,准是空手而归。(两男生耷拉着脑袋出现) 男生一:你说说为什么咱们总弄不到猛犸象、剑齿虎什么的? 男生二:大哥,猛犸象和剑齿虎个头都太大了,咱也干不过他们呀,弄不好,咱俩成了他们的晚餐了。 男生一:能吃顿饱饭难道是我一生的追求吗?,这回又得吃野果子了。但愿她们能弄到多些的果子。 女生一:怎么了?嫌我们采的果子少了? 男生:不敢,不敢 女生二:(悄悄说)昨天采了20个果子,每人分5个,今天采了18个,每人4个半…… 男生:啊?昨天就垫个底,今天底都垫不上了。 女生一:吃饭了! 男生:垫底了!(下) 旁白:女性在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久,突然有一天…… 男生一:(拿着米粒)我发现这东西好呀,去年它就是从“草”上长出来的,今年还能从“草”上长出来,如果我多种些,等成熟了,我就可以为集体多弄出很多食物了,(高兴的跳起来)绝妙的主意! 男生二:大哥,我有好东西给你看!(拿着小猪玩具) 男生一:我也有!你先说! 男生二:我发现猛犸象和剑齿虎是不能想了,这小东西很好,肉多,还不凶猛,更可爱的是它们的个头小,我们可以养一些小的,等它们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哈哈,是不是很好! 男生一:不错,可你哪有东西喂它呀? 男生二:这个我想好了,你说说你想到的主意呀……(和男生一,边说边走下) 旁白:也许原始的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就这样产生了,这不仅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础,也酝酿着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 女生一:我们最近采到的东西总不见多,可它们却总能弄到很多猪肉和粮食,为什么呀? 女生二:他们说发现了什么新方法,能够得到更多的食物,不如看看去。 女生一:好呀,看看他们有什么收获! (男生们各忙各的) 一个在做收割的样子,一个在做喂猪的样子。 女生:你们忙呢? 男生:哈哈,你们来的正好,我们的收获不小吧! 女生一:有多少呀? 男生拿出一袋米,还有一些小猪(玩具)。 女生:“这些够我们吃一阵子了!” 男生一:(洋洋得意)“那是自然,以后你们也没必要采什么野果子了,我们也再也不必吃饭只能垫底了!” 男生二:“我看你们就在家擦擦桌子,扫扫地,看好食物就行了。” 女生:(有气无力)好吧。 男生一:(对另一男生)“老弟你想什么呢?” 男生二:“我琢磨着弄点别的东西,你说咱们的粮食和小猪也吃不了,不如从别人那换点海鲜什么的……” 男生一:“好主意,咱们就多种点粮食,多养点小猪。” 旁白: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发展,部落之间的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出现了,男子在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逐步上升,成为社会的主导,人类社会也逐步由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了。(结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