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理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探索物理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ID:56179

大小:6.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08-02-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探索物理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工学分院 姜龙 创新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和能力的表现,它是与众不同或标新立异的表现,如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深入理解和领会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的理念、观点或假设,敢于尝试,敢于实践,不固步自封,不迷信权威。根据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对职业技术教育人才的需求特点,我校中专部培养目标应重新定位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动机的引导下,才能发挥创新的潜能,才能释放创新激情。“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引导学生质疑是一条很好的创新教育的途径,我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不仅教会了学生质疑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演示①:将一个粉笔头从某高度释放。 质疑:看到什么现象?什么原因产生? (质疑方法①因果法:看到一种现象,就要思考一下产生它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从静止开始下落,速度越来越快。重力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质疑: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质疑方法②比较法: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比较互相矛盾的解释、说法、理论等。) 学生踊跃回答: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 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这么说的,那么你们是支持他的观点喽!现在我们仔细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好吗? 教师叫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实验②:拿一个粉笔头与一块纸片同时从某高度释放。 现象:与学生答案一致。 学生反应活跃,为自己的“正确”而兴奋。 实验③:把实验②中的纸片揉成纸团,重做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粉笔头和纸团几乎同时落地。 质疑:前后现象有何异同?物体有何异同?(比较法) 学生动脑,猛然醒悟:两次实验结果之所以不同是由于空气对物体阻碍作用不同,并不是物体轻重不同造成的。 质疑: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一切物体的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质疑方法③推广法:从某些特殊情况、物体或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或物体中是否成立,这规律是否有普遍意义。) 学生综合分析后回答:应该相同。 质疑:如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质疑方法④推理与验证法: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如何设计实验加以验正:反过来,实践中发现的规律,如何从理论上加以论证。) 演示:把钱毛管中的空气当场抽出,观察其中的羽毛、小金属片等的运动。 现象:同时从管顶落到管底。 教师适时点拨: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问题在于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的学习应注意吸取这个经验教训,同时也应培养敢于向权威,向书本质疑的创新精神。 由此引入新课。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质疑: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是不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呢? (质疑方法⑤化简法:由普遍规律逐步化简,探求最能代表其特征的特殊规律为学生一时语塞) 质疑:如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又如何从理论上验证呢?(推理与验证法) 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其中之一是看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如果它满足 y1:y2:y3……=12: 22: 32…… 或yⅠ:yⅡ:yⅢ……=1: 3: 5…… 则可判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出示自由落体运动的闪光照片,经研究记明: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上述特征。 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势利导:如用公式表达其运动规律呢? 学生很自然想到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教师略加说明写出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可以感受到质疑法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