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十六美苏争锋作业课件人民版202104171155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十六美苏争锋作业课件人民版202104171155

ID:943213

大小:272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六 美苏争锋(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21·石家庄模拟)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作家协会计划1949年到1950年出版10到15本由苏联采购委员会、塔斯社等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到过美国的文化活动家、工程师所撰写的旨在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美国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苏联作家协会这一做法()A.加速了苏美意识形态对抗局面的形成B.有利于人民认识美国社会C.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的软实力D.适应了国家对外战略需要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苏走向对抗,苏联作家协会这一做法旨在揭露和展示美国的负面信息,适应了国家对抗美国的战略需要,故选D;材料只是表明苏联为适应国家对外战略需要所采取的措施,没有体现这一做法带来的结果,A过度解读并夸大这一行为的后果,排除;苏联着重描绘的是美国的贫穷状况,不利于人民全面真实地认识美国社会,排除B;根据材料“旨在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美国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可知这一行为是直接针对美国的,没有体现对中间地带的争夺,排除C。 【加固训练】1969年3月,勃列日涅夫表示要“竭尽全力”致力“巩固欧洲和平与安全”,建议就建立包括两大军事集团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尽快“开始对话”,并就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问题举行会晤。同年11月,苏联同美国开始了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这反映出()A.苏联谋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B.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结束C.欧洲崛起冲击美苏两极世界D.工业停滞导致苏联态度软化 【解析】选A。“建议就建立包括两大军事集团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尽快‘开始对话’”表明美苏已经开始进行对话与谈判,反映出苏联谋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故选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结束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排除B;材料的内容是苏联谋求与美国缓和关系,没有涉及欧洲崛起,排除C;1969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通过改革,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排除D。 2.1940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采取派遣留学生、免费赠送书籍等方式介绍美国历史和文化。同时美国哥伦比亚等广播公司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时代》《生活》等美国杂志也开始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版。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B.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C.消除法西斯势力的影响D.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 【解析】选D。据材料美国在政治、文化上对拉美国家表示关注,本质是为了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故选D;除了文化联系上还有对拉美的文化输出和文化控制,排除A;美国的做法带有政治目的,排除B;美国的做法带有政治目的,与法西斯势力无关,排除C。 【拔高训练】1949年,杜鲁门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援助落后地区经济开发计划》。为此,20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一些非洲国家对资金技术的需求,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多领域的援助。美国此举()A.扩大了马歇尔计划的范围B.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的影响力C.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将美苏争霸的重心转移到非洲 【解析】选B。根据“美国利用一些非洲国家对资金技术的需求,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多领域的援助”,结合非洲历史上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可知,美国此举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的影响力,故选B;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对欧洲的经济援助,没有扩展到非洲,排除A;不结盟运动形成于1961年,时间不符,排除C;美苏争霸的重心一直在欧洲和亚洲,没有转移到非洲,排除D。 3.(2021·郑州模拟)据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2月,认为美国能够和苏联合作的被调查者降到了35%。到3月,71%的被调查者反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只有7%的人赞同苏联的外交政策。5月,58%的人认为苏联“正在试图成为世界的统治力量”。这些数据()A.折射出美苏关系日益恶化B.表明美国已对苏采取冷战政策C.表明美苏实力发生根本变化D.反映出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 【解析】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民意对苏联的负面评价呈上升趋势,从侧面反映了美苏关系在逐步恶化,故选A;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时间不符,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国力弱于美国,实力发生根本变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美苏争霸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时间不符,排除D。 4.民主德国建国30周年之际,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访问东德,在签订两国达成兄弟邦交合作协议之后,与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拥抱并亲吻对方。这反映了()A.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确立B.两大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C.美苏争夺的重点地区是在柏林D.美苏进行激烈的意识形态对抗 【解析】选D。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一分为二,美苏进行激烈的意识形态对抗与材料中“两国达成兄弟邦交合作协议”相符,故选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与材料中“民主德国建国30周年之际”(成立于1949年)不符,排除A;两大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于195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而不是到70年代,排除C。 【拔高训练】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杜鲁门的“三大自由”()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C.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D.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解析】选D。据材料“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鲁门调整了自由的内容,而企业的自由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故选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排除A;自由主义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能适时调整不能回归,排除B;材料提到的自由是关于个人和企业的,与福利国家无关,排除C。 5.