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

ID:773037

大小:344064

页数:11页

时间:2021-09-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 - 1 - / 11 模块综合检测(二) (45 分钟 100 分) 1.(20 分)(1)(多选)下列关于光的干涉和衍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双缝干涉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单缝衍射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B.双缝干涉是两束相干光叠加出现的干涉现象;薄膜干涉是一束光经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后 叠加形成的干涉现象 C.照相机镜头镀有增透膜,其作用是让各种色光都发生干涉相消,增强透射光 D.双缝干涉时,双缝间距越小,干涉条纹间距越大 E.泊松亮斑是衍射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解析】选 B、D、E。双缝干涉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单缝衍射也证明光具有波动性,选项 A 错误;双缝干涉是两束相干光叠加出现的干涉现象;薄膜干涉是一束光经薄膜的前后表面反 射后叠加形成的干涉现象,选项 B 正确;照相机镜头镀有增透膜,增透膜的厚度为绿光在增 透膜内波长的 1 4 ,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不可能让各种色光都发生干涉相消,故 C 错误;根据 Δx= l d λ可知,双缝干涉时,双缝间距 d 越小,干涉条纹间距越大,选项 D 正确;泊松亮斑是 衍射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选项 E 正确;故选 B、D、E。 (2)(2020·某某模拟)平衡位置位于原点 O 的波源发出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 x 轴传播, P、Q 为 x 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 x 轴正向),P 与 O 的距离为 35 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 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 t=0 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 T=1 s,振幅 A=5 cm。 当波传到 P 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 5 s,平衡位置在 Q 处的质点第一次 处于波峰位置,求: ①P、Q 之间的距离; 高考 - 2 - / 11 ②从 t=0 开始到平衡位置在 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 程。 【解析】①由题意,O、P 两点的距离与波长满足: OP= 5 4 λ 波速与波长的关系为: v= λ T 在 t=5 s 时间内波传播的路程为 vt, 由题意有: vt=PQ+ 1 4 λ 综上解得:PQ=133 cm ②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 波源运动时间为 t1=t+ 5 4 T 波源由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 T 4 , 波源运动的路程为 A,由题意可知: t1=25× 1 4 T 故 t1 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路程为 s=25A=125 cm 答案:①133 cm②125 cm 2.(20 分)(1)(多选)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 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 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 - 3 - / 11 A.干涉现象是由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B.干涉现象是由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C.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 D.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 E.若使用半径小一些的凸薄透镜,则干涉条纹的间距要变大 【解析】选 A、C、E。由于在凸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的空气形成薄膜,所以形成相干光的反 射面是凸透镜的下表面和平板玻璃的上表面,故 A 正确,B 错误;由于凸透镜的下表面是圆 弧面,所以形成的薄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形成不等间距的干涉条纹,故 C 正确,D 错误; 若使用半径小一些的凸薄透镜,则空气薄膜上的厚度变化更快,则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要 变大,故 E 正确。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B=2 kg 的物体 B 放在水平地面上,一劲度系数为 k=500 N/m 的 轻质弹簧,下端与物体 B 相连,上端与一质量为 mC=1.5 kg 的物体 C 相连,在 C 的上方放 一物体 D。弹簧呈竖直状态且整体静止不动。现在突然去掉物体 D 后,物体 C 就沿竖直方向 上下做简谐运动,且当物体 C 竖直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 B 对地面压力刚好为零。g 取 10 m/s2。试求: 高考 - 4 - / 11 ①C 沿竖直方向上下做简谐运动的振幅; ②物体 D 的质量。 【解析】①设物体 D 的质量为 mD。物体 D 放上之前: 设弹簧的压缩量为 x1, 对物体 C,有 mCg=kx1① 解得 x1=0.03 m 物体 D 放上之后:设弹簧又压缩了 x2,对物体 C 和 D 整体, 有(mC+mD)g=kx1+kx2② 当物体 C 运动到最高点时, 设弹簧的伸长量为 x3,对物体 B, 有 mBg=kx3③ 解得 x3=0.04 m 设物体 C 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A,由简谐运动规律知 A=x1+x3=0.03+0.04=0.07 m ②x2=A=0.07 m 把 x2 代入②得 mD=3.5 kg 答案:①0.07 m②3.5 kg 3.(20 分)(1)(数据处理与分析)(2021·某某模拟)①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 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③、④、⑤遮光筒、⑥光屏。 ②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L=500 mm,双缝之间的距离 d=0.50 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 高考 - 5 - / 11 离 s=100 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调整手轮,在测量头目镜中先看到分划板中心刻线对 准 A 条亮纹的中心,然后他继续转动,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 B 条亮纹的中心,前后两次游标卡 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的波长λ=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进办法有。 A.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作为入射光 B.