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蝌蚪找妈妈

ID:53544

大小:24.3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06-05-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文 34 小蝌蚪找妈妈(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蒋建英 李建琼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生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b.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c.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d.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a.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b.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c.分角色读。 第 二 课 时 自读课文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教师归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分角色朗读全文 复习生字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演一演 1.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2.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拓展学习 1.课后通过课外读物或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学习生字词 1.借助图画读课文,自学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自己认识了什么字,读懂了什么。 4.指导初读课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5.指导写字。 (三)朗读感悟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看图观察,说出蝌蚪的变化。 (2)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段落,认真朗读。 (3)重点指导蝌蚪与鲤鱼妈妈、与乌龟的对话。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礼貌;第二次很热情,但有点着急。 鲤鱼:亲切。乌龟:和蔼。 3.指导朗读第四、五段。 (1)蝌蚪的尾巴发生了什么变化? (2)青蛙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亲切、慈爱) 4.分角色朗读。   我们要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的备课札记 贵州省遵义市忠庄中心小学 汪宜江 周光吉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4课)一课时,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青蛙生长的自然科学知识后,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掌握小蝌蚪身上所表现出来人文知识。 一、学习小蝌蚪正确地对待困难和失败 1.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主动的而且很有礼貌的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小蝌蚪们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它们想找到妈妈,它们就主动而且很有礼貌地去问鲤鱼阿姨,希望得到鲤鱼阿姨的帮助。 2.在失败面前不气馁。 为了寻找到妈妈,小蝌蚪经历了失败,但它们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自己寻找妈妈的信念,继续为寻找妈妈想方设法,最后终于战胜了困难和失败,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小蝌蚪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 为了找到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们从开始到结尾都是团结在一起的(从插图中可以看出,五只小蝌蚪从蝌蚪长成青蛙始终都是在一块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即使在没找到妈妈时,也没有一个退却,它们一起生活一起想方设法寻找妈妈,直到找到了妈妈,它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在一起。 三、学习小蝌蚪勤于观察、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小蝌蚪在找到妈妈失败后,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把鲤鱼阿姨和乌龟说的妈妈的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再结合了自己现在的体态特征,终于找到了妈妈。 第一次找妈妈:小蝌蚪逻辑思维发生错误,没能找着妈妈。 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因为:乌龟有四条腿,所以:乌龟就是我们的妈妈。 结果:判断错误,乌龟不是我们的妈妈。 原因:青蛙妈妈不光有四条腿、宽嘴巴,还有碧绿的衣裳、头顶上还有一对大眼睛、第二次找妈妈:小蝌蚪在找到妈妈失败后,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把鲤鱼阿姨和乌龟说的妈妈的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再结合了自己现在的体态特征,终于找到了妈妈。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鲤鱼阿姨说的,“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乌龟说的,荷叶上蹲着的那只大青蛙就和鲤鱼阿姨、乌龟说的差不多,只不过它还有雪白的肚皮呢──小蝌蚪观察到的。 不过,我们现在也是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有白白的肚皮,我们和荷叶上的那只青蛙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小蝌蚪们自己观察到的。 荷叶上蹲着的那只大青蛙就是我们的妈妈!──小蝌蚪的判断。 结果:判断正确──大青蛙就是我们的妈妈。 四、学习小蝌蚪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哲理:不光是爱妈妈才去找妈妈,更重要的是要向妈妈学会生活的本领 你看:小鲤鱼有妈妈,真幸福!鲤鱼妈妈还在教小鲤鱼捕食,让小鲤鱼学会生活的本领呢!那我们的妈妈呢?我们不应该自个儿在这里游来游去,尽管我们十分自由和快活。我们也应该找妈妈去,让我们的妈妈也教我们捕食,我们也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否则,我们长大以后就无法生存。于是,小蝌蚪们费尽了千心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并跟着妈妈开始了学习捕食(最后一幅插图上,三只小青蛙在看着妈妈捕食──在领会捕食要领;另外两只小青蛙,一只也学到了捕食本领──正捕到一只小昆虫,而另一只小青蛙则正准备试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试着捕捉一条飞着的小昆虫)。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一小  王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  执教:厦门市杏林区曾营小学 高玉梅 【片段】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师: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在这过程中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为小蝌蚪加油吧! (全班鼓掌,师生情绪激昂。) 【点评】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的问题。本课例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及时把握住一学生突发的疑难:“鲤鱼阿姨和乌龟叔叔为什么不跟小蝌蚪说清楚青蛙妈妈的长相”这一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讨论、角色表演等形式自觉主动地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并不停留于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现成答案的层面上,而是通过“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的启发性语言,并运用角色换位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像,让学生也当一当乌龟、鲤鱼阿姨,试着向同桌介绍青蛙妈妈的外貌特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大胆想像,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的精神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动口、动脑能力和发散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厦门市杏林区教研室 陈仲彪)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