(金榜原创)1948年3月,美国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凯南在日本向麦克阿瑟传达了对日政策方针“目前的占领政策是建立在《波茨坦公告》基础之上的,它只适用于日本投降后的初期”。凯南回国后,在给国务卿的报告中说“整肃军国主义分子会阻碍日本经济的复兴,应予修改”。这一改变()A.促使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推动日本军国主义瓦解C.导致国民政府统治告急D.将日本纳入美国全球战略 【解析】选D。扶植日本恢复经济只是表象,实质是将日本纳入美国全球战略,变为美国在亚洲反共的桥头堡,故选D。朝鲜战争的爆发并非由美国对日政策改变导致的,故A错误;材料中说“整肃军国主义分子会阻碍日本经济的复兴,应予修改”,故B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1948年3月解放战争处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主力部队尚存,C与史实不符,排除。 6.(2021·潍坊模拟)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主动缩减隔离线(从800海里减到500海里),苏联不硬闯隔离线,在该线附近停航、改航,这反映出()A.美国实力趋向衰落B.冷战中双方的理性克制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D.和平对话取代军事对抗 【解析】选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主动缩减隔离线”,苏联则“不硬闯隔离线”,从而避免了双方的直接冲突,这反映出在冷战过程中美苏双方都采取了理性克制的态度,故选B;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走向衰落,排除A;根据题干中“苏联不硬闯隔离线”,说明苏联在处理问题时的冷静、理性,而不是采取攻势,排除C;题干中仅是述及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和苏联的态度,没有涉及美苏之间的“和平对话”,排除D。 7.美国电影《白夜》描写了追求艺术和自由的芭蕾舞演员罗德钦科从苏联逃到美国,而为了政治和社会信仰的美国黑人踢踏舞演员格林伍德则从美国逃到了苏联,但格林伍德被克格勃秘密地作为人质,与一名被捕的苏联间谍进行交换,回到了美国。这表明()A.冷战并未阻断国际交流B.电影成为新交流媒介C.美苏之间对抗局势缓和D.意识形态的隐性输出 【解析】选D。由材料“追求艺术和自由的芭蕾舞演员罗德钦科从苏联逃到美国,而为了政治和社会信仰的美国黑人踢踏舞演员格林伍德则从美国逃到了苏联……回到了美国”可知美国通过电影树立其民主自由的形象,同时丑化苏联,这是在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抗的背景下,对意识形态以电影的方式隐性输出,故选D;冷战阻断了国家间的正常交流,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抗,而非电影的发展和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美苏对抗局势的缓和,排除C。 8.(2021·武汉模拟)1950年代,柏林墙东部修建了风格相同、对称排列、围合式风格的建筑;而在柏林墙西边,则建造了象征“民主”“自由”风格的、无规则排列的、自由矗立的建筑群,如下图:() A.体现美苏冷战下的竞争思维B.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C.表明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融合D.深刻影响周边居民价值观念 【解析】选A。材料东德与西德分别在柏林墙两侧兴建起了“风格相同”“对称排列”和“民主”“自由”风格的建筑,反映出了在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价值观念上的竞争,故选A;材料体现出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而非共存,排除B;当时柏林墙两侧分属两个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因而柏林墙两侧不同的建筑景观无法体现文化融合,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冷战对柏林墙两侧不同的城市规划的影响,没有涉及对周边居民价值观念的影响,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18分)9.(2020·北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简表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卷》从上表中任意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阶段,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知识对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根据1946—1955年、1956—1966年、1966—1979年三个阶段世界政治的发展形势,例如朝鲜战争、印度支那实现停火、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深刻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而作为非两大阵营的第三世界国家,为了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和控制威胁,万隆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兴起、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持续高涨,第三世界国家走上了团结的道路,并成为国际政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根据1980—2000年阶段的世界政治:东欧剧变、欧盟成立、第三世界发展迅速可知,随着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不论是前三个阶段,还是最后一个阶段,世界政治的演变都与当时的国际格局密切相关。 答案:示例一论题:美苏冷战客观上推动了国际力量的分化与组合,有利于多极化的出现及发展。(4分)阐述:冷战政策下,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振兴西欧经济,推动了西欧走上一体化的道路,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为了把日本变成东方反共基地,美国大力扶植日本,促使日本经济崛起,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格局。为了抵制冷战,第三世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也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10分)据此可知,“冷战”政策客观上推动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与组合,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增强。(4分) 示例二论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地区冲突和动荡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4分)阐述:两极格局形成后,在亚洲出现了局部地区的“热战”,朝鲜战争爆发,最终导致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美国侵略越南从1961年持续到1973年,造成了东南亚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地区围绕石油资源、领土问题、宗教问题等展开了激烈的争战。这说明冷战之下局部地区的冲突与动荡仍然存在。东欧剧变后,宗教矛盾、边界纠纷等问题引发地区性冲突加剧,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是其典型代表。(10分)据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是两极格局还是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地区性冲突和局部地区的战争带来的动荡仍不断升级。(4分) 【备选习题】1.(2020·重庆模拟)据下表,可知() A.冷战局面呈现不断强化趋势B.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C.美苏双方始终加强相互对话D.两极格局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 【解析】选D。材料呈现的史实中,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并且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等信息也说明双方在极力避免战争的爆发,说明两极格局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故选D;材料呈现的史实中,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因此不能体现冷战局面的不断强化,排除A;材料呈现的是美苏双方的交流和对抗,无法体现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排除B;材料中1961年、1962年、1979年等的史实体现了美苏的对抗,并非始终加强相互对话,排除C。 2.(2020·黄山模拟)下表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B.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解析】选B。