增大双缝间距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D.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解析】①由题图可知,②是滤光片,③是单缝,④是双缝。 ②由Δx= λ可得λ=Δx· = = m ≈6.6×10-7 m。 ③由Δx= λ可知,要使Δx 增大,可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作为入射光,可减小双缝间距,可增 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故选项 A、D 正确,选项 B、C 错误。 答案:①滤光片 单缝 双缝 ②6.6×10-7③A、D (2)弹簧振子以 O 点为平衡位置,在 B、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 t=0 时刻,振子从 O、B 间 的 P 点以速度 v 向 B 点运动;在 t=0.2 s 时刻,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在 t=0.5 s 时,振 高考 - 6 - / 11 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 ①求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T; ②若 B、C 之间的距离为 25 cm,求振子在 4 s 内通过的路程; ③若 B、C 之间的距离为 25 cm,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写出弹簧振子的位移表达式,并画出 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解析】①画出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对称性可得 T=0.5×2 s=1 s ②若 B、C 之间距离为 25 cm,则振幅 A= 1 2 ×25 cm=12.5 cm 振子 4 s 内通过的路程 s= 4 1 ×4×12.5 cm=200 cm。 ③根据 x=Asin ωt, A=12.5 cm,ω= 2π T =2π rad/s 得 x=12.5sin (2πt) cm 振动图象为 答案:①1 s②200 cm③x=12.5sin (2πt) cm 高考 - 7 - / 11 4.(20 分)(1)(多选)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 x=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 x=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 Q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该波的周期是 0.10 s 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40 m/s C.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D.t=0.10 s 时,质点 Q 的速度方向向下 E.从 t=0.10 s 到 t=0.25 s,质点 P 通过的路程为 30 cm 【解析】选 B、C、D。由图乙知该波的周期是 0.20 s,故 A 错误。由图甲知波长λ=8 m,则 波速为:v= λ T = 8 0.2 m/s=40 m/s,故 B 正确。在 t=0.10 s 时,由乙图知质点 Q 正向下运动, 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故 C、D 正确。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此时 P 点正向上运动。从 t=0.10 s 到 0.25 s 经过的时间为Δt=0.15 s= 3 4 T,由于 t=0.10 s 时刻质点 P 不在平衡位置或波峰、波谷 处,所以质点 P 通过的路程不是 3A=30 cm,故 E 错误。 (2)(2020·某某模拟)如图所示的圆表示一圆柱形玻璃砖的截面,O 为其圆心,MN 为直径。一束 高考 - 8 - / 11 平行于 MN 的光线沿 PO1 方向从 O1 点射入玻璃砖,在玻璃砖内传到 N 点。已知 PO1 与 MN 之间的距离为 R(R 为玻璃砖的半径),真空中的光速为 c,求: ①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②光从 O1 传到 N 所用的时间。 【解析】①光路图如图所示,据几何关系可得 sini= = i=2r 据折射定律 n= 解得 n= 。 ②据几何关系可得 O1N= R 光从 O1 传播到 N 所需的时间 t= v= 解得 t= 。 答案:① ② 高考 - 9 - / 11 5.(20 分)(多选)(1)两列在同一介质中的简谐横波沿相反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相遇,如图 所示,其中实线波的频率为 2.50 Hz,图示时刻平衡位置 x=3 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振动。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波速均为 15 m/s B.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 2∶3 C.实线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虚线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D.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发生干涉现象 E.图示时刻平衡位置 x=4.5 m 处的质点位于 y=-15 cm 处 【解析】选 A、C、E。实线波的频率为 2.50 Hz,波长λ1=6 m,则波速 v=λ1f=15 m/s, 故 A 正确;介质决定波速,两列波传播速度大小相同,由题图可知,实线波的波长λ1=6 m, 虚线波的波长λ2=9 m,由 v=λf 可知,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 f1∶f2=λ2∶λ1=3∶2, 故 B 错误;图示时刻平衡位置 x=3 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振动,根据波动规律可知,实线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则虚线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故 C 正确;由于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不相等, 故两列波在相遇区域不会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故 D 错误;图示时刻平衡位置 x=4.5 m 的质 点,实线波和虚线波两列波单独引起的位移分别为-15 cm、0,由波的叠加可知,合位移为 -15 cm,故 E 正确。故选 A、C、E。 (2)如图所示,棱长为 a=1.0 m、密度为ρ木=0.8×103 kg/m3 的正方体木块浮于池塘平静水 面上并保持静止,右侧面与竖直池塘壁平行且相距 b=1.6 m,竖直池塘壁足够高。池塘水深 为 h= 22 15 m,一小鱼(可视为质点)躲在木块中心正下方池底,已知水的折射率 n= 4 3 ,密度为ρ 高考 - 10 - / 11 水=1.0×103 kg/m3,则该小鱼能看到右侧池塘壁水面以上部分的最大高度 H 为多少? 【解析】题中各量如图所示,对木块 由平衡条件得ρ木 V 木 g=ρ水 V 排 g 又 V 木=a3,V 排=L1a2 解得木块没入水中的长度 L1=0.8 m 由几何关系知折射角θ满足 tan θ= a 2 h1 = a 2 h-L1 = 3 4 故 a 2 +s1=htan θ=1.1 m 即 s1=0.6 m,s2=b-s1=1.0 m 由 n= cos α sin θ ,知 cos α= 4 5 由几何关系知 H s2 =tan α 高考 - 11 - / 11 解得 H=0.75 m 答案:0.75 m

资料: 1.1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