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的原因在于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军备竞赛回归理性和各方力量积极推动,这种理性外交有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故选B;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排除A;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互有攻守,而不是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排除C;美苏争霸中双方意识形态对抗一直存在,排除D。 3.(2020·太原模拟)下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某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该政策()A.对欧洲联合具有决定作用B.缓解了战后各国经济危机C.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D.实现了对欧洲的有效控制 【解析】选C。根据漫画“美国”“欧洲经济”等关键词可知其反映了20世纪冷战时期的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欧一体化,故选C;法德和解对欧洲联合具有决定作用,排除A;根据漫画“美国”“欧洲经济”等关键词可知其反映了20世纪冷战时期的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并不是缓解了战后各国经济危机,排除B;马歇尔计划主观目的是对欧洲的有效控制,并非“实现了”,排除D。 4.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联漫画》中有一幅名为《老毛病发作》的漫画:医生(右站者)为“资本主义”(左坐者)把脉。对话中提到:“我感到最后的打击迫近了。”这一漫画()A.形象揭示了十月革命的深刻影响B.明确批判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C.高度肯定了苏联建设的基本成果D.鲜明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选C。据漫画“伟大的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及材料“为‘资本主义’(左坐者)把脉”“我感到最后的打击迫近了”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意在肯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故选C;材料反映资本主义世界出现问题,肯定苏联建设的基本成果,而不是揭示十月革命的深刻影响,排除A;材料高度肯定苏联建设的基本成果,不涉及批判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提出的国家外交纲领性政策,排除D。 5.(金榜原创)美国在《1950年战争难民法修正案》中,不但增加了难民的接纳数量,还为“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国家情报工作的完成”等“情况特殊”的人提供额外指标,美国这一做法旨在()A.扩大战略优势B.拉拢西欧国家C.落实马歇尔计划D.实现北约东扩 【解析】选A。1950年正值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时期,冷战形势加剧,此时美国放宽了难民准入的条件,且特意提及与“国家安全”“国家情报工作”相关的特殊人群,就是为反共产主义而制定的,有利于扩大美国在美苏争锋中的战略优势,故选A;材料并未提及难民来源,所以无法判断是否为了拉拢西欧,排除B;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不符合题意,排除C;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6.(2020·莆田模拟)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美国是近现代西方对外援助的发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就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从1946年开始,美国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在加沙发生武装冲突后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又分别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作战武器和“志愿人员”。1961年,美国率先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对外援助政策制度化。美国对外援助绝对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最多的,但是和其他援助国相比,对外援助的拨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是最低的。美国的对外援助涵盖面较为广泛,外援目标体系中常常出现相互矛盾和缺乏连贯性的现象。——摘编自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摘编自《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13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就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得出起步较早;据材料一“美国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美国的对外援助涵盖面较为广泛”得出覆盖面广,数额巨大;据材料一“美国率先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对外援助政策制度化”得出援助政策制度化;据材料一“外援目标体系中常常出现相互矛盾和缺乏连贯性的现象”得出缺乏连贯性,且目的性强,因此才会常常出现援助相互矛盾的结果。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分析。积极方面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可以促进西欧的复兴,而对埃及、 以色列的援助,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消极方面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了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冲突和冷战的发展,导致世界局势紧张,而对埃及和以色列的援助,由于美国的横加干涉,中东矛盾也会进一步加剧。第(2)题第一问变化,据材料二“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得出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据材料二“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得出从单纯援助到互利合作;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 方式的多样化”得出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民间共同推进;据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得出对外援助资金持续增长。第二问意义,据材料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知,对外援助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再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展开分析:对中国来说,对外援助可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对外援助还可深化和扩大自身的改革开放事业,丰富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全世界都共同发展了,我们自身才能获得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对世界来说,中国的对外援助有利于推动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答案:(1)特点:起步较早;涵盖面广,数额巨大;援助政策制度化;缺乏连贯性;目的性强。(6分,答出三点即可)影响:对西欧的援助,促进了西欧的复兴,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了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冲突和冷战的发展,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对埃及、以色列的援助,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矛盾。(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变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单纯援助到互利合作;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民间共同推进;对外援助资金持续增长。(6分,答出 您好,谢谢观看! 三点即可)意义: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深化和扩大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丰富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7分,答出三点给6分,答出四点给7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